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超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5393发布日期:2022-07-23 11:4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OLED超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oled超薄显示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led超薄显示器。


背景技术:

2.目前,oled超薄显示器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显示器的超薄化势必会让显示器内部的空间更为紧凑,导致显示器必须舍弃一些辅助部件,例如内置的散热系统等。当将显示器中的散热系统取消后,oled超薄显示器的散热能力又会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的oled超薄显示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oled超薄显示器,包括底壳和支架,所述底壳为铝质底壳,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壳的背面的后盖,所述后盖为铝质后盖,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后盖,所述底壳的内腔与所述后盖的内腔通过设于所述底壳上的开窗连通。
5.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上设有若干条散热槽。
6.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7.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正面具有沿其边缘设置的包边,所述包边为无缺口的环框结构。
8.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组件,所述包边包围所述面板组件,所述底壳的内腔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面板组件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沿所述包边的内侧面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上设有避让槽口。
10.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组件不突出于所述包边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背面设有安装区,所述后盖罩设所述安装区。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底座、支撑杆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锁扣,所述后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扣相配合的第二锁扣。
13.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板相适配的限位槽。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oled超薄显示器采用铝质底壳,在相同结构强度条件下,底壳可以制作得更薄一些,使得oled超薄显示器的厚度进一步减薄,而且铝质底壳自身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使得显示器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导出,连接支架的铝质后盖能够容纳部分电子元器件,使得显示器可以更加扁平化,而且,接受铝质后盖保护的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后盖向外散逸,利于进一步提升oled超薄显示器的散热性能,另外,将发热量大的电子元器件设于后盖内可以让电子元器件与面板组件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间隔,从而减少热量对于面板组件的影响,确保oled超薄显示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oled超薄显示器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oled超薄显示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细节a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oled超薄显示器中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19.标号说明:
20.1、本体;11、面板组件;12、底壳;122、开窗;123、包边;124、支撑框;125、避让槽口;126、限位槽;13、后盖;131、散热槽;132、散热孔;
21.2、支架;21、底座;22、支撑杆;23、连接板;231、第一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3.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oled超薄显示器,包括底壳12和支架2,所述底壳12为铝质底壳,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壳12的背面的后盖13,所述后盖13为铝质后盖,所述支架2连接所述后盖13,所述底壳12的内腔与所述后盖13的内腔通过设于所述底壳12上的开窗122连通。
2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oled超薄显示器采用铝质底壳,在相同结构强度条件下,底壳12可以制作得更薄一些,使得oled超薄显示器的厚度进一步减薄,而且铝质底壳自身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使得显示器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导出,连接支架2的铝质后盖能够容纳部分电子元器件,使得显示器可以更加扁平化,而且,接受铝质后盖保护的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后盖13向外散逸,利于进一步提升oled超薄显示器的散热性能,另外,将发热量大的电子元器件设于后盖13内可以让电子元器件与面板组件11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间隔,从而减少热量对于面板组件11的影响,确保oled超薄显示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25.进一步地,所述后盖13上设有若干条散热槽131。
26.由上述描述可知,散热槽131的设置能够增大oled超薄显示器的散热面积,有效地提高了oled超薄显示器的散热性能。
