一种可调角度的循环输送架及其水转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1542发布日期:2021-02-05 19:0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转印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调角度的循环输送架及其水转印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水转印技术是利用水压将带图案的转印纸或塑料膜进行高分子水解的一种印刷;随着人们对产品包装与装饰的要求的提高,水转印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水转印设备一般都是先将转印膜静置于水面至一定时间喷活化剂,再用人手或悬吊进行转印,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
[0003]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种自动化水转印设备,其通过增设输送装置,利用输送装置将工件依次伸入各转印工序内进行操作,通常,不同形状的工件进入转印槽的角度(也指入水角度)不同,以满足转印需求;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整个输送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操作十分麻烦,调节时间较长,占用自动化水转印设备的工作时间,导致自动化水转印设备的有效工作效率受局限,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0004]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角度的循环输送架及其水转印设备,其通过架主体和调节组件的设计,以满足不同工件进入转印槽的角度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可调角度的循环输送架,包括有机座、装设于机座上的架主体、装设于架主体上的传动带、装设于传动带的抓取装置,以及用于调节架主体角度的调节机构;其中:
[0008]
所述架主体包括有依次连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通过枢接轴连接,四个枢接轴为上下左右分别布置的上枢接轴、下枢接轴、左枢接轴及右枢接轴;所述机座具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下枢接轴;所述传动带围绕第一至第四支架设置,所述抓取装置间距式布置于传动带上;所述传动带随传动机构的控制围绕第一至第四支架循环移动;
[0009]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上枢接轴、下枢接轴之间,以用于调节上枢接轴、下枢接轴之间的距离,进而,同步调节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四个角。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件、活动件和调节件,所述固定件的下端连接于机座,所述固定件呈中空结构,所述活动件的下端伸入固定件内,所述活动件的上端连接于上枢接轴,所述调节件设置于固定件的外侧,所述调节件的内端抵触于活动件上,所述活动件随调节件的松紧在固定件上下位移。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具有左侧支撑件和右侧支撑件,所述左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机座,所述右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
连接于第二支架、机座。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带为链条,所述枢接轴上安装有齿轮,所述链条啮合于齿轮上;所述链条随齿轮的联动在架主体上循环移动。
[001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带上间距式布置有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具有用于磁吸工件的夹具的第一磁吸结构。
[001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脱离装置,所述脱离装置包括有连接板及设置于连接板上的脱离部,所述连接板设置于右枢接轴上,所述脱离部设置于连接板的外端,所述脱离部的左端具有自左往右斜向上延伸设置的斜面;使用时,夹具移至脱离装置的左侧,脱离部的左端插入第一磁吸结构和夹具之间以使夹具脱离第一磁吸结构。
[001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装设有第二磁吸结构;
[0016]
夹具被第二磁吸结构的吸附而贴覆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处的传动带,当夹具随传动带远离第二磁吸结构,所述夹具脱离传动带。
