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9802发布日期:2020-08-25 18:4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柔性屏凭借其超薄、可弯折等优良特性逐渐被应用于各种显示终端。根据柔性屏弯折方向的不同,显示终端包括柔性屏内折终端和柔性屏外折终端,对于柔性屏内折终端而言,为了避免折叠后支撑壳体对柔性屏弯折处造成挤压,通常在支撑壳体的转轴位置预留容纳空间。这种情况下,折叠后柔性屏弯折区域将缺少支撑,容易导致柔性屏因过渡弯折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屏内折终端易因柔性屏过渡弯折造成损伤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支撑装置,包括:通过旋转组件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动的方式呈现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靠近旋转组件的一侧;在由展平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部分绕第二部分旋转,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的第一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在旋转组件上方形成容纳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承载表面,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承载表面,第二壳体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三承载表面,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包括第四承载表面;在展平状态,第一承载表面、第二承载表面、第三承载表面和第四承载表面共平面;和/或在折叠状态,第二承载表面和第四承载表面正对,第一承载表面和第二承载表面呈第一预定夹角,第三承载表面和第四承载表面呈第二预定夹角,第一承载表面和第三承载表面在靠近旋转组件一端的间距大于在远离旋转组件一端的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组连杆组件,一组连杆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旋转组件之间,以及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旋转组件之间,以将施加在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和/或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上的作用力转换成旋转组件的转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组连杆组件还分别和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壳体的第一部分滑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部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和旋转组件固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杆上设置有滑槽,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凸起,滑槽和凸起滑动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承载表面;在展平状态,第一部分的承载表面和第二部分的承载表面共平面,滑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一承载表面呈第三预定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上盖板,上盖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承载表面;在展平状态,上盖板的承载表面、第一部分的承载表面和第二部分的承载表面共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和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壳体的第二部分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还包括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固连的上盖板,上盖板包括第五承载表面;在展平状态,第五承载表面与位于第五承载表面相对两侧的第一承载表面和第三承载表面共平面。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屏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柔性屏,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连;以及与柔性屏电连接的中控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内折终端,通过将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实施为转动连接的两个部分,在折叠状态,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的第一部分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空间的侧壁,可以对柔性屏的弯曲半径进行限位,防止柔性屏发生过渡弯折,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柔性屏折叠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爆炸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柔性屏折叠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屏支撑装置适用于柔性屏内折终端,用于为柔性屏提供支撑,以带动柔性屏折叠和展平。结合图1和图2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10包括通过旋转组件11连接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通过转动的方式呈现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也即柔性屏支撑装置10的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靠近旋转组件11的一侧。在由展平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部分绕第二部分旋转,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反,以在旋转组件11上方形成容纳空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分别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因此,下文未特别指明是第一壳体12还是第二壳体13的情况下,“第一部分”是指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指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其中涉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构关系的描述包括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构关系。

旋转组件11用于实现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的相对转动,例如齿轮或转轴。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2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位于第二部分122靠近旋转组件11的一侧。第二壳体13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31位于第二部分132靠近旋转组件11的一侧。在柔性屏支撑装置10由图1所示的展平状态切换到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绕第二部分122顺时针旋转,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绕第二部分132逆时针旋转。当柔性屏支撑装置10处于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时,在垂直于旋转组件11的旋转轴线的方向s上,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呈八字,以在旋转组件13上方形成容纳空间q,用于容纳柔性屏的弯折区域,并将柔性屏的弯折区域限制为水滴状。

具体而言,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包括第一承载表面a,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包括第二承载表面b,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包括第三承载表面c,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包括第四承载表面d。在展平状态下,如图1所示,第一承载表面a、第二承载表面b、第三承载表面c和第四承载表面d共平面,该平面可以用于支撑柔性屏,以使柔性屏展平。在折叠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一承载表面a和第四承载表面d正对。第一承载表面a和第二承载表面b呈第一预定夹角θ1,第三承载表面c和第四承载表面d呈第二预定夹角θ2。第一承载表面a和第三承载表面c在靠近旋转组件11一端的间距大于在远离旋转组件11一端的间距。这样,第一承载表面a和第三承载表面c会在旋转组件11上方形成容纳空间的侧壁,后续在柔性屏支撑装置10上安装柔性屏后,当柔性屏支撑装置1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的弯折区域的截面会被限制为水滴状。

进一步地,在由展平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承载表面a和第三承载表面c始终为柔性屏的至少部分弯折区域提供支撑,这样可以降低因弯折区域缺少支撑造成损坏的概率。

应当理解,这里提到的旋转组件11上方是指旋转组件11在折叠方向上的正投影区域。当柔性显示屏支撑装置10的取向与图2所示的取向相反时,容纳空间q形成于旋转组件11的下方。随着柔性显示屏支撑装置10取向的不同,容纳空间q相对于旋转组件11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这里提到的方向术语“旋转组件11上方”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作为限制条件。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10,通过将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实施为转动连接的两个部分,可以取得如下技术效果。第一,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为柔性屏的至少部分弯折区域提供支撑,降低因弯折区域缺少支撑造成损坏的概率;第二,在折叠状态,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空间,以容纳柔性屏的弯折区域,避免对柔性屏的弯折区域造成挤压;第三,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作为容纳空间的侧壁,可以对柔性屏的弯曲半径进行限位,防止柔性屏发生过渡弯折,提高可靠性。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柔性屏折叠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3所示爆炸图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柔性屏折叠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图4和图5详细说明柔性屏折叠装置10的具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柔性屏支撑装置10还包括一组连杆组件14,一组连杆组件14分别连接在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和旋转组件11之间,以及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和旋转组件11之间,以将施加在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和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上的作用力转换成旋转组件11的转动力。

