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45228发布日期:2020-11-06 16:4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电流驱动型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显示装置具备由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装置等的由电流驱动的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备包括有机el元件(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的像素电路的有机el显示装置被实用化。有机el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除了有机el元件之外,还包括驱动晶体管、写入控制晶体管、保持电容器等。在驱动晶体管和写入控制晶体管中,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保持电容器连接到作为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栅极端子,该保持电容器从驱动电路经由数据信号线,被施加与表示应显示的图像的影像信号对应的电压(更详细地说,是表示应该由该像素电路形成的像素的灰度值的电压,以下称为“数据电压”)。有机el元件是以与流过其中的电流对应的亮度而发光的自发光型显示元件。驱动晶体管与有机el元件串联设置,根据保持电容器所保持的电压,来控制流经有机el元件的电流。

在有机el元件和驱动晶体管的特性中,会产生偏差和波动。因此,为了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进行高画质显示,需要补偿这些元件的特性的偏差和波动。对于有机el显示装置,已知在像素电路的内部和像素电路的外部进行元件特性的补偿的方法。作为与前一种方法对应的像素电路,已知被配置为进行了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的电压即保持电容器所保持的电压的初始化之后,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用数据电压对保持电容器进行充电的像素电路。在这样的像素电路中,在其内部补偿驱动晶体管中的阈值电压的偏差或波动(以下,将该阈值电压的偏差或波动的补偿称为“阈值补偿”)。

如上述那样,与在像素电路内进行阈值补偿的方式(以下称为“内部补偿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有关的事项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几个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构成为:在将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的电压,即保持电容器所保持的电压初始化为规定电平之后,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用数据电压对保持电容器进行充电。在这些像素电路中,保持电容器所连接的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通过经由包括多个晶体管的路径提供初始化电源vint,从而被初始化(例如,参照图4、图8a和图1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000189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1-1641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内部补偿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如上所述,在像素电路被构成为初始化了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的电压(相当于保持电容器的保持电压)后,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将数据电压写入其保持电容器的情况下,有时在显示图像中产生不包含在原始显示内容中的亮点(以下称为“不良亮点”)。

因此,期望在内部补偿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等的电流驱动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不会产生不良亮点的良好图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沿着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初始化电压供给线;

驱动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和

选择性驱动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各像素电路包括:

由电流驱动的显示元件;

保持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驱动电流的电压的保持电容器;

根据所述保持电容器所保持的电压来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驱动电流的驱动晶体管;

第一和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

在各像素电路中,所述显示元件的第一端子经由所述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与所述初始化电压供给线连接,

在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中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任意一个对应的、在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所述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的一个像素电路中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经由所述一个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初始化开关元件,连接到所述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的另一个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

在初始化所述任意两个像素电路时,所述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被控制为导通状态。

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方法是具有多条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初始化电压供给线和沿着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电路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具备初始化各像素电路的初始化步骤;

各像素电路包括:

由电流驱动的显示元件;

保持用于控制显示元件的驱动电流的电压的保持电容器;

根据所述保持电容器所保持的电压来控制所述显示元件的驱动电流的驱动晶体管;和

第一及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

在各像素电路中,所述显示元件的第一端子经由所述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与所述初始化电压供给线连接,

在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中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任意一个对应的、在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所述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的一个像素电路中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经由所述一个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初始化开关元件,连接到所述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的另一个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显示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

在所述初始化步骤中,在初始化所述一个及另一个像素电路时,所述第一及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被控制为导通状态。

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上述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多个像素电路中与上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任意一个对应的、在上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相互邻接的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该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的一个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经由该一个像素电路中的第一初始化开关元件,连接到该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的另一个像素电路中的显示元件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经由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连接。在初始化该任意两个像素电路时,该任意两个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被控制为导通状态。由此,初始化电压供给线的电压通过该另一个像素电路的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该一个像素电路的第一初始化开关元件被提供给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基于保持电容器的保持电压驱动显示元件的发光期间,施加到断开状态的第一初始化开关元件的电压相比以往变小。由此,能够抑制发光期间的断开状态的开关元件的泄漏电流所引起的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电压波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几个实施例,可以在不增加其面积的情况下,实现具有阈值补偿功能的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不产生由于上述泄漏电流而导致的不良亮点(不包括在原始显示内容中的亮点)。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用于初始化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电压的路径经过显示元件的端子的情况下,在该初始化期间(复位期间),由于用于初始化的放电电流而产生显示元件的额外的点亮。但是,在本发明的上述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一个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经过另一个像素电路中的显示元件的第一端子连接到初始化电压供给线。因此,在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水平方向)上,显示亮像素和暗像素邻接排列的图像的情况下,上述额外的点亮在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能够抑制由于上述额外的点亮而引起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现有的显示装置(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上述现有的显示装置的驱动的信号波形图。

图4是表示现有的其他显示装置(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的信号波形图。

图7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的复位操作的电路图(a)、表示该像素电路的数据写入操作的电路图(b)、以及该像素电路的点亮操作的电路图(c)。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部的像素电路的一个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部的像素电路的其他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作为一个构成例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提及的各晶体管中,栅极端子相当于控制端子,漏极端子及源极端子的一方相当于第一导通端子,另一方相当于第二导通端子。另外,各实施方式中的晶体管都是作为p沟道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各实施方式中的晶体管例如是薄膜晶体管,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本说明书中的“连接”若无特别说明,则表示“电连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不仅意味着直接连接的情况,也包括介由其他元件间接连接的情况。

