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6098发布日期:2022-01-22 12:0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2.打印机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墨盒作为打印机的耗材之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3.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墨盒安装到打印机的安装部中,用于为打印机的打印提供墨水。安装部中有时会设置有可活动式的打印机侧端子部,墨盒上的芯片与打印机侧端子部上的触针接触来完成电信号的传输,但是,墨盒上的芯片有时候不能很好的与设置有可活动式打印机侧端子部上的触针接触,从而使得墨盒不能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墨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喷墨打印机的安装部中,所述安装部内设有槽部以及打印机侧端子部,所述打印机侧端子部包括本体以及电连接部,所述本体一端可活动地收容于所述槽部内,所述电连接部设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
6.所述墨盒包括设有接触部组的芯片;
7.在所述墨盒安装至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组与所述电连接部电连接;
8.所述墨盒上于所述芯片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有限制部,所述本体的对应位置凸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形成有被限制部;
9.在所述墨盒安装至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所述限制部与所述被限制部接触,从而施加作用力于所述被限制部,使得所述本体向预设方向发生位移,直至将所述本体限制到极限位置。
10.如上所述的一种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墨盒包括:
11.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是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并且所述第一面位于+y轴方向侧,所述第二面位于-y轴方向侧;
12.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是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相交并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并且所述第三面位于+z轴方向侧,所述第四面位于-z轴方向侧;
13.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是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四面相交并在x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并且所述第五面位于+x轴方向侧,所述第六面位于-x轴方向侧;
14.凹部,所述凹部凹陷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四面的相交侧;
15.所述芯片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凹部内,所述芯片所在平面位于+y轴方向侧且沿着+y轴方向向所述+z轴方向倾斜;
16.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凹部的+x轴方向侧或-x轴方向侧。
17.如上所述的一种墨盒,其中,优选的是,在+y轴方向上,所述限制部与所述芯片相比距离所述第一面更近。
18.如上所述的一种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是在x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位于+x轴方向侧,所述第二表面位于-x轴方向侧;
19.所述第二凸起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
20.所述第一表面上还凸设有第一翼,所述槽部内凹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翼间隙收容于所述第一孔内;
21.所述第二表面上还凸设有第二翼,所述槽部内凹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二翼间隙收容于所述第二孔内。
22.如上所述的一种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包括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设有第一引导面和第一保持面,所述第二限制部设有第二引导面和第二保持面;
23.所述被限制部包括第一被限制部和第二被限制部,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包括第一被引导面和第一被保持面,所述第二被限制部设有第二被引导面和第二被保持面;
24.在所述墨盒安装至所述安装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第一被引导面接触,以使得所述本体向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第二被引导面接触,以使得所述本体向x轴方向移动;
