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和包括其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950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和包括其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和包括该支撑框架的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平面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设备、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电泳显示设备和电浸润显示设备)的显示设备被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视机或监视器。

随着针对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大尺寸屏幕的需求日益增加,带有使用平面显示面板的大型显示面积的设备已被开发和商业化。作为进一步增加显示区的下一代技术,可折叠显示设备或可卷曲显示设备已引起高度重视,该可折叠显示设备或可卷曲显示设备使用能够被弯曲或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该柔性显示面板允许便于携带和大尺寸的显示区。柔性显示设备可以应用于电视机、显示器和仪表板以及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设备、电子记事本、电子书、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仪、UMPC(超移动PC)、手机、智能手机和平板PC(个人计算机)的各个领域。

美国公开第2013/0010405号(下文简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柔性显示设备的一个示例。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柔性显示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铰链结构的铰链展开柔性显示器来提供大屏幕。

然而,由于因铰链结构的铰链引起的壳体之间的间隙空间,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柔性显示设备可能具有与显示区上的触摸感觉和柔性显示器的弯曲区域上的触摸感觉有关的问题。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柔性显示设备的情况下,当柔性显示器被展开时,由于该间隙空间,难以在平面状态下保持弯曲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针对一种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以及包括该支撑框架的柔性显示装置,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和包括该支撑框架的柔性显示装置,该支撑框架减少了显示区上的用户触摸感觉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区域上的触摸感觉之间的差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框架包括弯曲部件和多个支撑部件。所述弯曲部件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并且被配置为是可弯曲的。所述多个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不可弯曲显示区域。各支撑部件连接到所述弯曲部件的多个连接表面。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案致力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显示区被展开时,该柔性显示装置有助于保持平面状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不可弯曲区域和可弯曲区域。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具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弯曲部件,该弯曲部件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并且被配置为是弯曲的。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多个支撑部件,所述多个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所述不可弯曲区域。所述多个支撑部件中的每一个连接到所述弯曲部件的多个连接表面。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后盖和前盖,所述后盖被附接到所述支撑框架的后面,所述前盖被配置为与所述后盖联接以包围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框架。

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并且一部分通过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知。将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前述一般描述和下述详细描述二者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被并入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的前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的后视图;

图3是沿图1的I-I'线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内部弯曲状态;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外部弯曲状态;

图6A、图6B、图6C、图6D、图6E和6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的各种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前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II-II'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前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III-III'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双折叠状态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设备;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设备的内部弯曲状态;

图20示出了图10中所示的铰链;和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设备的外部弯曲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例。只要可能,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应理解如下。

如果在上下文中没有具体的限定,则单数表达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包括复数表达以及单数表达。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因此,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此外,应理解的是,诸如“包括”或“包括有”的术语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可能性。术语“至少一个”应被理解为包括与任意一项相关的所有组合。例如,“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中的至少一项”可以包括从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中选择的从两个或更多个元素以及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中的每一个元素。此外,如果提及第一元件被定位在第二元件“上或以上”,则应当理解,第一和第二元件可彼此接触,或第三元件可插入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和包括该支撑框架的柔性显示设备。只要可能,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对于本公开已知的元件或功能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主题时,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的前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的后视图。图3是沿图1的I-I'线的截面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支撑框架10(下文中,称为‘面板支撑框架10’)包括弯曲部件11、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面板支撑框架10与包括有弯曲显示区(BDA)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连接。面板支撑框架10支撑相对于弯曲显示区BDA折叠或者在平面状态中展开的柔性显示面板100。

弯曲部件11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并且弯曲部件11引导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以预定的曲率弯曲。没有使用诸如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的粘合部件将弯曲部件110粘合到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曲部件11用作支撑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交叠的面板弯曲部分的支撑部件。为此,弯曲部件11可以包括柔性材料(例如橡胶、硅、聚氨酯和聚氯乙烯)中的任何一种材料或者两种或更多种材料。

根据第一示例的弯曲部件11可以包括主体11a、第一外部突起11b和第二外部突起11c。

主体11a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交叠,其中,所述主体11a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或引导弯曲显示区(BDA)的弯曲度。根据一个示例的主体11a可以包括弯曲部分(A)以及第一弯曲缓冲部分B1和第二弯曲缓冲部分B2。

弯曲部分(A)以主体11a的中心来限定,并且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交叠。弯曲部分(A)由柔性材料形成,以使该弯曲部分(A)按照弯曲显示区(BDA)的弯曲度来弯曲。弯曲部分(A)的长度相对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长度方向(X),可以设置为大约相当于在柔性显示面板100中所限定的弯曲显示区(BDA)的长度,或者弯曲部分(A)的长度可以按照弯曲显示区(BDA)的弯曲曲率来设置。例如,弯曲部分(A)的第一长度按照折叠的半径圆周设定。弯曲部分(A)的最大长度可以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半径圆周的30%。以便提供平滑的曲率,并且弯曲部分(A)的最大长度可以被设置为小于半径圆周的180%,以便保持弯曲部件11的硬度。

第一弯曲缓冲部分(B1)和第二弯曲缓冲部分(B2)是弯曲缓冲区域,其中第一弯曲缓冲部分B1和第二弯曲缓冲部分B2在弯曲部分(A)的任一侧上彼此平行地制备。第一弯曲缓冲部分(B1)和第二弯曲缓冲部分(B2)可以与显示区(DA1,DA2)的、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接触的内侧交叠。第一弯曲缓冲部分(B1)在主体11a的一侧(即弯曲部分(A)的一侧)制备,并且第二弯曲缓冲部分(B2)在主体11a的另一侧(即弯曲部分(A)的另一侧)制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将第一弯曲缓冲部分(B1)和第二弯曲缓冲部分(B2)的中的每一个的第二长度设定在弯曲部分(A)的长度的10%~70%的范围内,以便保持弯曲部件11的硬度。第一弯曲缓冲部分(B1)和第二弯曲缓冲部分(B2)中的每一个由这样的柔性材料形成,当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曲时,该柔性材料能够保持弯曲显示区(BDA)的平滑曲率。

第一外部突起11b在主体11a的一侧制备,并且与第一支撑部件13交叠。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一外部突起11b突向第一支撑部件13,并且具有从主体11a的一侧突出的预定长度,并且更具体地说,具有从主体11a的一侧的下部突起的预定长度。突出的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一支撑部件13的内侧交叠。

第二外部突起11c在主体11a的另一侧制备。主体11a设置在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之间,第二外部突起11c与第一外部突起11b平行设置,并且与第二支撑部件15交叠。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二外部突起11c突向第二支撑部件15,并且具有从主体11a的另一侧突出的预定长度,并且更具体地说,具有从主体11a的另一侧的下部突起的预定长度。突出的第二外部突起11c与第二支撑部件15的内侧交叠。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曲部件11还可以包括长度补偿图案11d,该长度补偿图案11d在主体11a的与该主体11a的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中制备,其中,主体11a的上表面直接面对柔性显示面板100。