<1.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的整体构成的框图。该显示装置10是进行内部补偿的有机el显示装置。即,在该显示装置10中,在向各像素电路写入像素数据时,通过在该像素电路内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用数据信号的电压(数据电压)对保持电容器充电,从而补偿该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和波动(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部11、显示控制电路20、数据侧驱动电路30以及扫描侧驱动电路40。数据侧驱动电路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也称为“数据驱动器”)发挥功能。扫描侧驱动电路40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也称为“栅极驱动器”)和发光控制电路(也称为“发射驱动器”)发挥功能。在图1所示的构成中,这两个驱动电路实现为一个扫描侧驱动电路40,但是扫描侧驱动电路40中的这两个驱动电路也可以是适当分离后的构成,另外,这两个驱动电路也可以是分离配置在显示部11的一侧和另一侧的构成。另外,扫描侧驱动电路也可以与显示部11形成为一体。这些点在后述的变形例中也是相同的。

在显示部11上配置有m条(m为2以上的整数)的数据信号线d1~dm和与它们交叉的n+1条(n为2以上的整数)的扫描信号线g0~gn,沿着n条扫描信号线g1~gn分别设置有n条发光控制线(也称为“发射线””)e1~en。另外,如图1所示,在显示部11上设置有m×n个像素电路15,这些m×n个像素电路15沿着m条数据信号线d1~dm及n条扫描信号线g1~gn呈矩阵状配置,各像素电路15与m条数据信号线d1~dm的任意一个对应的同时,与n条扫描信号线g1~gn的任意一个对应(以下,在区分各像素电路15的情况下,将对应于第i条扫描信号线gi及第j条数据信号线dj的像素电路称为“i行j列的像素电路”,用符号“pix(i,j)”表示)。n条发光控制线e1~en分别对应于n条扫描信号线g1~gn。因此,各像素电路15也对应于n条发光控制线e1~en的任意一条。另外,上述m×n个像素电路15中与扫描信号线gi的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15都通过初始化连接线ilj相互连接(j=1~m-1),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另外,在显示部11上,设置有与各像素电路15通用的未图示的电源线。即,设置有用于供给用于驱动后述的有机el元件的高电平电源电压elvdd的电源线(以下称为“高电平电源线”,用与高电平电源电压相同的符号“elvdd”表示)、以及用于供给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的低电平电源电压elvss的电源线(以下称为“低电平电源线”,用与低电平电源电压相同的符号“elvss”表示)。进一步地,在显示部11上还设置有用于供给初始化电压(作为固定电压)vini的未图示的初始化电压供给线(用与初始化电压相同的符号“vini”表示),该初始化电压vini用于各像素电路15的初始化(详细后述)的复位操作。高电平电源电压elvdd、低电平电源电压elvss以及初始化电压vini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被供应。

显示控制电路20从显示装置10的外部接收包含表示应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息以及用于图像显示的时序控制信息的输入信号sin,基于该输入信号sin生成数据侧控制信号scd及扫描侧控制信号scs,并分别将数据侧控制信号scd输出到数据侧驱动电路(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30,将扫描侧控制信号scs输出到扫描侧驱动电路(扫描信号线驱动/发光控制电路)40。

数据侧驱动电路30基于来自显示控制电路20的数据侧控制信号scd,驱动数据信号线d1~dm。即,数据侧驱动电路30基于数据侧控制信号scd,并行输出表示应显示的图像的m个数据信号d(1)~d(m),并分别施加到数据信号线d1~dm。

扫描侧驱动电路40基于来自显示控制电路20的扫描侧控制信号scs,作为驱动扫描信号线g0~gn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及驱动发光控制线e1~en的发光控制电路发挥功能。更具体地说,扫描侧驱动电路40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根据扫描侧控制信号scs,在各帧期间依次选择扫描信号线g0~gm,对所选择的扫描信号线gk施加激活的信号(低电平电压),并且对非选择的扫描信号线施加非激活的信号(高电平电压)。由此,统一选择与所选择的扫描信号线gk(1≦k≦n)对应的m个像素电路pix(k,1)~pix(k,m)。其结果是,在该扫描信号线gk的选择期间(以下称为“第k扫描选择期间”)中,从数据侧驱动电路30施加到数据信号线d1~dm的m个数据信号d(1)~d(m)的电压(以下,有时不区分这些电压,简称为“数据电压”)作为像素数据,分别写入像素电路pix(k,1)~pix(k,m)中。

此外,扫描侧驱动电路40作为发光控制电路,基于扫描侧控制信号scs,对第i个发光控制线ei在第i-1水平期间和第i水平期间施加表示非发光的发光控制信号(高电平电压),在其他期间施加表示发光的发光控制信号(低电平电压)。与第i条扫描信号线gi对应的像素电路(以下也称为“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内的有机el元件在发光控制线ei的电压处于低电平期间,以与分别被写入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数据电压对应的亮度发光。

<2.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的构成及操作>

以下,在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像素电路15的构成及操作之前,参照图2及图3,作为用于与该像素电路15比较的像素电路,说明现有的有机el显示装置(以下称为“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的构成及操作。该第一现有例的整体构成除了初始化连接线ilj(j=1~m-1)之外,与图1所示的构成相同。

