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3806发布日期:2020-07-04 04:1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OLED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柔性oled面板模组设计及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led显示器。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件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平板显示器件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件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oled显示器件以其自发光、全固态、高对比度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最具潜力的新型显示器件。而oled显示器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实现柔性显示,采用柔性衬底制成重量轻、可弯曲、便于携带的柔性显示器件是oled显示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

应用于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柔性衬底目前主要为聚合物衬底,聚合物衬底轻薄、坚固且柔韧性极佳。柔性oled显示面板不仅能在体积上更加轻薄,而且能够降低功耗,有助于提高相应产品的续航性能。同时,由于柔性oled面板的可弯曲性和柔韧性,其耐用程度也高于普通硬质面板。柔性oled显示面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带显示功能的产品中,例如可以应用于平板电脑、电视、显示终端以及各类穿戴式显示设备上。oled显示面板使用柔性衬底时,可以弯曲进行双面显示,但是在长期使用时,容易发生屏内金属线断裂,造成亮线等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屏幕折叠、显示尺寸转换和多屏幕同步显示的oled显示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oled显示器。其中,所述oled显示器包含于平面上呈2×2阵列状分布的四片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共用一个驱动集成电路和一个柔性电路板以实现同步显示。每片所述显示屏的朝向同排另一片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和所述第二角部分别远离和邻近另一排所述显示屏。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第一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同列的两片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第二角部经由一组转接组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oled显示器被配置为能使四片所述显示屏在所述平面上相对旋转,并被配置为能使两排所述显示屏相对翻转。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片所述显示屏包含oled基板、上盖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oled基板之间。其中,于同排的两片所述显示屏中,所述共用的柔性电路板和所述驱动集成电路跨接于所述两片显示屏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柔性电路板被配置为设于柔性衬底之上。和/或,所述驱动集成电路被配置为设于柔性衬底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衬底由聚酰亚胺铜箔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跨接于所述两片显示屏之间的部分具有褶皱结构。和/或,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跨接于所述两片显示屏之间的部分具有褶皱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连接于同排的两个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所述转接组件包含两根转轴以及弹性连杆。每根所述转轴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下表面,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显示屏背面。所述弹性连杆位于所述显示屏背面且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两根转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下表面设有uv胶层,所述转轴被配置为通过所述uv胶层固定于所述驱动集成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连接于同列的两个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所述转接组件包含两根转轴以及弹性连杆。每根所述转轴固定并伸出于所述oled基板下表面,即伸出于所述显示屏背面。所述弹性连杆位于所述显示屏背面且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两根转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转接组件包含两根转轴以及弹性连杆。所述两根转轴分别固定并伸出于两片所述显示屏背面。所述弹性连杆位于所述显示屏背面且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两根转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转轴的伸出于所述显示屏背面的端部设有限位端头,所述弹性连杆两端分别设有套环,所述弹性连杆的所述两个套环分别套设于所述两根转轴,且所述套环限位于所述显示屏背面与所述限位端头之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能够解决柔性oled弯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良,且能提供更大、可调整的显示面积。相比于现有的柔性oled设计方案,本发明既能够实现两排显示屏相对180°翻转折叠,又能够实现各显示屏在所在平面上的旋转,且旋转后再对两排显示屏相对180°翻转折叠时,能够实现另一种显示尺寸。另外,本发明同排的两片显示屏共用驱动集成电路及柔性电路板,能实现对同排的两片显示屏的同步控制,从而能够在同排的两片显示屏上实现画面同步,达到扩大显示区域面积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连杆将两片显示屏相连,相比于现有折叠显示装置折叠时,装置内的柔性触摸屏也必须被对折,若将柔性屏强行对折或过度弯曲,容易造成画面异常或屏幕损坏。本发明采用弹性连杆可避免现有柔性oled设计中易产生的信赖性不良。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示意图;

图3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两种显示模式间之转换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的显示屏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示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a.显示屏;

100b.显示屏;

100c.显示屏;

100d.显示屏;

101.第一角部;

102.第二角部;

110.oled基板;

120.光学胶层;

130.偏光片;

140.上盖板;

150.柔性电路板;

160.驱动集成电路;

170.uv胶层;

200.转接组件;

210.转轴;

211.限位端头;

220.弹性连杆;

221.套环;

aa1.显示区域;

aa2.显示区域;

aa3.显示区域;

aa4.显示区域;

sa.跨接区域;

s1.翻转轴;

s2.翻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对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示意图,其具体示出了由oled显示器背面所观察到的上述结构。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是以应用于平板显示器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发明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显示器或其他设备,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的原理的范围内。

