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断芯自动铅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1390发布日期:2021-02-05 19:0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防断芯自动铅笔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断芯自动铅笔。


背景技术:

[0002]
自动铅笔的笔芯在用力书写时容易发生断裂,为了防止笔芯断裂,斑马公司推出了一款防断芯的自动铅笔,正如cn104742576b中公开的一种书写工具,其包括有轴筒、笔夹以及书写芯,笔夹穿设在轴筒前端,书写芯穿设在笔夹上,在轴筒与所述笔夹之间具备运动方向转换机构,在书写时运动方向转换机构通过施加于所述笔夹的轴筒径外方向的力,使所述笔夹相对于轴筒及所述书写芯前进,笔夹在前进时能够包裹在笔芯前端,使其不容易折断。
[0003]
然而上述这种防断芯功能的触发对书写时自动铅笔和书写面的倾斜角度有一定要求,而每个人的握笔姿势不同,当倾斜角度过高或过低时均会影响笔夹伸出,影响防断芯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更好的防断芯效果的自动铅笔。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断芯自动铅笔,包括笔杆、用于驱动笔芯伸出的笔芯夹持组件、活动设置在笔杆前端开口处的笔芯保护套,所述笔芯夹持组件基于书写压力驱动沿笔杆向后运动,与所述笔芯夹持组件沿笔杆同步向后运动的包括有翘板组件,所述翘板组件包括有可在其沿笔杆向后运动时被驱动摆动的摆动部件,与所述摆动部件支撑配合的包括有抵触部件,所述抵触部件可在翘板组件沿笔杆向后运动时支撑于摆动部件的后部并驱使摆动部件的摆动端向笔杆前端方向摆动,所述笔芯保护套由所述摆动部件的摆动端的向前摆动被驱动从笔杆前端开口处伸出。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书写时可基于书写时的压力驱动笔芯夹持组件及翘板组件的筒部沿笔杆向后运动,由于抵触部件的设置,使得翘板组件向后运动时其摆动部件能够与抵触部件构成支撑配合并驱使摆动部件的摆动端向笔杆前端方向摆动,从而能够驱动笔杆保护套向笔杆前端伸出,对笔芯的前端进行保护,防止其发生断裂。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笔芯夹持组件的前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侧包括有用于配置所述抵触部件、翘板组件、笔芯保护套的腔体,套筒外侧周向均布有至少一个连通套筒内外侧的长槽,所述长槽长度方向与笔杆的前后方向相一致,所述抵触部件活动穿设在长槽中并包括有置于所述腔体外侧并与笔杆构成沿笔杆前后方向支撑配合的第一支撑部、置于腔体内侧并与摆动部件支撑配合的第二支撑部。
[0008]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笔芯夹持组件在向后运动的同时,可驱动套筒及套筒腔体中的翘板组件向后运动,由于抵触部件活动穿设在套筒的长槽中,且其第一支撑部与笔杆构成沿笔杆前后方向支撑配合,第二支撑部则与腔体中的摆动部件构成支撑配合,这
使得套筒在向后运动时,抵触部件可相对笔杆保持静止状态,使抵触部件的第二支撑部能够与摆动部件之间施力配合,从而能够使摆动部件发生摆动。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部件的定位端和摆动端分别朝向笔杆径向向外和向内方向设置,摆动部件的摆动端抵设在笔芯保护套的后端,第二支撑部支撑配合于摆动部件的相对于其定位端和摆动端的中间位置。
[0010]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翘板组件在向后运动时,第二支撑部施力作用在摆动部件的相对于其定位端和摆动端的中间位置,能够提高摆动端的摆动行程,从而能够使笔芯保护套的位移距离相对于笔杆笔芯夹持组件的位移距离得到放大,能够提高书写时的舒适性以及笔芯保护套的保护效果。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翘板组件包括有置于所述腔体中的第一环形基座,所述翘板组件的摆动部件至少为一个且周向均布在第一环形基座上,所述摆动部件的定位端和摆动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环形基座沿其径向的外侧和内侧,摆动部件的定位端设置在所述长槽中并与长槽的前端构成支撑配合。
[0012]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套筒向后运动时可长槽前端可形成对摆动部件的定位端的支撑配合,从而能够驱动翘板组件整体向后运动,第一环形基座的设置能够提高摆动部件沿笔杆前后运动的同步性和稳定性。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基座至少包括有两个沿第一环形基座的中心周向均布的承载部件以及将相邻承载部件连接在一起的弹性连接部,每个承载部件的中部位置均配置有一个所述的摆动部件。
[0014]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通过弹性连接部对相邻承载部件进行连接,使得每个承载部件可与配置其上的摆动部件同步进行摆动,能够降低摆动部件产生摆动时的阻力,提高摆动效果。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端包括有凸起,所述长槽前端沿长槽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凸起配合限位以防止定位端进入所述腔体的限位块。
