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包装上通过印刷装置印刷图文进行宣传,印刷装置是将印版上图文的油墨转移到纸张上的装置,市场上的印刷装置多种多样,但仍存在一些缺点;
3.如目前的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不方便感应墨水余量,需手动补充墨水,且不方便引导墨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印刷装置不方便感应墨水余量,需手动补充墨水,且不方便引导墨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包括印刷装置本体、墨盒、红外线传感器和驱动电机,所述印刷装置本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部紧密贴合有墨水瓶,所述墨水瓶的左侧一体化设置有排墨口,且排墨口的外侧紧密贴合有安装筒,所述排墨口的左侧内部安装有连接口,且连接口的左侧固定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下侧一体化设置有引导管,且引导管的下端焊接有墨盒,所述墨盒的上方右侧贯穿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浮球,并且连接杆的上端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外侧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外侧紧密贴合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固定在墨盒上,所述印刷装置本体的前侧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且印刷装置本体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杆,且调节杆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并且连接板的上侧活动连接有顶杆。
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和墨水瓶采用卡槽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墨水瓶在印刷装置本体上构成转动结构。
7.优选的,所述排墨口和连接口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排墨口和连接口均与安装筒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竖直中轴线和顶板的竖直中轴线重合,且连接杆和墨盒采用卡槽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并且顶板的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
9.优选的,所述顶板通过限位块在支撑板上构成滑动结构,且限位块关于顶板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并且限位块的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和连接板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顶杆在连接板和支撑架上均构成转动结构,并且连接板在印刷装置本体上构成滑动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能够自动感应墨水余量,可自动进行墨水补充,且能够有效支撑,可有效引导墨水,方便添加,并
且方便对墨水瓶进行拆装更换;
12.1.设置有浮球、顶板和限位块,通过墨盒液面上漂浮的浮球下降至一定程度,连接杆带动顶板下降,顶板下降至前端与红外线传感器处于同一水平状态,驱动电机驱动调节杆在印刷装置本体内转动,能够自动感应墨水余量,可自动进行墨水补充;
13.2.设置有调节杆、连接板和顶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调节杆在印刷装置本体内转动,调节杆外侧螺纹连接的连接板滑动,推动顶杆在支撑架上转动,并推动支撑架的右侧抬升,支撑架的左侧在印刷装置本体上转动,墨水瓶内的墨水将引导管下端固定的墨盒内灌满墨水,能够有效支撑,可有效引导墨水,方便添加;
14.3.设置有连接口、支撑架和安装筒,通过将墨水瓶放置在支撑架内,将连接口和墨水瓶上固定的排墨口卡合连接,在连接口上转动与之螺纹连接的安装筒,使安装筒和排墨口螺纹连接,方便对墨水瓶进行拆装更换。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墨水瓶和支撑架连接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筒和连接口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和限位块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印刷装置本体;2、支撑架;3、墨水瓶;4、排墨口;5、连接口;6、安装筒;7、伸缩管;8、引导管;9、墨盒;10、连接杆;11、浮球;12、顶板;13、限位块;14、支撑板;15、红外线传感器;16、驱动电机;17、调节杆;18、连接板;19、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包括印刷装置本体1、支撑架2、墨水瓶3、排墨口4、连接口5、安装筒6、伸缩管7、引导管8、墨盒9、连接杆10、浮球11、顶板12、限位块13、支撑板14、红外线传感器15、驱动电机16、调节杆17、连接板18和顶杆19,印刷装置本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的内部紧密贴合有墨水瓶3,墨水瓶3的左侧一体化设置有排墨口4,且排墨口4的外侧紧密贴合有安装筒6,排墨口4的左侧内部安装有连接口5,且连接口5的左侧固定有伸缩管7,伸缩管7的下侧一体化设置有引导管8,且引导管8的下端焊接有墨盒9,墨盒9的上方右侧贯穿连接有连接杆10,且连接杆10的下端固定有浮球11,并且连接杆10的上端焊接有顶板12,顶板12的外侧安装有限位块13,且限位块13的外侧紧密贴合有支撑板14,并且支撑板14固定在墨盒9上,印刷装置本体1的前侧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15,且印刷装置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杆17,且调节杆17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8,并且连接板18的上侧活动连接有顶杆19。
22.如图2中支撑架2和墨水瓶3采用卡槽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墨水瓶3在印刷装置本
体1上构成转动结构,方便更换墨水瓶3,如图2中调节杆17和连接板18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顶杆19在连接板18和支撑架2上均构成转动结构,并且连接板18在印刷装置本体1上构成滑动结构,能够有效推动支撑架2和墨水瓶3抬起,方便补充墨水;
23.如图1和图3中排墨口4和连接口5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且排墨口4和连接口5均与安装筒6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方便对墨水瓶3进行拆装,如图2和图4中连接杆10的竖直中轴线和顶板12的竖直中轴线重合,且连接杆10和墨盒9采用卡槽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并且顶板12的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方便自动识别余墨的量,方便自动补墨,如图2和图4中顶板12通过限位块13在支撑板14上构成滑动结构,且限位块13关于顶板12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并且限位块13的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方便红外线传感器15对顶板12进行识别。
2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时,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中所示,将墨水瓶3放置在支撑架2内,使墨水瓶3和支撑架2卡槽连接,接着将连接口5和墨水瓶3上固定的排墨口4卡合连接,然后在连接口5上转动与之螺纹连接的安装筒6,使安装筒6和排墨口4螺纹连接,将连接口5和排墨口4固定;
25.如附图1和附图2中所示,当墨盒9内的余墨较少时,墨盒9液面上漂浮的浮球11下降至一定程度,浮球11上侧固定的连接杆10带动顶板12下降,顶板12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限位块13在支撑板14上滑动,对顶板12起到限位作用,当顶板12下降至前端与红外线传感器15处于同一水平状态,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16打开,驱动电机16驱动调节杆17在印刷装置本体1内转动,调节杆17外侧螺纹连接的连接板18在与之卡槽连接的印刷装置本体1内滑动,推动顶杆19在支撑架2上转动,并推动支撑架2的右侧抬升,支撑架2的左侧在印刷装置本体1上转动,墨水瓶3内的墨水从排墨口4顺着伸缩管7灌入引导管8内,将引导管8下端固定的墨盒9内灌满墨水,这就是该可实现自动换墨的印刷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6.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