图2是表示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的构成的电路图,更详细地说,是表示与第i条扫描信号线gi和第j条数据信号线dj对应的像素电路15a,即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的构成的电路图(1≦i≦n,1≦j≦m)。如图2所示,像素电路15a包括作为显示元件的有机el元件oled、驱动晶体管m1、写入控制晶体管m2、阈值补偿晶体管m3、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以及保持电容器c1。在像素电路15a中,驱动晶体管m1以外的晶体管m2~m7作为开关元件发挥功能。

像素电路15a上连接有与之对应的扫描信号线(以下,在注重像素电路的说明中也称为“对应扫描信号线”)gi、紧接在对应扫描信号线gi之前的扫描信号线(是扫描信号线g1~gn的扫描顺序中的之前的扫描信号线,以下,在注重像素电路的说明中也称为“先前扫描信号线”)gi-1、与之对应的发光控制线(以下,在注重像素电路的说明中也称为“对应发光控制线”)ei、与之对应的数据信号线(以下,在注重像素电路的说明中也称为“对应数据信号线”)dj、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高电平电源线elvdd、以及低电平电源线elvss。

如图2所示,在像素电路15a中,驱动晶体管m1的源极端子经由写入控制晶体管m2与对应数据信号线dj连接,并且经由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与高电平电源线elvdd连接。驱动晶体管m1的漏极端子经由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与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连接。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保持电容器c1与高电平电源线elvdd连接,并且经由阈值补偿晶体管m3与该驱动晶体管m1的漏极端子连接,并且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连接。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经由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连接,有机el元件oled的阴极电极与低电平电源线elvss连接。另外,写入控制晶体管m2、阈值补偿晶体管m3以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的栅极端子与对应扫描信号线gi连接,第一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5、m6的栅极端子与对应发光控制线ei连接,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栅极端子与先前扫描信号线gi-1连接。

驱动晶体管m1在饱和区域中操作,在发光期间,流经有机el元件oled的驱动电流i1由下式(1)提供。式(1)中包含的驱动晶体管m1的增益β由下式(2)提供。

i1=(β/2)(|vgs|-|vth|)2

=(β/2)(|vg-elvdd|-|vth|)2…(1)

β=μ×(w/l)×cox…(2)

其中,在上述式(1)和式(2)中,vth、μ、w、l、cox分别表示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移动度、栅极宽度、栅极长度、以及每单位面积的栅极绝缘膜容量。

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现有例的显示装置的驱动的信号波形图,表示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15a即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的初始化操作、复位操作以及点亮操作中的各信号线(对应发光控制线ei、先前扫描信号线gi-1、对应扫描信号线gi、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的电压(以下称为“栅极电压”)vg、以及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的电压(以下称为“阳极电压”)va的变化。在图3中,时刻t1~t6的期间是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非发光期间。时刻t2~t4的期间是第i-1水平期间,时刻t2~t3的期间是第i-1个扫描信号线(先前扫描信号线)gi-1的选择期间(以下称为“第i-1扫描选择期间”)。该第i-1扫描选择期间相当于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复位期间。时刻t4~t6的期间是第i水平期间,时刻t4~t5的期间是第i条扫描信号线(对应扫描信号线)gi的选择期间(以下称为“第i扫描选择期间”)。该第i扫描选择期间相当于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数据写入期间。

在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中,如图3所示,在时刻t1中,如果发光控制线ei的电压从低电平改变为高电平,则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从导通状态改变为断开状态,有机el元件oled成为非发光状态。在从该时刻t1到第i-1扫描选择期间的开始时刻t2为止的期间,通过数据侧驱动电路30,开始向作为第i-1行j列的像素的数据电压的数据信号d(j)的数据信号线dj的施加,但在像素电路pix(i,j)中,连接于数据信号线dj的写入控制晶体管m2处于断开状态。

在时刻t2,由于先前扫描信号线gi-1的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因此先前扫描信号线gi-1成为选择状态。因此,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变为导通状态。由此,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的电压即栅极电压vg被初始化为初始化电压vini。初始化电压vini是在向像素电路pix(i,j)写入数据电压时,能够将驱动晶体管m1维持为导通状态的程度的电压。更具体地,初始化电压vini满足下式(3)。

|vini-vdata|>|vth|…(3)

这里,vdata是数据电压(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vth是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晶体管m1是p沟道型,因此,vini<vdata…(4)。通过利用这种初始化电压vini初始化栅极电压vg,能够可靠地向像素电路pix(i,j)写入数据电压。另外,栅极电压vg的初始化也是保持电容器c1的保持电压的初始化。

时刻t2~t3的期间是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复位期间,在像素电路pix(i,j)中,如上所述,在该复位期间,由于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栅极电压vg被初始化。在图3中示出此时的像素电路pix(i,j)中的栅极电压vg(i,j)的变化。另外,在将像素电路pix(i,j)中的栅极电压vg与其他像素电路中的栅极电压vg进行区别时,使用符号“vg(i,j)”(以下也同样)。