长度补偿图案11d可以是在主体11a的下表面中具有多个中空的不平坦图案,其中,被包括在不平坦图案中的多个中空可以沿着主体11a的长度方向X(或短边方向)按照固定间隔设置,同时与主体11a的宽度方向Y(或长边方向)平行。根据一个示例的不平坦图案11d可以包括多个狭缝,其中所述狭缝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预定的宽度,并且被包括在不平坦图案中的多个狭缝可以与主体11a的长边平行地设置并且可以被设置在弯曲部分(A)的下表面中。长度补偿图案11d减小了柔性显示面板100被弯曲时因为相邻的狭缝之间的间隔改变在主体11a的下表面上的拉伸力或压缩力,以补偿由于折叠导致的长度改变。长度补偿部件因此减少了弯曲显示区(BDA)的褶皱,并且允许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弯曲到预定的曲率。各个狭缝的宽度和深度可以根据弯曲显示区(BDA)的弯曲率来设定。

长度补偿图案11d可以另选地在主体11a的上表面中制备,即,在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的主体11a的支撑表面中制备。在这种情况,与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相比,不平坦图案可在弯曲显示区上引起不同的触摸感觉。因此,长度补偿图案11优选在主体11a的下表面中制备。

与弯曲部件11的一侧连接的第一支撑部件13,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DA1)。第一支撑部件13的内侧面和弯曲部件11的一侧彼此交叠,并且第一支撑部件13与弯曲部件11的多个表面作为一个整体物理地连接。另外,第一支撑部件13与和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DA1)交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面板后部物理地连接,由此该第一面板后部保持在平面状态中。为此,第一支撑部件13由硬度与弯曲部件11相比相对更高的刚性材料形成,例如,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

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一支撑部件13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3a和第一内部突起13b。

第一基板13a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DA1)交叠,其中,第一基板13a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面板后部。在此情况下,第一基板13a可以通过使用粘合部件与第一面板后部物理地连接(未示出)。第一基板13a的直接面对弯曲部件11的第一外部突起11b的内侧面与第一外部突起11b的侧表面物理地连接。

第一内部突起13b在第一基板13a的内侧面制备,与弯曲部件11的第一外部突起11b的交叠,并且与第一外部突起11b的上表面和主体11a的一个横向侧物理地连接。突向弯曲部件11的第一内部突起13b,具有从第一基板13a的内侧面突出的预定长度,并且更具体地,具有从第一基板13a的内侧面的上部突起的预定长度,然后突出的第一内部突起13b与弯曲部件11的第一外部突起11b交叠。在这种情况,第一内部突起13b和第一外部突起11b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第一内部突起13b和第一外部突起11b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可以被设定为弯曲部分(A)的长度的10%或10%以上,以便确保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之间足够的附接面积(或者接合面积),并且即使在反复折叠时也可以防止分开。

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一支撑部件13可以进一步包括在与弯曲部件11连接的第一内部突起13b的拐角处制备的第一圆角部分(R1)和第二圆角部分(R2)。

第一圆角部分(R1)在第一基板13a与第一内部突起13b之间的拐角处以预定的曲率制备。第二圆角部分(R2)在第一内部突起13b的与弯曲部件11的主体11a与第一外部突起11b之间的拐角对应的拐角处以预定的曲率制备。第一圆角部分(R1)和第二圆角部分(R2)增大了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之间的附接面积,由此增强了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之间的粘合强度。

与弯曲部件11的另一侧连接的第二支撑部件15,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显示区(DA2)。

第二支撑部件15的内侧面和弯曲部件11的另一侧彼此交叠,并且第二支撑部件15与弯曲部件11的多个表面作为一个整体物理地连接。另外,第二支撑部件15与和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显示区(DA2)交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面板后部物理地连接,由此该第二面板后部保持在平面状态中。为此,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由与第一支撑部件13相同的刚性材料形成,并且该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相对于完全部分(A)的中心与第一支撑部件13对称。

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包括第二基板15a和第二内部突起15b。

第二基板15a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显示区(DA2)交叠,其中,第二基板15a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面板后部。在此情况下,第二基板15a可以通过使用粘合部件与第二面板后部物理地连接(未示出)。第二基板15a的直接面对弯曲部件11的第二外部突起11c的内侧面与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侧表面物理地连接。

第二内部突起15b在第二基板15a的内侧面制备,与弯曲部件11的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交叠,并且与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上表面和主体11a的另一个横向侧物理地连接。第二内部突起15b突向弯曲部件11并且具有从第二基板15a的内侧面突出的预定长度,并且更具体地,具有从第二基板15a的内侧面的上部突起的预定长度。突出的第二内部突起15b与弯曲部件11的第二外部突起11c交叠。在这种情况,第二内部突起15b和第二外部突起11c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

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进一步包括在与弯曲部件11连接的第二内部突起15b的拐角处制备的第三圆角部分(R3)和第四圆角部分(R4)。

第三圆角部分(R3)在第二基板15a与第二内部突起15b之间的拐角处以预定的曲率制备。第四圆角部分(R4)在第二内部突起15b的与弯曲部件11的主体11a与第二外部突起11c之间的拐角对应的拐角处以预定的曲率制备。第三圆角部分(R3)和第四圆角部分(R4)增大了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的弯曲部件11与第二支撑部件15之间的附接面积,由此增强了弯曲部件11与第二支撑部件15之间的粘合强度。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还可以包括第一凸台至第四凸台13c、15c、13d和15d中的多个凸台。

第一凸台13c突出到第一支撑部件13外且支撑弯曲部件11的一侧。即,穿过弯曲部件11的第一外部突起11b的多个第一凸台13c,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在第一内部突起13b的下表面中。多个第一凸台13c突出到第一外部突起11b的下表面外,其中,多个第一凸台13c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圆柱形状。多个第一凸台13c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在其下端的中心制备的螺孔。依据多个第一凸台13c垂直地贯穿弯曲部件11的第一外部突起11b,多个第一凸台13c中的每一个用作折叠参照点,以使得当面板支撑框架10被折叠时,在没有扭曲的情况下折叠弯曲部件11和/或第一支撑部件13。此外,通过如与螺孔联接的螺钉的联接部件(未示出)将多个第一凸台13c中的每一个与壳体(或套装结构,未示出)连接,从而所述多个第一凸台13c中的每一个将第一支撑部件13的内侧面与壳体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壳体可以限定为用于容纳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连接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结构。

第二凸台15c突出到第二支撑部件15外且支撑弯曲部件11的另一侧。即,穿过弯曲部件11的第二外部突起11c的多个第二凸台15c,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在第二内部突起15b的下表面中。多个第二凸台15c突出到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下表面外,其中,多个第二凸台15c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圆柱形状。多个第二凸台15c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在其下端的中心制备的螺孔。依据多个第二凸台15c垂直地贯穿弯曲部件11的第二外部突起11c,多个第二凸台15c中的每一个用作折叠参照点,以使得当面板支撑框架10被折叠时,在没有扭曲的情况下折叠弯曲部件11和/或第二支撑部件15。此外,通过如与螺孔联接的螺钉的联接部件(未示出)将多个第二凸台15c中的每一个与壳体连接,从而所述多个第二凸台15c中的每一个将第二支撑部件15的内侧面与壳体连接。

多个第三凸台13d从第一支撑部件13突出。即,多个第三凸台13d从第一基板13a的外部侧表面的下部以固定的间隔垂直地设置。多个第三凸台13d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圆柱形状。多个第三凸台13d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在其下端的中心制备的螺孔。通过如与螺孔联接的螺钉的联接部件(未示出)将多个第三凸台13d中的每一个与壳体连接,从而所述多个第三凸台13d中的每一个将第一支撑部件13的外侧表面与壳体连接。

