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0773发布日期:2021-04-13 22:0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演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国内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民众的旅游消费热情也空前高涨,对奇特的网红类设施设备尤其青睐,为迎合消费需求,公园、乐园、景区、城市道路、各类广场的场地运营商经常需要发掘一些有创意的、可互动的、引人注目的、在一定场地进行巡游演出的逼真仿生设备,招徕游客。目前逼真仿生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一)主题公园、乐园内巡游花车,其由驾驶员操控车辆方向,演职人员在花车上或附近地面进行演出表演,花车本身也可打造为某种动物,但其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动作仅限于局部的简单肢体、表情动作,并由程序控制进行简单重复。
4.(二)展陈类行走仿生动物,主要是以硅胶外皮仿造动物皮肤,在动物肢体的底部安装平衡机架及行走轮,并以电机减速机驱动行走,其肢体动作简单、表情生硬,且全程序化,无法与游客互动,无法实现模拟整个仿生躯体的大幅度运动。
5.(三)展陈类固定位置动态机模,其无法自由移动行进,且其动作皆为局部肢体动作,全部由程序控制,表现力不足。
6.(四)智能仿生行走动物,属于智能机器人领域,其为自行走机构,依靠肢体的智能化驱动,模拟行走动作,其不依赖于操作员的操控,动作按照智能化程序执行,自带多类检测功能,如机械视觉、自动避障等,其结构、控制复杂,多用于执行特种任务,如排爆、救灾等场景;具有重量重,成本高昂的问题。
7.(五)乐园内的仿生表演机模,其安装于乐园项目的固定位置或限制于固定轨迹,完全由程序控制,动作不断重复,且其无法自由移动行进,感染力不足。
8.因此,目前各类逼真仿生设备,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巡游演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0.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包括:巡游车辆(100)、仿生机械动物(200)、前支撑架(300)、后支撑架(400)及驱动系统(500);
12.所述巡游车辆(100),为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提供行进动力;所述前支撑架(300)和所述后支撑架(400)分别设置于所述巡游车辆(100)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前支撑架(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巡游车辆(100)和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的结构连接;所述后支撑架(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巡游车辆(100)和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的结构连接;所述驱动系统(500)用于驱动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进行动作。
13.优选的,所述前支撑架(300)为一体式刚性结构或可伸缩结构,所述前支撑架
(300)的顶端与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铰接;所述前支撑架(300)的底端与所述巡游车辆(100)铰接;
14.所述后支撑架(400)为一体式刚性结构或可伸缩结构,所述后支撑架(400)的顶端与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铰接;所述后支撑架(400)的底端与所述巡游车辆(100)铰接。
15.优选的,所述巡游车辆(100)包括前桥总成(110)、后桥总成(120)、结构架(130)和动力系统(140);
16.所述前桥总成(110)与所述结构架(130)前部铰接,可相对于所述结构架(130)纵向轴进行左右摆动旋转;所述后桥总成(120)与所述结构架(130)的后部固接;所述前桥总成(110)、所述后桥总成(120)与所述结构架(130)一起构成可在崎岖地形行走且可以同时四轮着地的稳定结构。
17.优选的,所述前桥总成(110)包括前桥架(111)、前转向支架(112)和前轮胎组件(113);所述前桥架(111)与所述结构架(130)的前部铰接;所述前转向支架(112)的数量为两个,分置于所述前桥架(111)的左右两端,并与所述前桥架(111)在竖直方向旋转连接;所述前轮胎组件(11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前轮胎组件(113)与对应一侧的所述前转向支架(112)旋转连接。
18.优选的,所述后桥总成(120)包括后桥架(121)、平衡架(122)、后转向支架(123)、驱动轮胎组件(124)和后轮胎组件(125);
19.所述后桥架(121)与所述结构架(130)固接,所述后桥架(121)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平衡架(122)铰接;
