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主要涉及印刷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制造的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2.印刷设备是用来印刷文字与图像的一种机器,喷墨印刷以点阵的方式打印出高质量的字符,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现有的印刷技术中,分为人工手动印刷与机械印刷,目前现有的机械印刷设备体积较大,人们不易对其进行操作,转移困难,费时费力,同时在打印后,需要打印人员弯腰进行拿取打印的资料,这容易造成打印人员头部与打印设备发生碰撞,给打印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制造的印刷设备,本发明通过设置万向轮,能够带动本装置进行移动,进而节省了操作人员的体力的劳动,提高了本装置的灵活性,同时通过第一伸缩杆与安装板的配合,能够带动万向轮上下移动,进而保证了本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收纳板与放置板的配合,能够将打印好的文件从打印机出纸口送出,避免了弯腰拿取,给打印人员拿取打印文件带来方便。
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智能制造的印刷设备,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打印机本体底面开设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顶面四角均安装第一伸缩杆,四根所述第一伸缩杆活动杆底端之间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底面四角均安装万向轮,所述打印机本体出纸口处铰接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面开设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收纳板,所述收纳板通过连接杆与放置板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板底面前后两侧安装齿条,所述放置板底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条形透槽,每条所述齿条均穿过对应的条形透槽,所述收纳板一侧通过第一弹簧与放置板连接,所述打印机本体出纸口前后两侧均安装传动电机,每个所述传动电机转轴一端均安装齿轮,每个所述齿轮均能够与对应的齿条啮合连接,每个所述传动电机一侧均设有电磁圈,所述电磁圈与打印机本体出纸口连接,所述放置板底面前后两侧均安装铁片,所述铁片与电磁圈对应,所述放置板底面两侧均安装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打印机本体出纸口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打印机本体内的墨盒上安装液位测量仪,所述墨盒两侧均安装储墨箱,每个所述储墨箱内均安装微型水泵,每个所述储墨箱顶部均安装连管,两根所述连管通过三通连通,所述三通底部安装进墨管,所述进墨管与墨盒内部连通。
7.进一步的,每根所述连管上均安装电磁控制阀。
8.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底面一侧安装两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前后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打印机本体底面四角均开设凹槽,每条所述凹槽内均安装第二伸缩杆,每根所述第二伸缩杆活动杆底端均安装支撑块。
10.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板一侧开设矩形缺口。
11.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板底面为光滑面。
12.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发明通过设置万向轮,能够带动本装置进行移动,进而节省了操作人员的体力的劳动,提高了本装置的灵活性,同时通过第一伸缩杆与安装板的配合,能够带动万向轮上下移动,进而保证了本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收纳板与放置板的配合,能够将打印好的文件从打印机出纸口送出,避免了弯腰拿取,给打印人员拿取打印文件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i的局部放大图视图;
16.图3是放置板俯视图的放大图;
17.图4是放置板仰视图的放大图;
18.图5是墨盒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所示标号:1、打印机本体;2、矩形凹槽;3、第一伸缩杆;4、安装板;5、万向轮;6、放置板;7、收纳板;8、连接杆;9、齿条;10、条形透槽;11、第一弹簧;12、传动电机;13、齿轮;14、电磁圈;15、铁片;16、矩形缺口;17、第二弹簧;18、储墨箱;19、连管;20、三通;21、进墨管;22、墨盒;23、电磁控制阀;24、支撑杆;25、凹槽;26、第二伸缩杆;27、液位测量仪;28、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1.如图1