25.在所述墨盒安装至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保持面和所述第一被保持面接触,所述第二保持面和所述第二被保持面接触,以将所述本体限制到极限位置。
26.如上所述的一种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墨盒的所述第四面上凸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上形成有定位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定位凹部,在所述墨盒安装至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抵接并限制所述墨盒沿x轴方向移动。
27.如上所述的一种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墨盒上设有卡合凹部,所述卡合凹部位于所述定位凸部的+y方向侧,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卡合凸部,在所述墨盒安装至所述安装部的状态下,所述卡合凹部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
28.如上所述的一种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墨盒包括墨水存储部以及基座,所述墨水存储部与所述基座连接;
29.还设有托架,所述托架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墨盒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和所述托架形成组合体,安装至喷墨打印机的安装部中。
30.如上所述的一种墨盒,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墨盒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有限位面,以限制所述墨盒的+y轴方向侧的移动。
31.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安装有前述的墨盒。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所述芯片的一侧凸设有一限制部,而另一侧不具有限制部,在墨盒安装至安装部的过程中,限制部将与被限制部接触,从而通过施加作用力给被限制部,使得打印机侧端子部的本体朝向既定方向发生位移,直至将打印机侧端子部限制到极限位置,在极限位置处,打印机侧端子部保持住既定姿态,无法活动,墨盒上的芯片的接触部组能更好的与电连接部进行电连接,避免了不能使用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附图说明
33.图1是安装部的一部分示意图;
34.图2和图3是安装部的打印机侧端子部示意图;
35.图4是实施例一墨盒的示意图;
36.图5是实施例一的墨盒和托架的示意图;
37.图6是实施例一的基座的示意图;
38.图7和图8是实施例一的墨盒靠近安装部的示意图;
39.图9是实施例一的墨盒安装到安装部的示意图;
40.图10是实施例二的基座的示意图;
41.图11是实施例三的基座的示意图;
42.图12是实施例四的墨盒的示意图;
43.图13是实施例四的墨盒与打印机侧端子部配合的示意图;
44.图14是实施例四的墨盒与打印机侧端子部配合的侧视图;
45.图15是实施例四的墨盒与打印机侧端子部配合的剖视图;
46.图16是实施例五的墨盒的示意图;
47.图17是实施例五的墨盒与打印机侧端子部配合的示意图;
48.图18是实施例五的墨盒与打印机侧端子部配合的侧视图;
49.图19是实施例五的墨盒与打印机侧端子部配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为更好地对本实施例中的墨盒10以及安装部50进行说明,现以墨盒10 安装在安装部50的状态下为基准,引用了x、y、z轴概念,取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为x轴、y轴、z轴。
52.参照图6所示,墨盒10可拆卸地安装至喷墨打印机的安装部50中,所述墨盒10具有第一面11a、第二面11b、第三面11c、第四面11d、第五面11e 和第六面11f,第一面11a与第二面11b相对设置,第三面11c与第四面11d 相对设置,第五面11e与第六面11f相对设置。
53.如图4至图8所示,定义墨盒10的第三面11c上沿着安装方向延伸的方向为y轴方向,第三面11c上与y轴的正交方向为x轴方向,与x轴、y轴相互垂直的方向为z轴,x轴与y轴组成的平面为xy平面,y轴与z轴组成的平面为yz平面。优选的,xy平面位于水平面上,z轴方向则为竖直方向。
54.所述第一面11a和所述第二面11b是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并且所述第一面11a位于+y轴方向侧,所述第二面11b位于-y轴方向侧;所述第三面11c和所述第四面11d是与所述第一面11a以及所述第二面11b相交并在z 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并且所述第三面11c位于+z轴方向侧,所述第四面 11d位于-z轴方向侧;所述第五面11e和所述第六面11f是与所述第一面11a 至所述第四面11d相交并在x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并且所述第五面11e 位于+x轴方向侧,所述第六面11f位于-x轴方向侧。
55.以下结合图1至图3详细介绍喷墨打印机的安装部50的具体结构。
56.安装部50包括:框架、打印机侧端子部52、被限制部57、被定位部53f、 53s、注墨管51、托盘56、锁定部54,框架上设有槽部,打印机侧端子部52 是安装到框架上的槽部内的,所述打印机侧端子部52包括本体52e以及电连接部520,所述本体52e一端可活动地收容于所述槽部内,所述电连接部520 设于所述本体52e的另一端。
