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方法_3

文档序号:8435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到达染料墨水提供装置4时,如图2(C)所示,染料墨水提供装置4通过喷墨法从形成在被打印物P的表面上的白色颗粒层D的上方提供染料墨水C。
[0076]触及白色颗粒层D的染料墨水C与新补充到白色颗粒层D的第2凝集剂A2迅速地发生凝集反应,由此不会到达白色颗粒层D的深层部或者位于白色颗粒层D的下侧的被打印物P,而是固定在白色颗粒层D的内部。这样,将染料墨水C固定于白色颗粒层D,由此能抑制染料墨水C移动到具有光散射性能的白色颗粒层D的下部导致其显色被白色颗粒层D遮蔽,能得到染料墨水C本身的显色。
[0077]即,如图3所示,当染料墨水C移动到白色颗粒层D的下部或者被打印物P内时,由于白色颗粒层D的光散射性能,染料墨水C的显色会受妨碍而导致无法得到墨水本身的显色。例如,如果不在即将提供染料墨水C前提供第2凝集剂A2,会由于第I凝集剂Al与白色颗粒墨水B的凝集反应导致未反应的凝集剂量降低,因此触及白色颗粒层D的染料墨水C无法迅速发生凝集反应,会导致移动到白色颗粒层D的下部。
[007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即将提供染料墨水C前新提供第2凝集剂A2,由此能将染料墨水C固定在遮蔽被打印物P的颜色的白色颗粒层D的内部。
[0079]这样,能通过在被打印物P的表面上形成白色颗粒层D来遮蔽被打印物P的颜色,进而将染料墨水C固定在白色颗粒层D的内部从而不受白色颗粒层D的光散射性能妨碍地得到染料墨水C本身的显色。即,能兼顾用于遮蔽被打印物P的颜色的白色颗粒层D的光散射性能和染料墨水C的光吸收性能,由此,能使染料墨水C的光反射率相对于被打印物P的光反射率强10%以上。特别是能用不具有光散射性能的染料墨水C实现明亮的颜色(蓝色、粉色、黄色等)、色度高的颜色(蓝色、红色、橙色等)这样的容易受到被打印物P的颜色妨碍的颜色的再现。
[0080]此外,优选从白色颗粒层D的上方提供的染料墨水C在白色颗粒层D未干燥时提供。通过在白色颗粒层D未干燥时提供染料墨水C,能在直到染料墨水C与第2凝集剂A2的凝集反应完成为止的期间将染料墨水C保留在白色颗粒层D的上部,将大量的染料墨水C固定在白色颗粒层D的上部。
[0081]这样,在白色颗粒层D固定有染料墨水C的被打印物由加热干燥装置5进行加热干燥,被打印物P的染色完成。
[0082]根据本实施方式,将染料墨水C固定于白色颗粒层D,由此能兼顾白色颗粒层D的光散射性能和染料墨水C的光吸收性能,因此能将有色的被打印物P染色为染料墨水本身的颜色。另外,用染料墨水C进行打印,因此与使用颜料墨水的情况相比,打印头的喷嘴不容易堵塞,并且能使打印成本低廉。
[0083]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被打印物P的表面上形成白色颗粒层D后新补充用于使染料墨水C发生凝集反应的第2凝集剂A2来使染料墨水C固定在白色颗粒层D的上部和内部,但是只要能以使染料墨水C的凝集反应在白色颗粒层D的上部和内部完成的方式提供凝集剂即可,不限于此。
[0084]例如,如图4所示,能相对于被打印物P的移动方向在依次配置有白色墨水提供装置I和染料墨水提供装置2的下游侧配置提供用于使白色墨水B和染料墨水C凝集的凝集剂A3的凝集剂提供装置6。
[0085]首先,从白色墨水提供装置I对被打印物P的表面上提供白色颗粒墨水B。接着,染料墨水提供装置2从提供给被打印物P的白色颗粒墨水B的上方通过喷墨法提供染料墨水C。然后,在刚提供染料墨水C后,从凝集剂提供装置6提供凝集剂A3,由此染料墨水C与凝集剂A3迅速发生凝集反应而固定于白色颗粒的表面,并且白色颗粒与凝集剂A3发生凝集反应而形成白色颗粒层D。由此,能将染料墨水C固定在白色颗粒层D的上部和内部。
[0086]这样,刚提供染料墨水C后就提供凝集剂A3,由此能将染料墨水C固定在白色颗粒层D的上部和内部。另外,使用被白色颗粒墨水B和染料墨水C共用的凝集剂A3,由此配置I个凝集剂提供装置6即可,能使其控制简化。
[0087]此外,优选在提供给被打印物P的表面上的白色颗粒未干燥时提供染料墨水C,由此能将大量的染料墨水C固定在白色颗粒层D的上部。
[0088]接下来,表不在有色的被打印物P的表面上实际进彳丁白色颗粒墨水B和染料墨水C的打印的实施例。图5(A)和(B)示出针对在各种条件下进行打印的被打印物P测定光反射率的结果。此外,光反射率由分光反射率测定器测定。例如可使用入射光和测定光的角度相对于测定面为0/45度的关系的测定器,或者使用具有积分球能测定漫射光的测定器。
[0089]在图5(A)中,对被打印物P以按约3g/m2左右提供白色颗粒的打印量来打印白色颗粒墨水,在图5(B)中,对被打印物P以按约2g/m2左右提供白色颗粒的打印量来打印白色颗粒墨水。
