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训练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5338发布日期:2021-06-25 16:4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训练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辅助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训练用具。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而有效的呼吸训练可以提高呼吸肌群的肌力及肌耐力,减少肺部的炎性渗出,促进炎性物质及痰液排出,使患者尽早脱离定期的纤支镜吸痰治疗及恢复正常的呼吸模式。

现有的呼吸训练器虽然使用方法简单,但大多为经口式,主要用于非气管切开的患者,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只能运用一些徒手呼吸训练、咳嗽训练等方法改善呼吸功能,往往比较局限,对于呼吸肌群及功能的训练仍不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训练用具,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同时适用于普通肺功能障碍患者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训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训练用具,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腔管、连接在腔管顶部并与腔管相通的连接管、连接在连接管顶部并与连接管相通的弹性波纹管以及连接在弹性波纹管顶部并与弹性波纹管相通的螺纹管,腔管内部可设置有若干组浮球,腔管底端螺纹连接有痰液收集盖,腔管上部圆周外侧壁设置有螺纹部,腔管上部设置有与螺纹部螺纹配合的调节套,腔管上部侧壁均匀开设有纵向排列的若干组通孔,连接管中部设置有浮球置入嘴,浮球置入嘴远离连接管一端通过塑性连接件连接有可与浮球置入嘴卡接配合的密封盖,螺纹管顶部可分别螺纹连接有口罩和吹吸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浮球置入嘴圆周内侧壁开设有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盖圆周侧壁设置有可与环形密封槽卡接配合的环形橡胶圈;通过环形橡胶圈的橡胶特性,使得环形橡胶圈可卡入环形密封槽内,从而实现密封盖卡接在浮球置入嘴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口罩包括罩体、贯穿在罩体中部并与螺纹管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套以及连接在罩体左右外侧的连接带,罩体顶部沿边设置有硅胶垫;通过第一螺纹套与螺纹管的螺纹连接,便于跟换口罩。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套顶部设置有十字限位架;通过十字限位架,不仅实现对第一螺纹套的限位,而且可避免浮球吸入患者嘴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两组所述连接带远离罩体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搭扣;通过搭扣(未画出),便于将两组连接带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吹吸件包括与螺纹管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套以及设置在第二螺纹套顶部的口含嘴;通过第二螺纹套与螺纹管的螺纹连接,便于跟换吹吸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依据需要,选择口罩或吹吸件螺纹连接在螺纹管顶部,从而适用非气管切开的患者或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同时可根据弹性波纹管的伸缩幅度以及浮球上下变动频率,判断患者肺功能的恢复程度,并通过旋转调节套,调节其患者吸气与呼气的难易程度,从而有效恢复呼吸肌群的肌力及肌耐力;同时该装置便于拆解与安装,从而分别对其进行清洗消毒,便于二次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腔管;2连接管;3弹性波纹管;4螺纹管;5浮球;6痰液收集盖;7调节套;8通孔;9浮球置入嘴;10密封盖;11环形密封槽;12环形橡胶圈;13罩体;14第一螺纹;15连接带;16硅胶垫;17十字限位架;18第二螺纹套;19口含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训练用具,包括管体,管体包括腔管1、连接在腔管1顶部并与腔管1相通的连接管2、连接在连接管2顶部并与连接管2相通的弹性波纹管3以及连接在弹性波纹管3顶部并与弹性波纹管3相通的螺纹管4,腔管1内部可设置有若干组浮球5,腔管1底端螺纹连接有痰液收集盖6,腔管1上部圆周外侧壁设置有螺纹部,腔管1上部设置有与螺纹部螺纹配合的调节套7,腔管1上部侧壁均匀开设有纵向排列的若干组通孔8,连接管2中部设置有浮球置入嘴9,浮球置入嘴9远离连接管2一端通过塑性连接件连接有可与浮球置入嘴9卡接配合的密封盖10,螺纹管4顶部可分别螺纹连接有口罩和吹吸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球置入嘴9圆周内侧壁开设有环形密封槽11,密封盖10圆周侧壁设置有可与环形密封槽11卡接配合的环形橡胶圈12;通过环形橡胶圈12的橡胶特性,使得环形橡胶圈12可卡入环形密封槽11内,从而实现密封盖10卡接在浮球置入嘴9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口罩包括罩体13、贯穿在罩体13中部并与螺纹管4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套14以及连接在罩体13左右外侧的连接带15,罩体13顶部沿边设置有硅胶垫16;通过第一螺纹套14与螺纹管4的螺纹连接,便于跟换口罩。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套14顶部设置有十字限位架17;通过十字限位架17,不仅实现对第一螺纹套14的限位,而且可避免浮球5吸入患者嘴部。

本实施例中,两组连接带15远离罩体13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搭扣;通过搭扣(未画出),便于将两组连接带1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吹吸件包括与螺纹管4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套18以及设置在第二螺纹套18顶部的口含嘴19;通过第二螺纹套18与螺纹管4的螺纹连接,便于跟换吹吸件。

使用时,通过浮球置入嘴9,将适量组数的浮球5放入腔管1内,再将密封盖10卡接在浮球置入嘴9的嘴部,实现将浮球置入嘴9封闭,若是管切开术后的患者进行训练,则将罩体13的第一螺纹套14螺纹连接在螺纹管4顶部,再通过连接带15,将罩体13佩戴在患者嘴部,通过硅胶垫16,不仅减少罩体13对患者面部的挤压,而且提高罩体13与面部之间的密封性,此时患者可进行吹吸训练,从而患者不需口含口含嘴19,可直接进行呼气与吸气,同时罩体13有效减少痰液等分泌物飞溅;若是非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训练,则将口含嘴19的第二螺纹套18螺纹连接在螺纹管4顶部,患者可直接口含含嘴19,进行呼气与吸气训练;通过患者的呼气与吸气,使得弹性波纹管3进行伸缩运动,同时当患者呼气时,气体从通孔8出排出,使得浮球5吹向腔管1底部,当继续呼气时,使得腔管1靠近通孔8处的气流速度块,则根据伯努利原理,该处的气压比腔管1底部的气压低,则使得浮球5向上运动,当患者换气的时间内,浮球5在重力作用下落,当患者吸气时,其使得腔管1靠近通孔8处的气流速度块,又使得浮球5向上运动,当患者再次换气时,浮球5又下落,从而通过患者的呼气与吸气,使得浮球5在腔管1内上下变动,从而根据弹性波纹管3的伸缩幅度以及浮球5上下变动频率,判断患者肺功能的恢复程度;同时可根据肺功能的恢复程度,旋转调节套7,调节调节套7相对于腔管1上下移动,从而调节与外界相通通孔8的组数,进而调节患者吸气与呼气的难易程度,从而有效恢复呼吸肌群的肌力及肌耐力;通过设置痰液收集盖6,对呼出的痰液等分泌物进行集中收集,避免溅射至外界;使用完毕后,可先将口罩或吹吸件从螺纹管4取下,再将痰液收集盖6从腔管1底端取下,进而可将浮球5从腔管1中取出,从而可分别对其进行清洗消毒,便于二次使用。

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依据需要,选择口罩或吹吸件螺纹连接在螺纹管4顶部,从而适用非气管切开的患者或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同时可根据弹性波纹管3的伸缩幅度以及浮球5上下变动频率,判断患者肺功能的恢复程度,并通过旋转调节套7,调节其患者吸气与呼气的难易程度,从而有效恢复呼吸肌群的肌力及肌耐力;同时该装置便于拆解与安装,从而分别对其进行清洗消毒,便于二次使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