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向墨盒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棉芯设于底壳的出墨腔,海绵设于出墨腔上方的海绵容置腔。操作员先将棉芯放置到底壳内,再用镊子等辅助工具将棉芯压入出墨腔;随后将海绵,底壳放入与半自动压海绵机连接的工装内,启动机器,海绵即被压入工装。整个装配过程大多靠人工完成,操作员易疲劳,生产效率低,并且易出现底壳漏装棉芯而影响后续加工的现象。
【
【发明内容】
】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棉芯和海绵自动装入墨盒底壳中的自动化设备。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构造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振动盘,出料板,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第三送料机构,第四送料机构;出料板设于振动盘的出料通道的出口处,出料板在出料通道延伸方向设有导向槽;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推杆,第一送料通道;第一送料通道的一端正对第一传送带的出口,其另一端为第一工装位;第一推杆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能随着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在第一送料通道两端之间往复运动;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塞杆,支座;支座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三气缸固定在支座上,塞杆上端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塞杆下端设于导向槽正上方,塞杆下端底部设有和棉芯过盈配合的通槽;支座能随着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在导向槽和第一工装位之间往复运动,塞杆能随着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在第一工装位处上方往复运动;第三送料机构包括第四气缸,第四推杆,第五气缸,第五推板,第二送料通道;第二送料通道一端正对第一工装位,另一端为第二工装位,位于第二传送带的正下方;第四推杆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能随着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在第二送料通道两端之间往复运动;第五推板与第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位于第二送料机构同侧;第四送料机构包括第七气缸,第七压块;第七压块与第七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位于第二工装位出口正上方。
[0005]优选的,所述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还包括收料机构,收料机构包括第八气缸,第八推板;第八推板与第八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位于第二工装位一侧。
[0006]优选的,第一传送带一侧设有带隔板的护栏,隔板上表面与第一传送带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
[0007]优选的,第二传送带两侧设有高于其上表面的护栏。
[0008]优选的,第一送料机构还包括设于第一送料通道内的第一传感器,第二送料机构还包括设于导向槽端部的第二传感器,第三送料机构还包括设于第二传送带出口的第三传感器。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0]1.将棉芯和海绵装入底壳中的工序在同一机器中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操作员只需向振动盘中添加棉芯,在传送带上摆放底壳和海绵,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
[0011 ] 2.装配完成后,设备还有自动收料动作,无需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实施例一中的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实施例一中的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4]图3实施例一中的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实施例一中的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5实施例一中的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C处结构放大不意图;
[0017]图6实施例一中的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7实施例一中的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E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0]以便描述的方便性,定义附图中X,Y,Z为三维空间的三个坐标方向,其中X为水平横向方向,Y为水平纵向方向,Z为深度方向。
[0021 ] 如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的向底壳中装棉芯和海绵的自动化设备,包括振动盘I,出料板2,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第一送料机构5,第二送料机构6,第三送料机构7,第四送料机构8,收料机构9。上述所有机构均与主控机构(未画出)连接。
[0022]振动盘I中装有棉芯100。出料板2设于振动盘I的出料通道11出口处,出料板2在出料通道11延伸方向上设有导向槽21,为了使棉芯100 —个一个的依次落入到导向槽21中,导向槽21底部上表面不高于出料通道11底部的上表面,导向槽21宽度和棉芯100直径相等,导向槽21的高度小于棉芯100的高度,如图3。
[0023]底壳200正立放置在第一传送带3上,传送带一侧设有带水平隔板311的护栏31。隔板311和传送带3平行,且其上表面与传送带3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隔板311与传动带3之间的间隙以便容纳凸出底壳200的出墨腔2001 ;因而在传送过程中,底壳200可以正立水平的传送到第一传送带3的出口,如图4。
[0024]海绵300放置在第二传送带4上,第二传送带4两侧设有高于传送带的护栏41,以避免海绵300在传送的过程中偏离传送带,如图5。
[0025]如图6,第一送料机构5包括第一气缸51,第一推杆52,第一传感器(未画出),第一送料通道53。第一送料通道53沿着Y方向设置,其一端为初始位置,正对第一传送带3的出口,另一端为第一工装位531。第一推杆52与第一气缸51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气缸51设于第一送料通道53初始位置附近,第一气缸51的活塞杆缩回时,第一推杆52在第一送料通道53的初始位置;第一气缸51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一推杆52将底壳200推到第一工装位531。第一传感器设于第一送料通道53内,用于检测底壳200是否运动到位。
[0026]如图3,第二送料机构6包括第二气缸61,第三气缸62,第二传感器(未画出),塞杆63,支座64。第二传感器设于出料板2的导向槽21内,用于检测棉芯100是否运动到位。支座64固定在第二气缸61的活塞杆上,其可随着第二气缸61的活塞杆在X方向上伸缩,从而在导向槽21和第一工装位531之间往复运动。第三气缸62与支座64固定连接。塞杆63上端与第三气缸62的活塞杆连接。塞杆63下端部设于导向槽21的正上方,塞杆63下端底部设有通槽631。塞杆63在初始位置时,通槽631与导向槽21内的棉芯100过盈配入口 ο
[0027]如图6,第三送料机构7包括第四气缸71,第四推杆72,第五气缸73,第五推板(未画出),第六气缸(未画出),第六推板(未画出),第二送料通道74,第三传感器(未画出)。第二送料通道74与第一送料53通道平行且相邻,第二送料通道7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