20.每个所述平衡架(122)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所述后转向支架(123),并且,所述后转向支架(123)与所述平衡架(122)在竖直方向旋转连接;每个所述后转向支架(123)均旋转连接一个所述后轮胎组件(125);所述后转向支架(123)、所述驱动轮胎组件(124)及所述后轮胎组件(125)一起沿竖直轴进行旋转;
21.所述驱动轮胎组件(124)驱动方式为液压行走减速机或电机减速机。
22.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140)包括能源输出系统(141)、车辆驱动系统(142)和控制系统(143);所述能源输出系统(141)的能量输出端与所述车辆驱动系统(1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43)与所述车辆驱动系统(142)连接,通过对所述车辆驱动系统(142)控制,实现巡游车辆的行进和转向。
23.优选的,所述结构架(130)上安装有供游客或演职人员乘坐或站立的第一舱体组件(150);第一舱体组件(150)与所述结构架(130)可拆卸连接;
24.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上安装有供游客或演职人员乘坐或站立的第二舱体组件(280);所述第二舱体组件(280)与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可拆卸连接。
25.优选的,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包括头部机构(210)、颈部机构(220)、躯干(230)、腹部呼吸机构(240)、四肢机构(250)、尾巴机构(260)和外形装饰体(270);
26.其中,所述头部机构(210)与所述颈部机构(220)的前部铰接,在第四驱动单元(504)作用下,实现所述头部机构(210)相对所述颈部机构(220)的上下摆动,且所述头部机构(210)外形结构可相对其自身的支撑结构沿纵向转动;
27.所述颈部机构(220)的后部与所述躯干(230)铰接,实现所述颈部机构(220)和所述头部机构(210)一起相对所述躯干(230)在上下方向摆动;所述颈部机构(220)和所述躯
干(230)之间安装第五驱动单元(505),在所述第五驱动单元(505)驱动下,实现所述颈部机构(220)角度的调节;
28.所述四肢机构(250)的上部与所述躯干(230)铰接,实现四肢相对所述躯干(230)前后摆动;
29.所述尾巴机构(260)的前部与所述躯干(230)的后部铰接,实现所述尾巴机构(260)相对于所述躯干(230)摆动;
30.所述腹部呼吸机构(240)与所述躯干(230)的中部铰接,实现所述腹部呼吸机构(240)相对于所述躯干(230)在其左右方向上下摆动;
31.所述头部机构(210)、所述颈部机构(220)、所述躯干(230)、所述四肢机构(250)和所述尾巴机构(260)的外面包覆所述外形装饰体(270);所述外形装饰体(270)与所述仿生机械动物(200)对应的结构固连,并与相应结构运动同步。
32.优选的,所述颈部机构(220)为多组独立结构单元通过横向纵向交替铰接的形式串联,首尾分别与头部机构(210)和躯干(230)连接,以满足颈部的左右、上下摆动自由度。
33.优选的,所述四肢机构(250)包括肱骨结构(251)、大腿结构(252)、小腿结构(253)和脚蹄结构(254);
34.所述肱骨结构(251)、所述大腿结构(252)、所述小腿结构(253)和所述脚蹄结构(254)以串联方式两两铰接;所述肱骨结构(251)上部与所述躯干(230)铰接,并在所述肱骨结构(251)和所述躯干(230)之间安装第六驱动单元(506),通过所述第六驱动单元(506)驱动,使得整个肢体可相对所述躯干(230)前后摆动;
35.对于所述肱骨结构(251)、所述大腿结构(252)、所述小腿结构(253)和所述脚蹄结构(254),相邻两结构之间分别安装第七驱动单元(507)驱动,以实现相邻结构之间的摆动,整体通过第七驱动单元(507)驱动的控制时序,模拟仿生机械动物的各种肢体动作;
36.所述腹部呼吸机构(240)包括摆动体和第八驱动单元(508);所述摆动体的上端与所述躯干(230)的上部铰接,所述第八驱动单元(508)与所述摆动体的中下部铰接,并在其作用下模拟仿生动物的腹部呼吸动作;
37.所述尾巴机构(260)的前部与所述躯干(230)的后部铰接,并在所述尾巴机构(260)前部与所述躯干(230)之间安装第九驱动单元(509),实现尾部整体相对于所述躯干(230)的摆动;
38.所述尾巴机构(260)采用串联式联动机构,通过驱动单元结合连杆的方式,实现所述尾巴机构(260)相对于所述躯干(230)左右方向的多种组合方式摆动。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40.该设备通过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将仿生机械动物约束于巡游车辆结构架上,并利用连接于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上的驱动单元,实现仿生机械动物的大幅度整体空间运动,同时结合仿生机械动物自身的头部、颈部、腿部、腹部、尾部各结构的协调动作,以及模仿动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完成自由、多变的组合动作表演,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给游客以很强的沉浸感。另外,巡游车辆行进速度与仿生机械动物的肢体行走步伐匹配,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真实模拟动物行走。