在时刻t3中,由于先前扫描信号线gi-1的电压变化为高电平,因此先前扫描信号线gi-1成为非选择状态。因此,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变为断开状态。在从该时刻t3到第i扫描选择期间的开始时刻t4为止的期间,通过数据侧驱动电路30,开始向作为第i行j列的像素的数据电压的数据信号d(j)的数据信号线dj的施加,至少到第i扫描选择期间的结束时刻t5为止继续该数据信号d(j)的施加。

在时刻t4中,由于对应扫描信号线gi的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因此对应扫描信号线gi成为选择状态。因此,写入控制晶体管m2变为导通状态。另外,由于阈值补偿晶体管m3也变化为导通状态,所以驱动晶体管m1成为其栅极端子和漏极端子连接后的状态即二极管连接状态。由此,作为数据电压vdata,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即数据信号d(j)的电压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m1被提供给保持电容器c1。其结果是,如图3所示,栅极电压vg(i,j)朝向由下式(5)给出的值变化。

vg(i,j)=vdata-|vth|…(5)

另外,在时刻t4中,由于对应扫描信号线gi的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从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也变为导通状态。其结果是,有机el元件oled的寄生电容中的累积电荷被放电,有机el元件的阳极电压va被初始化为初始化电压vini(参照图3)。另外,在将像素电路pix(i,j)中的阳极电压va与其他像素电路中的阳极电压va进行区别时,使用符号“va(i,j)”(以下也同样)。

时刻t4~t5的期间是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数据写入期间,在像素电路pix(i,j)中,在该数据写入期间,如上所述,实施了阈值补偿的数据电压被写入保持电容器c1,栅极电压vg(i,j)成为由上述式(5)给出的值。

之后,在时刻t6中,发光控制线ei的电压变为低电平。与此相伴,第一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5、m6变为导通状态。因此,在时刻t6以后,电流i1从高电平电源线elvdd,经由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驱动晶体管m1、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以及有机el元件oled,流向低电平电源线elvss。该电流i1由上述式(1)给出。当考虑到驱动晶体管m1为p沟道型且为elvdd>vg时,根据上述式(1)和式(5),该电流i1通过下式给出。

i1=(β/2)(elvdd-vg-|vth|)2

=(β/2)(elvdd-vdata)2…(6)

根据上述内容,在时刻t6以后,无论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vth如何,有机el元件oled都以与作为第i选择扫描期间中的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的数据电压vdata对应的亮度发光。

<3.第一现有例中的问题点>

如上所述,在使用了像素电路的显示装置中,存在显示图像中产生不良亮点的问题,所述像素电路被配置成在初始化了第一现有例的显示装置,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之后,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向保持电容器写入数据电压。本申请的发明人讨论了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的操作,以阐明这种不良亮点的产生原因。以下,说明该讨论结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现有例的像素电路15a(pix(i,j)中,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作为数据电压vdata,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m1被提供给保持电容器c1,由此,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vth的偏差或波动被补偿。在这样的内部补偿方式的像素电路中,在数据写入操作之前,需要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的初始化即保持电容器c1的保持电压的初始化。为此,在第一现有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连接到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

在这样的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中进行黑色显示时,在数据写入期间,接近高电平电源电压elvdd的高电压作为数据电压vdata,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m1被提供给其栅极端子。在发光期间,栅极电压vg通过保持电容器c1被维持在该高电压上。因此,在发光期间,在断开状态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源极·漏极之间,持续施加相对高的电压(例如8v左右)。其结果是,有时在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中产生泄漏电流,栅极电压vg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与写入的数据电压的值不对应的量的电流流向驱动晶体管m1和有机el元件oled,产生不包括在原始显示内容中的亮点(不良亮点)。特别地,由于制造偏差,在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断开电阻变小的情况或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绝对值)变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不良亮点。

另外,为了抑制这样的不良亮点的产生,可以考虑将多栅极结构的晶体管、沟道长度长的晶体管或相互串联连接的两个晶体管用作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但是,如果使用这样的晶体管,则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尺寸增大,难以实现紧凑的像素电路。

<4.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的构成及操作和问题点>

在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中,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仅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连接,但如图4所示,已知像素电路15b(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像素电路15b被构成为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与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连接,该栅极端子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连接。以下,将使用如图4所示构成的像素电路15b的显示装置称为“第二现有例”,对该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b进行说明。另外,该第二现有例的整体构成除了初始化连接线ilj(j=1~m-1)以外,与图1所示的构成相同。

如图4所示,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b与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图2)相同,包括作为显示元件的有机el元件oled、驱动晶体管m1、写入控制晶体管m2、阈值补偿晶体管m3、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以及保持电容器c1,驱动晶体管m1以外的晶体管m2~m7作为开关元件发挥功能。在该像素电路15b中,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连接到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在这一点上,该像素电路15b与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不同。另外,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与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相同,经由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连接,但是该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的栅极端子上连接有先前扫描信号线gi-1。因此,在第二现有例中的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15b即像素电路pix(i,j)中,先前扫描信号线gi-1的选择期间(第i-1扫描选择期间)、第一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的双方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在第i-1扫描选择期间,通过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形成用于初始化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的电压(保持电容器c1的保持电压)的路径。该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b的其他构成与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相同。

用于使该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b(pix(i,j)工作的扫描信号线gi,gi-1、发光控制线ei以及数据信号线dj的驱动与第一现有例是相同的(参照图3)。