[001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电机、同步带和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轮分别连接于下枢接轴、电机,所述同步带卷绕于两个传动轮的外围。
[0018]
一种水转印设备,包括有
[0019]
转印槽;
[0020]
自动流膜机构,所述自动流膜机构用于流膜至转印槽内;
[0021]
循环输送架,所述循环输送架用于将工件送至转印槽,所述循环输送架为所述的循环输送架。
[002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进料装置、送料装置、uv光固化机、水洗装置和翻转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位于转印槽的左方,所述进料装置具有向右延伸设置的进料段,所述进料段的端部位于循环输送架的左端;所述翻转装置、uv光固化机和水洗装置自左往右依次布置于转印槽的右方,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有第一送料段、第二送料段和第三送料段,所述第一送料段衔接于转印槽、翻转装置之间,所述第二送料段衔接于翻转装置、uv光固化机之间,所述第三送料段衔接于uv光固化机、水洗装置之间。
[002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架主体和调节组件的设计,实现了架主体的第一至第四支架之间的角度,以满足不同工件进入转印槽的角度需求,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调节时间短,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0024]
其次是,辅助支撑件的设置,利用左侧支撑件、右侧支撑件与调节组件形成三角结构,提高了循环输送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使用稳定性佳;
[0025]
以及,抓取装置为磁吸式抓取装置的设置,利用磁吸头磁吸夹具的磁吸部上,保证了夹具的固定和定位,制程稳定,提升了产品的转印效果和产品良率;同时,脱离装置的设置,利用脱离部将夹具脱离磁吸头,无需人工取下,操作简单。
[0026]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水转印设备的主视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循环输送架的主视图;
[0030]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
图5是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示意图;
[0033]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uv固化机的剖视图;
[0034]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水洗装置的剖视图;
[0035]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水洗装置的示意图;
[0036]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循环输送架的主视图。
[0037]
附图标识说明:
[0038]
11、机座
ꢀꢀꢀꢀꢀꢀꢀꢀꢀꢀꢀꢀ
111、传动机构
[0039]
112、同步带
ꢀꢀꢀꢀꢀꢀꢀꢀꢀ
113、传动轮
[0040]
114、移动轮
ꢀꢀꢀꢀꢀꢀꢀꢀꢀ
12、架主体
[0041]
121、第一支架
ꢀꢀꢀꢀꢀꢀꢀ
122、第二支架
[0042]
123、第三支架
ꢀꢀꢀꢀꢀꢀꢀ
124、第四支架
[0043]
125、枢接轴
ꢀꢀꢀꢀꢀꢀꢀꢀꢀ
126、齿轮
[0044]
13、传动带
ꢀꢀꢀꢀꢀꢀꢀꢀꢀꢀ
14、抓取装置
[0045]
141、吸盘
ꢀꢀꢀꢀꢀꢀꢀꢀꢀꢀꢀ
142、磁吸头
[0046]
15、调节组件
ꢀꢀꢀꢀꢀꢀꢀꢀ
151、固定件
[0047]
152、活动件
ꢀꢀꢀꢀꢀꢀꢀꢀꢀ
153、调节件
[0048]
16、夹具
ꢀꢀꢀꢀꢀꢀꢀꢀꢀꢀꢀꢀ
161、磁吸面
[0049]
162、磁吸部
ꢀꢀꢀꢀꢀꢀꢀꢀꢀ
163、活动部
[0050]
17、脱离装置
[0051]
171、连接板
ꢀꢀꢀꢀꢀꢀꢀꢀꢀ
172、脱离部
[0052]
181、左侧支撑件
ꢀꢀꢀꢀꢀ
182、右侧支撑件
[0053]
191、第一磁条
ꢀꢀꢀꢀꢀꢀꢀ
192、第二磁条
[0054]
20、转印槽
ꢀꢀꢀꢀꢀꢀꢀꢀꢀꢀ
21、自动流膜机构
[0055]
22、进料装置
ꢀꢀꢀꢀꢀꢀꢀꢀ
221、进料段
[0056]
23、送料装置
ꢀꢀꢀꢀꢀꢀꢀꢀ
231、第一送料段
[0057]
232、第二送料段
ꢀꢀꢀꢀꢀ
233、第三送料段
[0058]
24、翻转装置
ꢀꢀꢀꢀꢀꢀꢀꢀ
25、uv光固化机
[0059]
251、固化室
ꢀꢀꢀꢀꢀꢀꢀꢀꢀ
252、uv灯
[0060]
26、水洗装置
ꢀꢀꢀꢀꢀꢀꢀꢀ
261、洗涤室
[0061]
262、水管
ꢀꢀꢀꢀꢀꢀꢀꢀꢀꢀꢀ
263、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63]