57.本体52e与槽部的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使得本体52e在y轴方向上活动伸缩移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优选为弹簧。
58.而本体52e在槽部内,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均与槽部的内壁之间保留有间隙,从而使得本体52e可以在x轴方向上、z轴方向上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59.电连接部520位于本体52e的背离槽部的一端,能够在墨盒10安装至安装部50的状态下与墨盒10的芯片130相对应,优选的,电连接部520为具有弹性的导电钢片材料制成。
60.实施例一:
61.以下结合图4和图8介绍本实施例一的墨盒10的具体结构。
62.墨盒10包括设有接触部组的芯片130,在所述墨盒10安装至所述安装部50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组与所述电连接部520电连接;所述接触部组用于与所述电连接部520电连接,接触部组具有多个接触部,也即多个接触部一起组成了接触部组,接触部也是芯片130的端子,多个接触部能够在墨盒10安装至安装部50的状态下与电连接部520接触。
63.所述墨盒10的第一面11a和第四面11d的相交侧向内凹陷有凹部14,所述芯片130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凹部14内,所述芯片130所在平面位于+y轴方向侧且沿着+y轴方向向所述+z轴方向倾斜,芯片130倾斜的设置相比芯片130平行于 y轴方向设置的情况下,更有助于防止电连接部520在芯片130的端子上长时间滑动引起的端子损伤。
64.参照图6所示,所述墨盒10上于所述芯片130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凸起170,所述第一凸起170上形成有限制部17,限制部17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凸起170的外侧面的表面,也可以是第一凸起170上的一个突出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设定。
6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70设于凹部14的+x轴方向侧,限制部17会将打印机侧端子部52向-z轴和-x轴方向限定,凹部14的-x轴方向侧空置,在-x轴方向侧在打印机侧端子部52被限制部57限制的移动方向上无阻挡件,在-z轴和-x 轴方向上不会限制打印机侧端子部52。
66.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本体52e的对应位置凸设有第二凸起570,所述第二凸起570上形成有被限制部57,被限制部57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凸起570 的外侧面的表面,也可以是第二凸起570上的一个突出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设定。
67.在所述墨盒10安装至所述安装部50的过程中,所述限制部17与所述被限制部57接触,从而施加作用力于所述被限制部57,使得所述本体52e向预设方向发生位移,由于打印机侧端子部52的本体52e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与槽部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隙,所以当被限制部57被施加作用力后,本体 52e朝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侧移动,直至本体52e的外壁面与槽部的内壁面之间不存在间隙,本体52e被限制到-z轴和-x轴的极限位置处,在极限位置处,打印机侧端子部52保持住既定姿态,无法活动,墨盒10上的芯片130 的接触部组能更好的与电连接部520进行电连接,避免了不能使用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68.更进一步地,参照图6所示,在+y轴方向上,所述限制部17与所述芯片 130相比距
离所述第一面11a更近,从而使得在安装墨盒10时,限制部17可以较早的与被限制部57接触,从而引导墨盒10的安装,避免在安装时候,打印机侧端子部52发生偏移,导致接触部偏离电连接部520,造成接触不良。
69.参照图2和图3,所述本体52e包括第一表面52a和第二表面52b,所述第一表面52a和所述第二表面52b是在x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并且所述第一表面 52a位于+x轴方向侧,所述第二表面52b位于-x轴方向侧;
70.所述第二凸起570设于所述第一表面52a和/或第二表面52b,第二凸起570 可设于其中一个表面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凸起170设于凹部14的+x 轴方向侧,所以对应的第二凸起570同样设于+x轴方向侧;
71.所述第一表面52a上还凸设有第一翼521,第一翼521设于第二凸起570的-z 轴方向侧,所述槽部的+x轴方向的侧壁内凹设有第一孔501,所述第一孔501 为u形孔,第一孔501的尺寸比第一翼521的尺寸要大,所述第一翼521间隙收容于所述第一孔501内,第一翼521在第一孔501内,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均可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当本体52e移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翼521与第一孔501 的内壁面紧贴,本体52e的另一端被限制部57限制移动。