多个第四凸台15d从第二支撑部件15突出。即,多个第四凸台15d从第二基板15a的外部侧表面的下表面以固定的间隔垂直地设置。多个第四凸台15d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圆柱形状。多个第四凸台15d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在其下端的中心制备的螺孔。通过如与螺孔联接的螺钉的联接部件(未示出)将多个第四凸台15d中的每一个与壳体连接,从而所述多个第四凸台15d中的每一个将第一支撑部件13的外侧表面与壳体连接。

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可以通过使用插入注射方法或双注射方法使用柔性和刚性材料二者形成为一体。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由硬性材料形成的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与由柔性材料形成的弯曲部件11交叠并且连接,从而提供柔性材料部分M1、异质材料部分M2和硬性材料部分M3。

柔性材料部分M1为由弯曲部件11的主体11a限定的单个材料部分,其中,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的柔性材料部分M1根据弯曲显示区(BDA)的弯曲度进行弯曲。

异质材料部分M2对应于柔性材料与硬性材料的结合部分(即,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中的每一个之间的交叠部分)。异质材料部分M2减少了和显示器的与刚性材料交叠的部分上的触摸感觉与和显示器的柔性材料交叠的部分上的触摸感觉二者之间的差异。异质材料部分M2也增大了柔性材料与硬性材料之间的附接面积,从而增强了柔性材料与硬性材料之间的可制造性和粘合性。

刚性材料部分M3是由第一支撑部件13的基板13a以及第二支撑部件15的基板15a限定的单个材料部分,其中,该刚性材料部分M3确保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刚性并保持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平坦度。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弯曲部件11与支撑部件13和15二者之间的附接面积由于通过将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与刚性材料的支撑部件13和15中的每一个交叠且连接而形成的连接部分大大地增加了,由此即使在反复折叠和展开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弯曲部件11以及支撑部件13和15彼此分开。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下表面物理地连接,使得能够保持在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刚性,从而即使在反复折叠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护柔性显示面板100,在折叠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情况下保持弯曲显示区(BDA)的弯曲度,并且在展开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情况下通过弯曲显示区(BDA)的稳定支撑来保持处于平面状态下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除了弯曲显示区(BDA)之外的下表面物理地连接并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促进柔性显示面板100的转印(transfer),并且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与壳体之间的装配。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内部弯曲状态。

参照图4,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刚性材料的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与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的两侧分别交叠并连接,从而在内部弯曲方法中通过围绕穿过弯曲部件11的弯曲线16使弯曲部件11弯曲来对柔性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弯曲方法表示当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折叠时,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彼此直接面对。例如,在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通过使弯曲部件11向内弯曲将第二支撑部件15折叠到第一支撑部件13上,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直接彼此面对。

在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制备的凸台13c和15c允许柔性显示面板100在不扭曲的情况下折叠。当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折叠时,在弯曲部件11的长度补偿图案11d中制备的相邻狭缝之间的间隔按照发生在弯曲部件11的下表面中的拉伸力增加了,使得弯曲部件11的长度变化被补偿,并且因此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按照没有褶皱的平滑的曲率弯曲。

因此,面板支撑框架10通过内部弯曲方法引导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折叠,使得能够防止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暴露于外部,并且能够保护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免受外部的冲击。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外部弯曲状态。

参照图5,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刚性材料的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与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的两侧分别交叠并连接,从而在外部弯曲方法中通过使弯曲部件11弯曲来对柔性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弯曲方法表示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面向外面而不彼此面对。例如,在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通过向外弯曲弯曲部件11将第二支撑部件15折叠为位于第一支撑部件13下方,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面向外面而不直接彼此面对。

在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制备的凸台13c和15c允许柔性显示面板100在不扭曲的情况下折叠。当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折叠时,在弯曲部件11的长度补偿图案11d中制备的相邻狭缝之间的间隔按照发生在弯曲部件11的下表面中的压缩力减小了,使得弯曲部件11的长度变化被补偿,并且因此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按照没有褶皱的平滑的曲率弯曲。

因此,面板支撑框架10通过外部弯曲方法引导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折叠,以便图像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显示区(BDA)以及第一显示区DA1与第二显示区DA2中的任何一个上显示。

结果,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以通过使用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在两侧进行弯曲。

图6A至6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的各种变型例的截面图,其是通过改变图1至图5所示的弯曲部件的下表面而获得的。因此,仅弯曲部件的下表面将详细描述如下。

首先,如图6A所示,根据第一变型例的弯曲部件11可进一步包括在主体11a的下表面中制备的中空11e。

中空11e具有从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之间的主体11a的下表面突出的预定深度。因此,中空11e的下表面从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中的每一个的下表面缩进一个台阶,并且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中的每一个的下表面突出到中空11e的下表面之外。长度补偿图案11d在中空11e的下表面中制备。中空11e减小了主体11a的厚度,使得能够减少主体11a的下表面中的长度改变,其中,长度改变可根据弯曲部件11的弯曲度发生。

如图6B所示,在根据第二变型例的弯曲部件11的情况下,主体11a以及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下表面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的下表面缩进一个台阶。即,在根据第二变型例的弯曲部件11的情况下,主体11a的上表面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与第二支撑部件15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线HL1上。主体11a以及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然而,主体11a以及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下表面从第一支撑部件13与第二支撑部件15的下表面缩进一个台阶,其中,所述主体11a以及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下表面没有突出到第一支撑部件13与第二支撑部件15的下表面之外。因此,根据第二变型例的弯曲部件11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部件13与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的厚度,从而在弯曲部件11弯曲时能够减小主体11a的下表面的长度改变。

如图6C所示,根据第三变型例的弯曲部件11可进一步包括在主体11a的下表面中制备的下表面突出部11f。

下表面突出部11f从主体部11a的下表面突出以具有预定的厚度(或高度)。下表面突出部11f突出到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的下表面之外。另外,上述长度补偿图案11d在下表面突出部11f的下表面中制备。下表面突出部11f增加了主体11a的厚度,以便能够减少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上方的触摸感觉与弯曲部件11上方的触摸感觉之间的差异。

此外,如图6D所示,下表面突出部11f可以从第一外部突起11b和第二外部突起11c中的每一个的下表面额外突出。也就是说,主体11a以及第一外部突起11b和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线HL2上,并且主体11a以及第一外部突起11b和第二外部突起11c的下表面突出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15的下表面之外。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6E所示,下表面突出部11f可与分别连接到第一外部突起11b和第二外部突起11c的横向侧的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的下边缘交叠。在这种情况下,下表面突出部11f可以增加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中的每一个之间的附接面积。另外,下表面突出部11f可覆盖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的整个下表面。

如图6F所示,根据修改后的第四示例的弯曲部件11可进一步包括第一下突出部11g和第二下突出部11h。

第一个下突出部11g覆盖主体11a以及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中的每一个的下表面,并且还覆盖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的下边缘。第一下突出部11g增加了主体11a的厚度,减少了弯曲显示区上的触摸感觉与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二者上的触摸感觉之间的差异。第一下突出部11g也增加了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中的每一个之间的附接面积。

第二下突出部11h从与主体部11a交叠的第一下突出部11g的下表面突出以具有预定的厚度(或高度)。另外,上述长度补偿图案11d在第二下突出部11h的下表面中制备。第二下突出部11h增加了主体11a的厚度,以便能够减少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上方的触摸感觉与弯曲部件11上方的触摸感觉之间的差异。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参照图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以包括弯曲部件11、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以及第一粗糙图案13e和第二粗糙图案15e。

