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弯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5603发布日期:2022-01-29 12:1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可折弯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弯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当前可折弯显示设备的转动和滑动补偿的结构复杂,这大大增加的可折弯显示设备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弯显示设备,其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弯显示设备,其包括:
5.柔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以及
6.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用于支撑所述柔性件,所述折叠机构包括:
7.连接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部;
8.第一弯折部,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部,当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所述连接部滑动时,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所述连接部转动;以及
9.第二弯折部,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三部,当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所述连接部滑动时,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所述连接部转动。
10.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折弯显示设备当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所述连接部滑动时,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所述连接部转动,当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所述连接部滑动时,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所述连接部转动。弯折时,第一弯折部与连接部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与连接部之间的滑动关系与转动关系联动,从而使得第一弯折部与连接部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与连接部之间滑动的时,同时进行转动,转动时也同时进行滑动,这使得可折弯机构进行转动时,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的滑动可对柔性件弯折过程的长度变化进行补偿,从而减少了弯折过程中柔性件的受力,提高了可折弯显示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可折弯显示设备的滑动关系与转动关系联动,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折弯显示设备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折弯显示设备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折弯显示设备展平状态的部分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机构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图4的折叠机构的虚线框i的放大图。
1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机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机构省略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图7的折叠机构的虚线框ⅱ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3.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
24.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其包括:柔性件10及折叠机构30。所述柔性件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11、第二部13和第三部15。所述折叠机构30用于支撑所述柔性件10,所述折叠机构30包括:连接部31,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部13;第一弯折部33,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1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部11,当所述第一弯折部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时,所述第一弯折部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换言之,当所述第一弯折部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所述第一弯折部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以及第二弯折部35,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1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33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三部15,当所述第二弯折部35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时,所述第二弯折部35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换言之,当所述第二弯折部35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所述第二弯折部35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
25.可选地,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具有弯折轴线(如图1虚线a-a所示),第一部11和第三部15以弯折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弯折部33和第二弯折部35也以弯折轴线对称设置。可选地,第一弯折部33与连接部31的相对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弯折轴线,第二弯折部35与连接部31的相对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弯折轴线。
26.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当所述第一弯折部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时,所述第一弯折部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当所述第二弯折部35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时,所述第二弯折部35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弯折时,第一弯折部33与连接部31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35与连接部31之间的滑动关系与转动关系联动,从而使得第一弯折部33与连接部31之间以及第二弯折部35与连接部31之间滑动的时,同时进行转动,转动时也同时进行滑动,这使得可折弯机构进行转动时,第一弯折部33及第二弯折部35的滑动可对柔性件10弯折过程的长度变化进行补偿,从而减少了弯折过程中柔性件10的受力,提高了可折弯
显示设备100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可折弯显示设备100的滑动关系与转动关系联动,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
27.本技术的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可弯折手机、可弯折平板、可弯折电子阅读器、可弯折显示器、可弯折电脑、可弯折电视机、可弯折可穿戴设备等可以进行弯曲或折叠的电子设备。
