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4038发布日期:2022-04-30 19:58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印泥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科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印泥盒。


背景技术:

2.印泥(也称印肉)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印泥。在银行的日常业务里,用户常常会使用银行提供的印泥盒,盖印章,印手指纹。这容易造成以下问题:1、印泥盒会留下使用后的的痕迹,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从中提取印章或指纹,进行拓印,从事非法活动。2、银行提供的印泥盒是公用物品,每人都使用的物品,如没有定期清洁消毒,容易滋生细菌,且使用后会随意放置。3、普通的印泥盒体积较大,不易随身携带,并且银行工作人员需频繁提供印泥盒和纸巾给用户,存在一定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印泥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印泥盒安全性差、携带不便和不卫生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印泥盒,包括:一次性印泥片,一次性印泥片包括印泥料、湿纸巾、干纸巾和三个依次连接的包装袋,印泥料、湿纸巾和干纸巾分别位于三个包装袋内;取片盒,一次性印泥片为多个,多个一次性印泥片叠放在取片盒内。
5.进一步地,装有印泥料的包装袋为第一包装袋,一次性印泥片还包括塑料片,塑料片位于第一包装袋内,印泥料涂覆在塑料片上。
6.进一步地,一次性印泥片还包括保护膜,保护膜的表面积大于印泥料的表面积,保护膜覆盖住印泥料。
7.进一步地,一次性印泥片还包括连接片,连接片和保护膜连接,连接片和塑料片之间具有间隙。
8.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包装袋可在连接处折叠,三个包装袋的尺寸均相同,三个包装袋折叠放置在取片盒内。
9.进一步地,每个包装袋的边沿均具有易撕口。
10.进一步地,取片盒包括底座、主体和上盖,底座和主体的下端连接,上盖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的上端,主体用于存放一次性印泥片。
11.进一步地,底座和主体的连接处设有条形口,条形口和主体的腔体连通,条形口的宽度不小于一次性印泥片的厚度,条形口用于供用户取出一次性印泥片。
12.进一步地,底座具有避让槽,避让槽和条形口连通,避让槽用于供用户伸入手指。
13.进一步地,主体的侧壁具有竖直设置的透明显示条,透明显示条用于显示一次性印泥片的数量。
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印泥盒,包括:一次性印泥片,一次性印泥片包括印泥料、湿纸巾、干纸巾和三个依次连接的包装袋,印泥料、湿纸巾和干纸巾分别
位于三个包装袋内;取片盒,一次性印泥片为多个,多个一次性印泥片叠放在取片盒内。采用该方案,通过使用一次性印泥片,将印泥料、湿纸巾、干纸巾分别设置在三个包装袋内,用户使用印泥料后,使用湿纸巾、干纸巾擦拭手指,这样设置有效避免了多人使用同一个印泥盒,造成不卫生的问题,并且用户使用后可直接丢弃,避免了不法分子从中提取用户指纹,从事违法活动;设置取片盒,便于叠放多个一次性印泥片,用户在使用时可自主拿取一次性印泥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印泥盒中的一次性印泥片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印泥盒中的取片盒的示意图。
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9.10、一次性印泥片;11、印泥料;12、湿纸巾;13、干纸巾;14、塑料片;15、保护膜;16、连接片;17、包装袋;171、易撕口;
20.20、取片盒;21、底座;211、避让槽;22、主体;221、透明显示条;23、上盖;
21.30、条形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泥盒,包括:一次性印泥片10,一次性印泥片10包括印泥料11、湿纸巾12、干纸巾13和三个依次连接的包装袋17,印泥料11、湿纸巾12和干纸巾13分别位于三个包装袋17内;取片盒20,一次性印泥片10为多个,多个一次性印泥片10叠放在取片盒20内。
24.采用该方案,通过使用一次性印泥片10,将印泥料11、湿纸巾12、干纸巾13分别设置在三个包装袋17内,用户使用印泥料11后,使用湿纸巾12、干纸巾13擦拭手指,这样设置有效避免了多人使用同一个印泥盒,造成不卫生的问题,并且用户使用后可直接丢弃,避免了不法分子从中提取用户指纹,从事违法活动;设置取片盒20,便于叠放多个一次性印泥片10,用户在使用时可自主拿取一次性印泥片10,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5.其中,装有印泥料11的包装袋17为第一包装袋17,一次性印泥片10还包括塑料片14,塑料片14位于第一包装袋17内,印泥料11涂覆在塑料片14上。通过设置塑料片14,便于将印泥料11涂覆在塑料片14上,方便用户使用。
26.进一步地,一次性印泥片10还包括保护膜15,保护膜15的表面积大于印泥料11的
表面积,保护膜15覆盖住印泥料11。设置保护膜15覆盖住印泥料11,能够有效保护印泥料11的有效性,并且不被污染。
27.在本实施例中,一次性印泥片10还包括连接片16,连接片16和保护膜15连接,连接片16和塑料片14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连接片16和保护膜15连接,当用户使用一次性印泥片10时,便于将保护膜15撕开。
28.具体地,相邻两个包装袋17可在连接处折叠,三个包装袋17的尺寸均相同,三个包装袋17折叠放置在取片盒20内。将包装袋17可折叠地连接,便于携带,并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在取片盒20内。
29.具体地,每个包装袋17的边沿均具有易撕口171。将每个包装袋17的边沿均设置易撕口171,当用户需要使用时,便于撕开包装袋17,方便用户使用。
30.在本实施例中,取片盒20包括底座21、主体22和上盖23,底座21和主体22的下端连接,上盖23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22的上端,主体22用于存放一次性印泥片10。通过将上盖23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22的上端,便于放入一次性印泥片10。当取片盒20正常使用时,将上盖23盖住主体22的上端;当主体22中缺少一次性印泥片10时,打开上盖23,即可放入一次性印泥片10。
31.其中,底座21和主体22的连接处设有条形口30,条形口30和主体22的腔体连通,条形口30的宽度不小于一次性印泥片10的厚度,条形口30用于供用户取出一次性印泥片10。采用上述设置,将条形口30和主体22的腔体连通,便于用户从主体22中取出一次性印泥片10。
32.进一步地,底座21具有避让槽211,避让槽211和条形口30连通,避让槽211用于供用户伸入手指。当用户在条形口30取出一次性印泥片10时,通过在底座21设置避让槽211,便于用户将手指伸入条形口30将一次性印泥片10取出。
33.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2的侧壁具有竖直设置的透明显示条221,透明显示条221用于显示一次性印泥片10的数量。通过在主体22的侧壁设置透明显示条221,便于工作人员观察一次性印泥片10的数量,当一次性印泥片10缺少时,能够及时存放一次性印泥片10。
34.本方案的使用场景如下:
35.用户来到银行柜面,自助在取片盒20取出一片一次性印泥片10,从包装袋17的易撕口171处撕开,取出塑料片14,再从连接片16撕开保护膜15,将印章或手指印压在印泥料11上,使用后可以把塑料片14放回包装袋17内,稍稍挤压即可丢弃,最后使用湿纸巾12和干纸巾13清洁物品或手。
36.本方案的效果及优点如下:
37.1、用户自助使用一次性印泥片10,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38.2、具有一定安全性。有效防范不法分子通过传统印泥盒使用痕迹提取印章或指纹。
39.3、便携、卫生。一次性印泥片10携带方便,一次性使用,自带干湿纸巾,方便使用后的清洁和卫生。
4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
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1.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