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变全息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7642发布日期:2018-12-18 21:1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变全息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变全息防伪标识。



背景技术:

全息防伪技术由于技术含量高、制备工艺复杂和具备特殊的光学效果,是目前重要的防伪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常见的全息防伪效果有哑光的铂金浮雕效果、菲涅尔透镜效果、基于衍射技术的多种效果、基于零级衍射的双色光变技术等。这些防伪效果被广泛应用国家证件、品牌保护等领域。目前市面上的光学可变防伪效果多种多样,但整体颜色为单一颜色,如银色、金色、蓝色等。随着市场应用的普及,大量的产品出现,防伪力度不足,无法满足高端防伪要求。

现有技术中,CN107038950公开了一种变色防伪标识,其采用的方案是在淡甾相液晶层上部分覆盖有无色、透明的具有半波长相位差的向列相液晶层,通过圆偏光片观察可以实现区分有无覆盖向列相液晶层,从而实现可见光下的肉眼可见的光变效果。该技术方案实质上更侧重于采用圆偏光片观察肉眼不可见的防伪信息,在自然光下肉眼可见的光变效果有限。在另一个技术方案CN103966919中,其公开了一种多层变色防伪纸,其实现变色效果是通过将防伪膜、图文字符等设置为不同的颜色,然后将其放置在不同厚度的两张纸中间观察,使其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从而实现防伪的效果。这种防伪方式对防伪标识的载体透光率具有一定的要求,其需要在具有一定透光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对,对于使用情景具有较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变全息防伪标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光变全息防伪标识,针对目前的全息防伪标识颜色单一,防伪力度不足的情况,在全息防伪标识中加入了光变层,其在不同角度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提高了全息防伪标识的防伪性能和美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变全息防伪标识,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模压信息层和背胶层,所述基材层作为最外侧的保护层,所述背胶层用于与被烫基材表面粘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模压信息层和背胶层之间的光变层,其颜色可以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而改变;所述光变层为多层干涉镀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半透明金属层、无机绝缘层和金属反射层;且所述半透明金属层紧邻模压信息层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无机绝缘层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氟化镁、硫化锌、一氧化硅或者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半透明金属层包括有铝、铁、铬、镍及铬镍共混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厚度为3-15nm,光密度为0.1-0.7。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无机绝缘层的厚度50-600nm。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金属反射层厚度为25-60nm。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金属反射层为铝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半透明金属层和金属铝层是通过真空蒸镀、磁控溅射或电子束蒸镀获得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模压信息层的下表面具有全息防伪图案,包括哑光的铂金浮雕效果、菲涅尔透镜效果、基于衍射技术的多种全息效果。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方法,通过体现全息效果的模压信息层与光变层的叠加,使得该全息防伪标识既具有全息防伪效果,又具有光变特性,从而实现在一个防伪标识中包含更多的信息,以适应要求更高的防伪图案的设计。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方法,在全息防伪标识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光变性,通过镀铬和镀二氧化硅工艺实现半透明金属层和无机绝缘层的制备,这种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具有适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的光变全息防伪标识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定位双色的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其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叠加的基材层1、模压信息层2、光变层3、背胶层4。

基材层1处于整个膜体的最外侧,作为防伪图案的载体;模压信息层2作为全息图案的载体,在模压信息层的的下表面上通过模压工艺加工形成有全息防伪图案,全息防伪图案代表了微纳米结构的光学效果图案,包括通常的全息图案、衍射光变图案、零级衍射图案、菲涅尔透镜;光变层3是多层干涉膜,具有光学干涉效果,在不同的观察角度具有不同的颜色;同时干涉薄膜的高反射性使模压信息层的全息图像显现出来;所述背胶层处于膜体的最内侧,将整个膜体附着于包装对象的表面上。背胶层4处于膜体的最内侧,将整个膜体附着于包装对象的表面上。

作为全息防伪标识的关键组件之一,模压信息层可选择设置离型层、色层、模压层中一层或多层。其中,模压层为必备层结构,这是由于在模压信息层的下表面上通过模压工艺加工形成激光全息防伪图案是全息防伪标识最为关键的特征之一。离型层和色层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设置。当含有离型层时,防伪标识可以用作烫印膜和一次性标签,当无离型层时,防伪标识用作标签。优选的,色层可以用于赋予全息防伪标识不同的颜色,增强防伪标识的识别能力。进一步地,模压信息层2的防伪图像包括衍射光变图像、零级衍射图像和菲涅尔透镜等多种光学防伪元素。该模压信息层的防伪图案所起到的作用可以是提供包括生产厂家、品牌标示等信息在内的基本防伪信息。模压信息层可采用丙烯酸酯树脂材料制成,涂布温度为80~120℃,速度60~90m/min;操作时可使用全息模压机,将设计好的全息图案,在180~240℃条件下,由镍版转移到丙烯酸树脂涂层上,形成模压信息层。

本实施例中,光变层3起到光变效果作用,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防伪标识的颜色发生变化,如由红变绿,由紫变红,由绿变蓝等。该光变层包括半透明金属层(如铝、铁、铬、镍或镍铬合金)、无机绝缘层(如三氧化二铝、氟化镁、二氧化硅、硫化锌、氧化锌、一氧化硅或氧化锆等)和金属反射层(铝层)。颜色的变化取决于半透明金属层和中间的无机绝缘层的材质和厚度。由于不同的层与层之间的折射率和透光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也不相同,因此在不同的角度下,反射进入人眼的光波长也会有所差异,从而使得人眼观察到的防伪标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进一步地,借助于半透明金属层和金属反射层,模压信息层的全息图像被显现出来。在光变层的作用下,全息防伪标识的颜色可以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而改变。背胶层4处于膜体的最内侧,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标识将PET和模压信息层从离型层剥离,将全息防伪图案转移到各类包装件的表面。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构建的光变全息防伪标识的结构剖视图。如图1中所示,该光变全息防伪标识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叠加的基层1、模压信息层2、光变层3和背胶层4。

下面将示范性介绍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双色全息防伪标识的制备流程。

(1)以双向拉伸的PET膜作为基材膜,即制得基材层1;

(2)采用凹版印刷的方式,在PET表面继续涂布丙烯酸类树脂涂层,涂布温度在80~150℃,速度80~110m/min,模压层的干涂量为0.5g;使用全息模压机,将设计好的防伪图案,在160~240℃条件下,由镍版转移到丙烯酸树脂涂层上,形成所需全息激光防伪图案的模压信息层2;

(3)采用电子束蒸镀机,在模压信息层2表面蒸镀一层金属铬层31,铬层的厚度为10nm;

(4)使用电子束镀膜机在金属铬层上蒸镀二氧化硅层32,厚度为360nm;

(5)使用真空镀铝机,在二氧化硅层32的表面蒸镀一层金属铝层33,铝层厚度为40nm;

(6)在80~120℃条件下,在金属铝层33上涂布烫印背胶层4;接着经分切宽检,即可得到光变的全息防伪标识,如图1所示。

综上所述,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全息防伪标识不仅具有全息防伪效果,还具有光变效果,提高防伪技术门槛;此外,结合设计图案,可以制备更美观的防伪标识用于外包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