[0090]在此,测定波形P是测定被打印物P的光反射率而得到的,测定波形D是测定提供凝集剂后提供白色颗粒墨水形成有白色颗粒层的被打印物P的光反射率而得到的。另外,测定波形Si是测定提供凝集剂后提供白色颗粒墨水形成白色颗粒层,进而新提供凝集剂后提供黄色的染料墨水的被打印物P的光反射率而得到的。测定波形S2是测定在打印白色颗粒墨水后打印黄色的染料墨水、其后立即提供凝集剂的被打印物P的光反射率而得到的。另外,测定波形NI是测定提供凝集剂后提供白色颗粒墨水形成白色颗粒层,在白色颗粒层未干时提供了黄色的染料墨水的被打印物P的光反射率而得到的。测定波形N2是测定提供凝集剂后提供白色颗粒墨水来形成白色颗粒层,在白色颗粒层干燥后提供黄色的染料墨水的被打印物P的光反射率而得到的。测定波形N3是测定提供凝集剂后提供白色颗粒墨水而形成白色颗粒层,进而将黄色的染料墨水和白色颗粒墨水混合得到的墨水提供给白色颗粒层的被打印物P的光反射率而得到的。
[0091]此外,白色颗粒墨水使用将表面活化剂、高沸点溶剂(丙三醇、乙二醇等)和分散剂等与具有约0.5 μπι的粒径的树脂制中空白色颗粒一起分散于水而得到的墨水。另外,染料墨水使用对水溶性的酸性染料水溶液添加表面活化剂、高沸点溶剂(丙三醇、乙二醇等)而成的墨水。染料为黄色,在短波长区域表现吸收。而且,对被打印物P以50g/m2左右提供凝集剂。而且,被打印物P采用有色的瓦楞纸。
[0092]在图5㈧和⑶中,针对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条件打印出的测定波形SI和S2,在黄色染料的光吸收量少的长波长侧(550nm?750nm)观察到比测定波形P强10%以上的反射率。另外,在作为黄色染料的光吸收域的短波长侧(400nm?550nm)中,由于黄色染料的光吸收而反射率比测定波形P低,其反射率表现出10%以下的充分低的值。作为被打印物P的瓦楞纸具有浑浊的黄色,但是利用通过本发明的打印方法打印的白色颗粒墨水和黄色的染料墨水,表现出了吸收短波长侧的光并且充分反射长波侧的光的特性。即,在黄色染料的光吸收强的短波长侧为比被打印物P低的反射率而表现强的显色。另外,在黄色染料的光吸收弱的长波长侧表现为比被打印物P强的反射率。由此,黄色染料示出了与吸收波长相应的对比度高的反射特性,能实现饱和度高的黄色的显色。另外,不会受被打印物P的颜色妨碍而能得到染料墨水本身的黄色的显色。
[0093]另一方面,在染料墨水未利用凝集剂而固定于白色颗粒层的条件下打印出的测定波形NI?N3中,在图5(A)中在短波长侧观察到比被打印物P强的反射率,在图5(B)中也在短波长侧观察到与被打印物P同程度的反射率。这样,可知测定波形NI?N3未充分降低短波长侧的光反射率,无法充分得到染料墨水本身的黄色的显色。具体地说,黄色的显色低,表现为偏白的黄色。
[0094]由此可知,利用凝集剂将染料墨水固定在白色颗粒层D的上部和内部,由此不会受被打印物P的颜色妨碍,能得到染料墨水本身的显色。另外,在打印明亮的颜色、饱和度高的颜色的情况下,也不会降低其显色而能得到所希望的显色。
[0095]实施方式2
[0096]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基于输入数据分别运算用于将被打印物P染色成作为目标的颜色(目标再现色)的第I凝集剂Al、白色颗粒墨水B、第2凝集剂A2和染料墨水C的提供量,并且通过测定对被打印物P打印的结果来依次校正各自的提供量。
[0097]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打印装置具有依次连接的提供量运算部21、控制部22和打印驱动部23,该打印驱动部23分别连接到在实施方式I中使用的打印装置的第I凝集剂提供装置1、白色墨水提供装置2、第2凝集剂提供装置3和染料墨水提供装置4。另外,根据目标再现色和被打印物P的反射特性求出白色颗粒墨水的提供量和染料墨水的提供量的提供量运算部21连接着打印特性数据库(DB)24。而且,在打印装置中,相对于被打印物P的移动方向在加热干燥装置5的下游侧在表面侧和背面侧分别配置有计测装置25a和25b,将校正量运算部26连接到计测装置25a和25b。另外,校正量运算部26连接有打印特性DB24。并且,该校正量运算部26与提供量运算部21连接。
[0098]在打印系统中使用的白色颗粒墨水的光散射特性和染料墨水的吸收特性能预先记录于打印特性DB24。使白色颗粒墨水B的打印量按多个水准变化来进行对被打印物P的打印,能根据其光反射率的变化求出白色颗粒墨水B的光散射特性。而且,白色颗粒墨水B的光散射特性能基于例如用K/S = (1-Rc) 2/2Rc表示的库贝尔卡-芒克公式预先求出。在此,K表不色材的吸收强度,S表不来自被打印物的光散射强度,Re表不光学反射率。根据库贝尔卡-芒克公式,能定量地处理白色颗粒墨水的打印量与光散射特性的关系。另外,能根据表示白色颗粒墨水B的打印量与光散射特性的关系的表格求出光散射特性。
[0099]另一方面,关于染料墨水C的吸收特性,也能根据提供给被打印物P的各自的染料墨水C的打印量与打印后的被打印物P的反射率的变化来求出显色特性。根据库贝尔卡-芒克公式的κ/s求出吸收特性,打印量与κ/s的关系为线性,也能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