图7所示的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与图1至图5的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类似,由此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一粗糙图案13e在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之间的附接表面中制备。即,第一粗糙图案13e在第一支撑部件13与弯曲部件11接触的附接表面上设置有尖峰图案。第一粗糙图案13e增加了第一支撑部件13与弯曲部件11接触的附接表面的表面面积,从而增加了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之间的附接面积。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一粗糙图案13e可以是具有从第一支撑部件13的表面延伸的多个三角形尖峰的尖峰图案,但是第一粗糙图案13e并不限于这种形状。例如,第一粗糙图案13e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尖峰,从第一支撑部件13的表面延伸并且具有增加第一支撑部件13与弯曲部件11接触的表面区域的任意多边形的或弯曲的横截面形状。第一粗糙图案13e也可以另选地是从第一外部突起11b的表面延伸的尖峰图案。

第二粗糙图案15e在弯曲部件11与第二支撑部件15之间的附接表面中制备。即,第二粗糙图案15e在第二支撑部件15与弯曲部件11接触的附接表面上设置有尖峰图案。第二粗糙图案15e增加了第二支撑部件15与弯曲部件11接触的附接表面的表面面积,从而增加了弯曲部件11与第二支撑部件15之间的附接面积。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二粗糙图案15e的形状可以与第一粗糙图案13e的图案类似。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一粗糙图案13e和第二粗糙图案15e,弯曲部件11与支撑部件13和15二者之间的粘合强度根据弯曲部件11与支撑部件13和15二者之间的附接面积的增加而增强了。即使在弯曲部件11反复折叠和打开的情况下,这种增强的粘合强度降低了弯曲部件11与支撑部件13和15二者之间分开的可能性。

另外,弯曲部件11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中的下表面可以被改变成图6A至图6F中所示的形状。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其是通过对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而获得的。因此,仅弯曲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将详细描述如下。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与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反。这种连接结构适合于在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外部弯曲方法。

详细地说,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以包括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

如上所述,弯曲部件11可以包括主体11a、第一外部突起11b、第二外部突起11c和长度补偿图案11d。除了第一外部突起11b从主体11a的一个横向侧的上部突向第一支撑部件13,并且第二外部突起11c从主体11a的另一横向侧的上部突向第二支撑部件15之外,图8中的弯曲部件11与图3中的弯曲部件类似,由此对于相同的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一外部突起11b和第二外部突起11c与主体11a一起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并且引导弯曲显示区的弯曲度。

如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3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3a、第一内部突起13b以及多个第一凸台13c和第三凸台13d。除了第一内部突起13b从第一基站板13a的内侧面的下部向弯曲部件11突出,并且多个第一凸台13c突出到第一内部突起13b的下表面之外,图8中的第一支撑部件13与图3中的第一支撑部件类似,由此对于相同的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一支撑部件13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固定突出13f,所述多个第一固定突出13f以预定的间隔从第一内部突起13b突向第一外部突起11b。多个第一固定突出13f中的每一个被插入到弯曲部件11的第一外部突起11b中,使得多个第一固定突出13f中的每一个作为允许在没有扭曲的情况下使第一支撑部件13折叠的折叠参考点。

如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包括第二基板15a、第二内部突起15b以及第二第二凸台15c和第四凸台15d。除了第二内部突起15b从第二基站板15a的内侧面的下部突向弯曲部件11,并且多个第二凸台15c突出到第二内部突起15b的下表面之外,图8中的第二支撑部件15与图3中的第一支撑部件类似,由此对于相同的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固定突出15f,所述多个第二固定突出15f以预定的间隔从第二内部突起15b突向第二外部突起11c。多个第二固定突出15f中的每一个被插入到弯曲部件11的第二外部突起11c中,使得多个第二固定突出15f中的每一个作为允许在没有扭曲的情况下使第二支撑部件15折叠的折叠参考点。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与刚性材料的支撑部件13和15二者中的每一个交叠且相互连接,使得能够提供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相同的效果。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弯曲部件11的整个部分支撑整个柔性显示面板100,即,适合于通过外部弯曲方法来折叠和展开柔性显示面板100。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还可以包括图8所示的第一粗糙图案13e和第二粗糙图案15e,从而能够增加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与刚性材料的支撑部件13和15二者之间的附接面积。

此外,弯曲部件11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中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可以改变成图6A至图6F所示的弯曲部件11的下表面的形状。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其是通过对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的第一外部突起和第二外部突起而获得的。因此,仅弯曲部件的第一外部突起和第二外部突起将详细描述如下。

参照图9,根据本变型例的第一外部突起11b从主体11a的第一长边侧的上部额外突向第一支撑部件13的外边缘。即,第一外部突起11b的外侧面延伸到第一支撑部件13的外边缘,由此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面板后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粘合部件(未示出)将与第一支撑部件13的第一基板13a交叠的第一外部突起11b和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面板后部物理地连接。

根据本变型例的第二外部突起11c从主体11a的第二长边侧的上部额外突向第二支撑部件15的外边缘。即,第二外部突起11c的外侧面延伸到第二支撑部件15的外边缘,由此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面板后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粘合部件(未示出)将与第二支撑部件15的第二基板15a交叠的第二外部突起11c和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面板后部物理地连接。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基本上由弯曲部件11来支撑,使得能够减少可弯曲的显示区上的触摸感觉与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二者上的触摸感觉之间的差异。图9所示的配置还通过增加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与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中的每一个之间的附接面积而增强了不同的材料之间的可制造性和粘合性。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还可以包括图8所示的粗糙图案13e和15e,从而增加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与刚性材料的第一支撑部件13与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

此外,弯曲部件11在根据本公开的第第四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中的下表面可以被改变成图6A至图6F中所示的弯曲部件11的下表面的形状。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参照图10,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以包括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其是通过对图5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与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改变而获得的。因此,仅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连接结构将详细描述如下。

弯曲部件11可以包括主体11a、一对第一外部突起11b1与11b2、一对第二外部突起11c1与11c2以及长度补偿图案11d。

图10所示的主体11a和长度补偿图案11d与图1至图5所示的主体11a和长度补偿图案11d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一对第一外部突起11b1与11b2设置在主体11a的一个侧面,布置为以二者之间的第一间隙空间彼此平行,并且与第一支撑部件13交叠。根据一个示例的一对第一外部突起11b1与11b2分别从主体11a的一个侧面(更具体地说,主体11a的第一长边的上部和下部)突向第一支撑部件13同时以二者之间的第一间隙空间彼此平行,并且突出的第一外部突起11b1与11b2与第一支撑部件13的内侧交叠。

一对第二外部突起11c1与11c2设置在主体11a的另一个侧面,布置为以二者之间的第二间隙空间彼此平行,并且与第二支撑部件15交叠。根据一个示例的一对第二外部突起11c1与11c2分别从主体11a的一个侧面(更具体地说,主体11a的第二长边的上部和下部)突向第二支撑部件15同时以二者之间的第二间隙空间彼此平行,并且突出的第二外部突起11c1与11c2与第二支撑部件15的内侧交叠。