72.所述第二表面52b上还凸设有第二翼522,第二翼522和第一翼521对称设置,所述槽部内凹设有第二孔502,第二孔502同样是u形孔,第二孔502和第一孔501的开口20d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翼522间隙收容于所述第二孔502内,第二孔502的尺寸比第二翼522的尺寸要大,所述第二翼522间隙收容于所述第二孔502内,第二翼522在第二孔502内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均可活动。
73.下面详细介绍限制部17与被限制部57的配合关系,参照图2、图3、图 6、图7和图8所示:
74.参照图6-图8所示,所述限制部17包括第一限制部17a和第二限制部17b。
75.所述第一限制部17a为贴近第四面11d设置的底壁,第二限制部17b为与底壁垂直相交的侧壁,所述第一限制部17a设有第一引导面17a1和第一保持面17a2,所述第一引导面17a1位于+y轴方向且沿着+y轴方向向所述+z轴方向倾斜,第一保持面17a2平行于xy平面,第一引导面17a1和第一保持面17a2 连接,呈喇叭口形状,可以引导打印机侧端子部52进入第一保持面17a2的范围内。更进一步地,第一引导面17a1和第一保持面17a2之间可设置多个倾斜面17a3依次连接,进一步加强引导作用,可以使得在墨盒10安装到安装部 50的不同位置处,限制部17对打印机侧端子部52的引导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墨盒10安装到安装部50的速度、角度受到一定的控制,可以更好的将墨盒10安装到安装部50内。
76.所述第二限制部17b设有第二引导面17b1和第二保持面17b2,第二引导面17b1位于+y轴方向且沿着+y轴方向向+x轴方向倾斜,第二保持面17b2平行于yz平面,第二引导面17b1和第二保持面17b2相连,呈喇叭口形状,从而可以引导打印机侧端子部52进入到第二保持面17b2的范围内,进一步地,第二引导面17b1和第二保持面17b2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倾斜面,进一步加强引导作用。
77.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被限制部57包括第一被限制部57a和第二被限制部57b。
78.第一被限制部57a是第二凸起570的+z轴方向的面,所述第一被限制部 57a包括第一被引导面57a1和第一被保持面57a2,第一被引导面57a1位于-y 轴方向侧且沿着-y轴方
向向所述-z轴方向倾斜,第一被保持面57a2平行于 xy平面。
79.所述第二被限制部57b是第二凸起570的-y轴方向的面,第二被限制部 57b包括第二被引导面57b1和第二被保持面57b2,第二被引导面57b1位于-y 轴方向且沿着-y轴方向向-x轴方向倾斜。
80.在所述墨盒10安装至所述安装部50的过程中,第一凸起170和第二凸起 570开始接触,所述第一引导面17a1与所述第一被引导面57a1贴合,随着墨盒10的行进,推动本体52e向+y轴方向、-z轴方向移动,直至第一翼521 的顶面抵靠第一孔501的顶壁;所述第二引导面17b1与所述第二被引导面 57b1接触,以使得所述本体52e向x轴方向移动,随着墨盒10的行进,推动本体52e向+y轴方向、-x轴方向移动,直至第一翼521的侧面抵靠第一孔501 的侧壁。
81.在所述墨盒10安装至所述安装部50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保持面17a2和所述第一被保持面57a2接触,所述第二保持面17b2和所述第二被保持面57b2 接触,以将所述本体52e限制到极限位置,在此极限位置,第一翼521的顶面抵靠第一孔501的顶壁,第一翼521的侧面抵靠第一孔501的侧壁,打印机侧端子部52保持住既定姿态,无法活动,墨盒10上的芯片130的接触部组能更好的与电连接部520进行电连接,避免了不能使用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8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墨盒10包括墨水存储部100以及基座11,所述墨水存储部100与所述基座11连接;墨水存储部100包括:墨袋110,出墨口(图中未示出)。出墨口(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墨袋110上,可以将墨袋110内的墨水供给注墨管51进而为打印提供墨水。基座11大体呈t形状。芯片130,凹部14,限制部17均设于基座11上,基座11还包括承接部16、墨盒定位部13f、凹陷部 13h、避空部15a、15b以及安装狭缝128。
83.墨水存储部100安装到基座11上,形成墨盒10。具体的,安装狭缝128设置在后端面上。墨水存储部100从-y轴方向向+y轴方向靠近基座11,墨水存储部100插入到安装狭缝128中,将出墨口送达至承接部16处,墨水存储部100与基座11卡合或者黏贴或者过盈配合安装到位形成墨盒10。
84.如图5所示,还设有托架20,托架20基本呈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形状。托架 20具有第一平面20a,第二平面20b、底面20c、开口20d、第一侧面20e、第二侧面20f。开口20d指向底面20c的方向为+z轴方向,+z轴方向也是铅垂方向。第二平面20b指向第一平面20a的方向为+y轴方向,+y轴方向也是墨盒10和托架 20形成的组合体安装到安装部50上的安装方向,第二侧面20f指向第一侧面20e 的方向为+x轴方向。
85.托架20还具有容纳腔210、固定机构、定位部23f、23s和缺口26。容纳腔 210用于容纳墨盒10。当托架20安装到安装部50上时,锁定部54与固定机构相结合,防止托架20脱离出安装部50;定位部23f、23s与被定位部53f、53s相结合,定位托架20在与安装方向相垂直方向上的大致位置。墨盒10的坐标系在墨盒10安装到托架20的状态下时与托架20的坐标系一致。
