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1248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比如设置于车辆用仪表上的发光装置,该车辆用仪表装载于汽车等的车辆上。



背景技术:

在过去,在这种发光装置中,人们知道有比如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类型。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光装置由组装于车辆用仪表的上部中间处的主动(ambient:アンビエント)显示器构成,该发光装置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由树脂制成,具有沿规定的假想线(假想水平线)而延伸的横向较长的形状的光透射部;多个绿色LED(光源),该多个绿色LED按照沿假想水平线的方式等间隔地安装(设置)于电路衬底上,以便将照明光提供给上述光透射部;壳体,该壳体由挡光性树脂材料形成,按照包围各绿色LED的方式设置于前面板和电路衬底之间;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各绿色LED的点亮控制。

另外,比如控制部为下述的结构,其中,在没有产生异常状态(比如引擎系统的异常状态)的场合,进行使绿色LED进行点亮动作的处理,以便将该情况通报给驾驶员,由此,绿色LED点亮,上述光透射部进行绿色发光显示。驾驶车辆的驾驶员辨认该绿色发光显示的主动显示,由此,可在瞬间识别没有发生上述异常状态。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798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发光装置像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主动显示器那样的场合,由于形成在呈横向较长的形状的前面板的光透过部的正下方,等间隔地设置多个绿色LED(光源)的结构,故在于绿色LED的点亮时,位于绿色LED的正上方的光透射部部位以大于不位于绿色LED的正上方的光透射部部位的亮度而发光,在伴随该情况,接收来自绿色LED的照明光而发光的光透射部中,具有产生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在此方面,具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于是,为了应对前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可抑制光透过部的亮度不均匀的发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具有沿规定的假想线而延伸的光透射部;多个光源,该多个光源按照沿上述假想线的方式设置于电路衬底上,以便将照明光提供给上述光透射部;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设置于从上述光源到上述光透射部的照明光的光路中;壳体,该壳体具有空间部,该空间部接纳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部件,其中,在上述壳体中设置:分光部,该分光部将从上述导光部件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光源的光轴附近而发出的第1照明光分散到沿上述假想线的多个方向;第1反射部,该第1反射部将从上述导光部件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上述光源的光轴偏离的区域发出的第2照明光朝向上述光透射部反射,上述分光部和上述第1反射部沿上述假想线交替地设置,并且上述光源按照与上述分光部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电路衬底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从上述导光部件而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上述第1、第2照明光以外的第3照明光朝向上述光透射部反射的第2反射部设置于上述分光部和上述第1反射部之间。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可实现初始的目的,可抑制光透过部的亮度不均匀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车辆用仪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3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3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1、第2照明光的光路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和前面板的光透过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8,列举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用于比如装载于车辆上的车辆用仪表的场合的例子,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车辆用仪表为下述结构,其中,显示车辆信息等的各种车辆信息的液晶显示面板D1、与发光装置D2上下并设。

发光装置D2像图2~图4所示的那样,包括:前面板10,该前面板10具有沿作为规定的假想线的假想水平线P而延伸的横向较长的形状(带状)的光透射部11;电路衬底20,该电路衬底20按照处于与该前面板10基本平行的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前面板10的背后侧;多个光源30,该多个光源30按照沿假想水平线P的方式等间隔地安装(设置)于电路衬底20上,以便将照明光提供给光透射部11;导光部件40,该导光部件40设置于从各光源30到光透射部11的照明光的光路中;壳体50,该壳体50具有空间部51,该空间部51接纳各光源30和导光部件40。

前面板10包括由聚碳酸酯等构成的薄板状的透光性衬底12;通过印刷而形成于该透光性衬底12的表面上的半透射性的烟熏层(暗色部)13,前面板10按照将位于前面板10侧的上述空间部51的上侧空间部T1封闭的方式通过壳体50而支承。

另外,在本例子的场合,与上侧空间部T1相对应(面对)的前面板10部位(烟熏层13部位)构成可接收照明光,进行发光的光透射部11。另外,虽然在这里的具体图示省略,但是,也可根据需要,于透光性衬底12的背面上形成光扩散层。

电路衬底20由进行了规定的布图的硬质的布线衬底构成,按照将位于与上侧空间部T1相反的一侧的空间部51的下侧空间部T2封闭的方式设置,各光源30、控制机构(在图中未示出)、电阻、电容等的各种电路器件(在图中未示出)与上述布图导通连接,该控制机构由进行液晶显示面板D1的显示控制、各光源30的发光控制的微型计算机构成。

光源30由发出适合颜色(比如绿色光)的芯片型发光二极管(LED)构成,分别安装于与下侧空间部T2相对应的电路衬底20的表面部位上。另外,在这里的相应的光源30采用具有其光照射区域角度为以光轴为中心,在左右分别具有大致60度的指向性的类型。这意味着各光源30的光照射区域角度基本为120度。

