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保护层及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3806发布日期:2021-04-02 10:1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柔性保护层及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柔性保护层以及一种内部设置有该柔性保护层的柔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当中。目前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绑定区,用于与其他电子器件进行绑定和电气连接,以驱动显示面板进行正常工作。由于绑定区无法进行图像显示,影响屏占比,因此,为实现“全面屏”显示,通常将柔性显示面板的边缘设计为曲面,并通过padbending(端子弯折)工艺将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弯曲至显示区域的背侧,以使柔性显示面板满足边缘显示的需求且提高了屏占比。

然而,padbending(端子弯折)工艺却成为了难关。因为在padbending过程中,需要将fpc翻折至屏体后方并粘附,通常在fpc下方会设置保护层。这种保护层通常具有平板式形状,在padbending时,这种平板式的保护层在四曲盖板的圆角区需要有弯曲情况,导致弯曲位置应力比较集中,并具有反弹的趋势,导致保护层与上下层结构之间发生分层(peeling)现象,影响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保护层及柔性显示面板,用于释放柔性保护层在弯曲状态的应力,减少回弹,进而减少应用该柔性保护层的柔性保护屏弯曲区域的分层现象,提高padbending良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保护层,该柔性保护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上的支撑条,以及覆盖所述支撑条的第一填充条;所述第一填充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填充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延伸的限位凸起;

其中,所述柔性保护层具有正常状态和弯曲状态,所述正常状态下,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柔性保护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条在所述柔性保护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限位凸起填充在所述支撑条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侧壁之间;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正常状态下,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柔性保护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条在所述柔性保护层上的正投影的重叠宽度为△s1,所述△s1为1-3mm;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度r值为2.5-4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限位凸起的宽度等于所述支撑条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侧壁之间间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起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条的厚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的第二填充条,所述第二填充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一体成型;

所述正常状态下,所述第一填充条覆盖所述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填充条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的外部;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第二填充条填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正常状态下,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填充条的第二端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凹槽中与该第二端最接近的侧边的距离为△s2,所述△s2为1-3mm;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度r值为2.5-4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填充条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优选地,所述第二填充条的厚度为所述柔性保护层的10%-3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填充条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填充条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方向相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在所述柔性保护层上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在所述柔性保护层上正投影的重叠范围为70%-10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该柔性显示面板内置有前述的柔性保护层;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弯曲区;所述柔性保护层中所述第一凹槽和可选的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弯曲区,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弯曲区的弯曲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保护层为泡棉层。

本发明上述柔性保护层及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柔性保护层的第一表面(背面)上配套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上的支撑条,以及覆盖所述支撑条的第一填充条;其中,所述第一填充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延伸的限位凸起;该柔性保护层在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弯曲轴弯曲时,第一填充条上的限位凸起相对于支撑条发生位移,并填充在所述支撑条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侧壁之间;这种限位结构有利于降低柔性保护层在弯曲时在第一表面上的挤压力,形成锁定结构,减缓所述柔性保护层在弯曲区域的反弹趋势;

(2)该柔性保护层的第二表面(正面)上配套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和第二填充条,该柔性保护层在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弯曲轴弯曲时,第二凹槽形成拉伸变形,此时该第二填充条填充在变形后的第二凹槽内部;这种填充结构有利于降低柔性保护层在弯曲时在第二表面上的拉伸力,减缓所述柔性保护层在弯曲区域的反弹趋势;

(3)该柔性显示面板,该柔性显示面板通过在弯曲区域设置具有如上结构的柔性保护层,能够有效改善柔性保护层在弯曲区域的反弹趋势,降低柔性保护层与上下层结构的分层现象,提高弯曲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柔性保护层在弯曲状态下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柔性保护层在弯曲状态下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曲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柔性保护层,11-第一凹槽,12-支撑条,13-第一填充条,14-限位凸起,21-第二凹槽,22-第二填充条,2-oled层,3-触控层,4-盖板,5-柔性电路板,6-光学胶,7-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盖板、贴附于盖板的贴附层、以及为贴附层提供保护的柔性保护层。贴附层根据最终的显示面板不同而不同,比如,贴附层为oled层。正如为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为了提高屏占比,在柔性保护面板中会采用为曲面盖板,曲面盖板通常包括平直区以及位于平直区两侧的弯曲区,贴附层会同时贴附于曲面盖板的平直区和弯曲区,而柔性保护层也会在弯曲区为贴附层提供保护。其中,柔性保护层通常采用泡棉,泡棉通常为长方形,包括正面和背面,其正面贴附于弯曲部处的贴附层。