28.可选地,柔性件1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柔性显示屏。可选的,柔性件10的第二部13为柔性显示屏,柔性件10的第一部11和第三部15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柔性显示屏。无论柔性件10的第一部11、第二部13和第三部15是否全为柔性显示屏,第一部11、第二部13和第三部15拼接为一个整体,或者第一部11、第二部13和第三部15为一体结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显示面。可以理解的是,柔性件10的第一部11、第二部13和第三部15连接处可以不拼接为一整体,换言之,柔性件10的第一部11、第二部13和第三部15分别为独立的部件。
29.可选地,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在折弯时柔性件10不是直接对折,而是呈水滴形弯折,即以一个较大的弯折半径弯折,可以经过长期使用而不会因太多的弯折损坏柔性件10。
3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弯折时,柔性件10的第三部15以预设曲率半径弯折。更具体地,第三部15分呈水滴形弯折,即以一个较大的弯折半径弯折,以使柔性件10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31.请参见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一安装座311、第一转轴313、第二转轴315、第二安装座317及壳体319。第一安装座311与第二安装座317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319,所述第一转轴313及所述第二转轴315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1与第二安装座317之间。所述壳体319包括底板3191及侧板3193,底板3191与侧板3193围合成容置空间(图未示),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安装座311、第一转轴313、第二转轴315及第二安装座317。所述侧板3193沿弯折轴线设置于所述底板3191的相对两侧,用于防止第一安装座311、第一转轴313、第二转轴315及第二安装座317等部件外露。在图5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311相较于第二安装座317靠近所述侧板3193设置,所述侧板3193用于防止折叠状态或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座311外露,影响可折弯显示设备100的外观,从而影响用户的体验。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1的第一安装座311具有第一滑槽301、第二滑槽303、第三滑槽305及第四滑槽307。所述第一滑槽301及所述第三滑槽305与所述第一弯折部33滑动且转动配合,换言之,所述第一弯折部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301及所述第三滑槽305,当所述第一弯折部33在所述第一滑槽301及所述第三滑槽305内滑动时,所述第一弯折部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所述第二滑槽303及所述第四滑槽307与所述第二弯折部35滑动且转动配合,换言之,所述第二弯折部35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303及所述第四滑槽307,当所述第二弯折部35在所述第二滑槽303及所述第四滑槽307内滑动时,所述第二弯折部35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
3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1的第一安装座311包括第一滑轨(图未示)、第二滑轨(图未示)、第三滑轨(图未示)及第四滑轨(图未示)。所述第一滑轨及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33滑动且转动配合,换言之,所述第一弯折部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及所述第三滑轨,当所述第一弯折部33在所述第一滑轨及所述第三滑轨内滑动时,所述第一弯折部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所述第二滑轨及所述第四滑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35滑
动且转动配合,换言之,所述第二弯折部35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及所述第四滑轨,当所述第二弯折部35在所述第二滑轨及所述第四滑轨内滑动时,所述第二弯折部35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
34.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301、所述第二滑槽303、所述第三滑槽305及所述第四滑槽307均为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具有轴线,所述第一滑槽301的轴线、所述第二滑槽303的轴线、所述第三滑槽305的轴线及所述第四滑槽307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靠近所述连接部31靠近所述柔性件10表面。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301的轴线、所述第二滑槽303的轴线、所述第三滑槽305的轴线及所述第四滑槽307的轴线分别与弯折轴线平行。
35.可选地,所述第一滑轨302、第二滑轨304、第三滑轨306及第四滑轨308均为圆弧滑轨,所述圆弧滑轨具有轴线,所述第一滑轨302的轴线、所述第二滑轨304的轴线、所述第三滑轨306的轴线及所述第四滑轨308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靠近所述连接部31靠近所述柔性件10表面。可选地,所述第一滑轨302的轴线、所述第二滑轨304的轴线、所述第三滑轨306的轴线及所述第四滑轨308的轴线分别与弯折轴线平行。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33包括第一主动件331、第一从动件333及第一支撑件335。所述第一主动件331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1,当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时,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第一从动件33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件331,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1,当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当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时,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换言之,当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所述第一支撑件335固定于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用于支撑第一部11。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一滑槽301时,所述第一主动件331包括第一滑轨302,所述第一滑轨30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301内,当所述第一滑轨302相对所述第一滑槽301滑动时,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且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一滑轨时,所述第一主动件331具有第一滑槽(图未示);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当所述第一滑轨相对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且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绕所述第一滑轨的轴线或所述第一滑槽的轴线转动。采用第一滑槽及第一滑轨的配合,使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绕所述第一滑轨的轴线或所述第一滑槽的轴线转动,相较于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绕实体转轴转动,可以使得可折弯显示设备100的第一弯折部33的边框厚度变薄,在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弯折的过程中,第一主动件331的转轴不易外漏。
