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7427发布日期:2021-12-25 01:3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显示面板。相关技术中,参见图1,背板110’一般包括侧壁板111’以及从侧壁板111’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的承载板112’,以使侧壁板111’与承载板112’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显示面板120’设置于容纳腔内,如此设置,在安装显示面板120’时显示面板120’将会受到侧壁板111’的阻碍,组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显示面板的内表面连接连接件,显示面板的外表面和外周面作为显示模组的外观面,使得从显示模组的侧边能够观看到整个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呈现出悬浮效果,组装更为方便且能够提升用户视觉体验。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5.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自所述底板的外沿翻折并贴合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弯折段自所述第一弯折段远离所述外沿的一端翻折并朝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
6.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或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以及
7.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二弯折段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具有朝向所述底板的内表面、背离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以及连接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的外周面,所述内表面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外表面以及所述外周面作为所述显示模组的外观面。
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9.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背板的第一弯折段贴合底板设置,能够增强背板的抗弯折、抗扭转变形性能,增强背板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显示模组的结构强度。通过将显示面板的内表面连接连接件,显示面板的外表面和外周面作为显示模组的外观面,使得从显示模组的侧边能够观看到整个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呈现出悬浮效果,组装更为方便且能够提升用户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是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的立体剖视图;
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立体剖视图;
13.图3是图2中示出的背板和第三弯折段的立体剖视图;
1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立体剖视图;
1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三种立体剖视图;
1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四种立体剖视图;
1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五种立体剖视图;
18.图8是图7中示出的背板的立体剖视图;
1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六种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1.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2.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显示面板。相关技术中,参见图1,背板110’一般包括侧壁板111’以及从侧壁板111’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的承载板112’,以使侧壁板111’与承载板112’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显示面板120’设置于容纳腔内,如此设置,在安装显示面板120’时显示面板120’将会受到侧壁板111’的阻碍,组装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缺陷。
2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参见图2至图9,显示模组10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模组100包括背板110、连接件120和显示面板130。
24.所述背板11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1、第一弯折段112和第二弯折段113,所述第一弯折段112自所述底板111的外沿翻折并贴合所述底板111,所述第二弯折段113自所述第一弯折段112远离所述外沿的一端翻折并朝远离所述底板111的方向延伸。通过将背板110的第一弯折段112贴合底板111设置,能够增强背板110的抗弯折、抗扭转变形性能,增强背板11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强度。
25.同时,底板111、第一弯折段112和第二弯折段113经一体弯折工艺成型,一方面能够省去底板111、第一弯折段112和第二弯折段113的组装工序,且使背板110的平整度更佳;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底板111、第二弯折段113和第二弯折段113的连接强度,使背板110的结构更加稳固。
26.所述连接件120与所述第一弯折段112和/或所述第二弯折段113连接。可以理解地,连接件120与第一弯折段112和/或第二弯折段113的连接可以为任意方式的连接;如,可以为卡合连接、粘接剂连接、点焊连接、螺钉连接等。
27.所述显示面板130位于所述第二弯折段113远离所述底板111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130包括显示区131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131外的非显示区132,所述非显示区132具有朝向所述底板111的内表面132a、背离所述底板111的外表面132b以及连接所述内表面132a与所述外表面132b的外周面132c,所述内表面132a连接所述连接件120,所述外表面132b以及
所述外周面132c作为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外观面。通过将显示面板130的内表面132a连接连接件120,显示面板130的外表面132b和外周面132c作为显示模组100的外观面,使得从显示模组100的侧边能够观看到整个显示面板130,即显示面板130呈现出悬浮效果,组装更为方便且能够提升用户视觉体验。
