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装订笔记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1286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装订笔记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习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装订、书写纸张贴近桌面的笔记本。



背景技术:

在日常学习工作当中,螺旋装订笔记本大量在使用,经过螺旋装订的纸张有360度翻折书写、易撕、易排序的优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线圈装订笔记本同样有一些缺陷,如图1所示:当翻开笔记本放在桌子上准备书写时,会发现纸张2靠近螺旋线圈1的位置总会与桌面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螺旋线圈1沿其轴线投影的线圈11是圆形的,下面有一定的弧度,而纸张2是被螺旋线圈1穿插固定的,所以靠近线圈11位置的纸张2不能够接触桌面,导致纸张2与桌面有一定的倾斜角度α,书写时,螺旋线圈1和纸张2会晃动,给人带来了不好的书写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纸张更靠近书写平面、书写时螺旋线圈和纸张不会晃动的螺旋装订笔记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装订笔记本,包括螺旋线圈和多页纸张,所述纸张的边缘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旋线圈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螺旋线圈沿其轴向的投影形成一线圈,所述线圈的一侧形成平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为包含圆弧的封闭结构,该线圈的上部为圆弧部,下部为平直部,所述平直部的两端与所述圆弧部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直部为经过压制的扁平状结构,该扁平状结构的扁平面与所述纸张的书写页面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的上部为∩形部,包括顶部的所述圆弧部和两侧的竖直部,任一所述竖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圆弧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平直部。

进一步的,两侧的所述竖直部的距离大于2倍所述通孔的中心到纸张边缘的最小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线圈的两端水平平直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装订笔记本通过投影线圈的非圆形设置,螺旋线圈的平直部形成一平面后能稳固地放置在书写台面上,同时,纸张与螺旋线圈连接的一侧能够紧靠在平直部上,从而在书写的时候螺旋线圈和纸张的不会晃动,能够带来稳定的书写体验,进一步,将平直部压制为很薄的扁平结构后,书写纸张能够更加贴近书写台面,其书写体验更优。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螺旋装订笔记本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的螺旋装订笔记本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的螺旋装订笔记本的螺旋线圈的轴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公开的螺旋装订笔记本的主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螺旋线圈;11、线圈;110、平直部;111、圆弧部;112、∩形部;113、竖直部;2、纸张;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螺旋装订笔记本,包括螺旋线圈1和多页纸张2,纸张2的边缘开设有通孔21,螺旋线圈1穿过通孔21,螺旋线圈1沿其轴向的投影形成一线圈11,线圈11的一侧为平直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线圈11为半圆形形状,该线圈11的一侧设置为圆弧部111,另一侧设置为平直部110,平直部110的两端与圆弧部111的两端连接。其中,圆弧部111有利于平顺地翻页,而平直部110的平直结构可以保证螺旋线圈1的平稳放置,以及纸张2能最大限度的靠近书写桌面,减少与桌面的夹角,防止螺旋线圈1和纸张2的晃动。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平直部110为经过压制的扁平状结构,该扁平状结构的扁平面与纸张2的书写页面相对,进一步使纸张2靠近桌面,也进一步提升书写体验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圆弧部111的宽度S大于2倍通孔21中心与其最近的纸张2边缘的距离H,从而使打开笔记本时,两侧的纸张不会相互挤压、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线圈1的两端水平平直延伸,该种水平设置使螺旋线圈1的端部贴近书写平面,避免常规上翘划伤手的危险。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线圈11包括上部的∩形部112和底部的平直部110,∩形部112包括顶部的圆弧部111和两侧的竖直部113,任一竖直部113的一端连接圆弧部111,另一端连接平直部110,其中,竖直部113的设置可以增加线圈11的高度,进而可以串接更多的纸张2,从而可以适应生产大厚度的螺旋装订笔记本。

在本实施例中,两侧的竖直部113的距离D大于2倍通孔21中心与其最近的纸张2边缘的距离H,从而使打开笔记本时,两侧的纸张不会相互挤压、干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