由于曲面盖板的弯曲区是曲面且曲率较小,而柔性保护层与弯曲区贴合的表面为平面,这样,即便通过仿形的压头压柔性保护层(泡棉),柔性保护层(泡棉)仍然无法与所述弯曲区的贴附层贴实,而且,这种平板式的柔性保护层在被压制形成弯曲结构时,在弯曲位置的应力比较集中,并具有反弹的趋势,导致保护层与上下层结构之间发生分层(peeling)现象,影响产品良率。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柔性保护层与贴附层分层的问题,研发人员尝试将保护层设置为分体式保护层,将平直区的保护层和弯曲区的保护层单独设置,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保护层在弯曲区的弯曲应力,然而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为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柔性保护层及柔性显示面板,用于缓释柔性保护层在弯曲区域的弯曲应力,用于提高应用这种柔性保护层的柔性显示面板的peeling良率。该柔性保护层及柔性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柔性保护层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为柔性保护层弯曲时的内表面,也是其与贴附层贴合时的背面。在柔性保护层弯曲时,该第一表面的挤压应力会增加;其中第二表面为柔性保护层弯曲时的外表面,也是其与贴附层贴合时的正面,在柔性保护层弯曲时,该第二表面的拉伸压力会增加。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1,其中第一方向为柔性保护层的可弯曲的弯曲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凹槽11沿着弯曲轴的轴线方向延伸,且第一凹槽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柔性保护层的两端边缘。该第一凹槽11包括侧面和底面,其中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称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面上的支撑条12,该支撑条12可以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单一结构,也可以是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若干个独立结构,从简化工艺的角度考虑,优选该支撑12条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单一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底面一体成型,如此设计不但简化工艺,而且有利于提高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底面的结合力,用于更好的对后续介绍的限位凸起进行限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支撑条12可以位于第一凹槽11的中间区域,也即沿第二方向,该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存在间距,优选情况下,该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二侧壁的间距小于该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一侧壁的间距,这种结构会使得后续介绍的限位凸起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更灵活;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支撑条12可以与第一凹槽11的第一侧壁一体成型。在一中实施方式中,该支撑条12具有长方体结构,以便于在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的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方形的限位凹槽。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柔性保护层1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填充条13;该第一填充条13覆盖支撑条12,且该第一填充条13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端与第一凹槽11的第一侧壁一体成型,第一填充条13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端形成自由端。通过采用第一填充条13的第一端与第一凹槽11的第一侧壁一体成型的结构,有利于提升第一填充条13的第一端与第一凹槽11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结合力,以便于为第一填充条13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支持位于第一填充条13第二端的限位凸起(后续介绍)的位移与形变。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填充条13背离第一凹槽11一侧的表面与前述第一表面(柔性保护层的内表面)平滑过渡。其中第一填充条13(不包含限位凸起)可以采用厚度均一的结构,也可以采取第一端的厚度大于第二端的厚度的结构;在采取第一端的厚度大于第二端的厚度的结构时,在第一凹槽11与支撑条之间区段,第一填充条13的厚度递减,在覆盖支撑条与进一步向外延伸的第二端区段,该第一填充条13的厚度均一,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第一填充条13的第一端与第一凹槽11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结合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填充条13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端上形成有朝向第一凹槽13延伸的限位凸起14,该限位凸起14与第一填充条13的第二端一体成型。