第一支撑部件13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3a和第一内部突起13b。

图10所示的第一基板13a与图1至图5所示的第一基板13a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一内部突起13b在第一基板13a的内侧制备,并且第一内部突起13b与弯曲部件11中制备的第一外部突起11b1和11b2二者物理地连接,由此提供夹层结构。即,从第一基板13a的内侧面的中心部分突向弯曲部件11的第一内部突起13b,被插入到一对第一外部突起11b1和11b2之间的第一间隙空间,并且与第一外部突起11b1和11b2二者以及主体11a物理地连接。

此外,第一支撑部件13还可以包括第一圆角部分R1、第二圆角部分R2、多个第一凸台13c和多个第三凸台13d,第一圆角部分R1在第一基板13a与第一内部突起13b之间的拐角处制备,第二圆角部分R2在第一内部突起13b的各个拐角处制备,多个第一凸台13c按照穿过一对第一外部突起11b1和11b2中的任何一个的方式从第一内部突起13b垂直地突出,多个第三凸台13d从第一基板13a的外侧的下表面垂直地突出。这里,第一圆角部分R1与第二圆角部分R2以及多个第一凸台13c和多个第三凸台13d的功能与图1至图5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包括第二基板15a和第二内部突起15b。

第二基板15a与图1至图5的第二基板15a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二内部突起15b在第二基板15a的内侧制备,并且第二内部突起15b与弯曲部件11中制备的一对第二外部突起11c1和11c2物理地连接,由此提供夹层结构。即,从第二基板15a的内侧面的中心部分突向弯曲部件11的第二内部突起15b,被插入到一对第二外部突起11c1和11c2之间的第二间隙空间,并且与第二外部突起11c1和11c2二者以及主体11a物理地连接。

此外,第二支撑部件15还可以包括第三圆角部分R3、第四圆角部分R4、多个第二凸台15c和多个第四凸台15d,第三圆角部分R3在第二基板15a与第一内部突起15b之间的拐角处制备,第四圆角部分R4在第二内部突起15b的各个拐角处制备,多个第二凸台15c按照穿过一对第二外部突起111c1和11c2中的任何一个的方式从第二内部突起13b垂直地突出,多个第四凸台15d从第二基板15a的外侧的下表面垂直地突出。这里,第三圆角部分R3与第四圆角部分R4以及多个第二凸台15c和多个第四凸台15d的功能与图1至图5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交叠并且以夹层结构彼此连接,使得能够提供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相同的效果,同时通过增加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二者之间的附加面积而增强不同材料之间的可成形性和粘合性。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还可以包括图8所示的粗糙图案13e和粗糙图案15e,从而增加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与刚性材料的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之间的附接面积。

此外,弯曲部件11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下表面可以改变成图6A至图6F所示的弯曲部件11的下表面的形状。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前视图,图12是沿图11的II-II'的截面图。

参照图11和图12,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以包括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其是通过对图1至图5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之间的连接结构而获得的。因此,仅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之间的连接结构将详细描述如下。

弯曲部件11可包括主体11a、第一外部突起11b、第二外部突起11c和长度补偿图案11d。

图11所示的主体11a和长度补偿图案11d与图1至图5所示的主体11a和长度补偿图案11d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一外部突起11b制备成具有位于主体11a的一个横向侧的第一倾斜侧Sa,并且与第一支撑部件13交叠。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一外部突起11b与第一支撑部件13的内边缘交叠,该第一外部突起11b从主体11a的一个侧面突出,并且更具体地,从主体11a的第一长边突向第一支撑部件13,以具有直角三角形的截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部突起11b可以具有直角三角形的截面,包括位于与主体11a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底侧,对应于主体11a的第一长边侧的高,和直接面对第一支撑部件13的内边缘的倾斜侧(或第一倾斜侧)。

第二外部突起11c制备成具有位于主体11a的另一个横向侧的第二倾斜侧Sb,并且与第二支撑部件15交叠。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二外部突起11c与第二支撑部件15的内边缘交叠,该第二外部突起11c从主体11a的另一个侧面突出,并且更具体地,从主体11a的第二长边突向第二支撑部件15,以具有直角三角形的截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外部突起11c可以具有直角三角形的截面,包括位于与主体11a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底侧,对应于主体11a的第二长边侧的高,和直接面对第二支撑部件15的内边缘的倾斜侧(或第二倾斜侧)。

第一支撑部件13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3a以及第一内部突起13b。

图11和图12中的第一基板13a与图1至图5中的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一内部突起13b制备成具有位于第一基板13a的内侧面的第一倾斜侧Sa,并且与弯曲部件11的第一外部突起11b物理地连接。即,第一内部突起13b与第一外部突起11b交叠,该第一内部突起13b从第一基板13a的内侧面突向弯曲部件11以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内部突起13b可以具有直角三角形的截面,包括位于与第一基板13a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底侧,对应于第一基板13a的内侧面的高,和直接面对第二第一外部突起11b的第一倾斜侧的倾斜侧(或第一倾斜侧)。

此外,第一支撑部件13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凸台13c和多个第三凸台13d,多个第一凸台13c从第一内部突起13b垂直地突出以穿过第一外部突起11b,多个第三凸台13d从第一基板13a的外边缘的下表面垂直地突出。图11所示的多个第一凸台13c和多个第三凸台13d的功能与图1至图5所示的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包括第二基板15a和第二内部突起15b。

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一基板15a与图1至图5所示的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第二内部突起15b制备成具有位于第二基板15a的内侧面的第二倾斜侧Sb,并且与弯曲部件11的第二外部突起11c物理地连接。即,第二内部突起15b与第二外部突起11c交叠,该第二内部突起15b从弯曲部件11突向第二基板15a的内侧面以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内部突起15b可以具有直角三角形的截面,包括位于与第二基板15a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底侧,对应于第二基板15a的内侧面的高,和直接面对第二外部突起11c的第二倾斜侧的倾斜侧(或第二倾斜侧)。

此外,第二支撑部件15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凸台15c和多个第四凸台15d,多个第一凸台13c从第一内部突起13b垂直地突出以穿过第一外部突起11b,多个第三凸台13d从第一基板13a的外边缘的下表面垂直地突出。图11和图12所示的多个第二凸台15c和多个第四凸台15d与图1至图5所示的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弯曲部件11与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二者中的每一个通过使倾斜侧Sa和Sb交叠来相互连接,使得能够提供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类似的效果并且还可以减少在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之间的边界附近的柔性显示器上的触摸感觉与不在该边界附近的柔性显示器上的触摸感觉之间的差异。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还可以包括图8所示的第一粗糙图案13e和第二粗糙图案15e,从而能够增加柔性材料的弯曲部件11与刚性材料的支撑部件13和15二者之间的附接面积。

此外,弯曲部件11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中的下表面可以改变成图6A至图6F所示的弯曲部件11的下表面的形状。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前视图,图14是沿图13的III-III'的截面图。

参照图13和图14,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以包括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其是通过对图1至图5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的结构而获得的。因此,仅弯曲部件11将详细描述如下。

弯曲部件11可包括主体11a、第一外部突起11和第二外部突起11c。

主体11a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区域(BDA)交叠,其中,,主体11a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或引导弯曲显示区(BDA)的弯曲度。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主体11a可包括具有不同硬度级别的第一柔性层11a1和第二柔性层11a2。

第一柔性层11a1可以由具有第一硬度级别的柔性材料形成。

第二柔性层11a2可以由具有第二硬度级别的柔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二硬度级别比所述第一硬度级别高。第二柔性层11a2与第一柔性层11a1交叠。即,第二柔性层11a2布置在第一柔性层11a1的上表面上。