一种可调角度的循环输送架,包括有机座11、装设于机座11上的架主体12、装设于架主体12上的传动带13、装设于传动带13的抓取装置14,以及用于调节架主体12角度的调节机构15;其中:
[0064]
所述架主体12包括有依次连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的第一支架121、第二支架122、第三支架123和第四支架124,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通过枢接轴125连接,四个枢接轴125为上下左右分别布置的上枢接轴、下枢接轴、左枢接轴及右枢接轴;所述机座11具有传动机构111,所述传动机构111连接于下枢接轴;所述传动带13围绕第一至第四支架设置,所述抓取装置14间距式布置于传动带13上;所述传动带13随传动机构111的控制围绕第一至第四支架循环移动;
[0065]
所述调节机构15设置于上枢接轴、下枢接轴之间,以用于调节上枢接轴、下枢接轴之间的距离,进而,同步调节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四个角;这样,通过架主体和调节组件的设计,实现了架主体的第一至第四支架之间的角度,以满足不同工件进入转印槽的角度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0066]
所述调节机构15包括有固定件151、活动件152和调节件153,所述固定件151的下端连接于机座11,所述固定件151呈中空结构,所述活动件152的下端伸入固定件151内,所述活动件152的上端连接于上枢接轴,所述调节件153设置于固定件151的外侧,所述调节件153的内端抵触于活动件152上,所述活动件152随调节件153的松紧在固定件151上下位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架主体的角度调节时间。
[0067]
如图4所示,还包括有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具有左侧支撑件181和右侧支撑件182,所述左侧支撑件18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121、机座11,所述右侧支撑件18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架122、机座11;这样,利用左侧支撑件、右侧支撑件与调节组件形成三角结构,提高了循环输送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使用稳定性佳。
[0068]
通常,所述传动带13为链条,所述枢接轴125上安装有齿轮126,所述链条啮合于齿轮126上;所述链条随齿轮126的联动在架主体12上循环移动。
[0069]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抓取装置14具有用于磁吸工件的夹具16的第一磁吸结构;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包括有吸盘141,所述吸盘141具有磁吸头142,所述吸盘141的内端连接于传动带13;还包括有夹具16,所述夹具16上设置有磁吸面161,所述磁吸面161上设置有磁吸部162,所述磁吸部162适配定位于磁吸头142以实现抓取装置14对夹具16的抓取;优选的,所述磁吸部162设置有两个,所述磁吸部162间距式布置于磁吸面161的左右侧;这样,保证了夹具的固定和定位,制程稳定,提升了产品的转印效果和产品良率。
[007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二中,传动带13同样作为动力来输送夹具16,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夹具16于传动带13上的依附结构有所不同。具体而言:
[0071]
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位于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装设有第二磁吸结构;
[0072]
夹具被第二磁吸结构的吸附而贴覆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处的传动带,当夹具随传动带远离第二磁吸结构,所述夹具脱离传动带。
[0073]
此处,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包括有磁条,所述磁条呈v形结构,所述磁条具有第一磁条191和第二磁条192,所述第一磁条191和第二磁条192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121、第二支架122上,所述第一磁条191和第二磁条192的长度均小于第一支架121、第二支架122;所述第
一磁条191和第二磁条192的外端接触于传动带13的内端;所述夹具16的上端设置有活动部163,所述磁吸部162设置于活动部163的上端;当夹具16随传动带13的移动并远离磁条,所述夹具16脱离传动带13;优选地,所述活动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活动部左右布置于夹具的上端。