28.背板110内可用于安装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等。背板110可以采用金属、塑胶等任意的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当然,为使背板110兼具硬性和轻薄性的特点,背板110可优选为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可以采用铁板、铝合金板、镁合金板等材料制成。
29.背板110的第二弯折段113与第一弯折段112之间可以呈大于0
°
且小于180之间的任意夹角设置,如,可以呈60
°
、70
°
、80
°
、90
°
、100
°
、110
°
或120
°
的夹角设置。优选地,第二弯折段113与第一弯折段112之间呈90
°
的夹角设置,以使背板110具备较强的抗弯折性能。
30.为使背板110对显示面板13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第一弯折段112的宽度可以大致与显示面板130的非显示区132的宽度相等。如,当非显示区132的宽度在5.0mm至5.9mm之间时,第一弯折段112的宽度可以在6mm左右。优选地,第一弯折段112的宽度可以大于6mm,如,第一弯折段112的宽度可以为8mm至10mm。
31.在一种可实施的方案中,所述连接件120可以包括第三弯折段121,所述第三弯折段121自所述第二弯折段113远离所述第一弯折段112的一端翻折且与所述第一弯折段1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弯折段121背离所述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连接所述内表面132a。通过将连接件120的第三弯折段121与背板110的第二弯折段113经一体弯折成型,即背板110可通过一体弯折工艺直接成型出连接内表面132a的第三弯折段121,可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2.可以理解地,第三弯折段121和第一弯折段112可以分别位于第二弯折段113的相对侧,即第三弯折段121位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内侧;第三弯折段121和第一弯折段112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弯折段113的同侧,即第三弯折段121位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外侧。优选地,为使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连接第三弯折段121后,非显示区132的外周面132c能够接近甚至形成整个显示模组100的最外沿,提升显示面板130的屏占比,第三弯折段121优选为位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外侧。同时,将第三弯折段121设置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外侧,使得显示面板130能够跨设第二弯折段113,即显示面板130还经由第二弯折段113承靠,从而能够降低第三弯折段121的受力,提升显示模组100的平稳性;且由于第一弯折段112贴合底板111设置,使得第三弯折段121连接内表面132a的连接面在做到较窄的情形下也具备足够的支撑强度,从而能够缩减第一弯折段112、第三弯折段121的宽度,实现显示模组100的小型化。
33.第三弯折段121与第二弯折段113之间可以呈大于0
°
且小于180
°
之间的任意夹角设置,如,可以呈60
°
、70
°
、80
°
、90
°
、100
°
、110
°
或120
°
的夹角设置。优选地,第三弯折段121与第二弯折段113之间呈90
°
的夹角设置,以使背板110和第三弯折段121具有较强的抗弯折性能。即,优选地,第一弯折段112和第三弯折段121均与第二弯折段113垂直。
34.在第三弯折段121设置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外侧时,第三弯折段121在底板111上的投影可以位于底板111内也可以位于底板111外。由于第三弯折段121的边缘可能经切削等工艺形成较为锋利的边缘,因此,将第三弯折段121在底板111上的投影设置于底板111内可避免第三弯折段121的边缘割手。
35.第三弯折段121可直接与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连接,第三弯折段121也可经由中间件与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连接。在第三弯折段121直接与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连接时,仅需考虑第三弯折段121的尺寸与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的尺寸的相对关系,如,使第三弯折段121的长度和/或宽度与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的长度和/或宽度近似相等,能够降低显示模组100的精度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在第三弯折段121经由中间件与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连接时,由于第三弯折段121和中间件将共同承载显示面板130,因此,可降低第三弯折段121的结构强度需求,使得第三弯折段121和背板110更易经一体弯折工艺形成。
36.具体地,在第三弯折段121直接与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连接,且第三弯折段121和第一弯折段112位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同侧时,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连接件120可以仅包括第三弯折段121。由于背板110和第三弯折段121直接通过一体弯折工艺形成,即背板110和第三弯折段121属于同一部件的不同部位,如此,将连接件120设置成仅包括第三弯折段121,即仅通过一个部件即可实现对显示面板130的支撑,可以节省显示模组100的组装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连接件120除包括第三弯折段121外,还可以包括中框122,所述第一弯折段112、所述第二弯折段113和所述第三弯折段121围合形成容纳腔n,所述中框122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所述容纳腔n内且抵接所述第一弯折段112和所述第三弯折段121,此时,中框122能够增强背板110的抗弯折、抗扭转变形性能,提升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强度。在此情况下,中框122可通过过盈配合即卡合方式与第一弯折段112和第三弯折段121连接,连接更为方便;中框122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点焊、螺钉等方式实现与第一弯折段112、第二弯折段113、第三弯折段12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37.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4,中框122可以整体位于容纳腔n内,参见图5,中框122也可以局部位于容纳腔n内。在中框122整体位于容纳腔n内时,从显示面板130的正面观看,中框122会受到显示面板130或第三弯折段121的遮挡,从而在视觉上能够扩大显示面板130的屏占比,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中框122局部位于容纳腔n内时,可通过中框122的外露部位实现中框122在容纳腔n内的拆装,组装更为便利;同时,中框122的外露部位还可起到装饰件的效果,提升显示模组100的美观性。