根据这样的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b,与第一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相比,在发光期间施加在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源极·漏极之间的电压降低,并且泄漏电流得到抑制。由此,在发光期间由断开状态的晶体管的泄漏电流所引起的栅极电压vg的降低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不良亮点的产生。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对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b(图4)的操作进行了研究,发现会产生如下问题。

在初始化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时,保持电容器c1中所积蓄的电荷不仅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流向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还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及有机el元件oled流向低电平电源线elvss。因此,有时在有机el元件oled中出现一些额外的点亮。在像素电路15b中进行黑色显示时,由于发光期间的栅极电压vg较高,所以在之后的复位期间,经由有机el元件oled流向低电平电源线elvss的电流增加,额外的点亮的发光量增大。这样,在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b(图4)中,由于复位期间保持电容器c1的放电电流的一部分经由有机el元件oled流向低电平电源线elvss,所以黑色显示的像素的亮度上升,从而显示图像的对比度降低。

<5.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的构成及操作>

接着,参照图5~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15的构成及操作。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15的构成的电路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的驱动的信号波形图。图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15的复位操作的电路图,图7(b)是表示该像素电路15的数据写入操作的电路图,图7(c)是表示该像素电路15的点亮操作的电路图。

图5示出了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i条扫描信号线gi和第j条数据信号线dj对应的像素电路15即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的构成,以及与第i条扫描信号线gi和第j+1条数据信号线dj+1对应的像素电路15即第i行j+1列的像素电路pix(i,j+1)的构成(1≦i≦n,1≦j≦m-1)。这两个像素电路pix(i,j)、pix(i,j+1)与第i条扫描信号线gi对应,并且与扫描信号线g1~gn的延伸方向(以下称为“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相邻。以下,在这两个像素电路pix(i,j)和pix(i,j+1)中,将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称为“自像素电路pix(i,j)”或“自像素电路15”,将第i行j+1列的像素电路pix(i,j)称为“相邻像素电路pix(i,j+1)”或“相邻像素电路15”。

自像素电路15和相邻像素电路15分别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图2)相同,包括作为显示元件的有机el元件oled、驱动晶体管m1、写入控制晶体管m2、阈值补偿晶体管m3、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以及保持电容器c1。在自像素电路15和相邻像素电路15的任意一个中,驱动晶体管m1以外的晶体管m2~m7也作为开关元件发挥功能。

如图1所示,自像素电路15(pix(i,j)和相邻像素电路15(pix(i,j+1)的每一个都和与之对应的扫描信号线(对应扫描信号线)gi,其对应扫描信号线gi之前的扫描信号线(先前扫描信号线)gi-1、与之对应的发光控制线(对应发光控制线)ei、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高电平电源线elvdd以及低电平电源线elvss连接。另外,自像素电路pix(i,j)上连接有与之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对应数据信号线)dj,相邻像素电路pix(i,j+1)上连接有与之对应的数据信号线(对应数据信号线)dj+1。

如图5所示,在自像素电路15中,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a(图2)相同,作为驱动晶体管m1的第一导通端子的源极端子经由写入控制晶体管m2连接到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同时,经由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连接到高电平电源线elvdd。作为驱动晶体管m1的第二导通端子的漏极端子经由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连接到作为有机el元件oled的第一端子的阳极电极。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保持电容器c1连接到高电平电源线elvdd的同时,经由阈值补偿晶体管m3连接到该驱动晶体管m1的漏极端子。另外,该栅极端子与作为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第一导通端子的源极端子连接(关于作为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第二导通端子的漏极端子的连接位置将在后面叙述)。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通过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连接,有机el元件oled的阴极电极与低电平电源线elvss连接。另外,写入控制晶体管m2及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栅极端子与对应扫描信号线gi连接,第一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5、m6的栅极端子与对应发光控制线ei连接,第一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的栅极端子与先前扫描信号线gi-1连接。

如图5所示,相邻像素电路15的构成与上述自像素电路15的构成相同。但是,与自像素电路15对应的数据信号线是第j列的数据信号线dj,而与其他像素电路15对应的数据信号线是第j+1条数据信号线dj+1。因此,在自像素电路15中,驱动晶体管m1的源极端子经由写入控制晶体管m2连接到作为对应数据信号线的第j条数据信号线dj,而在相邻像素电路15中,驱动晶体管m1的源极端子经由写入控制晶体管m2连接到作为对应数据信号线的第j+1条数据信号线dj+1。在相邻像素电路15中,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上也连接有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源极端子。其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与自像素电路15中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连接。因此,如图5所示,相邻像素电路15中的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相邻像素电路15内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初始化连接线ilj以及自像素电路15内的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连接到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即,第i行j+1列的像素电路pix(i,j+1)中的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保持电容器c1的一个端子)经由该像素电路pix(i,j+1)内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连接到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内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连接,该阳极电极经由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连接到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i=1~n,j=1~m-1)。另外,如后述的图9所示,在第i行1列的像素电路pix(i,1)中,与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连接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连接到该像素电路pix(i,1)内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然而,该像素电路pix(i,1)中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的连接位置不不限于此(后面将详细描述)。