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能够两种显示模式之间转换。配合参阅图2至图8,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示意图;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oled显示器在两种显示模式间之转换的动作示意图;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代表性地示出了oled显示器的显示屏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7中代表性地示出了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中代表性地示出了oled显示器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图7和图8分贝具体示出了由oled显示器背面所观察到的相应结构。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代表性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包含四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oled显示器在图1和图2示出的状态下,这四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在该平面上大致呈2×2阵列状的分布形式。在上述分布形式的基础上,四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两两相邻的缝隙大致共同呈十字型,且四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在该状态下,各自的形状优选地以上述十字型的缝隙的交叉中心为对称点,形成点对称的形式。本实施方式中是以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大致呈矩形为例进行说明,则各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的长宽均相等。其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是以各自的长边相对设置,则同列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c(100b,100d)是以各自的短边相对设置。相对地,如图2所示,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是以各自的短边相对设置,则同列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c(100b,100d)是以各自的长边相对设置。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共用一个驱动集成电路160(ic)和一个柔性电路板150(fpc)。据此,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能够实现同步显示。即,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能够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在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各自的显示区域的同步显示。具体而言,同排的显示屏100a和显示屏100b的两个显示区域在宏观上提供一个显示区域的整体显示效果,该整体的显示区域即为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aa1或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aa3。同时,同排的显示屏100c和显示屏100d的两个显示区域在宏观上提供另一个显示区域的整体显示效果,该整体的显示区域即为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aa2或第二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区域aa4。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能够实现对同排的两片显示屏的同步控制,从而能够在同排的两片显示屏上实现画面同步,达到扩大显示区域面积的效果。另外,当两排显示屏以翻转轴180°翻转时,能够实现oled显示器的双面显示。如图7所示,第一种显示模式下,两排显示屏180°翻转后,oled显示器形成近似于方形屏的双面显示结构,更加适于影音播放、文字阅览等场合的应用。如图8所示,第二种显示模式下,两排显示屏180°翻转后,oled显示器形成近似于条形屏的双面显示结构,更加适于车载导航的狭小空间等场合的应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每片显示屏的朝向同排另一片显示屏的侧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角部101和第二角部102,第一角部101和第二角部102分别远离和邻近另一排显示屏。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对于第一角部101和第二角部102的上述位置关系的说明,是以oled显示器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的状态为准,以此便于理解和叙述。具体而言,以显示屏100a为例,在图1示出的状态下,显示屏100a朝向同排的另一排显示屏100b的侧边,实际上就是显示屏100a的长边。显示屏100a的该侧边具有分别远离和邻近显示屏100c的两端,其中远离显示屏100c的一端具有第一角部101,其中邻近显示屏100c的一端具有第二角部102。容易理解的是,仍以显示屏100a为例,在图2示出的状态下,显示屏100a是以其短边相对于同排的显示屏100b,此时显示屏100a的长边相对于同列的显示屏100c,但显示屏100a的第一角部101和第二角部102的位置仍在该长边的两端。对于其余三片显示屏100b,100c,100d各自的第一角部101和第二角部102与显示屏100a的相关设计均相对应,在此不予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的两个第一角部101经由一组转接组件200转动连接,同列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c(100b,100d)的两个第二角部102经由一组转接组件200转动连接。即,oled显示器共包含四组转接组件200。具体而言,显示屏100a的第一角部101与同排的显示屏100b的第一角部101经由第一组转接组件200转动连接,显示屏100a的第二角部102与同列的显示屏100c的第二角部102经由第二组转接组件200转动连接,显示屏100b的第二角部102与同列的显示屏100d的第二角部102经由第三组转接组件200转动连接,显示屏100c的第一角部101与同排的显示屏100d的第一角部101经由第四组转接组件200转动连接。据此,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能够使其四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在上述平面上相对旋转,同时能够能使两排显示屏相对翻转(图4即为图1中两排显示屏翻转180°后的状态,图5即为图2中两排显示屏翻转180°后的状态)。其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种显示模式下,oled显示器是相对翻转轴s1翻转,如图2所示,在第二种显示模式下,oled显示器是相对翻转轴s2翻转。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能够解决柔性oled弯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良,且能提供更大、可调整的显示面积。相比于现有的柔性oled设计方案,本发明既能够实现两排显示屏相对180°翻转折叠,又能够实现各显示屏在所在平面上的旋转,且旋转后再对两排显示屏相对180°翻转折叠时,能够实现另一种显示尺寸。

较佳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每片显示屏可以优选地包含oled基板110、光学胶层120、偏光片130、上盖板140、柔性电路板150以及驱动集成电路160。具体而言,在图6示出的显示屏的截面结构中,oled基板110、光学胶层120、偏光片130以及上盖板140由下至上依序叠置。oled基板110包含oled显示结构以及oled衬底。光学胶层120可以优选为oca(opticallyclearadhesive)光学胶。驱动集成电路160和柔性电路板150也位于oled基板110与上盖板140之间,且驱动集成电路160位于柔性电路板150与oled基板110之间。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在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中,两者共用的柔性电路板150和驱动集成电路160跨接在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之间。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柔性电路板150跨接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150可以优选地设置在一柔性衬底之上。例如,可在柔性电路板150的制程中将柔性电路板150在一柔性基材上制作,柔性基材则可形成位于柔性电路板150背面的上述柔性衬底。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使柔性电路板150在旋转和翻转时更加不易因结构弯折而产生断裂。