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柔性保护层可以弯曲,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所解决的也是弯曲状态下的应力问题。因此该柔性保护层包括有正常状态和弯曲状态两种变化形态。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弯曲状态需要达到一定的弯曲度以使得柔性保护层中特定区域发生变性的情况。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柔性保护层在弯曲状态下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由图2和图3所示,柔性保护层具有正常状态和弯曲状态,正常状态下,限位凸起14在柔性保护层上的正投影与支撑条12在柔性保护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弯曲状态下,限位凸起14填充在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二侧壁之间(填充在前述限位凹槽内),进而形成锁定结构以在消减挤压应力的同时固定弯曲状态,降低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回弹。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常状态(优选为平直状态)下,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柔性保护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条在所述柔性保护层上的正投影的重叠宽度为△s1,△s1的设置与柔性保护层的弯曲率相关,通过设置△s1的范围,有利于在柔性保护层达到预定弯曲率时,实现限位凸起14在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二侧壁之间填充以形成沟槽式的锁定结构,并利用这种沟槽式的锁定结构消减柔性保护层第一表面上的挤压应力、抵抗降低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回弹,更好保持柔性保护层的弯曲状态。优选情况下,正常状态下,所述△s1为1-3mm;弯曲状态下,所述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度r值为2.5-4mm。通过设置△s1的范围,有利于优化更好的形成锁定结构以在消减挤压应力的同时固定弯曲状态,降低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回弹。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限位凸起14的宽度等于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二侧壁之间间距;通过设置这种结构设计,更有利于利用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二侧壁之间的夹持力固定限位凸起14,以对抗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回弹。

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14的厚度小于支撑条12的厚度,优选地,限位凸起14的厚度小于支撑条12的厚度的1/4-3/4,优选情况下,支撑条12的厚度为第一凹槽11的深度的1/3-1/2。通过这种结构设计,在柔性保护层1弯曲的过程中,限位凸起14更容易填充至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二侧壁之间,有利于提高柔性保护层弯曲过程的流畅性。

在一实施例中,弯曲状态下,限位凸起14填充在支撑条12与第一凹槽11的第二侧壁之间,此时第一填充条13与支撑条12直接接触,而支撑条12和位于其上的第一填充条13的总厚度等于第一凹槽11的深度,如此结构,在柔性保护层处于弯曲状态时,一方面结构更为稳定,另一方面表面更为平整,更有利于实现柔性保护层与相邻材料层的贴合。

本发明柔性保护层的第一表面上配套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上的支撑条,以及覆盖所述支撑条的第一填充条;其中,所述第一填充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延伸的限位凸起;该柔性保护层在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弯曲轴弯曲时,第一填充条上的限位凸起相对于支撑条发生位移,并填充在所述支撑条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侧壁之间;这种限位结构有利于降低柔性保护层在弯曲时在第一表面上的挤压力,形成锁定结构,减缓所述柔性保护层在弯曲区域的反弹趋势。

实施例二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6-图7所示,该柔性保护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为柔性保护层弯曲时的内表面,在柔性保护层弯曲时,该第一表面(背面)的挤压应力会增加;其中第二表面为柔性保护层弯曲时的外表面,在柔性保护层弯曲时,该第二表面(正面)的拉伸压力会增加。

如图6和图7所示,该柔性保护层1的第一表面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如下将结合图6和图7进一步说明在柔性保护层第二表面上的结构特征。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21,其中第一方向为柔性保护层的可弯曲的弯曲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凹槽21沿着弯曲轴的轴线方向延伸,且第二凹槽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柔性保护层的两端边缘。该第二凹槽21包括侧面和底面,其中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称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二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填充条22,第二填充条22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端与第二凹槽21的第一侧壁一体成型,第一填充条22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端形成自由端。通过采用第二填充条22的第一端与第二凹槽21的第一侧壁一体成型的结构,有利于提升第二填充条22的第一端与第二凹槽21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结合力,以便于为第二填充条22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支持位于第二填充条22的第二端的位移与形变。

图7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柔性保护层在弯曲状态下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由图7和图8所示,正常状态下,第二填充条22覆盖第二凹槽21且第二填充条22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延伸至第二凹槽21的外部;弯曲状态下,第二填充条22填充在第二凹槽21内。