27.进一步地,所述后盖13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32。
28.由上述描述可知,散热孔132连通的oled超薄显示器的内部与外界,使得oled超薄显示器内部的热空气能够迅速地向外散逸,进一步提高了oled超薄显示器的散热性能。
29.进一步地,所述底壳12的正面具有沿其边缘设置的包边123,所述包边123为无缺口的环框结构。
30.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壳12上的面板组件11,所述包边123包围所述面板组件11,所述底壳12的内腔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面板组件11的支撑框124,所述支撑框124沿所述包边123的内侧面设置。
31.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组件11不突出于所述包边123设置。
32.由上述描述可知,包边123能够有效地保护面板组件11的侧面,降低面板组件11受损几率。
3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124上设有避让槽口125。
34.由上述描述可知,避让槽口125能够为面板组件11或其他零部件提供避让空间,使得oled超薄显示器能够更加轻薄化。
35.进一步地,所述底壳12的背面设有安装区,所述后盖13罩设所述安装区。
36.由上述描述可知,安装区用于安装与面板组件11电性连接的电子元器件,例如pcb板等。
3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2包括依次相连的底座21、支撑杆22和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上设有第一锁扣231,所述后盖1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扣231相配合的第二锁扣。
38.由上述描述可知,oled超薄显示器的本体1与支架2可拆卸,便于oled超薄显示器的收纳与搬运。
39.进一步地,所述后盖13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板23相适配的限位槽126。
40.由上述描述可知,限位槽126的设置方便用户定位连接连接板23与后盖13。
41.实施例一
42.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oled超薄显示器,可用于显示图形,可用作电脑显示屏、电视等。
43.请结合图1和图2,oled超薄显示器包括相连的本体1与支架2,所述本体1包括面板组件11、底壳12和设于所述底壳12的背面的后盖13,所述支架2连接所述后盖13,所述面板组件11安装在所述底壳12上,所述底壳12的内腔与所述后盖13的内腔通过设于所述底壳12上的开窗122连通,所述开窗122起到提供走线位置的作用(如图4所示),所述底壳12为铝质底壳,所述后盖13为铝质后盖。本oled超薄显示器结构新颖、简洁,结构稳定性好,且能够实现超薄化。
44.所述底壳12与所述后盖13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或胶粘连接。
45.详细的,所述oled超薄显示器还包括与所述面板组件11电性连接的电子元器件(图未示),至少部分的所述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后盖13内。更详细的,所述底壳12的背面设有安装区,至少部分的所述电子元器件设于所述安装区内,所述后盖13罩设所述安装区以避免所述电子元器件外露。
46.请结合图2和图3,为提高oled超薄显示器的散热性能,所述后盖13上设有若干条散热槽131,和/或,所述后盖13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32。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13上设有多个散热槽131,所述散热槽131内设有多个散热孔132。当然,所述散热孔132不设置在所述散热槽131中而设置在所述后盖13的其他位置也是可行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槽131与所述散热孔132两个可以仅设置其一,也就是说,只设置散热孔132而不设置散热槽131,或者,只设置散热槽131而不设置散热孔132。
47.请结合图1和图4,所述底壳12的正面具有沿其边缘设置的包边123,所述包边123为无缺口的环框结构,所述底壳12的内腔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面板组件11的支撑框124,所述支撑框124沿所述包边123的内侧面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面板组件11安装到所述底壳12上后,所述面板组件11的侧边与所述包边123的内侧面抵触,所述面板组件11的背面支撑在所述支撑框124上。面板组件11的侧边抵触包边123的内侧面,如此,使得oled超薄显示器能够实现超窄边框设计,令oled超薄显示器显示面的屏占比得到进一步提升。
48.可选的,所述支撑框124上设有避让槽口125,本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口125用于
避让面板组件11的部分零部件。
49.优选的,所述面板组件11不突出于所述包边123设置,也就是说,所述面板组件11的正面内凹于所述包边123的正面设置,或者,所述面板组件11的正面平齐于所述包边123的正面设置。
50.请结合图1和图2,具体的,所述支架2包括依次相连的底座21、支撑杆22和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上设有第一锁扣231,所述后盖1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扣231相配合的第二锁扣。为方便支架2与所述本体1的装配,所述后盖13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板23相适配的限位槽126。
5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oled超薄显示器结构新颖、简洁,能够实现进一步地超薄化,采用铝质底壳,铝质底壳自身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使得显示器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导出,连接支架的铝质后盖能够容纳部分电子元器件,使得显示器可以更加扁平化,而且,接受铝质后盖保护的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后盖向外散逸,利于进一步提升oled超薄显示器的散热性能,另外,将发热量大的电子元器件设于后盖内可以让电子元器件与面板组件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间隔,从而减少热量对于面板组件的影响,确保oled超薄显示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