更进一步地,基于柔性电路板150在柔性衬底上设置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衬底可以优选地由聚酰亚胺铜箔制成。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柔性电路板150跨接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柔性电路板150的跨接于两片显示屏之间的部分为其跨接区域sa,则柔性电路板150的该跨接区域sa优选地具有褶皱结构。其中,该褶皱结构可以优选为波纹状,亦可选为锯齿状或不规则形状等。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驱动集成电路160跨接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集成电路160可以优选地设置在另一柔性衬底之上。例如,可在驱动集成电路160的制程中将驱动集成电路160在另一柔性基材上制作,柔性基材则可形成位于驱动集成电路160背面的上述柔性衬底。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能够使驱动集成电路160在旋转和翻转时更加不易因结构弯折而产生断裂。

更进一步地,基于驱动集成电路160在柔性衬底上设置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衬底可以优选地由聚酰亚胺铜箔制成。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驱动集成电路160跨接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驱动集成电路160的跨接于两片显示屏之间的部分为其跨接区域sa,则驱动集成电路160的该跨接区域sa优选地具有褶皱结构。其中,该褶皱结构可以优选为波纹状,亦可选为锯齿状或不规则形状等。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基于上述显示屏的oled基板110、光学胶层120、柔性电路板150以及驱动集成电路160的层叠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在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之间的转接组件200,可以优选地包含两根转轴210以及一根弹性连杆220。具体而言,每根转轴210一端固定在驱动集成电路160下表面(背面),另一端伸出于显示屏背面。弹性连杆220位于显示屏背面,弹性连杆22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根转轴210。弹性连杆220可以优选地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可包含高聚物材料,例如弹性橡胶,同时具备高弹性及可逆形变特性。承上,以连接在显示屏100a与显示屏100b之间的一组转接组件200为例,该转接组件200的一根转轴210固定在共用的驱动集成电路160与显示屏100a的第一角部101相对应的部分的下表面,另一根转轴210固定在共用的驱动集成电路160与显示屏100b的第一角部101相对应的部分的下表面。另外,当驱动集成电路160采用设置在一柔性衬底上的设计时,转接组件200的转轴210实际上是固定在驱动集成电路160的该柔性衬底的下表面。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基于转接组件200的转轴210固定在驱动集成电路160下表面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集成电路160下表面可以优选地设置有uv胶层170(ultravioletrays,无影胶,又称光敏胶、紫外光固化胶),在此基础上,转轴210可以优选地通过uv胶层170固定在驱动集成电路160的下表面。另外,亦可在驱动集成电路160和柔性电路板150与偏光片130之间的空隙设置uv胶层170。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基于转接组件200包含两根转轴210以及一根弹性连杆22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轴210的伸出于显示屏背面的端部可以优选地设有限位端头211,该限位端头211膨大而形成例如螺母的结构。弹性连杆2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套环221,套环221的内径优选为小于或等于限位端头211的外径,弹性连杆220的两个套环221分别套设在两根转轴210上,使得套环221限位在显示屏背面与限位端头211之间。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显示屏的oled基板110、光学胶层120、柔性电路板150以及驱动集成电路160的层叠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在同列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c(100b,100d)之间的转接组件200,可以优选地采用与连接在同排的两片显示屏100a,100b(100c,100d)之间的转接组件200相似的设计,即也可包含两根转轴210以及一根弹性连杆220,其区别在于:每根转轴210一端固定在oled基板110下表面,另一端向下伸出于oled基板110下表面,即伸出于显示屏背面。

需说明的是,当转接组件200采用包含两根转轴210以及弹性连杆220的设计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论显示屏的具体层叠结构为何,转接组件200的两根转轴210的固定位置均可选择显示屏的层叠结构的其他位置,当然,转轴210在平面上的分布位置应位于第一角部101或第二角部102。另外,转轴210优选地由显示屏的背面向下伸出,以避免影响显示屏正面的显示区域的正常显示。弹性连杆220优选地位于显示屏背面,且弹性连杆22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根转轴210。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oled显示器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发明原理的许多种oled显示器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oled显示器的任何细节或oled显示器的任何部件。

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能够解决柔性oled弯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良,且能提供更大、可调整的显示面积。相比于现有的柔性oled设计方案,本发明既能够实现两排显示屏相对180°翻转折叠,又能够实现各显示屏在所在平面上的旋转,且旋转后再对两排显示屏相对180°翻转折叠时,能够实现另一种显示尺寸。另外,本发明同排的两片显示屏共用驱动集成电路及柔性电路板,能实现对同排的两片显示屏的同步控制,从而能够在同排的两片显示屏上实现画面同步,达到扩大显示区域面积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连杆将两片显示屏相连,相比于现有折叠显示装置折叠时,装置内的柔性触摸屏也必须被对折,若将柔性屏强行对折或过度弯曲,容易造成画面异常或屏幕损坏。本发明采用弹性连杆可避免现有柔性oled设计中易产生的信赖性不良。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oled显示器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改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