38.在中框122局部位于容纳腔n内时,参见图5,中框122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221和第二部分1222,所述第一部分1221可以位于所述容纳腔n内且抵接所述第一弯折段112和所述第三弯折段121,使得第一部分1221能够起到增强背板110的抗弯折、抗扭转变形性能的作用。所述第二部分1222可以位于所述容纳腔n外且与所述第一部分1221连接;如此,可对位于容纳腔n外的第二部分1222施力来实现中框122在容纳腔n内的拆装,以及使第二部分1222起到装饰件的效果。
39.优选地,为使显示模组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小型化,参见图5,所述第二部分1222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三弯折段121背离所述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平齐,所述第二部分1222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底板111背离所述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平齐,以使从显示模组100的侧面观看,中框122包裹住背板110和第三弯折段121,能够使显示模组100的结构更加整齐且使中框122起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40.在第三弯折段121经由中间件与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连接,且第三弯折段121和第一弯折段112位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同侧时,中间件可以包括中框122的第三部分
1223,即参见图6,所述中框122除包括上述的第一部分1221和第二部分1222外,还可以包括第三部分1223,所述第三部分1223可以位于所述容纳腔n外且贴合所述第三弯折段121背离所述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所述第三部分1223连接第二部分1222,所述第三弯折段121可经由所述第三部分1223连接所述内表面132a,如此设置,第一部分1221、第三部分1223以及第三弯折段121将共同承载显示面板130,可以降低第三弯折段121的结构强度需求,使得第三弯折段121和背板110更易经一体弯折工艺形成。
41.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案中,参见图7和图8,所述连接件120可以包括中框124,所述中框124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241,所述第一部分1241和所述第一弯折段112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弯折段113的同侧,即第一部分1241位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外侧,所述第一部分1241背离所述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连接所述内表面132a。通过将连接内表面132a的第一部分1241设置于第二弯折段113的外侧,能够使非显示区132的外周面132c接近甚至形成整个显示模组100的最外沿,从而提升显示面板130的屏占比。由于第一弯折段112贴合底板111设置,使得第一部分1241连接内表面132a的连接面在做到较窄的情形下也具备足够的支撑强度,从而能够缩减第一弯折段112、第一部分1241的宽度,实现显示模组100的小型化。
42.所述第一部分1241可以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112、所述第二弯折段113、或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112和所述第二弯折段113。具体地,可通过粘接剂、点焊、螺钉等方式连接。在第一部分1241有与第一弯折段112连接时,第一部分1241的一端需延伸至第一弯折段112且与第一弯折段112连接,第一部分1241的另一端需延伸至非显示区132的内表面132a且与内表面132a连接,此时第一部分1241在垂直于底板111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对显示面板130的支撑效果优异。优选地,第一部分1241可既贴合第一弯折段112又贴合第二弯折段113,以使显示模组100的结构更为紧密,避免落入灰尘等杂质。
43.第一部分1241背离非显示区13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弯折段112背离底板111的表面平齐,也可以与底板111背离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平齐。在第一部分1241背离非显示区132的一端与第一弯折段112背离底板111的表面平齐时,能够使中框124的结构更加紧凑、减轻显示模组100的重量。在第一部分1241背离非显示区132的一端与底板111背离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平齐时,从显示模组100的侧面观看,中框124包裹住背板110,能够使显示模组100的结构更加整齐且起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44.更进一步地,参见图9,所述中框124还可以包括第二部分1242,所述第二部分1242贴合所述第二弯折段113远离所述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部分1241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242背离所述第二弯折段113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1241背离所述第一弯折段112的表面平齐。通过设置第二部分1242,一方面能够增大中框124与内表面132a的连接面积,增强连接性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中框124与背板110的接触面积,提升中框124与背板110对显示面板130的承载能力。
45.参见图2,所述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粘接件140,所述粘接件140位于所述连接件120与所述内表面132a之间,以实现所述连接件120与所述内表面132a的连接。具体地,粘接件140可以包括胶水、双面胶等。所述粘接件140在所述底板11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30在所述底板111上的正投影内,以使从显示面板130的正面看,粘接件140不会外露,提升显示面板130的屏占比。
46.可以理解地,第一弯折段112、第二弯折段113以及连接件120均可以绕底板111的
外沿环设,且粘接件140可选用具有消光性能的材料制成,以避免光线经由背板110内射出。
4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100。上述通过将背板110的第一弯折段112贴合底板111设置,能够增强背板110的抗弯折、抗扭转变形性能,增强背板11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强度。通过将显示面板130的内表面132a连接连接件120,显示面板130的外表面132b和外周面132c作为显示模组100的外观面,使得从显示模组100的侧边能够观看到整个显示面板130,即显示面板130呈现出悬浮效果,组装更为方便且能够提升用户视觉体验。
48.显示装置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电子纸、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