主体11a具有不同硬度级别的第一柔性层11a1和第二柔性层11a2的沉积结构。因此,当弯曲部件11被折叠时,第一柔性层11a1的长度变第二柔性层11a2的长度变化不同。特别地,当弯曲部件11被折叠时,,具有相对较低的第一硬度级别的第一柔性层11a1的长度变化比具有相对较高的第二硬度级别的第二柔性层11a2的长度变化大。因此,当弯曲部件11被折叠时,可以在没有上述长度补偿图案的情况下补偿弯曲部件11的长度变化。结果,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的情况下,当弯曲部件11被折叠时,通过柔性材料的沉积结果补偿弯曲部件11的长度变化,由此不需要提供用于弯曲部件11的长度补偿图案。

除了第一外部突起11b从主体11a的第一柔性层11a1的一个横向侧突出之外,图13和图14所示的第一外部突起11b与图1至图5所示的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除了第二外部突起11c从主体11a的第一柔性层11a1的另一个横向侧突出之外,图13和图14所示的第二外部突起11c与图1至图5所示的类似,由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在整个附图中被使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并且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中,弯曲部件11以及第一支撑部件13和第二支撑部件15中的每一个的结构可以改变成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中的任何一个所示的结构。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双折叠状态的面板支撑框架截面图。

参照图15和图16,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以包括第一弯曲部件21和和第二弯曲部件23以及第一至第三支撑部件25、27和29。

由柔性材料形成的第一弯曲部件21,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弯曲显示区(BDA1)。

第二弯曲部件23由与第一弯曲部件21相同的柔性材料形成。第二弯曲部件23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弯曲显示区(BDA2)。

第一弯曲部件21和第二弯曲部件23中的每一个的结构可以与图1至图14所示的弯曲部件中的任何一个类似。

第一支撑部件25在物理上与第一弯曲部件21的一个横向侧相连。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部件25和第一弯曲部件21可以交叠并物理地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支撑部件27与第一弯曲部件21交叠并且物理地连接,并且第二支撑部件27也与第二弯曲部件23交叠并且物理地连接。为此,第二支撑部件27的一个横向侧的预定部分突向第一弯曲部件21,并且该第二支撑部件27的另一个横向侧的预定部分突向第二弯曲部件23。第二支撑部件27通过利用粘合部件与和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显示区DA2交叠的第二面板后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显示区DA2可以利用第一弯曲部件21与第二弯曲部件之间的区域来限定。

第三支撑部件29在物理上与第二弯曲部件23的另一个横向侧相连。这种情况下,第三支撑部件29和第二弯曲部件23可以交叠并物理地彼此连接。第三支撑部件29通过利用粘合部件与和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DA3交叠的第三面板后部连接。第三支撑部件29可与图1至图14所示的第二支撑部件中的任何一个类似。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提供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对第一弯曲部件21和第二弯曲部件23中的每一个进行弯曲使该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双折叠能够实现。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的截面图。

参照图17,根据本公开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包括第一支撑部件15-1至第n支撑部件15-n('n'为4或大于4的整数),以及第一弯曲部件11-1至第m弯曲部件11-m('m'为'N-1'的整数)。

第一支撑部件15-1至第n支撑部件15-n由刚性材料形成,并与和显示区DA交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面板后部物理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部件15-1的结构可类似于图15中所示的第三支撑部件29的结构。第n支撑部件15-n的结构可类似于图15中所示的第一支撑部件25的结构。第二支撑部件15-2至第n-1支撑部件15-n-1中的每一个的结构(N-1)可类似于图15中所示的第二支撑部件27的结构。

第一弯曲部件11-1至第m弯曲部件11-m中的每一个被布置在第一支撑部件15-1至第n支撑部件15-n中的每一个之间,并且与相邻的支撑部件交叠和连接。第一弯曲部件11-1至第m弯曲部件11-m中的每一个支撑交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第一弯曲部件11-1至第m弯曲部件11-m中的每一个的结构可类似于图1至图14所示的弯曲部件中的任何一个的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提供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相同的效果,并且还允许通过对第一弯曲部件11-1至第m弯曲部件11-m中的每一个进行弯曲将柔性显示面板100卷曲为螺旋型。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可应用于具有用于被卷曲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可卷曲显示装置。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设备,并且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设备的内部弯曲状态。

参照图18和图19,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0、面板支撑框架200、包括有第一壳体300、第二壳体400和铰链500的后盖以及和前盖600。

柔性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柔性电泳显示面板或柔性电浸润显示面板。

柔性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区112,气用于通过设置有多个像素的像素阵列来显示图像。显示区112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DA1、第二显示区DA2和弯曲显示区(BDA)。

第一显示区DA1可以限定为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区域(例如,上部区域),其被定位在显示区112中的弯曲显示区(BDA)的一侧上,第二显示区DA2可以限定为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区域(例如,下部区域),其被定位在显示区112中的弯曲显示区(BDA)的另一侧上。

当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平面状态下被折叠时,第一显示区DA1、第二显示区DA2和弯曲显示区(BDA)构成一个显示区112,从而提供相对较大的画面。

当柔性显示面板100相对于弯曲显示区(BDA)按照预定的曲率弯曲时,图像不显示在显示区112上。

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信号施加部114,其具有从第二区域的边缘起的预定的宽度和长度。

信号施加部114可以由包括与像素阵列的信号线连接的信号传输线的柔性电路膜形成。信号施加部114通过第二壳体400朝向第二壳体400的后表面弯曲,并与布置在第二壳体400的后表面的系统驱动器700连接。信号施加部114可以包括驱动集成电路116。驱动集成电路116基于从系统驱动器700提供的数据信号和像素驱动信号来驱动显示区112的像素,从而在显示区112上显示图像。

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可以由柔性支撑板120支撑。

柔性显示面板100通过使用被附接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整个后表面的柔性支撑板120保持在平坦的状态。柔性支撑板120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例如,PI(聚酰亚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apthanate)、PC(聚碳酸酯)、PNB(聚降冰片烯Polynorborneen)和PES(聚醚砜)中的任何一种。这里,可以省略柔性支撑板120。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触摸屏(未示出),其用于通过用户的触摸的用户界面。触摸屏可被附接到柔性显示面板100,或者可以在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内部设置,用于形成像素阵列的处理。

面板支撑框架2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除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BDA)之外的剩余后表面连接,由此,柔性显示面板100通过使用面板支撑框架200相对于弯曲显示区(BDA)在平面状态下被折叠或展开。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结构与图1至图14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面板支撑框架10中的任何一个类似,由此对于相同的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面板支撑框架2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相连。因此,与柔性显示面板100一起的面板支撑框架200设置为形成显示模块,以便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平坦度并且还能够促进用于显示装置的装配工艺的显示面板100的转印(transfer)。

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一支撑部件13与第一壳体300连接,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二支撑部件15与第二壳体400连接。

第一壳体300与面板支撑框架200的一个横向侧相连,从而在第一壳体300中容纳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上部。即,第一壳体300与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一支撑部件13连接,从而在第一壳体300中容纳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DA1对应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上部。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一壳体300可包括第一底表面310第一侧壁320、第一铰链连接部330和旋转止动件340。

第一底表面310支撑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一支撑部件13。即,第一底表面310通过多个第一螺钉350和第二螺钉360与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一支撑部件13连接。为此,第一底表面310包括多个第一螺钉通孔312和多个第二螺钉通孔314。