[0074]
优选地,所述夹具为不锈钢夹具;且,所述磁吸部为铁件。
[0075]
如图5所示,还设置有脱离装置17,所述脱离装置17包括有连接板171及设置于连接板171上的脱离部172,所述连接板171设置于右枢接轴上,所述脱离部172设置于连接板171的外端,所述脱离部172的左端具有自左往右斜向上延伸设置的斜面;使用时,磁吸盘141移至脱离装置17的左侧,脱离部172的左端插入磁吸头142和夹具16之间以使夹具16脱离磁吸头142;优选的,所述斜面的夹角为45度;如此,脱离装置的设置,利用脱离部将夹具脱离磁吸头,无需人工取下,操作简单。
[0076]
还有,所述传动机构111包括有电机、同步带112和传动轮113,所述传动轮113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轮113分别连接于下枢接轴、电机,所述同步带112卷绕于两个传动轮113的外围。
[0077]
一种水转印设备,包括有转印槽20和自动流膜机构21;其中:所述转印槽20内安装有循环输送架,所述自动流膜机构21设置于转印槽20内并位于循环输送架的左方。
[0078]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进料装置22、送料装置23、uv光固化机25、水洗装置26和翻转装置24;所述进料装置22位于转印槽20的左方,所述进料装置22具有向右延伸设置的进料段221,所述进料段221的端部位于循环输送架的左端;所述翻转装置24、uv光固化机25和水洗装置26自左往右依次布置于转印槽20的右方,所述送料装置23包括有第一送料段231、第二送料段232和第三送料段233,所述第一送料段231衔接于转印槽20、翻转装置24之间,所述第二送料段232衔接于翻转装置24、uv光固化机25之间,所述第三送料段233衔接于uv光固化机25、水洗装置26之间。
[0079]
如图7所示,所述uv光固化机25具有固化室251,所述固化室251内设置有uv灯252,所述uv灯252沿固化室251的内壁间距式布置。
[0080]
如图8、图9所示,所述水洗装置26具有洗涤室261,所述洗涤室261内设置有水管262和喷头263,所述喷头263设置于水管262上,所述喷头263的出水端朝向夹具16设置。
[0081]
优选的,所述机座11的下端设置有移动轮114;相应的,所述转印槽20内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轮114适配定位于转印槽20的移动槽内。
[0082]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
[0083]
步骤s1、流膜:自动流膜机构(21)流膜至转印槽(20)内,膜的还原面朝上;
[0084]
步骤s2、上工件:工件送至循环输送架上;
[0085]
步骤s3、工件下水:工件随循环输送架向下转动送至转印槽(20)内下水;
[0086]
步骤s4、覆膜:转印槽(20)内利用水压在工件表面覆膜;
[0087]
步骤s5、工件出水:工件随循环输送架向上转动出水;
[0088]
步骤s6、工件脱离循环输送架:循环输送架继续向上转动,工件磁吸式脱离循环输送架;
[0089]
步骤s7、工件翻转:工件经翻转后,覆膜面朝上;
[0090]
步骤s8、uv固化:翻面后的工件经uv光固化;
[0091]
步骤s9、水处理:进行水洗处理。
[0092]
具体而言,其实施例一的动作流程如下:
[0093]
自动流膜机构流膜并在转印槽内移动,工件安装于夹具上(此处,工件设置于夹具的下端),并将夹具放置在进料装置的进料段上,抓取装置将夹具磁吸抓取定位,利用传动机构控制传动带以使夹具位移,夹具伸入转印槽内,工件水压覆膜;然后,覆膜后的工件出水,夹具移至脱离装置处,脱离部插入磁吸头和夹具之间以使夹具脱离磁吸头,脱离后的夹具掉落于第一送料段上,夹具移至翻转装置内并翻转移出流入第二送料上(此处,工件朝上外露),再流入uv光固化机的固化室进行光固化处理,光固化后的工件通过第三送料段进入水洗装置的洗涤室内进行水洗处理。而实施例二,其动作流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工件脱离循环输送架的实施方式不同,实施例二中,当夹具16随传动带13的移动并远离磁条,所述夹具16自动脱离传动带13。
[0094]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架主体和调节组件的设计,实现了架主体的第一至第四支架之间的角度,以满足不同工件进入转印槽的角度需求,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调节时间短,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0095]
其次是,辅助支撑件的设置,利用左侧支撑件、右侧支撑件与调节组件形成三角结构,提高了循环输送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使用稳定性佳;
[0096]
以及,抓取装置为磁吸式抓取装置的设置,利用磁吸头磁吸夹具的磁吸部上,保证了夹具的固定和定位,制程稳定,提升了产品的转印效果和产品良率;同时,脱离装置的设置,利用脱离部将夹具脱离磁吸头,无需人工取下,操作简单。
[009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