[0016]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凸起和限位块的限位配合能够防止定位端进入到套筒的腔体中,使翘板组件和套筒之间的配合失效,从而能够提高稳定性。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呈球形,长槽前端设置有与球形凸起配合接触的凹面。
[0018]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减低摆动部件摆动时的阻力以及减少定位端和长槽之间磨损。
[0019]
进一步地,所述抵触部件包括有置于所述腔体中的第二环形基座,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二环形基座上,所述笔杆包括有筒部以及套接在筒部前端的端帽,筒部和端帽之间套接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部穿过所述长槽后被配置在所述限位槽中。
[0020]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筒部和端帽在套接的同时能够形成所述的限位槽,将所述第一支撑部配置在限位槽中,使第一支撑部能够与笔杆构成沿笔杆前后方向支撑配合,使抵触部件和笔杆之间能够保持前后方向上的相对静止。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至少为一个且周向均布在第二环形基座的后端,所述套筒包括有相互插接定位的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第二套筒部件的前端具有与第一套筒部件后端插孔配合插接的插入部,插入部上设置有可供第一支撑部导向插入的第一插槽,插入部上对应所述第一插槽后方位置还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一套筒部件的后端设置
有可供第一支撑部和凸条依次导向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凸条可在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插接时形成对第二插槽的插入口的封闭并同时围闭形成所述的长槽。
[0022]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提高套筒和静止部件之间的定位配合效果,使静止部件和套筒之间不容易发生相对位移,同时也方便将静止部件的第一支撑部插装到长槽中。
[0023]
进一步地,所述凸条的端部设置有卡块,第二插槽设置有与卡块配合卡接定位的卡槽。
[0024]
进一步设置带来的优点是:卡块和卡槽的设置能够形成较好的定位效果,提高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剖视图;
[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芯夹持组件和套筒的装配图;
[002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芯夹持组件和套筒及套筒内构件的分解图;
[002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部和端帽的分解图;
[0030]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筒的结构图;
[003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套筒部件和抵触部件的分解图;
[0032]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套筒部件的结构图;
[0033]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翘板组件的结构图;
[0034]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抵触部件的结构图1;
[0035]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抵触部件的结构图2。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本实用新型防断芯自动铅笔的实施例如图1-11所示:包括笔杆1、用于驱动笔芯0伸出的笔芯夹持组件2、活动设置在笔杆1前端开口处的笔芯保护套3,笔芯夹持组件2能够实现对笔芯0的夹持定位以及解除并能够驱使笔芯0从笔杆1前端开口处伸出,笔芯夹持组件2可前后运动设置在笔杆1上,其能够基于书写压力驱动沿笔杆1向后运动。此外,笔芯夹持组件2的后端与笔杆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图中未示出),可在书写压力消除时驱动笔芯夹持组件2向前运动复位,使得在书写过程中,笔芯夹持组件2能够不断沿笔杆1前后运动。与所述笔芯夹持组件2沿笔杆1同步向后运动的包括有翘板组件3,所述翘板组件3包括有可在其沿笔杆1向后运动时被驱动摆动的摆动部件31,与所述摆动部件31支撑配合的包括有抵触部件4,所述抵触部件4至少在沿笔杆1的前后方向上与笔杆1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所述抵触部件4可在翘板组件3沿笔杆1向后运动时支撑于摆动部件31的后部并驱使摆动部件31的摆动端31a向笔杆1前端方向摆动,所述笔芯保护套5由所述摆动部件31的摆动端31a的向前摆动被驱动从笔杆1前端开口处伸出,从而能够形成对笔芯0前端的保护,防止笔芯0路处于笔杆1的前端发生断裂。
