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5963发布日期:2022-01-19 17:2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


背景技术:

2.转移印花,先用印刷方法将颜料印在纸上,制成转移印花纸,再通过高温(在纸背上加热加压)把颜色转移到织物上,一般用于化纤面料,特点是颜色鲜艳,层次细腻,花型逼真,艺术性强,但该工艺目前只适用于涤纶等少数合成纤维。转移印花工艺简单,投资小,生产灵活,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
3.相关技术中,目前的转移印花装置使用步骤繁琐,而且当布料处于潮湿的情况下,需要提前将布料进行预热烘干,然后再进行转移印花,印花后布料表面温度较高,通过室温冷却较慢,而通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又增加了能耗,使用起来不方便。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包括底座和布料,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架,所述缓冲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所述箱体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导向辊,所述箱体的左侧开设有通槽,所述箱体内壁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t型板,所述第一t型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t型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t型板的正面,所述第一转动杆延伸至所述第一t型板正面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辊筒,所述箱体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t型板,所述第二t型板的正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辊筒,所述第二辊筒与所述第一辊筒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转印胶片,所述箱体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t型板和所述第二t型板的底部与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箱体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加热板,第一电加热板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撑杆,第一气撑杆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气撑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板的顶部,所述箱体内壁的正面设置有预热结构。
7.优选的,所述布料的一端通过通槽进入,随后通过第一导向辊、两个第三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之后从通槽穿出。
8.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t型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t型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转动杆延伸至所述第二t型板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
述第二t型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扭簧。
9.优选的,所述第一t型板和所述第二t型板的正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辊,所述转印胶片搭载于两个所述水平辊的外表面。
10.优选的,所述预热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背面固定于所述箱体内壁的正面,所述固定框的正面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加热板,第二电加热板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所述固定框内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所述固定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撑杆,第二气撑杆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气撑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部。
11.优选的,所述旋转齿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的齿牙面均啮合。
12.优选的,所述通槽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换热板,所述布料抵触于所述换热板的顶部和底部。
13.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架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所述安装架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背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和主动轴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块,两个所述插接块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收卷辊,所述运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架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正面。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右侧贯穿所述固定壳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壳的右侧,所述卡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壳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壳的左侧,所述第二拉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卡紧弹簧,所述第一拉杆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
15.优选的,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适配,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之间通过磁铁和铁片吸合。
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本技术通过预热结构布料进行预加热,能够有效的防止布料潮湿,避免了转移印花不牢固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转印胶片可以自动随着布料进行行走,满足生产需要,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且印花后的布料与印花前的布料通过换热板进行换热,能够使得印花后的布料进行冷却,印花前的布料进行预热,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预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第一t型板的右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二t型板的右视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安装架的俯视图。
18.图中标号:1、底座;2、布料;3、缓冲架;4、箱体;5、第一导向辊;6、第二导向辊;7、承载板;8、第三导向辊;9、通槽;10、第一t型板;11、第一电机;12、第一转动杆;13、第一辊筒;14、第二t型板;15、第二转动杆;16、第二辊筒;17、转印胶片;18、固定板;19、压缩弹簧;20、滑动板;21、第一电加热板;22、第一气撑杆;23、连接块;24、扭簧;25、第三转动杆;26、水平辊;27、预热结构;271、固定框;272、开口槽;273、第一移动板;274、第二移动板;275、第二电加热板;276、第一齿板;277、第二齿板;278、转动轴;279、旋转齿轮;2710、第二气撑杆;28、换热板;29、安装架;30、第二电机;31、主动轴;32、运动板;33、从动轴;34、插接块;35、收卷辊;36、第一拉杆;37、固定壳;38、卡块;39、第二拉杆;40、卡紧弹簧;4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预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第一t型板的右视图;图4为图1所示第二t型板的右视图。