如图6和图7所示,正常状态下,沿第二方向,第二填充条的第二端的边缘与第二凹槽中与该第二端最接近的侧边的距离为△s2,△s2的设置与柔性保护层的弯曲率相关,通过设置△s2的范围,有利于在柔性保护层达到预定弯曲率时,实现第二填充条22与第二凹槽21的填充配合结构,并利用第二填充条22与第二凹槽21的填充配合结构消减柔性保护层第二表面上的拉伸应力、抵抗降低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回弹,更好保持柔性保护层的弯曲状态。优选情况下,正常状态下,所述△s1为1-3mm;所述弯曲状态下,所述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度r值为2.5-4mm。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填充条22背离第二凹槽21一侧的表面与前述第二表面(柔性保护层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如此结构,在柔性保护层处于弯曲状态时,一方面结构更为稳定,另一方面表面更为平整,更有利于实现柔性保护层与相邻材料层的贴合。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填充条22的厚度等于第二凹槽21的深度,优选地,第二填充条的厚度为柔性保护层的10%-30%。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填充条13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填充条22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方向相反。通过使得第一填充条13和第二填充条22的设置方向相反,能够在弯曲后的柔性保护层的两侧同时消减弯曲应力,抵抗弯曲回弹,进而有利于更好地维持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形态。在一实施方式中,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形成在柔性保护层的一端,柔性保护层根据其形态划分为平直区和弯曲区,此时第一填充条13的第一端靠近柔性保护层的平直区设置,而第二填充条22的第一端靠近柔性保护层的平直区设置,如此结构能够更好地消除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区两侧的弯曲压力并抵抗弯曲回弹。

如图6和图7所示,沿所述第二方向,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的在柔性保护层上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种结构的设置,更有利于同时消减柔性保护层两侧的挤压应力与拉伸应力,而通过同时消减柔性保护层两侧的挤压应力与拉伸应力有利于固定柔性保护层的弯曲形态,抵抗柔性保护层的回弹压力。优选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的在柔性保护层上正投影的重叠范围为70%-100%。

在该实施例中,该柔性保护层除了在第一表面(背面)设置包括第一凹槽、支撑条、第一填充条和限位凸起的锁定结构外,在其第二表面(正面)上还配套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和第二填充条,该柔性保护层在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弯曲轴弯曲时,第二凹槽形成拉伸变形,此时该第二填充条填充在变形后的第二凹槽内部;这种填充结构有利于降低柔性保护层在弯曲时在第二表面上的拉伸力,减缓所述柔性保护层在弯曲区域的反弹趋势。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该柔性显示面板内置有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保护层。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弯曲区;柔性保护层中第一凹槽和可选的第二凹槽设置在弯曲区,且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弯曲区的弯曲轴。

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和贴附于盖板的贴附层,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保护层贴附于贴附层远离盖板一侧。其中贴附层根据最终的显示面板不同而不同,比如,贴附层为oled层。在本发明中柔性显示面板中的盖板为曲面盖板。

图9为曲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曲面)盖板4通常包括平直区以及位于平直区两侧的弯曲区d,贴附层贴附于曲面盖板的平直区和弯曲区域。

图10为柔性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对应的就是图9曲面盖板的d区域。如图10所示,该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盖板4、贴附于所述盖板4的oled层2和触控层3(oled层2和触控层3统称为贴附层),以及贴附于贴附层远离盖板一侧的本发明柔性保护层1,其中,oled层2和触控层3之间,以及触控层3和盖板4之间采用光学胶6粘结固定;此外,该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5(fpc),以及与柔性电路板5(fpc)连接的ic芯片(附图未显示),柔性电路板5(fpc)的外层设置保护层7。其中柔性保护层1具有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结构。其中柔性保护层通常采用泡棉,泡棉的材质采用硅胶材质,硬度为a40-a70。泡棉通常为长方形,包括正面(前述柔性保护层的第二表面)和背面(前述柔性保护层的第一表面),其正面贴附于贴附层。所述pad区4为绑定区(bondingpad)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贴附于柔性保护层的背面。

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通过在弯曲区域设置具有如上结构的柔性保护层,能够有效改善柔性保护层在弯曲区域的反弹趋势,降低柔性保护层与上下层结构的分层现象,提高弯曲良率。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何一种柔性oled显示面板。这种显示装置比如说曲面屏手机、曲面屏pad,曲面屏游戏机等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