导光部件40由透光性合成树脂形成,其外形形状为与光透射部11的形状相对应的横向较长的形状,该导光部件40采用适合的固定机构,固定而保持于壳体50上。

另外,在导光部件40中,像图4所示的那样,沿与假想水平线P相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状,该导光部件40包括:光接收部41,该光接收部41与各光源30的发光面对,接收从各光源30而发出的照明光;反射面42,该反射面42为倾斜面形状,其用于将通过该光接收部41导入导光部件40的内部的照明光于与假想水平线P相垂直的方向反射;光射出部43,该光射出部43为大致立壁面形状,该光射出部43用于将通过反射面42而反射导光的照明光朝向设置于壳体50上的后述的分光部和第1、第2反射部而射出。

壳体50由比如白色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像图3、图4所示的那样,按照包围各光源30的方式设置于前面板10和电路衬底20之间,该壳体50为下述结构,其一体地形成有:上侧外壳部52,该上侧外壳部52包围上侧空间部T1;下侧外壳部53,该下侧外壳部53包围下侧空间部T2;弯曲状的中间外壳部54,该中间外壳部54具有使上侧空间部T1和下侧空间部T2连通的倾斜空间部T3。壳体50为下述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前面板10通过上侧外壳部52而被支承,并且导光部件40按照跨过倾斜空间部T3和下侧空间部T2的方式设置。另外,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在从光透射部11的正下方,沿与假想水平线P相垂直的方向,以规定距离离开的电路衬底20的表面部位安装各光源30。

在这里,在图4、图7中,标号55表示分光部,该分光部用于将从光射出部43(导光部件40)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光源30的光轴附近发出的第1照明光L1分散为沿假想水平线P的多个方向(左右方向),该分光部55设置于壳体50上。

具体来说,分光部55由光分散用的肋构成,该光分散用的肋通过下述方式获得,该方式为:作为与光射出部43面对的中间外壳部54的内壁面54a部位,与各光源30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的内壁面54a部位朝向上侧空间部T1侧隆起地形成。另外,在该场合,沿假想水平线P的各个分光部55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参照图1)。

另外,对于从光射出部43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光源30的光轴附近发出的第1照明光L1,其一部分的强的直线前进光像图7所示的那样,通过分光部55分散到沿假想水平线P的左右方向,到达设置于壳体50上的后述的第1反射部。另外,除了上述一部分的强的直线前进光以外的第1照明光L1在正上方行进,经过上侧空间部T1到达光透射部11。

此外,在图5、图7中,标号56表示第1反射部,该第1反射部56将从光射出部43(导光部件40)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光源30的光轴之外的区域发出的第2照明光L2朝向光透射部11而反射,设置于壳体50上的多个第1反射部56设置于将邻接的分光部55之间连接的(沿假想水平线P的)线的基本中间地点。

即,在本例子的场合,分光部55和第1反射部56沿假想水平线P交替地设置,并且按照与相应的分光部55相对应的方式在电路衬底20上分别安装(设置)光源30。

另外,第1反射部56由亮度调整用的肋构成,该亮度调整用的肋通过内壁面54a部位朝向上侧空间部T1侧而隆起地形成的方式获得,其外形形状为与分光部55的外形形状基本相同的形状。

此外,下述第2照明光L2分别反射到以像图7所示的那样,夹持分光部55的方式设置的邻接的第1反射部56部位,通过该第1反射部56,而反射到前面板10侧的第2照明光L2经过上侧空间部T1,到达光透射部11,该第2照明光L2指从光射出部43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光源30的光轴偏离(离开)的区域发出的光强度较弱的第2照明光L2。

还有,在图6中,标号57表示第2反射部,该第2反射部57为没有形成分光部55和第1反射部56的内壁面54a部位,第2反射部57用于将从光射出部43(导光部件40)射出的照明光中的第1、第2照明光L1、L2以外的第3照明光L3朝向光透射部11侧反射,设置于壳体50上的第2反射部57由倾斜形状的多个光反射面构成,该多个光反射面位于分光部55和与其邻接的第1反射部56之间。

另外,从光射出部43而射出的照明光中的第1、第2照明光L1、L2以外的第3照明光L3通过设置于分光部55和第1反射部56之间的第2反射部57反射,经过上侧空间部T1到达光透射部11。

通过以上的各部分构成发光装置D2。下面对利用来自各光源30的照明光,作为主动照明显示部的光透射部11进行(绿色)发光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图8为以示意方式表示光透射部11和壳体50的位置关系(对应关系)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分光部55相对应的光透射部11的区域定义为第1光透射区域R1,将与第1反射部56相对应的光透射部11的区域定义为第2光透射区域R2,将与第2反射部57相对应的光透射部11的区域定义为第3光透射区域R3。光透射部11由多个的第1~第3光透射区域R1~R3构成。