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包括底座1和布料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架3,所述缓冲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4,箱体4的正面设置有门板,所述箱体4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辊5和第二导向辊6,所述箱体4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承载板7,所述承载板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导向辊8,所述箱体4的左侧开设有通槽9,所述箱体4内壁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t型板10,所述第一t型板10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2,所述第一转动杆12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t型板10并延伸至所述第一t型板10的正面,所述第一转动杆12延伸至所述第一t型板10正面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辊筒13,所述箱体4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t型板14,所述第二t型板14的正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5,所述第二转动杆1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辊筒16,所述第二辊筒16与所述第一辊筒1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转印胶片17,所述箱体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所述第一t型板10和所述第二t型板14的底部与两个所述固定板18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压缩弹簧19,所述箱体4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所述滑动板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加热板21,所述箱体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撑杆22,所述第一气撑杆22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板20的顶部,所述箱体4内壁的正面设置有预热结构27。
21.所述布料2的一端通过通槽9进入,随后通过第一导向辊5、两个第三导向辊8和第二导向辊6之后从通槽9穿出。
22.所述第二转动杆15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t型板14并延伸至所述第二t型板14的背面,所述第二转动杆15延伸至所述第二t型板14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所述连接块23与所述第二t型板14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扭簧24。
23.通过扭簧24的设置能够在第一辊筒13旋转带动转印胶片17行走时,第二辊筒16会随着第一辊筒13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杆15旋转,使得扭簧24受到挤压,扭簧24由于自身弹性力复位,会对第二转动杆15施加反作用力,从而能够对第一辊筒13施加反作用力,使得
第一辊筒13有反向旋转的趋势,从而能够对转印胶片17进行绷紧,提高了转印质量。
24.所述第一t型板10和所述第二t型板14的正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25,所述第三转动杆2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辊26,所述转印胶片17搭载于两个所述水平辊26的外表面。
25.通过水平辊26的设置能够对转印胶片17进行找平,随着第一辊筒13的旋转,使得第一辊筒13上收卷的转印胶片17直径增大,第二辊筒16上的转印胶片17直径减小,两个水平辊26能够使得转印胶片17处于一个水平状态,方便了与布料进行完美贴合,进而提高了转印质量。
26.所述预热结构27包括固定框271,所述固定框271的背面固定于所述箱体4内壁的正面,所述固定框271的正面开设有开口槽272,所述开口槽272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板273和第二移动板274,所述第一移动板273和所述第二移动板27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加热板275,所述第一移动板273和所述第二移动板274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276和第二齿板277,所述固定框271内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78,所述转动轴27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279,所述固定框27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撑杆2710,所述第二气撑杆2710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移动板274的底部。
27.通过第二气撑杆2710的伸展,带动第二移动板274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齿板277向上移动,配合旋转齿轮279的旋转,使得第一齿板276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移动板273向下移动,使得两个第二电加热板275相对移动,对布料的两个面进行预热,能够除去布料的湿气或者水分,保证印花的稳定性。
28.所述旋转齿轮279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齿板276和第二齿板277的齿牙面均啮合。
29.所述通槽9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换热板28,所述布料2抵触于所述换热板28的顶部和底部。
30.通过换热板28的设置能够使得印花后的布料与印花前的布料相互换热,能够使得印花后的布料进行冷却,印花前的布料进行预热,能够起到节能的作用。
31.本发明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布料2从通槽9进入通过第一导向辊5、两个第三导向辊8和第二导向辊6之后从通槽9穿出,通过预热结构27启动,对布料进行预热,然后通过第一气撑杆22的启动,第一气撑杆22伸展带动滑动板20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电加热板21向下移动,抵触到转印胶片17上,随着滑动板20的向下移动,滑动板20抵触到第一t型板10和第二t型板14后,会带动第一t型板10和第二t型板14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转印胶片17抵触在布料2上,通过第一电机11的启动,第一电机11旋转带动第一转动杆12旋转,从而使得第一辊筒13旋转,带动转印胶片17向左移动,并且通过第一电机热板21的启动,对布料进行转移印花。
3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预热结构27布料进行预加热,能够有效的防止布料潮湿,避免了转移印花不牢固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转印胶片17可以自动随着布料进行行走,满足生产需要,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且印花后的布料与印花前的布料通过换热板28进行换热,能够使得印花后的布料进行冷却,印花前的布料进行预热,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33.第二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5-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4.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箱体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9,所述安装架2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所述第二电机3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轴31,所述主动轴31的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架29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架29的内部,所述安装架29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运动板32,所述运动板32的背面转动连接有从动轴33,所述从动轴33和主动轴3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块34,两个所述插接块34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收卷辊35,所述运动板3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36,所述第一拉杆36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架29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架29的正面。
35.所述安装架29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7,所述固定壳3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38,所述卡块38的右侧贯穿所述固定壳37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壳37的右侧,所述卡块3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39,所述第二拉杆39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壳37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壳37的左侧,所述第二拉杆39的外表面套设有卡紧弹簧40,所述第一拉杆36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41。
36.所述卡块38与所述卡槽41相适配,所述卡块38与所述卡槽41之间通过磁铁和铁片吸合。
3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油墨层剥离法转移印花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二电机30的启动,带动主动轴31旋转,从而使得插接块34旋转带动收卷辊35旋转对布料进行收卷,收卷完毕后,可以手动拉动第二拉杆39,使得卡块38向左移动,退出卡槽41,从而失去对第一拉杆36的固定,手动拉动第一拉杆36,使得运动板32向前移动,从而带动从动轴33向前移动,进而使得两个插接块34相离移动,两者之间距离增大,从而不再对收卷辊35进行限制,向右滑动收卷辊35使得收卷辊35脱离两个插接块34的限制,即可将收卷辊35取下,方便了收卷辊35的拆装,能够在收卷完毕后快速的更换。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