附图说明
4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巡游车辆底盘图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巡游车辆前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巡游车辆后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整体骨骼关系图;
4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部呼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8.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巴摇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9.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巡游车辆上面安装的座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生机械动物上面安装的座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尽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其属于演艺设备领域,属于巡游演艺类仿生设施,更具体涉及一种由车辆拖动的由人或程序操控的用于巡游演出的仿生设备,可应用于公园、乐园、景区、城市道路、各类广场,仿生机械动物根据仿生标的动物的形态、动作特征、行为习性模仿其动作、神态,并结合水、雾、灯光、烟雾、音乐特效,打造为在适当场地行进并能同时呈现身体及肢体动作、表情动作、各种特效的演艺设备,仿生机械动物的外形尺寸按照标的动物的一定比例制作。其主要包括巡游车辆、仿生机械动物、驱动系统、支撑结构等,该设备由巡游车辆拖动,在操作员的控制下,可走可停,可逼真模拟既定动物的相应肢体动作及其面部表情,并结合设备包装及声、光、烟雾、水汽等特效,采用夸张的手法,给游客以视觉冲击;该设备的车辆上及仿真机械动物身上仍可安装供游客或演职人员乘坐或站立舱体,搭载演职人员或适量游客,让演艺形式丰富,还可让游客深度参与巡游过程。
5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参考图1,包括:巡游车辆100、仿生机械动物200、前支撑架300、后支撑架400及驱动系统500;
54.其中,巡游车辆,为仿生机械动物提供行进动力,拖动该仿生设备沿表演路线行进,驱动方式为前驱或后驱或四驱;
55.仿生机械动物;
56.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该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巡游车辆和仿生机械动物的结构连接,并分置于巡游车辆的前部和后部;
57.驱动系统,为仿生机械动物提供完成各项动作所需的执行元件及动力。后续描述的所有驱动单元构成整体的驱动系统。
58.下面对各组成单元分别详细介绍:
59.(一)前支撑架300和后支撑架400
60.仿生机械动物200的左侧肢体跨于巡游车辆100的左侧;仿生机械动物200的右侧肢体跨于巡游车辆100的右侧。
61.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为一体式刚性结构或可伸缩结构,前支撑架300的顶端与仿生机械动物200铰接;前支撑架300的底端与巡游车辆100铰接。后支撑架400的顶端与仿生机械动物200铰接;后支撑架400的底端与巡游车辆100铰接。
62.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前支撑架的下端分别与巡游车辆结构架的前部和后部铰接,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上端分别与仿生机械动物躯干的前部和后部铰接,安装于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上的直线驱动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上部与仿生机械动物躯干结构铰接,整体构成为以巡游车辆结构架为基础的平面变形五杆机构,以巡游车辆底盘的结构架为支撑基础,推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前后摆动,同时配合以前支撑架的伸缩运动,使得连接于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上的仿生机械动物在空间做出所设计的动作,可模拟所述仿生机械动物的俯卧、跃起、行进起伏动作。
63.(1.1)前支撑架300
64.具体的,前支撑架300的顶端与仿生机械动物200的腹部位置铰接;前支撑架300的底端与巡游车辆100的中部位置铰接;后支撑架400的顶端与仿生机械动物200的背部位置铰接;后支撑架400的底端与巡游车辆100的后部位置铰接;因此,仿生机械动物200可相对于巡游车辆100进行前后方向摆动;同时,巡游车辆100行进时,拖动仿生机械动物200以走路方式行进;
