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训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地源热泵制冷制热实训平台。
背景技术:2.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等)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地源热泵是以岩土体、地层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地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中央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在1912年由瑞士的专家提出,而这项技术的提出始于英、美两国,北欧国家主要偏重于冬季采暖,而美国则注重冬夏联供,由于美国的气候条件与中国很相似,因此研究美国的地源热泵应用情况,对我国地源热泵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用于教学的地源热泵制冷制热实训平台一般为固定式,由于不能实现高度调节,从而不便不同身高的教师舒适地教学,且固定式的实训平台占用空间较大,存放不便。
4.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教学的地源热泵制冷制热实训平台,通过第一电机正转同时第二电机反转带动平台本体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顺时针转动两侧的转轮带动四个限位杆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内,实现将平台本体固定,从而实现将平台本体调节至不同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教师舒适的教学,平台本体不使用时,将平台本体向下调节,减小平台本体以及底腔的占用空间,便于存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教学的地源热泵制冷制热实训平台,包括底腔,所述底腔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端部以及第二电机输出轴端部均传动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外周面均固定设置有两个齿轮,所述底腔内腔两侧均设置有两个齿条,四个所述齿轮均与齿条相啮合,四个所述齿条远离转轴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螺纹孔,且四个所述齿条顶部连接有平台本体,所述底腔顶部两侧均贯穿连接有两个空心管,四个所述空心管内均贯穿设置有限位杆。
7.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杆外周面均固定设置有皮带轮,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均连接有传动皮带。
8.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杆外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四个所述空心管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内螺纹,四个所述限位杆均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空心管内。
9.优选的,所述底腔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通槽,四个所述齿条分别活动设置
在四个通槽内。
10.优选的,所述底腔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均相连通。
11.优选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两个限位杆相背的一端均连接有转轮。
12.优选的,所述底腔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四个支脚,四个所述支脚分别设置在底腔底部四角位置处。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通过第一电机正转同时第二电机反转带动对应位置的转轴以及两个齿轮转动,四个齿轮转动时带动四个齿条以及平台本体同时向上移动,使得平台本体调节至合适位置,顺时针转动两侧的转轮带动四个限位杆同时转动,使得四个限位杆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内,从而实现将四个齿条固定,进而实现将平台本体固定,从而实现将平台本体调节至不同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教师舒适的教学,平台本体不使用时,将平台本体向下调节,减小平台本体以及底腔的占用空间,便于存放。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腔的局部结构横剖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使用场景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底腔;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转轴;5、齿轮;6、齿条;7、螺纹孔;8、平台本体;9、空心管;10、限位杆;11、皮带轮;12、传动皮带;13、通槽;14、转轮;1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23.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
4所示的一种用于教学的地源热泵制冷制热实训平台,包括底腔1,所述底腔1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2以及第二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端
部以及第二电机3输出轴端部均传动连接有转轴4,两个所述转轴4外周面均固定设置有两个齿轮5,所述底腔1内腔两侧均设置有两个齿条6,四个所述齿轮5均与齿条6相啮合,四个所述齿条6远离转轴4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螺纹孔7,且四个所述齿条6顶部连接有平台本体8,所述底腔1顶部两侧均贯穿连接有两个空心管9,四个所述空心管9内均贯穿设置有限位杆10。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四个所述限位杆10外周面均固定设置有皮带轮11,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皮带轮11之间均连接有传动皮带12。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四个所述限位杆10外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四个所述空心管9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内螺纹,四个所述限位杆10均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空心管9内,实现螺纹传动。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腔1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通槽13,四个所述齿条6分别活动设置在四个通槽13内。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腔1靠近第一电机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机2以及第二电机3均相连通。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的两个限位杆10相背的一端均连接有转轮14。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腔1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四个支脚,四个所述支脚分别设置在底腔1底部四角位置处,便于底腔1移动。
31.实施方式具体为:实际使用时,将控制器15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接通,接通第一电机2正转,同时接通第二电机3反转,第一电机2正转以及第二电机3反转带动对应位置的转轴4以及两个齿轮5转动,由于四个齿轮5均与齿条6相啮合,四个齿轮5转动时带动四个齿条6以及平台本体8同时向上移动(第一电机2正转一圈同时第二电机3反转一圈时,平台本体8向上移动两个螺纹孔7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电机2正转以及第二电机3反转的圈数,当平台本体8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将第一电机2以及第二电机3关闭,顺时针转动两侧的转轮14,在对应位置的两个皮带轮11以及传动皮带12的作用下,两个转轮14带动四个限位杆10同时转动,由于四个限位杆10均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空心管9内,随着四个限位杆10的转动,四个限位杆10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7内,从而实现将四个齿条6固定,进而实现将平台本体8固定,从而实现将平台本体8调节至不同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教师舒适的教学,平台本体8不使用时,将平台本体8向下调节,减小平台本体8以及底腔1的占用空间,便于存放,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用于教学的地源热泵制冷制热实训平台一般为固定式,由于不能实现高度调节,从而不便不同身高的教师舒适地教学,且固定式的实训平台占用空间较大,存放不便的问题。
32.本实用工作原理:通过第一电机2正转同时第二电机3反转带动平台本体8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顺时针转动两侧的转轮14带动四个限位杆10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螺纹孔7内,实现将平台本体8固定,从而实现将平台本体8调节至不同高度,便于不同身高的教师舒适的教学,平台本体8不使用时,将平台本体8向下调节,减小平台本体8以及底腔1的占用空间,便于存放。
33.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
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