在各光源30的发光时,从各光源30而发出的照明光通过光接收部41,导入导光部件40的内部,然后,经过反射面42,从光射出部43而射出。

还有,在从该光射出部43而射出的照明光中的第1照明光L1中,其一部分的强的直线前进光通过分光部55分散到沿假想水平线P的方向,然后,在与分光部55(的左右)邻接的第1反射部56部位,反射到前面板10侧,经过上侧空间部T1,到达第2光透射区域R2(参照图7、图8)。

另外,从光射出部43而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光源30的光轴之外的区域而发出的光强度较弱的第2照明光L2在作为与各自的分光部55的左右邻接的亮度调整肋的第1反射部56部位,分别反射,经过上侧空间部T1,到达第2光透射区域R2(参照图7、图8)。

还有,由于在从光射出部43射出的照明光中的第1照明光L1中,其一部分的强的直线前进光通过分光部55分散到左右,故该光在以某程度抑制光量的状态于正上方行进,经过上侧空间部T1到达第1光透射区域R1。

此外,从光射出部43而射出的照明光中的第3照明光L3主要为从光源30的光轴而稍稍偏离的光,其通过第2反射部57而反射到前面板10侧,经过上侧空间部T1到达第3光透射区域R3。

此时,通过将上述分光部55以及各反射部56、57设置于壳体50上,形成下述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第1光透射区域R1、第2光透射区域R2与第3光透射区域R3的三者的照明平衡以没有亮度不均匀的方式良好地保持,在该第1光透射区域R1中,在不包含通过分光部55而分散的光的状态进行发光,在该第2光透射区域R2中,在经由上述分光部55、第1反射部56而反射的第1照明光L1的一部分、与从光源30的光轴偏离的区域发出的第2照明光L2补充光量的状态进行发光,在该第3光透射区域R3中,通过经由第2反射部57而反射的第3照明光L3进行发光,由此,与过去的场合相比较,可抑制接收各照明光L1~L3而发光的光透射部11的亮度不均匀的发生。

像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前面板10,该前面板10具有沿假想水平线P而延伸的光透射部11;多个光源30,该多个光源30按照沿假想水平线P的方式安装(设置)于电路衬底20上,以便将照明光提供给光透射部11;导光部件40,该导光部件40设置于从各光源30,到光透射部11的照明光的光路中;壳体50,该壳体50具有接纳各光源30和导光部件40的空间部51,在壳体50中设置分光部55,该分光部55将从导光部件40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光源30的光轴附近发出的第1照明光L1分散到沿假想水平线P的多个方向;第1反射部56,该第1反射部56将从导光部件40射出的照明光中的从光源30的光轴偏离的区域发出的第2照明光L2朝向光透射部11而反射,分光部55和第1反射部56沿假想水平线P交替地设置,并且光源30按照与分光部55相对应的方式安装(设置)于电路衬底20上。另外,将从导光部件40而射出的照明光中的除了第1照明光L1、L2以外的第3照明光L3朝向光透射部11而反射的第2反射部57设置于分光部55和第1反射部56之间。

于是,在不包含通过分光部55而分散的光的状态进行发光的第1光透射区域R1;与经由分光部55和第1反射部56而反射的第1照明部L1的一部分和在光源30的光轴偏离的区域发出的第2照明光L2于对光路进行补充的状态而进行发光的第2光透射区域R2;以及通过经由第2反射部57而反射的第3照明光L3而进行发光的第3光透射区域R3的三者的平衡良好地被保持,可抑制光透射部11的亮度不均匀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光透射部11由带状的主动照明显示部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比如光透射部11还可由环境主动照明显示部以外的发光区域(照明显示区域)构成。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可在不变更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适当地对实施方式和附图进行变更(还包括结构元件的删除)。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50中设置分光部55、第1反射部56和第2反射部57的三者,抑制光透射部11的亮度不均匀的发生,但是,在本发明中,可在壳体50中设置上述三者中的至少分光部55和第1反射部56,在于壳体50中设置分光部55和第1反射部56的场合,与过去的场合相比较,可抑制光透射部11的亮度不均匀的发生。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适用于车载用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采用导光部件,使设置于前面板上的光透射部发光。

标号的说明:

标号10表示前面板;

标号11表示光透射部;

标号13表示烟熏层(暗色部);

标号20表示电路衬底;

标号30表示光源;

标号40表示导光部件;

标号43表示光射出部;

标号50表示壳体;

标号51表示空间部;

标号52表示上侧外壳部;

标号55表示分光部;

标号56表示第1反射部;

标号57表示第2反射部;

符号L1表示第1照明光;

符号L2表示第2照明光;

符号L3表示第3照明光;

符号P表示假想水平线(规定的假想线);

符号R1表示第1光透射区域;

符号R2表示第2光透射区域;

符号R3表示第3光透射区域;

符号T1表示上侧空间部;

符号T2表示下侧空间部;

符号T3表示倾斜空间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