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5043发布日期:2021-07-06 21:2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
3.纸张与布匹印刷,能直接将纸辊搭在印刷机上,通过纸辊放纸送料进行印刷,但是硬质的板材印刷,就需要工作人员手动上料印刷,操作麻烦,且板材的厚度不同,还需要更换印刷头,来适应不同板材印刷,操作麻烦,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板材印刷无法方便的输料,无法方便的调整印刷头高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包括支撑腿、电机与油墨盒,所述支撑腿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外表面皆固定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板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套的内部伸缩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印刷辊,所述油墨盒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架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导辊,所述第一导辊的外表面套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与第二导辊,且固定座的两端皆通过螺丝与固定板的内壁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导辊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固定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辊的前端外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套设有皮带,所述印刷辊的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皮带背离第一皮带轮的一端套设于第二皮带轮的外表上,所述油墨盒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张紧组件。
6.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辊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导辊呈输送带的内部两端排布,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组第一导辊连接固定,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板的外表面上。
7.优选的,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上均匀固定有防滑杆。
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一体化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表面啮合有齿轮,且齿轮的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手轮。
9.优选的,所述齿轮背离齿条的一端卡合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背离齿轮的一端贯穿固定套的外表面,且限位销的外表面套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螺丝与固定套的外表面连接固定,所述限位销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销抵触,且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架的内壁抵触。
10.优选的,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固定杆与连接轴,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油
墨盒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固定,且扭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杆的内壁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杆背离连接轴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导轮,所述皮带搭设于导轮的外表面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便于输料,便于调整印刷头高度,适应不同厚度板材印刷。
12.(1)通过将印刷辊装在输送带的上方,并在印刷辊的下方安装有固定座,使固定座能对输送带进行支撑,将板材放在输送带上,电机通过第一导辊驱动输送带滚动,能将板材输送至固定座与印刷辊之间,输送带滚动的同时能驱动第二导辊转动,第二导辊通过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皮带配合能驱动印刷辊转动,使板材在通过固定座与印刷辊之间时,印刷辊即可对板材进行印刷,操作方便。
13.(2)通过将印刷辊转动在支撑架上,通过向外拉动限位销远离齿轮,能解除齿轮的限位,再转动手轮带动齿轮转动,能拨动齿条在固定套内升降,以调整印刷辊的高度,达到便于调整印刷头高度,适应不同厚度板材印刷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局部正视剖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支撑组件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张紧组件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18.图中:1、支撑腿;2、固定板;3、电机;4、第一导辊;5、输送带;6、防滑杆;7、固定座;8、第二导辊;9、支撑组件;901、固定套;902、支撑架;903、齿条;904、齿轮;905、手轮;906、固定架;907、限位销;908、弹簧;10、印刷辊;11、油墨盒;12、第一皮带轮;13、张紧组件;1301、固定杆;1302、连接轴;1303、扭簧;1304、导轮;14、第二皮带轮;15、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包括支撑腿1、电机3与油墨盒11,支撑腿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两侧外表面皆固定有支撑组件9,支撑组件9包括固定套901,固定套901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板2的外表面上,固定套901的内部伸缩连接有支撑架902,支撑架902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印刷辊10,油墨盒11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架902的外表面上,支撑架902带动印刷辊10升降时能同时带动油墨盒11升降,油墨盒11是利用光感距离感应器控制电磁阀进行出料,印刷辊10与油墨盒11上的出料口抵触,使油墨能均匀涂覆到印刷辊10上,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21.固定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导辊4,第一导辊4的外表面套设有输送带5,输送带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7与第二导辊8,且固定座7的两端皆通过螺丝与固定板2的内壁连
接固定,第二导辊8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固定板2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导辊8的前端外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2,第一皮带轮12的外表面套设有皮带15,印刷辊10的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4,皮带15背离第一皮带轮12的一端套设于第二皮带轮14的外表上,输送带5驱动第二导辊8转动,使第二导辊8能通过第一皮带轮12、皮带15和第二皮带轮14传动配合驱动印刷辊10同步转动,油墨盒11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张紧组件13。
22.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导辊4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一导辊4呈输送带5的内部两端排布,且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组第一导辊4连接固定,电机3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板2的外表面上,两组第一导辊4将输送带5撑起,电机3驱动第一导辊4转动,即可带动输送带5滚动送料。
23.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输送带5的外表面上均匀固定有防滑杆6,提高板材与输送带5表面的摩擦力,使板材在输送带5上输送更加稳定。
24.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支撑架902的底端一体化连接有齿条903,齿条903的外表面啮合有齿轮904,且齿轮904的前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手轮905,固定板2两端的固定套901内皆升降连接有支撑架902,两组支撑架902底端皆配套安装有齿条903和齿轮904,两组齿轮904间通过转轴连接,转轴穿过固定座7的内部,使手轮905能同时带动两组齿轮904同步转动,使两组支撑架902同步升降。
25.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齿轮904背离齿条903的一端卡合有限位销907,限位销907背离齿轮904的一端贯穿固定套901的外表面,且限位销907的外表面套设有固定架906,固定架906通过螺丝与固定套901的外表面连接固定,限位销907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908,弹簧908的一端与限位销907抵触,且弹簧908的另一端与固定架906的内壁抵触,弹簧908能为限位销907提供弹力,使限位销907在无外力施加时,能紧紧的抵住齿轮904,使齿轮904限位。
26.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张紧组件13包括固定杆1301与连接轴1302,固定杆1301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302与油墨盒11转动连接,连接轴1302的外表面套接有扭簧1303,扭簧1303的一端与连接轴1302连接固定,且扭簧1303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301的内壁连接固定,扭簧1303内为固定杆1301提供弹力,使固定杆1301在无外力施加时,能始终保持如图1所示状态,固定杆1301背离连接轴130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导轮1304,皮带15搭设于导轮1304的外表面上,导轮1304能撑起皮带15,使皮带15有收放的长度,使第二皮带轮14升降调整后,皮带15套在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4上能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27.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外接电源使该具有输送上料结构的印刷装置处于通电状态,接着开启外部电源供电开关,使电机3能通电转动,电机3能通过第一导辊4驱动输送带5滚动,输送带5滚动的同时能驱动第二导辊8转动,第二导辊8通过第一皮带轮12、第二皮带轮14与皮带15配合能驱动印刷辊10转动。
28.接着将板材放在输送带5上,输送带5能将板材输送至固定座7与印刷辊10之间,板材通过固定座7与印刷辊10之间时,印刷辊10压过板材,即可将印刷辊10上的模板印刷至板材上。
29.需要调整印刷辊10的高度时,只需向外拉动限位销907远离齿轮904,能解除齿轮904的限位,再转动手轮905带动齿轮904转动,能拨动齿条903在固定套901内升降,以调整印刷辊10的高度,适应不同厚度板材印刷,较为实用。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