多个第一螺钉通孔312在邻近铰链500的第一底表面310的内周中制备,并且与在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一支撑部件13中制备的多个第一凸台13c交叠。多个第二螺钉通孔314在第一底表面310的外周中制备,并且与在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一支撑部件13中制备的多个第三凸台13d交叠。

多个第一螺钉350中的每一个通过第一螺钉通孔312与多个第一凸台13c中的每一个联接,由此,第一支撑部件13的内边缘固定到第一底表面310的内边缘。

多个第二螺钉360中的每一个通过第二螺钉通孔314与多个第三凸台13d中的每一个联接,由此,第一支撑部件13的外边缘固定到第一底表面310的外边缘。

第一侧壁320被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底表面310的边缘,从而包围第一底表面310上支撑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区域侧。第一侧壁320保护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每个横向侧和面板支撑框架200的设置在第一底表面310上的第一支撑部件13免受外部冲击。

第一铰链连接部330从第一壳体300的邻近铰链500的第一侧的内侧壁310a突出为具有预定的宽度和长度,并且第一铰链连接部330与铰链500的第一侧连接。例如,第一铰链连接部330可从除了第一壳体300的内侧壁310a的两侧之外的中心部突起。

第一铰链连接部330可包括第一轴插入孔332和第一中空334。第一轴插入孔332在第一铰链连接部330的长度方向(Y)上贯穿第一铰链连接部330。第一中空334在第一铰链连接部330的突出方向(X)上贯穿第一铰链连接部330,由此,第一中空334与在第一壳体300的背面制备的电路容纳空间710连通。

从第一铰链连接部330的与第一铰链连接部330的每个横向侧邻近的内侧壁310a的上部突起的旋转止动件340抑制了铰链500的旋转,从而防止铰链500旋转超过预定的最大旋转角度。为此,具有直角三角形截面的旋转止动件340设置在第一壳体300的内侧壁310a中,并形成具有预定曲率的倾斜面以抑制铰链500的旋转。当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折叠时,根据所设置的弯曲显示区(BDA)的曲率设定旋转止动件340的突出长度。

此外,第一壳体300的后表面由第一后盖覆盖(未示出)。第一后盖与第一壳体300的后表面连接,从而覆盖驱动容纳在第一壳体300的背面的显示面板所需的半导体元件。

第二壳体400与面板支撑框架200的另一侧连接,从而在第二壳体400中容纳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下部。即,第二壳体400与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二支撑部件15连接,从而在第二壳体400中容纳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对应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显示区DA2的下部。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二壳体400可包括第二底表面410、第二侧壁420和第二铰链连接部430。

第二底表面410支撑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二支撑部件135。即,第二底表面410通过多个第三螺钉450和第四螺钉460与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二支撑部件13连接。为此,第二底表面410包括多个第三螺钉通孔412和多个第四螺钉通孔414。

多个第三螺钉通孔412在邻近铰链500的第二底表面410的内周中制备,并且与在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二支撑部件15中制备的多个第二凸台15c交叠。多个第四螺钉通孔414在第二底表面410的外周中制备,并且与在面板支撑框架200的第二支撑部件15中制备的多个第四凸台15d交叠。

多个第三螺钉450中的每一个通过第三螺钉通孔412与多个第二凸台15c中的每一个联接,由此,第二支撑部件15的内边缘固定到第二底表面410的内边缘。

多个第四螺钉460中的每一个通过第四螺钉通孔414与多个第四凸台15d中的每一个联接,由此,第二支撑部件15的外边缘固定到第二底表面410的外边缘。

第二侧壁420被垂直地设置在第二底表面410的边缘,从而包围第二底表面410上支撑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区域侧。第二侧壁420保护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每个横向侧和面板支撑框架200的设置在第二底表面410上的第二支撑部件15免受外部冲击。

第二铰链连接部430从第二壳体400的邻近铰链500的第二侧的内侧壁410a突出为具有预定的宽度和长度,并且第二铰链连接部430与铰链500的第二侧连接。例如,第二铰链连接部430可从除了第二壳体400的内侧壁410a的两侧之外的中心部突起。

第二壳体400的面对铰链500的内侧壁410a的上部拐角(其不具有第二铰链连接部430)可以预定曲率成圆形。

第二铰链连接部430可包括第二轴插入孔432和第二中空(未示出)。第二轴插入孔432在第二铰链连接部430的长度方向(Y)上贯穿第二铰链连接部430。第二中空在第二壳体400的长度方向(X)上贯穿第二铰链连接部430。第二中空与在第二壳体400的背面制备的电路容纳空间710连通。第二中空用作用于在各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的后部设置的每个系统驱动器70之间的电缆或信号传输膜的通道。

另外,第二壳体400的背面由第二后盖覆盖(未示出)。第二后盖与第二壳体400的后表面连接,从而覆盖电池(未示出)和在第二壳体400的背面容纳的系统驱动器700。

铰链500连接在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之间,其中,铰链500引导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折叠和展开,并且支撑以预定曲率折叠或在平面状态下展开的面板支撑框架200的弯曲部件11。为此,根据一个示例的铰链500可包括第一铰链杆510、第二铰链杆520和多个中心铰链杆530。

第一铰链杆510可旋转地与第一壳体300连接。为此,如图18至图20所示,根据一个示例的第一铰链杆141可以包括铰链主体511、一对铰链侧壁512、前连接部513、后连接部514、前轴孔515、后轴孔516和铰链止动件517。

铰链主体511成为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杆状,同时与第一壳体300的内侧壁310a平行,其中,铰链主体511支撑面板支撑框架200的弯曲部件11。在此情况下,铰链主体511的前横向侧511a是垂直侧,其直接面对第一壳体300的内侧壁310a。铰链主体511的上部与前横向侧511a之间的上部拐角形成为圆角部RP,其具有用于第一铰链杆510的第一方向旋转的预定曲率。

一对铰链侧壁512相对于铰链主体511的长度方向(Y)垂直设置在铰链主体511的两侧。该对铰链侧壁512相对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长度方向(X)覆盖布置在链主体511的上表面上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两个横向侧,以便能够防止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横向侧被暴露到外部。

前连接部513设置有具有预定深度的中空,其中,第一壳体300的第一铰链连接部330被插入到前连接部513的中空内。在这种情况下,前连接部513的形状与第一铰链连接部330的形状类似,并且前连接部513可旋转地与第一铰链连接部330连接。

后连接部分514从铰链主体511的后横向侧511b突出,其能够被插入到第二壳体400的第二铰链连接部430中。在这种情况下,后连接部514的形状类似于第二铰链连接部430的形状,并且后连接部514可旋转地与第二铰链连接部430连接。

后连接部514可以包括第三中空514a,其与第一壳体300的第一中空334连通。

前轴孔515在铰链机构511的两个前边缘设置,前连接部513同时被并行在二者之间设置。前面轴孔515沿着铰链主体511的长度方向(Y)贯穿铰链主体511的前边缘。

后轴孔516沿铰链主体511的长度方向(Y)贯通后连接部514。

从铰链主体511的与后连接部514的每个横向侧邻近的后横向侧511b的上部突起的铰链止动件517抑制了相邻的中心铰链杆530的旋转,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中心铰链杆530旋转超过预定的最大旋转角度。为此,具有直角三角形截面的铰链止动件517设置在铰链主体511的后横向侧511b中,并形成具有预定曲率的倾斜面以抑制中心铰链杆530的旋转。

