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38595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0002]图I不意性地不出了已有的嗔墨打印机的个不例。图I为嗔墨打印机的立体图,其中,喷墨打印机I包括打印机本体20以及墨容纳单元10,墨容纳单元1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20的某一侧面上(例如,图I所示的右侧面上)。为了便于描述,将喷墨打印机I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用户的方向定义为前方,部件位于前方的一端称为该部件的前端。通过从前方看喷墨打印机I,定义左右方向。
[0003]如图I至3所示,墨容纳单元10具有框架部12和相对于框架部12在关闭位置(图I)和打开位置(图2)之间枢转的盖体11。墨容纳单元10中包括墨容纳部16,其上形成有用于向墨容纳部16内注入墨水的注入口 15,注入口 15上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部件30。当需要向墨容纳部16注墨时,可将密封部件30放置在载置部40上,以方便操作。载置部40设置在框架部12的上表面14处。如图4a和4b所示,载置部40包括凹陷部42和形成在凹陷部42的中间位置并从凹陷部42的底部向上延伸的突出柱41。另外,从图3也可以理解,因载置部40设置在框架部12的上表面14,图4a及图4b所示的载置部40是不同于图3所示的载置部40的。但是,为便于理解载置部40本身的构造,在图4a及图4b中,特意仅将载置部40部分地提取出来加以不意。
[0004]参考图5a和5b,密封部件30包括本体部36、用于与墨容纳单元10连接的固定部32以及连接本体部36和固定部32的连接部33,密封部件30的本体部36包括位于中心的密封部34和位于外周的外周部31。密封部34用于插入注入口 15中,外周部31用于覆盖在注入口 15的外周。
[0005]参考图4a和4b,突出柱41的径向截面形状可如图所示的为十字形。凹陷部42用于容纳密封部件30的密封部34和外周部31,突出柱41用于延伸进入密封部34的孔34a中,以定位密封部件30 ο这样,载置部40可容纳、支撑和定位密封部件30。然而,由于载置时需要将密封部34与突出柱41对准并将密封部34的孔34a套入突出柱41,这给操作带来了麻烦。此外,在向注入口 15注墨时,注入口 15容易附着墨水,当密封部34插入注入口 15时,其外表面和底面就会沾染注入口 15原本附着的墨水。当将密封部件30放在载置部40时,附着在密封部34上的墨水会沾染载置部40,导致突出柱41和载置部40的底部被墨水沾染,由此给使用带来不便,用户需要对载置部40进行定期的清洁。
[0006]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使得载置部不与密封部件的密封部接触,从而避免了附着在密封部上的墨水沾染到载置部的情况。并且,通过限制部限制密封部件的水平移动,使得将密封部件放置到载置部上的操作更加容易。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墨容纳本体,所述墨容纳本体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所述墨容纳本体具有上表面并且包括注入口和与所述注入口对应的密封部件,所述注入口设置在所述上表面上,用于注入墨水,所述密封部件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位于中心的密封部和位于外周的外周部,所述密封部的外径与所述注入口的内径匹配,所述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注入口对应的载置部,所述载置部用于在所述注入口露出时放置所述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置部包括第一凹陷部和沿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周向延伸的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构造为用于容纳所述密封部且不与所述密封部接触,所述定位部包括限制部和支撑部,所述限制部构造为在水平方向上限制所述外周部的移动,所述支撑部构造为在垂直方向上支撑所述外周部。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使得载置部在容纳、支撑和定位密封部件的同时不与沾有墨水的密封部接触,从而避免了附着在密封部上的墨水沾染到载置部的情况。并且,通过限制部限制密封部件的水平移动,可以使密封部与第一凹陷部不相接触,因而不会污染第一凹陷部。
[0010]可选地,所述定位部为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包括底部和沿所述底部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高于第一凹陷部的底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侧壁构成所述限制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构成所述支撑部。这样,可以由第二凹陷部的底部支撑外周部,并且第二凹陷部可在水平方向上限制密封部件的移动,同时又能避免密封部上附着的墨水沾染到载置部。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侧壁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侧壁和位于外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构成所述限制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径dl、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最大内径d2、所述外周部的外径d3、所述密封部的外径d4、所述外周部的内径d5以及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径d6满足以下关系:
[0012]dl-d4>d2-d3 2 0;并且
[0013]dl-d4>d5-d6>0o
[0014]这样,可由第二凹陷部的底部支撑外周部,并且第二凹陷部可在水平方向上限制密封部件的移动,并进一步确保密封部上附着的墨水不会沾染到载置部的底部和侧壁。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侧壁位于外侧,所述侧壁构成所述限制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径dl、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最大内径d2、所述外周部的外径d3以及所述密封部的外径d4满足以下关系:
[0016]dl-d4>d2-d3>0o
[0017]这样,可由第二凹陷部的底部支撑外周部,并且第二凹陷部可在水平方向上限制密封部件的移动,并进一步确保密封部上附着的墨水不会沾染到载置部的底部和侧壁;而且由于第二凹陷部只需设置一个侧壁即可实现此效果,与具有内外两个侧壁的产品相比,在制造工艺上更为简便。
[0018]可选地,所述侧壁向外倾斜。这样,位于外侧的侧壁向外倾斜时可提供导向作用,从而可以使得将密封部件放置到载置部上时更加容易,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0019]可选地,所述侧壁具有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连接并垂直于该底部的第一垂直壁。这样,向外倾斜的侧壁可提供导向作用,第一垂直壁可用于抵靠外周部的外表面,从而既可以使得将密封部件放置到载置部上时更加容易,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又可以进一步限制密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确保密封部上附着的墨水不会沾染到载置部的底部和侧壁。
[0020]可选地,所述侧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垂直壁的上端相连接且向外倾斜的倾斜壁。这样,倾斜壁可提供导向作用,第一垂直壁可用于抵靠外周部的外表面,从而既可以使得将密封部件放置到载置部上时更加容易,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又可以进一步限制密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确保密封部上附着的墨水不会沾染到载置部的底部和侧壁。
[0021]可选地,所述侧壁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垂直壁的上端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的水平部和从所述水平部的最外端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垂直壁。这样,第二垂直壁和水平部可以提供导向作用,从而既可以使得将密封部件放置到载置部上时更加容易,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又可以进一步限制密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确保密封部上附着的墨水不会沾染到载置部的底部和侧壁。
[0022]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间隔设置的突起。这样,可根据需要将上述的侧壁沿着第一凹陷部的周边间隔设置,既能提供以上记载的技术效果,也可提供设计上的多样性,并便于用户从间隔处取放密封部件。
[0023]可选地,所述限制部是相对于所述上表面向上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包括顶部和沿所述顶部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侧壁齐平,所述上表面邻近所述突出部的表面构成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径dl、所述密封部的外径d4、所述外周部的内径d5以及所述突出部的外径d6满足以下关系:
[0024]dl-d4>d5_d6> O。
[0025]这样,可使得载置部的整体结构简单易用,同时亦可确保密封部上附着的墨水不会沾染到载置部的底部和侧壁。
[0026]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间隔设置。这样,既能提供以上记载的技术效果,也可提供设计上的多样性,并便于用户从间隔处取放密封部件。
[0027]可选地,所述密封部的底部与所述外周部的底部在垂直于所述密封部件的顶部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第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