38.请参见图5,可选地,第一主动件331具有第一凹槽3311,第一从动件3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3311,第一主动件331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第一主动件331沿所述第一凹槽3311滑动,且在第一主动件331的带动下,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三滑槽305时,所述第一从动件333包括第三滑轨306,所述第三滑轨306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槽305内,当所述第三滑轨306相对所述第三滑槽305滑动时,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且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三滑轨时,所述第一从动件333具有第三滑槽(图未示);所
述第三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槽内,当所述第三滑轨相对所述第三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且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绕所述第三滑轨的轴线或所述第三滑槽的轴线转动。
40.请参见图4,可选地,第一从动件333具有第一滑轴3331,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的第一滑轴333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的所述第一凹槽3311内,当所述第一主动件331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凹槽3311与所述第一滑轴3331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相对所述第一从动件333转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从动件33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轴3331。
41.可选地,所述第一从动件333还具有第一容置槽333。
42.请参见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部35包括第二主动件351、第二从动件353及第二支撑件355。所述第二主动件351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1,当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时,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第二从动件35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动件351,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1,当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当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时,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换言之,当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所述第二支撑件355固定于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用于支撑第三部15。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二滑槽303时,所述第二主动件351包括第一滑轨302,所述第一滑轨30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303内,当所述第一滑轨302相对所述第二滑槽303滑动时,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且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一滑轨时,所述第二主动件351具有第二滑槽(图未示);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当所述第一滑轨相对所述第二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且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绕所述第二滑轨的轴线或所述第二滑槽的轴线转动。采用第二滑槽及第二滑轨的配合,使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绕所述第二滑轨的轴线或所述第二滑槽的轴线转动,相较于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绕实体转轴转动,可以使得可折弯显示设备100的第二弯折部35的边框厚度变薄,在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弯折的过程中,第二主动件351的转轴不易外漏。
44.可选地,第二主动件351具有第二凹槽3511,第二从动件35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3511,第二主动件351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第二主动件351沿所述第二凹槽3511滑动,且在第二主动件351的带动下,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四滑槽307时,所述第二从动件353包括第三滑轨306,所述第三滑轨306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四滑槽307内,当所述第三滑轨306相对所述第四滑槽307滑动时,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且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三滑轨时,所述第二从动件353具有第四滑槽(图未示);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四滑槽内,当所述第三滑轨相对所述第四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连接部31滑动且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绕所述第四滑轨的轴线或所述第四滑槽的轴线转动。
46.可选地,第二从动件353具有第二滑轴3531,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的第二滑轴353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3511内,当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通过所
述第二凹槽3511与所述第二滑轴3531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所述第二从动件353转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从动件35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滑轴3531。
47.可选地,所述第二从动件353还具有第二容置槽3533。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30还包括限位组件37,所述限位组件37安装于所述连接部31,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33及第二弯折部35滑动连接,用于在所述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弯折时在一个或多个折叠角度限位。可选地,限位组件37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从动件333及第二从动件353,当第一主动件331和第二主动件351相对连接部31转动时,带动第一从动件333和第二从动件353相对连接部31运动,并联动限位组件37在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弯折时在一个或多个折叠角度定位。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限位组件37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313及所述第二转轴315,且限位组件37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从动件333的第一容置槽3333及第二从动件353的第二容置槽3533。
49.请参见图5、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37包括第一限位件371及第二限位件373。所述第一限位件37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313,所述第一限位件37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的第一容置槽3333,所述第二限位件37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315,所述第二限位件373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的第二容置槽3533。