因此,第一铰链杆510通过插入到第一壳体300的第一轴插入孔332和前轴孔515的第一轴540与第一壳体300的第一铰链连接部330可旋转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轴540被布置成被定位在前轴孔515和第一轴插入孔332二者上方并且被插入到其中,从而,能够可旋转地支撑彼此连接的第一铰链杆510和第一铰链连接部330,并防止第一铰链杆510和第一铰链连接部330从彼此分开且通过外力弯曲。

因此,第一铰链杆510相对于第一轴540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水平线旋转。例如,当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折叠时,第一铰链杆510从平面状态在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了预定角度,以使得形成在前横向侧511a的上部拐角中的圆角部RP与第一壳体300中的旋转止动器340物理接触。此外,当柔性显示面板100被展开时,第一铰链杆510在第二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上从正在旋转的状态旋转,直到前横向侧511a的垂直表面与第一壳体300的内侧壁310a物理地接触为止,由此引导面板支撑框架200的展开和支撑展开的面板支撑框架200的弯曲部件11。特别是,在旋转到平面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铰链杆510没有通过前侧侧横向511a的垂直表面和第一壳体300的内侧壁310a之间的物理接触在第二方向上旋转,使得能够支撑展开的面板支撑框架2000的弯曲部件11并防止弯曲显示区(BDA)由于力变空。

第二铰链杆520可旋转地与第二壳体400连接。如图18和图20所示,第二铰链杆520包括铰链主体511、一对铰链侧壁512、前连接部513、后部连接部514、前轴孔515、后部轴孔516和铰链止动件517。除了第二铰链杆520与第二壳体400相连之外,第二铰链杆520的结构类似于前述第一铰链杆510的结构,由此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第二铰链杆520通过插入到第二壳体400的第二轴插入孔432和后轴孔516中的第二轴550与第二壳体400的第二铰链连接部430连接。因此,第二壳体400相对于第二轴550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水平线旋转。

多个中心铰链杆530被连接以按照预定的角度相对于第一铰链杆510与第二铰链杆520之间的水平线旋转。如图18和图20所示,多个中心铰链杆530中的每一个包括铰链主体511、一对铰链侧壁512、前连接部513、后部连接部514、前轴孔515、后部轴孔516和铰链止动件517。除了通过第三轴560在第一铰链杆510与第二铰链杆520之间可旋转地连接多个中心铰链杆530之外,多个中心铰链杆530的结构类似于前述第一铰链杆510的结构,由此对于相同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在铰链500的情况下,第一铰链杆510、第二铰链杆520和多个中心铰链杆530相互连接,同时在平面状态下通过使用旋转止动件340和铰链止动件517以预定的角度旋转,从而使弯曲显示区(BDA)被引导为在平面状态下被展开或在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折叠的情况下按照每个铰链杆510、520和530的旋转角以预定的曲率被折叠。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铰链杆510、520和530的铰链主体511支撑面板支撑部件200的弯曲部件11,(即,在平面状态下展开或以预定的曲率折叠的弯曲显示区(BDA)),使得能够稳定地保持折叠的弯曲显示区(BDA)的曲率,并能够保持展开的弯曲显示区(BDA)的平面状态。

再次参照图18和图19,前盖600与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连接,从而覆盖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前侧。根据一个示例的前盖600可包括前上盖610、前下盖620和一对前中心盖630。

前上盖610可以与第一壳体300的第一侧壁320连接,从而覆盖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DA1邻近的前侧。即,除了第一显示区DA1和与该第一显示区DA1相邻的弯曲显示区(BDA),前上盖610仅覆盖第一显示区DA1的上侧以及左侧和右侧。前上盖610可以由刚性材料形成。

前下盖620可以与第二壳体400的第二侧壁420连接,从而覆盖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显示区DA2邻近的前侧。即,除了第二显示区DA2和与该第二显示区DA2相邻的弯曲显示区(BDA),前下盖620仅覆盖第二显示区DA2的下侧以及左侧和右侧。前下盖620可以由刚性材料形成。

该对前中心盖630可以在前上盖610与前下盖620之间连接,从而覆盖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DA邻近的前侧。即,该对前中心盖630仅覆盖弯曲显示区(BDA)的左侧和右侧。该对前中心盖630可以由柔性材料或者具有褶皱的柔性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前上盖610和前下盖620中的每一个和一对前中心盖630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相互交叠,从而提高可成形性和粘合性。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设备的外部弯曲状态,其是是通过改变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方向而获得的。也就是说,根据在图19中所示的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以这样一种内部弯曲方法来弯曲,其中,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DA2相对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按照构成铰链500的各个铰链杆510520和530的旋转方向直接彼此面对。

同时,在根据图21所示的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构成铰链500的每个铰链杆510、520和530的旋转方向按照以外部弯曲方法使得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弯曲来改变,其中,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相对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面朝外侧,而不直接面对彼此。除了铰链500'在向上和向下方向反转之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在结构上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类似。图21所示的铰链500'与图18和图20所示的铰链500类似,但是,图21所示的铰链500的每个铰链杆510'、520'和530'在向上和向下方向反转,并且连接在第一壳体3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

此外,以外部弯曲方法弯曲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被暴露到外部。因此,第一显示区DA1、第二显示区DA2和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曲显示区(BDA)形成了不同的显示区,使得不同的图像被显示在相应的显示区上。例如,在外部弯曲加工方法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情况下,图像可不显示在第一显示区DA1和第二显示区DA2上,或同一图像或不同图像可以同时或有选择性地显示在第一显示区DA1和和二显示区DA2上。尤其是,在外部弯曲加工方法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情况下,辅助画面可设置在弯曲显示区(BDA)中,也就是,用于用户界面的辅助画面(BDA)可以设置在弯曲显示区(BDA)中。在这种情况下,辅助画面可以是系统设定信息、电池余量、无线通信灵敏度、时间信息,消息接收图标等等。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上述柔性显示装置中,用于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的连接的铰链500包括铰链杆510、520和530,但并不是必需的。即,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的铰链结构可以被改变成在美国专利公开No.US2013/0010405中所公开的柔性显示装置的铰链结构,所公开的可折叠显示设备中的第一壳体3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的铰链结构,或第一壳体3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的铰链结构,以覆盖所公开的可折叠显示设备的面板支撑框架中的弯曲部件。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面板支撑框架200与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连接,使得能够针对用户的屏幕触摸减少弯曲显示区(BDA)上的触摸感觉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DA1和DA2上的触摸感觉之间的差异,以通过使用支撑框架200来增强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硬度,并且保持在平面状态的展开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显示区。

根据本公开,弯曲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的大接面积即使在反复折叠和展开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弯曲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分开。

另外,能够保持柔性显示面板的硬度,并且即使在柔性显示面板被反复折叠和展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该柔性显示面板。

此外,面板支撑框架与柔性显示面板的除了弯曲显示区之外的下表面物理地连接且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促进柔性显示面板的转印,并且能够提高柔性显示面板与壳体之间的装配。

此外,能够针对用户的屏幕触摸减少弯曲显示区上的触摸感觉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上的触摸感觉之间的差异,以增强柔性显示面板的硬度,并且保持展开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显示区处于平面状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的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化。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8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第10-2015-0123273号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好像在这里完全阐述一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