86.在安装过程中,托架20可以承载墨盒10使托架20和墨盒10一起沿安装方向 (+y轴方向)安装到安装部50内。具体的,墨盒10可以沿+z轴方向从开口20d 安装到托架20的容纳腔210中,使得墨盒10与托架20形成一个组合体。在安装过程中,组合体沿安装方向(+y轴方向)安装到安装部50内。墨盒10安装到托架20上的时候,墨盒10安装到容纳腔210中,承接部16的一部分会进入到缺口 26的位置处;墨盒定位部13f与定位部23f、23s相对应;基座11的
第一面11a 与托架20的第一平面20a相对应;第三面11c与托架20的底面20c相对应;第五面11e与托架20的第一侧面20e相对应;第六面11f与托架20的第二侧面20f相对应。
87.墨盒10与托架20的组合体沿+y轴方向安装到安装部50上后,锁定部54与托架20上的固定机构相结合,防止组合体脱离出安装部50;定位部23f、23s与被定位部53f、53s相匹配,定位组合体在与安装方向相垂直方向上的大致位置;出墨口(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承接部16内)与注墨管51相结合,可以将墨水存储部100内的墨水供给打印机为打印提供墨水;托盘56用于收集在墨盒10安装或者脱离安装部50时的喷出或者意外泄露的墨水;打印机侧端子部52上的电连接部520上设置的触针与芯片130的接触部组相抵接,完成墨盒10与安装部50 之间的电信号的传输工作。
88.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墨盒10上设有限位部18,所述限位部18 上设有限位面18c1,以限制所述墨盒10的+y轴方向侧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8位于凹部14的-y轴方向侧,限位面18c1位于所述限位部18的靠近凹部14一侧的壁面,墨盒10移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面18c1与打印机侧端子部52 的第二凸起570的端部相抵接,来限制打印机侧端子部52与墨盒10的相对位置关系。
8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于所述芯片130的一侧凸设有一限制部17,而另一侧不具有限制部17,在墨盒10安装至安装部50的过程中,限制部17将与被限制部 57接触,从而通过施加作用力给被限制部57,使得打印机侧端子部52的本体52e 朝向既定方向发生位移,直至将打印机侧端子部52限制到极限位置,在极限位置处,打印机侧端子部52保持住既定姿态,无法活动,墨盒10上的芯片130的接触部组能更好的与电连接部520进行电连接,避免了不能使用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90.实施例二:
91.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本实施例基座11不再具有限位部18和限位面18c1,墨盒10与安装部50的相对位置通过锁定部54与固定机构相结合的位置来限制,其锁定部54与固定机构相结合防止托架20脱离出安装部50。
92.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93.实施例三:
94.如图11所示,基座11在凹部14的-z轴和+x方向没有设置限制部17,而是在
ꢀ‑
z轴和-x方向没有设置限制部17。限制部17同样包括第一限制部17a和第二限制部17b,所述第一限制部17a设有第一引导面17a1和第一保持面17a2。其第一引导面17a1和第一保持面17a2与实施例一的第一引导面17a1和第一保持面 17a2结构一致。不同的是,第一引导面17a1会将打印机侧端子部52向+x轴方向限定。当墨盒10安装到位时,打印机侧端子部52会被限制到-z轴和+x轴的极限位置处。也可以达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95.其余与实施例一一致。
96.实施例四:
97.本实施提供另一种结构的墨盒10,该墨盒10的墨水存储部100(例如,墨袋110)设置在壳体101内,墨盒10安装到安装部50内,不需要托架20,直接将墨盒10安装到安装部50内,简化了安装过程。
98.如图12至图15所示,所述墨盒10的所述第四面11d上凸设有第三凸起190,本实施例中第三凸起190设有两个,设于墨盒10的第四面11d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凸起190上形成
有定位凸部19a,其一定位凸部19a为其一第三凸起190的靠近+x轴向方向侧的壁面,另一定位凸部19a为另一第三凸起190的靠近-x轴向方向侧的壁面。
99.所述安装部50内设有定位凹部14(未示出),在所述墨盒10安装至所述安装部50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部19a与所述定位凹部14抵接并限制所述墨盒10 沿x轴方向移动。使得墨盒10以确定的状态下更精确地被安装到安装部50中。
100.其余与优先权中的实施例一一致。
101.实施例五:
102.本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结构的墨盒10。
103.如图16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墨盒10同上述实施例五的墨盒10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凸起190设置在墨盒10顶面的中间,且所述墨盒10上还设有卡合凹部19b,所述卡合凹部19b位于所述定位凸部19a的+y方向侧,所述安装部50内设有卡合凸部,在所述墨盒10安装至所述安装部50的状态下,所述卡合凹部19b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
104.其余与优先权中的实施例一致。
10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安装部50,所述安装部50内安装有前述的墨盒10。
106.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