65.前支撑架结构为一体式刚性结构或可伸缩结构,其整体结构下部与巡游车辆结构架铰接,其上部与仿生机械动物铰接。
66.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前支撑架300为可伸缩的支臂,如图6,包括第一驱动单元501、前支撑架上结构320和前支撑架下结构330;第一驱动单元501安装于前支撑架壳体的内部,第一驱动单元501的上部与前支撑架上结构320连接;第一驱动单元501的下部与前支撑架下结构330连接;在第一驱动单元501的驱动下,控制前支撑架上结构320沿直线进行上下滑动,进而控制前支撑架300进行伸缩动作;
67.(1.2)后支撑架400
68.后支撑架结构为一体式刚性结构或可伸缩结构,其整体结构下部与巡游车辆结构架铰接,其上部与仿生机械动物铰接。
69.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后支撑架400为刚性支臂;第二驱动单元502的底部安装于巡游车辆100的上面,第二驱动单元502的顶部与前支撑架300的下部连接,通过第二驱动单元502的作用,调节前支撑架300的角度;第三驱动单元503的底部安装于巡游车辆100的上面,第三驱动单元503的顶部与后支撑架400的下部连接,通过第三驱动单元503的作用,调节后支撑架400的角度;在第一驱动单元501、第二驱动单元502和第三驱动单元503的推力及限位的作用下,使得仿生机械动物200可稳定停止在空间设定位置,同时也可完成相应的空间运动,模拟标的仿生动物的俯卧和跃起动作。
70.(二)巡游车辆100
71.巡游车辆,其提供仿生设备行进的动力,拖动该仿生设备沿表演路线行进,驱动方
式为前驱或后驱或四驱,如图2,巡游车辆100包括前桥总成110、后桥总成120、结构架130和动力系统140。
72.前桥总成110与结构架130前部铰接,可相对于结构架130纵向轴进行左右摆动旋转;后桥总成120与结构架130的后部固接;前桥总成110、后桥总成120与结构架130一起构成可在崎岖地形行走且可以同时四轮着地的稳定结构。
73.(2.1)前桥总成110
74.如图3,前桥总成110包括前桥架111、前转向支架112和前轮胎组件113;前桥架111与结构架130的前部铰接,该铰链的旋转轴与车辆正常前进方向一致,使得前桥架111具有左右摆动自由度;前转向支架112的数量为两个,分置于前桥架111的左右两端,并与前桥架111在竖直方向旋转连接;前轮胎组件11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前轮胎组件113与对应一侧的前转向支架112旋转连接。
75.(2.2)后桥总成120
76.如图4,后桥总成120包括后桥架121、平衡架122、后转向支架123、驱动轮胎组件124和后轮胎组件125;
77.后桥架121与结构架130固接,后桥架121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平衡架122铰接,使得平衡架122相对后桥架121具有前后摆动自由度;
78.每个平衡架122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后转向支架123,并且,后转向支架123与平衡架122在竖直方向旋转连接;每个后转向支架123均旋转连接一个后轮胎组件125;后转向支架123、驱动轮胎组件124及后轮胎组件125一起沿竖直轴进行旋转;
79.驱动轮胎组件124驱动方式为液压行走减速机,由液压系统提供原动力。或者,驱动轮胎组件124驱动方式为电机减速机驱动。
80.(2.3)结构架130
81.结构架130由钢板和型材组焊为前后两个分部件,两个分部件之间螺栓连接为整体;
82.(2.4)动力系统140
83.如图2,动力系统140包括能源输出系统141、车辆驱动系统142和控制系统143;其中,能源输出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柴油发电机;车辆驱动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液压系统。
84.能源输出系统141的能量输出端与车辆驱动系统142的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143与车辆驱动系统142连接,通过对车辆驱动系统142控制,实现巡游车辆的行进和转向。实际应用中,动力系统包括行走动力系统、转向动力系统、能源系统、控制系统,能源系统为内燃式发电机或蓄电池,完成巡游车辆转向、行进驱动。
85.(2.5)舱体组件
86.巡游车辆结构架上安装供游客或演职人员乘坐或站立的舱体组件,所述的舱体组件与巡游车辆结构架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图9,结构架130上后部安装有供游客或演职人员乘坐或站立的第一舱体组件150;第一舱体组件150与结构架130可拆卸连接,第一舱体组件150包括舱体151、支架152和楼梯153;支架152与结构架130销钉连接,支架152与舱体151及楼梯153固接;游客或演职人员通过连接于舱体支架上的楼梯到达舱体内部。
87.(三)仿生机械动物200
88.如图5,仿生机械动物200包括头部机构210、颈部机构220、躯干230、腹部呼吸机构
240、四肢机构250、尾巴机构260和外形装饰体270;
89.(3.1)头部机构210
90.头部机构210与颈部机构220的前部铰接,在第四驱动单元504作用下,实现头部机构210相对颈部机构220的上下摆动,且头部机构210外形结构可相对其自身的支撑结构沿纵向转动;实际应用中,头部机构包括支撑架、外廓架、驱动系统,其支撑架与颈部机构前部铰接,实现头部机构可相对颈部机构上下摆动,头部机构外廓架与支撑架铰接,实现外廓架相对支撑架的纵轴线旋转,在头部驱动的作用下模拟动物摇头动作,头部机构仍可包括耳朵摇摆及旋转、舌头伸缩、眨眼睛、眼球上下及左右转动机构。