‑
5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制造的印刷设备,包括打印机本体1,所述打印机本体1底面开设矩形凹槽2,所述矩形凹槽2顶面四角均安装第一伸缩杆3,四根所述第一伸缩杆3活动杆底端之间通过安装板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4底面四角均安装万向轮5,所述打印机本体1出纸口处铰接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顶面开设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收纳板7,所述收纳板7通过连接杆8与放置板6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板7底面前后两侧安装齿条9,所述放置板6底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条形透槽10,每条所述齿条9均穿过对应的条形透槽10,所述收纳板7一侧通过第一弹簧11与放置板6连接,所述打印机本体1出纸口前后两侧均安装传动电机12,每个所述传动电机12转轴一端均安装齿轮13,每个所述齿轮13均能够与对应的齿条9啮合连接,每个所述传动电机12一侧均设有电磁圈14,所述电磁圈14与打印机本体1出纸口连接,所述放置板6底面前后两侧均安装铁片15,所述铁片15与电磁圈14对应,所述放置板6底面两侧均安装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与打印机本体1出纸口连接。
22.具体的,所述打印机本体1内的墨盒22上安装液位测量仪27,所述墨盒22两侧均安装储墨箱18,每个所述储墨箱18内均安装微型水泵,每个所述储墨箱18顶部均安装连管19,两根所述连管19通过三通20连通,所述三通20底部安装进墨管21,所述进墨管21与墨盒22内部连通。液位测量仪27能够监控墨盒内的墨水,在墨盒内的墨水量较少时,储墨箱18内的水泵通过连管19向墨盒22内泵入墨水,进而保证了墨盒22内的墨水量,避免了在打印过程中出现没墨的情况,保证了打印工作的连续性。
23.具体的,每根所述连管19上均安装电磁控制阀23。通过安装电磁控制阀23,便于控制连管19内墨水的流量。
24.具体的,所述放置板6底面一侧安装两根支撑杆24,两根所述支撑杆24前后分布。支撑杆24对放置板6具有支撑作用。
25.具体的,所述打印机本体1底面四角均开设凹槽25,每条所述凹槽25内均安装第二伸缩杆26,每根所述第二伸缩杆26活动杆底端均安装支撑块28。通过第二伸缩杆26的伸展与收缩,能够带动支撑块28上下移动,在需要支撑本装置,使第二伸缩杆26向下伸展,使支撑块28与地面接触,并进行支撑,当需要移动本装置时,使第二伸缩杆26向上收缩,使支撑块28向上运动,与地面分离,便于万向轮5滚动,带动本装置进行移动。
26.具体的,所述收纳板7一侧开设矩形缺口16。开设矩形缺口,便于打印人员拿取打印资料。
27.具体的,所述收纳板7底面为光滑面。收纳板7底面为光滑面,降低了收纳板7与放置板6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收纳板7运动的顺畅性,提高了收纳板7的运动性。
28.实施例:
29.在使用本装置时,当需要移动本装置时,第一伸缩杆3工作,第一伸缩杆3向下伸展,第一伸缩杆3工作带动安装板4向下运动,安装板4运动带动万向轮5向下运动,万向轮5与地面接触,然后使第二所述26向上收缩,使支撑块28与地面分离,然后推动本装置,使万向轮5滚动,带动本装置进行移动,移动至指定位置,然后使第二伸缩杆26向下伸展,使支撑杆28与地面接触,然后第一伸缩杆3向上收缩,使万向轮5向上运动与地面分离,进行使支撑块28对本装置进行支撑,然后进行资料打印,当打印完资料后,电磁圈14通电产生磁力,向下吸引铁片15,铁片15带动放置板6绕铰接点向下翻转,第二弹簧17被压缩,齿条9与齿轮13啮合,然后传动电机12工作,传动电机12带动齿轮13转动,齿轮13转动带动齿条9运动,齿条9运动带动收纳板7向外运动,第一弹簧11被拉伸,收纳板7运动带动打印好的资料向外运动,进而方便打印人员拿取打印的资料,在拿取资料的时候,传动电机12断电,停止工作,拿取完资料后,电磁圈14断电,放置板6在第二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齿条9与齿轮13分离,在第一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收纳板7沿放置板6向靠近打印机本体1方向移动,等待下次打印。
30.本发明通过设置万向轮,能够带动本装置进行移动,进而节省了操作人员的体力的劳动,提高了本装置的灵活性,同时通过第一伸缩杆与安装板的配合,能够带动万向轮上下移动,进而保证了本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收纳板与放置板的配合,能够将打印好的文件从打印机出纸口送出,避免了弯腰拿取,给打印人员拿取打印文件带来方便。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