另外,图5所示的自像素电路15和相邻像素电路15的构成在与n条扫描信号线g1~gn的任意一条对应且与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相邻的其他两个像素电路15中也是相同的。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像素电路15即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的初始化操作、复位操作以及点亮操作中的各信号线(对应发光控制线ei、先前扫描信号线gi-1、对应扫描信号线gi、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以及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压va的变化。在图6中,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相同(参照图3),时刻t1~t6的期间是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非发光期间。时刻t2~t4的期间是第i-1水平期间,时刻t2~t3的期间是第i-1条扫描信号线(先前扫描信号线)gi-1的选择期间即第i-1扫描选择期间。该第i-1扫描选择期间相当于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复位期间。时刻t4~t6的期间是第i水平期间,时刻t4~t5的期间是第i条扫描信号线(对应扫描信号线)gi的选择期间即第i扫描选择期间。该第i扫描选择期间相当于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的数据写入期间。以下,说明j≥2时的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15(pix(i,j))的操作(根据需要,也将提及相邻像素电路15(pix(i,j+1))的操作)。j=1时的像素电路15(pix(i,1))的操作将在后面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及第二现有例同样,在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中,如图6所示,在时刻t1,如果发光控制线ei的电压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则第一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5、m6也从导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并且有机el元件oled成为非发光状态。在从该时刻t1到第i-1扫描选择期间的开始时刻t2为止的期间,通过数据侧驱动电路30,开始向作为第i-1行j列的像素的数据电压的数据信号d(j)的数据信号线dj的施加,但在像素电路pix(i,j)中,连接到数据信号线dj的写入控制晶体管m2处于断开状态。

在时刻t2,由于先前扫描信号线gi-1的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因此先前扫描信号线gi-1成为选择状态。因此,第一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和m7变为导通状态。

时刻t2~t3的期间是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中的复位期间,在该复位期间,在像素电路pix(i,j)中,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处于导通状态。图7(a)示意性地示出了该复位期间中的像素电路pix(i,j)的状态,即复位操作时的电路状态。在该图7(a)中,虚线的圆表示作为其中的开关元件的晶体管处于断开状态,虚线的矩形表示作为其中的开关元件的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这样的表现方法在图7(b)和图7(c)中也被采用)。在该复位期间,如图7(a)所示,第一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处于导通状态。连接到这些第一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的栅极端子的先前扫描信号线gi-1连接到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中的所有第一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的栅极端子(参照图1),因此这些所有的第一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都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在复位期间,像素电路pix(i,j)中的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通过初始化连接线ilj-1连接的未图示的第j-1个像素电路(以下也称为“先前相邻像素电路”)pix(i,j-1)中的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电连接到初始化电压供应线。即,通过先前相邻像素电路pix(i,j-1)内的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初始化连接线ilj-1以及自像素电路pix(i,j)内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形成用于将初始化电压vini提供给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的路径(以下称为“复位路径”)。因此,在复位期间,通过该复位路径,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向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供给初始化电压vini,由此,该栅极电压vg及保持电容器c1的保持电压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一样也被初始化(参照上述式(3)、(4))。另外,在复位期间,由于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处于导通状态,所以保持在有机el元件oled的寄生电容中的电荷被释放,因此阳极电压va也被初始化。

相邻像素电路(以下,在与上述的先前相邻像素电路区别的情况下也称为“后续像素电路”)pix(i,j+1)也在复位期间(t2~t3)与自像素电路pix(i,j)进行同样的操作,通过自像素电路pix(i,j)内的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初始化连接线ilj以及相邻像素电路pix(i,j+1)内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形成用于将初始化电压vini提供给相邻像素电路pix(i,j+1)内的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的复位路径(参照图5)。因此,在复位期间,初始化电压vini通过该复位路径,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也被提供给相邻像素电路pix(i,j+1)内的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参照后述的图8)。

在时刻t3,如图6所示,由于先前扫描信号线gi-1的电压变为高电平,因此先前扫描信号线gi-1成为非选择状态。因此,在像素电路pix(i,j)中,第一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变为断开状态。在从该时刻t3到第i扫描选择期间的开始时刻t4为止的期间,通过数据侧驱动电路30,开始向作为第i行j列的像素的数据电压的数据信号d(j)的数据信号线dj的施加,至少在第i扫描选择期间的结束时刻t5为止继续该数据信号d(j)的施加。另外,在此期间,针对作为第i行j+1列的像素的数据电压的数据信号d(j+1)的数据信号线dj+1的施加也被开始,至少在第i扫描选择期间的结束时刻t5为止继续该数据信号d(j+1)的施加。

在时刻t4,如图6所示,由于对应扫描信号线gi的电压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因此对应扫描信号线gi成为选择状态。因此,在像素电路pix(i,j)中,写入控制晶体管m2和阈值补偿晶体管m3变为导通状态。

时刻t4~t5的期间是第i行的像素电路pix(i,1)~pix(i,m)中的数据写入期间,在该数据写入期间,如上所述,写入控制晶体管m2和阈值补偿晶体管m3处于导通状态。图7(b)示意性地示出了该数据写入期间中的像素电路pix(i,j)的状态,即数据写入操作时的电路状态。在该数据写入期间,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相同,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作为数据电压vdata,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m1被提供给保持电容器c1。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栅极电压vg(i,j)朝向由上述式(5)给出的值变化。即,在该数据写入期间中,实施了阈值补偿的数据电压被写入保持电容器c1,栅极电压vg(i,j)成为由上述式(5)给出的值。