91.(3.2)躯干230
92.躯干结构由型材、钢板固接成型,为仿生机械动物的主支撑体。
93.(3.3)颈部机构220
94.颈部机构220的后部与躯干230铰接,实现颈部机构220和头部机构210一起相对躯干230在上下方向摆动;颈部机构220和躯干230之间安装第五驱动单元505,在第五驱动单元505驱动下,实现颈部机构220角度的调节;颈部机构220为多组独立结构单元通过横向纵向交替铰接的形式串联,首尾分别与头部机构210和躯干230连接,以满足颈部的左右、上下摆动自由度。
95.(3.4)四肢机构250
96.四肢机构250的上部与躯干230铰接,实现四肢相对躯干230前后摆动;具体的,四肢机构250包括肱骨结构251、大腿结构252、小腿结构253和脚蹄结构254;
97.肱骨结构251、大腿结构252、小腿结构253和脚蹄结构254以串联方式两两铰接;肱骨结构251上部与躯干230铰接,并在肱骨结构251和躯干230之间安装第六驱动单元506,通过第六驱动单元506驱动,使得整个肢体可相对躯干230前后摆动;
98.对于肱骨结构251、大腿结构252、小腿结构253和脚蹄结构254,相邻两结构之间分别安装第七驱动单元507驱动,第七驱动单元507为直线驱动单元,以实现相邻结构之间的摆动,整体通过第七驱动单元507驱动的控制时序,模拟仿生机械动物的各种肢体动作。
99.(3.5)尾巴机构260
100.尾巴机构260的前部与躯干230的后部铰接,实现尾巴机构260相对于躯干230摆动;具体的,尾巴机构260的前部与躯干230的后部铰接,并在尾巴机构260前部与躯干230之间安装第九驱动单元509,如图8,实现尾部整体相对于躯干230的摆动;尾巴机构260采用串联式联动机构,通过驱动单元结合连杆的方式,实现尾巴机构260相对于躯干230左右方向的多种组合方式摆动。
101.(3.6)腹部呼吸机构240
102.腹部呼吸机构240与躯干230的中部铰接,实现腹部呼吸机构240相对于躯干230在其左右方向上下摆动;具体的,腹部呼吸机构240包括摆动体和第八驱动单元508;如图7,摆动体的上端与躯干230的上部铰接,第八驱动单元508与摆动体的中下部铰接,并在其作用下模拟仿生动物的腹部呼吸动作;
103.(3.7)外形装饰体270
104.头部机构210、颈部机构220、躯干230、四肢机构250和尾巴机构260的外面包覆外形装饰体270;外形装饰体270与仿生机械动物200对应的结构固连,并与相应结构运动同
步。也就是说,仿生机械动物的金属结构主体的外部,有仿生动物外形装饰体,所述的外形装饰体与仿生机械动物对应的结构固连,并与相应结构运动同步,以保证在各机构运动的过程中,仿生动物的外形始终完整。
105.(3.8)舱体
106.仿生机械动物,其身上有供游客或演职人员乘坐或站立的舱体,所述的舱体与仿生机械动物结构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图10,仿生机械动物200上安装有供游客或演职人员乘坐或站立的第二舱体组件280;第二舱体组件280与仿生机械动物200可拆卸连接。游客或演职人员可通过地面辅助楼梯登上所述舱体。该舱体可根据演出需要便捷拆装。
107.在具体实现上,以上描述涉及到的各驱动单元,包括但不限于驱动油缸。
1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巡游演艺用仿生设备,该设备通过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将仿生机械动物约束于巡游车辆结构架上,并利用连接于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上的驱动单元,实现仿生机械动物的大幅度整体空间运动,同时结合仿生机械动物自身的头部、颈部、腿部、腹部、尾部各结构的协调动作,以及模仿动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同时配合以多种特效,如水、雾、灯光、烟雾、音乐特效,在操作员与程序的控制下,完成自由、多变的组合动作表演,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仿生机械动物与游客实时互动,给游客以很强的沉浸感。
109.具体具有以下特点:
110.(1)仿生设备,其行进、表演动作由操作员通过人机界面操作完成,或可由操作员驾驶车辆行进方向,由程序自动完成其余表演动作,或由程序自动驾驶、自动完成所有动作,或者,由多名操作员乘坐于仿生机械动物躯干的多个位置,在合适的视角控制相应的肢体,通过多人的密切配合,完成全套表演动作。所述的巡游车辆行进速度与仿生机械动物的肢体行走步伐匹配,以真实模拟动物行走的感觉。
111.(2)该仿生设备的表演场地选择方便,设备自带行走动力系统,设备的迁移、表演更为自由,为演艺策划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
112.(3)该仿生设备以巡游车辆作为行进载体,其仿生机械动物的行进速度,与仿生机械动物的肢体行走步伐匹配,外表看来如真实的动物在行走。
113.(4)为适应多种演出需求,该仿生设备的仿生机械动物躯体和巡游车辆的结构架上,装有载客舱体,满足设备巡游时游客或演职人员的骑乘,增强游客互动,增加营收,演职人员骑乘,为巡游策划提供多种可能;舱体与设备主体采用可拆卸连接,根据演出的需要,安装或拆除舱体。
11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