5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71与第一转轴313,及第二限位件373与第二转轴315之间均具有摩擦力,当第一主动件331和第二主动件351分别相对连接部31相向或相背转动时,带动第一从动件333和第二从动件353分别相对连接部31相向或相背转动,进而驱动第一限位件371绕第一转轴313转动,第二限位件373绕第二转轴315转动;当第一主动件331和第二主动件351停止受力时,在第一限位件371与第一转轴313之间的摩擦力及第二限位件373与第二转轴315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从动件333和第二从动件353的转动角度被定位,从而实现对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在于一个或多个角度折叠的角度定位。本技术的术语“转动角度”指可折弯显示设备100折弯时第一弯折部33与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展平时第一弯折部33之间的夹角,或者可折弯显示设备100折弯时第二弯折部35与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展平时第二弯折部35之间的夹角。
51.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包括第三滑轴3711,所述第二限位件373包括第四滑轴3731,所述第一限位件371的第三滑轴371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件333的第一容置槽3333,所述第二限位件373的第四滑轴373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的第二容置槽3533,以使当所述第一从动件333与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相对转动时,通过所述滑轴与所述容置槽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及第二限位件373相向或相背转动,并在第一限位件371及第二限位件373的作用下,对所述第一从动件333及所述第二从动件353的转动校对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在于一个或多个角度折叠的角度定位。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37还包括第三限位件375。所述第三限位件375分别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313和所述第二转轴315,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73限位连接,用于在第一限位件37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73分别相对所述连接部31转动时,对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7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从而对第一从动件333及第二从动件353之间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最终对第一支撑件335与第二支撑件355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
53.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固定于第一转轴313,所述第二限位件373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315,所述第三限位件375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73啮合,以对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7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不易出现晃动,使用更加方便,且不易使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受损。当第一从动件333和第二从动件353分别相对连接部31转动时,通过滑轴和容置槽的配合,带动第一限位件371和第二限位件373相对连接部31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转轴313和第二转轴315相向或相背转动,同时在第三限位件375的作用下,对第一限位件371和第二限位件37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以实现对第一从动件333和第二从动件353第一支撑件335和第二支撑件355转动角度的限位,进而实现对第一支撑件335和第二支撑件355转动角度的限位。
54.可选地,第一限位件371、第二限位件373及第三限位件375限位连接处均为凹凸轮结构,通过凹凸轮结构的啮合,对第一支撑件335和第二支撑件355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由于第一限位件371和第二限位件373分别与第一从动件333和第二从动件353滑动连接,使得弯折动作和定位动作同步进行,在可弯折显示装置的弯折过程中,带动第一限位件371和第二限位件373转动,使得凹凸轮结构可在脱离啮合和啮合两个状态依次切换,实现定位功能。
55.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37还包括弹性件377,所述第一转轴313和所述第二转轴315分别活动套设有所述弹性件377,所述弹性件377抵推所述第一限位件371或第二限位件373或第三限位件375。具体的,弹性件377的一端抵持第一限位件371或第二限位件373或第三限位件375,另一端抵持第二安装座317。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件377分别抵推第三限位件375的相对两端,以使第三限位件375与第一限位件371和第二限位件373限位连接。可选地,弹性件377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套管等具有弹性的零件。
56.请参见图5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30还包括同步组件39,所述同步组件39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313和所述第二转轴315,当所述可折弯显示设备100弯折或展平时,所述同步组件39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转轴313和所述第二转轴315分别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73同步相向或相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从动件333和所述第二从动件353同步相向或相背转动。
57.可选地,同步组件39为齿轮组件,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391及与第一齿轮391同步相向或相背转动的第二齿轮393,第一齿轮391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313,第二齿轮393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315,当所述第一主动件331与所述第二主动件351相向或相背转动时,通过滑轴与凹槽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371及所述第二限位件373相向或相背转动,接着通过滑轴与容置槽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13及所述第二转轴315相向或相背转动,第一转轴313与第二转轴315在第一齿轮391及第二齿轮393的作用下,同步相向或相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主动件331与第二主动件351的相向或相背转动同步进行,进而使得第一支撑件335及第二支撑件355相对连接部31的相向或相背转动同步进行。
58.可选地,齿轮组件还包括第三齿轮组395,第三齿轮组395包括偶数个依次啮合且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部31的齿轮,第一齿轮391通过第三齿轮组395与第二齿轮393啮合,以实现第一齿轮391及第二齿轮393的同步相向或相背转动,换言之,第一齿轮391、第三齿轮组395、第二齿轮393依次啮合。在图8的实施例中,第三齿轮组395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
5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
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