[0037]
所述笔芯夹持组件2的前端设置有套筒6,套筒6和笔芯夹持组件2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套筒6可随笔芯夹持组件2沿笔杆1前后运动,所述套筒6内侧包括有用于配置所述抵触部件4、翘板组件3、笔芯保护套5的腔体60,优选得套筒6外侧周向均布有两个连通套筒
6内外侧的长槽61,所述长槽61长度方向与笔杆1的前后方向相一致,所述抵触部件4活动穿设在长槽61中并包括有置于所述腔体60外侧并与笔杆1构成沿笔杆1前后方向支撑配合的第一支撑部41、置于腔体60内侧并与摆动部件4支撑配合的第二支撑部42,套筒6随笔杆1前后运动时由于抵触部件4相对笔杆1的前后方向静止,因而能够沿着长槽61运动。
[0038]
所述摆动部件31的定位端31b和摆动端31a分别朝向笔杆1径向向外和向内方向设置,摆动部件31的摆动端31a抵设在笔芯保护套5的后端,第二支撑部42支撑配合于摆动部件31的相对于其定位端31b和摆动端31a的中间位置,摆动部件31随套筒6向后运动时,摆动部件31的中部与第二支撑部42相抵触,基于杠杆的原理驱使摆动端31a向前摆动,采用这种传动结构可对运动行程进行放大,使笔芯保护套5的运动行程相对于笔芯夹持组件2的运动行程更大,能够提高对笔芯0的保护效果。所述笔芯0穿设在笔芯保护套5的内孔中,笔芯保护套5后端于内孔四周设置有与摆动端31a配合的导向锥面51,所述摆动端31a呈球形,能够提高与导向锥面51的抵触配合效果,能够减少磨损。笔芯保护套5的前端和所述腔体60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第二弹簧7容置于腔体60中,第二弹簧7可用于驱动笔芯保护套5向后运动复位,套筒6的前端能够对笔芯保护套5进行限位,防止其从套筒6前端脱出。
[0039]
所述翘板组件3包括有置于所述腔体60中的第一环形基座32,所述翘板组件3的摆动部件31优选的为与长槽61数量相对应的两个且周向均布在第一环形基座32上,所述摆动部件31的定位端31b和摆动端31a分别设置在第一环形基座32沿其径向的外侧和内侧,摆动部件31的定位端31b设置在所述长槽61中并与长槽61的前端构成支撑配合,基于长槽61前端和定位端31b的施力配合可驱动翘板组件3整体向后运动。
[0040]
所述第一环形基座32优选的包括有两个沿第一环形基座32的中心周向均布的承载部件33以及将相邻承载部件33连接在一起的弹性连接部34,每个承载部件33的中部位置均配置有一个所述的摆动部件31,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部34与承载部件33、摆动部件31均为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制造,弹性连接部34为弯曲设置的薄片,基于弹性连接部34的弹性形变能力,使承载部件33可随摆动部件31一同发生摆动。
[0041]
所述定位端31b包括有凸起,所述长槽61前端沿长槽6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凸起配合限位以防止定位端31b进入所述腔体60的限位块611,所述凸起呈球形,长槽61前端设置有与球形凸起配合接触运动的弧形的凹面612,能够提高凸起和长槽61前端之间的转动接触效果。
[0042]
所述抵触部件4包括有置于所述腔体60中的第二环形基座40,所述第二支撑部42设置在第二环形基座40上,所述笔杆1包括有筒部11以及套接在筒部11前端的端帽12,筒部11和端帽12之间套接形成有环形的限位槽13,限位槽13的轴向两侧分别由筒部11和端帽12所限定,所述第一支撑部41穿过所述长槽61后被配置在所述限位槽13中,并通过限位槽13的轴向两侧实现对其沿笔杆1前后方向的限位,第一支撑部41上还设置有球形的凸点411,第一支撑部41通过所述凸点411和筒部11支撑配合,减少磨损。
[0043]
所述第一支撑部41的数量与长槽61数量相对应,均为两个且周向均布在第二环形基座40的后端,所述套筒6包括有相互插接定位的第一套筒部件62和第二套筒部件63,第二套筒部件63的前端具有与第一套筒部件62后端插孔配合插接的插入部631,插入部631上设置有可供第一支撑部41导向插入的第一插槽632,插入部631上对应所述第一插槽632后方位置还设置有凸条633,所述凸条633的端部设置有卡块6331,所述第一套筒部件62的后端
设置有可供第一支撑部41、定位端31b以及凸条633依次导向插入的第二插槽621,所述凸条633可在第一套筒部件62和第二套筒部件63插接时形成对第二插槽621的插入口的封闭并同时围闭形成所述的长槽61,第二插槽621设置有与卡块6331配合卡接定位的卡槽622,第一套筒部件62和第二套筒部件63之间除了可通过插入部631和第一套筒部件62后端插孔的过盈插接配合实现两者的定位以外,也可通过卡块6331和卡槽622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两者的定位,使第一套筒部件62和第二套筒部件63之间不容易相互分离。
[0044]
第二套筒部件63的后端与笔芯夹持组件2的后端螺接配合,套筒6外侧对应第一套筒部件62和第二套筒部件63的连接处设置有环形的筋64,所述筋64也可用橡胶圈代替,第一套筒部件62和第二套筒部件63的连接处的外侧套设有套管8,所述筋64能够与套管8内侧紧密接触配合,以形成对套管8的轴向限位,套管8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套筒部件62和第二套筒部件63的连接更稳定,减少笔杆1内侧和套筒6之间的磨损。
[0045]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