在作为数据写入期间的第i扫描选择期间的结束时刻的时刻t5,对应扫描信号线gi的电压变为高电平,由此,在像素电路pix(i,j)中,写入控制晶体管m2和阈值补偿晶体管m3变为断开状态。

此后,在时刻t6,发光控制线ei的电压变为低电平。因此,在像素电路pix(i,j)中,第一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5、m6变为导通状态。时刻t6以后是发光期间,在该发光期间,在像素电路pix(i,j)中,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5、m6处于导通状态,写入控制晶体管m2、阈值补偿晶体管m3、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以及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处于断开状态。图7(c)示意性地示出了该发光期间中的像素电路pix(i,j)的状态,即点亮操作时的电路状态。在该发光期间,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相同,电流i1从高电平电源线elvdd,经由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驱动晶体管m1、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以及有机el元件oled流向低电平电源线elvss。该电流i1是在数据写入期间(t4~t5)与被写入保持电容器c1的电压对应的电流,由于在数据写入期间阈值补偿也被同时进行,因此由上述式(6)给出。由此,在发光期间,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相同,有机el元件oled不管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vth如何,以与作为第i选择扫描期间中的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的数据电压vdata对应的亮度发光。

<6.作用及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相同,在像素电路pix(i,j)中,对应数据信号线dj的电压作为数据电压vdata,经由二极管连接状态的驱动晶体管m1被提供给保持电容器c1,由此,驱动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的偏差和波动得以补偿。带有这样的阈值补偿的数据写入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相同,在其数据写入操作之前,需要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的初始化(保持电容器c1的保持电压的初始化)。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该初始化的复位路径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现有例不同。以下,参照图8说明这一点。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及效果的电路图,示出了自像素电路pix(i,j)及(后续)相邻像素电路pix(i,j+1)的构成。在此,为了便于图示,将着眼于相邻像素电路pix(i,j+1)来说明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的初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为了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的初始化而形成的复位路径中包含第一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4、m7这一点上,与第一现有例(图2)不同,与第二现有例(图4)相同。但是,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在通过自像素电路pix(i,j)内的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初始化连接线ilj以及相邻像素电路pix(i,j+1)内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形成复位路径这一点上(参照图8中的粗实线),与第二现有例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晶体管m1为p沟道型,因此通过该复位路径的形成,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电流流动而保持电容器c1被充电,其结果是,栅极电压vg被初始化为初始化电压vini。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连接到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不是直接连接到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而是连接到(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邻接的像素电路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其阳极电极经由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连接。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压va在发光期间,与初始化电压供应线vini的电压相比至少高出几个伏特。因此,在发光期间,施加在断开状态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源极·漏极之间的电压是相当于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和该阳极电压va的差的电压,与被施加在第一现有例中的断开状态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参照图2)的源极·漏极之间的电压(vg-vini)相比,较小。由此,在发光期间导致栅极电压vg降低的断开状态的晶体管的泄漏电流被充分降低。因此,与第一现有例相比,在不增大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发光期间由于断开状态的晶体管的泄漏电流所引起的栅极电压vg的降低。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增大其面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在具备阈值补偿功能的同时,不会产生如上所述的泄漏电流所导致的不良亮点的像素电路15。

另外,在像素电路15中,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在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之外还连接有阈值补偿晶体管m3,因此作为在发光期间有可能导致栅极电压vg降低的泄漏电流,也考虑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泄漏电流。然而,在发光期间,如上所述,所述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压va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的电压相比至少高出几个伏特,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在发光期间被施加到断开状态的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源极·漏极之间的电压也是相当于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和该阳极电压va之间的差的电压,并且相对较小,因此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泄漏电路所引起的栅极电压vg的降低也不构成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现有例(图4)不同,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和初始化连接线ilj,连接到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的相邻像素电路内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因此相较于第二现有例,能够进一步抑制复位期间中的由保持电容器c1的放电电流引起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降低。以下,参照图8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像素电路15(图5、图8)以及第二现有例中的像素电路15b(图4)中,如上所述,在初始化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时,保持电容器c1中积蓄的电荷不仅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和第二初始化晶体管m7流向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而且还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和有机el元件oled流向低电平电源线elvss。因此,在有机el元件oled中有时出现一些额外的点亮。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自像素电路pix(i,j)和相邻像素电路pix(i,j+1)中,有机el元件oled基于相同程度的数据电压被驱动时,由复位期间的保持电容器c1的放电所引起的点亮的发光量(以下称为“复位放电起因的发光量”与第二现有例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复位期间产生与第二现有例相同程度的额外点亮。