具体而言,柔性屏支撑装置10包括两组连杆组件14,两组连杆组件14分别设置在旋转组件11的相对两侧,两组连杆组件14关于垂直于旋转组件11的轴线s对称。第一组连杆组件14位于旋转组件11的左侧,分别连接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和旋转组件11,以及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和旋转组件11。第二组连杆组件14位于旋转组件11的右侧,分别连接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和旋转组件11,以及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和旋转组件11。当用户在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和/或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上施加压力或拉力时,该作用力经连杆组件14传递到旋转组件11上,并驱动旋转11组件转动,即施加在第二部分上的作用力经过连杆组件14的传动驱动旋转组件1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组件14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第一连杆141和第二部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42和旋转组件11固连。

具体而言,以一个连杆组件为例,参阅图3、图4和图5,连杆组件14包括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第一连杆141的一端和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4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14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42的第二端和旋转组件11固连。

当用户在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上施加推力时,该推力经过连杆组件14的转化实现两个效果:第一,推动旋转组件11转动;第二,推动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远离旋转组件11。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10,利用连杆组件14将施加在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上的作用力转换成旋转组件11的转动力,同时可以在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绕旋转组件11转动的过程中,确保第二部分逐渐远离旋转组件11,进一步为柔性屏的弯折区域提供避让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组连杆组件14还分别和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以及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滑动连接。

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与一个连杆组件14滑动连接,并与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转动连接。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与另一个连杆组件14滑动连接,并与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转动连接。这种情况下,在第二部分绕旋转组件11转动的过程中,连杆组件14还用于推动第一部分绕与之对应的第二部分转动,以在第一部分的承载表面和第二部分的承载表面之间形成夹角,从而在旋转组件11上方形成容纳空间。

具体而言,第二连杆上设置有滑槽,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凸起,滑槽和凸起滑动配合。

仍以一个连杆组件14为例,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2的第一部分121的相对两侧分别包括第一凸起1211和第二凸起1212,第一凸起1211和第二凸起1212沿垂直于旋转组件11的轴线方向线性排布。第一凸起1211位于第一部分121靠近第二壳体122的端部,第二凸起1212位于第一部分121侧壁的中间区域。第一凸起1211和第二壳体122上的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凸起1212和第二连杆142上的滑槽1421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10,利用连杆组件14将施加在壳体(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上的作用力进一步转换成第一部分绕第二部分旋转的转动力,以在旋转组件11上方形成容纳空间,结构简单易实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滑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一承载表面a呈第三预定夹角。第三预定夹角决定了折叠状态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的大小,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取决于柔性屏的弯折角度,因此,可以根据柔性屏的弯折角度合理设置滑槽的延伸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11包括通过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和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具体而言,参阅图4和图5,旋转组件11包括下壳体111,以及通过齿轮固定座114固定在下壳体111的相对两端的两个齿轮组,两个齿轮组关于垂直于旋转组件11的轴线s对称。每一个齿轮组包括通过传动组件112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一组连杆组件14中的第二连杆142一体成型。两个齿轮组中的第一齿轮构成第一转轴,两个齿轮组中的第二齿轮构成第二转轴。传动组件112实施为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中所包含的齿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齿轮构成传动齿轮组。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通过设置传动组件,可以确保第一壳体12的第二部分122和第二壳体13的第二部分132同步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组件11还包括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上盖板113。上盖板113包括第五承载表面,在图1所示的展平状态下,第五承载表面e与位于第五承载表面e相对两侧的第一承载表面a和第三承载表面共平面,进而,第二承载表面b、第一承载表面a、第五承载表面e、第三承载表面c和第四承载表面d顺次接续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表面,用于支撑柔性屏,支撑效果更优。在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下,上盖板113的第五承载表面与第一承载表面a和第三承载表面c分离,以进一步形成容纳空间,避免对柔性屏的弯折区域造成挤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屏内折终端。如图3所示,柔性屏内折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装置10,还包括与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固连的柔性屏20,以及与柔性屏20电连接的中控电路板30,中控电路板30用于驱动柔性屏20以实现显示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在垂直于旋转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长度(以下简称第一部分的长度)和/或旋转角度取决于柔性屏的内弯半径。对于一块柔性屏20而言,因其材料和结构所限,柔性屏20通常具有最小内弯半径,当弯折程度超过该最小内弯半径时,会造成柔性屏20损坏。因此,需要根据柔性屏20的最小内弯半径合理设置旋转角度和第一部分的长度,从而避免损坏柔性屏20。

具体而言,参阅图2,以第二壳体13的第一部分131相对于第二部分132的旋转角度,即第一夹角θ2为例,该旋转角度、第一部分131的长度l,以及柔性屏20的内弯半径r满足如下关系:θ2=arcsin(r/l)。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