然而,在通过自像素电路pix(i,j)进行基于暗显示的数据电压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驱动(以下称为“暗显示驱动”)的同时,通过相邻像素电路pix(i,j+1)中进行基于亮显示的数据电压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驱动(以下称为“亮显示驱动”)的情况下,由于相邻像素电路pix(i,j+1)中的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较低,因此在进行暗显示驱动的自像素电路pix(i,j)中,复位放电引起的发光量较少。即,与第二现有例相比,额外点亮的发光量变少。另一方面,在通过自像素电路pix(i,j)进行亮显示驱动的同时,通过相邻像素电路pix(i,j+1)进行暗显示驱动的情况下,由于相邻像素电路pix(i,j+1)中的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vg较高,因此在亮显示驱动的自像素电路在pix(i,j)中,复位放电引起的发光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二现有例相比,额外点亮的发光量变多,但是由于自像素电路pix(i,j)被亮显示驱动,因此该发光量的增加不会构成问题。因此,在亮显示驱动的像素电路15和暗显示驱动的像素电路15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情况下,由于在复位期间,亮显示驱动的像素电路15中的额外点亮的发光量被降低的同时,暗显示驱动的像素电路15中的额外点亮的发光量增加,所以可以提高由这些像素电路15、15形成的相邻像素之间的对比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显示由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同亮度的像素而排列的图像的情况下,在复位期间产生与第二现有例相同程度的额外点亮,但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水平方向)上显示亮像素和暗像素邻接而排列的图像的情况下,与第二现有例不同,可以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另外,由图5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15的构成相对于现有的像素电路15a、15b(图2、图4),仅为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的连接位置被改变为先前相邻像素电路中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端子。因此,将与现有的像素电路15a的构成对应的布局模式变更为与本实施方式的像素电路15的构成对应的布局模式是容易的。

<7.其他>

在上述说明中,假设j≥2,则将第i行j列的像素电路pix(i,j)设为自像素电路15,但在j=1的像素电路(以下称为“第一列的像素电路”)pix(i,1)为自像素电路15的情况下,不存在先前邻像素电路(1≦i≦n)。因此,该自像素电路15(pix(i,1)与图5所示的自像素电路15不同,构成为如图9所示那样。即,在第一列的像素电路pix(i,1)中,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与该像素电路pix(i,1)内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连接。因此,对于j=1的像素电路pix(i,1),与复位放电引起的发光量相关的作用及效果与其他的像素电路pix(i,j)不同,但除此之外的作用及效果与其他的像素电路pix(i,j)相同(1≦i≦n,2≦j≦m)。

另外,关于第一列的像素电路pix(i,1),可以使用图10所示的构成来代替图9所示的上述构成。在图10所示的构成中,第一列的像素电路pix(i,1)的内部构成与其他的像素电路pix(i,j)(1≦i≦n,2≦j≦m)相同,对于第一列的像素电路pix(i,1)的每一个,设置有邻近配置的初始化晶体管(以下称为“端部初始化晶体管”)m71。如图10所示,第一列的像素电路pix(i,1)中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经由邻近的端部初始化晶体管m71与初始化电压供给线vini连接,其端部初始化晶体管m71的栅极端子连接到先前扫描信号线gi-1。在采用了这样的图10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对于第一列的像素电路pix(i,1),也能得到与其他的像素电路pix(i,j)(1≦i≦n,2≦j≦m)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进行彩色图像显示,例如如图11所示,只要通过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三个像素电路(与三原色对应的像素电路)形成彩色图像中的一个像素即可。图1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构成例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在图11中,在附加于表示像素电路15的矩形内的下部的“r”、“g”、“b”分别表示作为像素电路中的显示色的(有机el元件oled的)发光颜色为红、绿、蓝。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各像素电路15中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变成连接到与该像素电路的发光颜色不同的先前相邻像素电路15中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然而,即使是像这样的、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经由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连接到发光颜色不同的其他的像素电路15内的有机el元件oled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另外,作为用于形成彩色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的多个像素电路15的配置模式,可以使用其他各种各样的图案,根据该配置模式,自像素电路15中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也可以考虑连接到与该像素电路的发光颜色相同的其他相邻像素电路15中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的构成。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能得到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发光颜色由绿色像素电路形成的绿色副像素的视觉灵敏度高,并且也经常采用作为绿色副像素的绿色像素电路的数量相比红色像素电路的数量或蓝色像素电路的数量多的配置模式。因此,在这样的配置模式中,如果在绿色像素电路之间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则效果会更好。

<8.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自像素电路pix(i,j)的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经由初始化连接线ilj-1连接到先前相邻像素电路pix(i,j-1)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参照图5),但是取而代之,该第一初始化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可以经由初始化连接线ilj连接到后续相邻像素电路pix(i,j+1)的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电极。

另外,以上以有机el显示装置为例说明了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有机el显示装置,只要是使用由电流驱动的显示元件的内部补偿方式的显示装置即可适用。这里可使用的显示元件是通过电流控制亮度或透射率等的显示元件,例如除了有机el元件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之外,可以使用无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qled))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有机el显示装置

11显示部

15像素电路

pix(i,j)像素电路(i=1~n、j=1~m)

20显示控制电路

30数据侧驱动电路(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

40扫描侧驱动电路(扫描信号线驱动/发光控制电路)

gi扫描信号线(i=1~n)

ei发光控制线(i=1~n)

dj数据信号线(j=1~m)

vini初始化电压供给线、初始化电压

ilj(j=1~m-1)初始化连接线

elvdd高电平电源线(第一电源线)、高电平电源电压

elvss低电平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低电平电源电压

oled有机el元件

c1保持电容器

m1驱动晶体管

m2写入控制晶体管(写入控制开关元件)

m3阈值补偿晶体管(阈值补偿开关元件)

m4第一初始化晶体管(第一初始化开关元件)

m5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开关元件)

m6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开关元件)

m7第二初始化晶体管(第二初始化开关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