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线驱动装置、显示设备及扫描线驱动方法_3

文档序号:83966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及最终发光亮度的提升进行描述。
[0090]在被动驱动OLED显示设备中,为改善发光亮度的提升,对EL(电致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进行快速充电尤为重要。
[0091 ] 在L消隐驱动情况下,通过在消隐期内将所有扫描线SL设置为L电平,所有EL元件的负载电容放电(复位)。其后,非选择的扫描线SL设置在H电平,且反向偏置电压供应给非选择线上的EL元件。因此,为发光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充电的电流,不仅来自阳极侧(数据线DL),也来自非选择扫描线SL,从而确保发光EL元件寄生电容的充电迅速完成。因此,发光亮度的提升可快速实现。换句话说,如果不使用L消隐驱动,为发光EL元件的负载电容充电的电流,仅由数据线DL提供。因此,充电费时且发光亮度的提升变慢。
[0092]图5B和5C分别示出在H消隐驱动和L消隐驱动情况下的波形图与数据线电压增长曲线。在图5B和5C的位于上方的图中,示出了输入到阳极驱动器33输出端的电压VH,以及输出至数据线DL的电压。在图5B和5C中位于下方的图中,水平轴代表时间,垂直轴代表数据线电压和亮度。实现表示数据线电压,虚线表示亮度。
[0093]如图5B和5C所示,如上所述原因,相较于H消隐驱动时,在L消隐驱动时,数据线电压的提升与亮度都得到改善。
[0094]由于在L消隐驱动时,数据线电压的提升与亮度都得到改善,从而可以减少功耗。在图5B和5C中位于上方的图中,示出剖面线部分“a”与“b”,表示图5A中FETs81和82的降低。在L消隐驱动情况下,对应于剖面线部分“a”和“b”的面积的降低,与H消隐驱动情况下相比减少了。这提供了抑制热量生成的优点。
[0095]接下来,参考图6对调暗与阶度表示进行描述。
[0096]例如,安装在汽车前仪表盘的车载显示设备中,要求将亮度水平(整个屏幕作为一个整体的亮度)通过调暗减小到正常亮度的大约3%。假设正常亮度是例如200坎德拉(candela),亮度水平通过调暗被减少为6坎德拉。
[0097]在这点上,图6示出数据线脉冲时间(恒定电流应用到数据线DL的时间)与在L消隐驱动时和H消隐驱动时的亮度的关系。符号▲和籲代表数据线脉冲时间的设置点,符号依据阳极驱动器33的分辨能力设置。
[0098]如上所述,在L消隐驱动时的亮度提升快于在H消隐驱动时。
[0099]在L消隐驱动时,在16阶度(阶度0/15至15/15)用正常亮度表示的情况下,数据线脉冲时间的设置落在例如范围AO内。16阶度的亮度可通过为各阶度设置数据线脉冲时间来表示,且变得等于或大于符号▲代表的分辨能力。阶度0/15未示出(数据线脉冲时间等于O)。因此,若至少15个数据线脉冲时间的阶段可被变化设置在数据线脉冲时间的设置范围内,则维持16阶度的表示方式。因此,如后文描述的图7A所示,可通过设置对应于各阶度值的数据线脉冲时间,以实现阶度表示。
[0100]假设,在调暗时,亮度需减少至如图6所示的亮度Yd。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线脉冲时间的设置范围需等于范围Al。然后,在符号▲代表的分辨率下,阶度1/15至5/15可被表示,但阶度6/15至15/15的数据线脉冲时间需为相同。因此,生成阶度崩溃。
[0101]事实上,如果数据线脉冲时间变为2.5 μ s或更少,视觉上表达阶度几乎不可能。
[0102]在H消隐驱动情况下,亮度提升速度慢。因此,即使数据线脉冲时间更长,阶度表达也可以在调暗需求的亮度水平上完成。也就是说,假设H消隐驱动时,数据线脉冲时间设置为落在范围Α2内。因此,即使亮度水平减少为亮度Yd,阶度1/15至15/15可在符号籲代表的同样分辨力的情况下表达。
[0103]如前所述,H消隐驱动提供了即使在减少亮度水平时,阶度也可维持的优点。
[0104]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高亮度显示驱动中(在正常亮度的显示驱动时间内,或在低亮度减少的调暗期内),完成L消隐驱动以保持在消隐期内所有扫描线在L电平。在低亮度驱动中(在高亮度减少的调暗期内),为维持阶度表示,完后H消隐驱动,以保持在消隐期内所有扫描线在H电平。
[0105](3、高亮度显示驱动和低亮度显示驱动的切换)
[0106]以下针对H消隐驱动和L消隐驱动的详细切换操作进行描述。
[0107]亮度水平的改变是对整个显示亮度的增加或降低。因此,亮度水平的改变可通过数据线DL的恒定电流的供应时间范围的改变来完成(即图6所示数据线脉冲时间)。
[0108]假设亮度水平100为正常亮度,在调暗时,亮度水平减少。图7A示出当亮度水平为100和60时,对应于数据线脉冲时间的脉冲宽度。由于数据线脉冲时间,即恒定电流供应时间,受图5A中所示信号SW控制,此时脉冲宽度可视为信号SW的脉冲宽度。
[0109]首先,在L消隐驱动时,当亮度水平为100,阶度1/15至15/15由脉冲宽度3.5 μ s至145 μ s表示。
[0110]作为对比,当亮度水平为60时,阶度1/15至15/15由脉冲宽度2.5 μ s至78.5 μ s表不。
[0111]即使在L消隐驱动时,考虑到图6中所示的分辨力和最短脉冲时间,亮度水平为60时的脉冲宽度的设置并不产生阶度崩溃。
[0112]然而,如果亮度水平进一步降低,则在L消隐驱动时发生阶度崩溃。因此,在特定亮度水平下,L消隐驱动被切换为H消隐驱动。
[0113]图7B示出一切换操作的示范例。例如,亮度水平为100至50时的显示驱动为高亮度显示驱动。在这种亮度水平范围内,采用L消隐驱动。在亮度水平为49或更少时,显示驱动为低亮度显示驱动,在这种情况下,采用H消隐驱动。
[0114]图7B示出阶度15/15的脉冲宽度。
[0115]图8示出设置特定脉冲宽度的示范例。在图8中,示出亮度水平为100、50、49和3的示范例。
[0116]当亮度水平为100和50时,假设采用L消隐驱动,设置脉冲宽度。当亮度水平为49和3时,假设采用H消隐驱动,设置脉冲宽度。
[0117]亮度水平为100时的脉冲宽度设置与图7A中所示相同。
[0118]在亮度水平为50时,阶度1/15至15/15由脉冲宽度2.5 μ s至65 μ s表示。
[0119]2.5 μ s的脉冲宽度为可视化表示阶度的脉冲宽度的最小值。由于不建议使脉冲宽度短于2.5 μ S,因此在亮度水平为49或更少时采用H消隐驱动。
[0120]当亮度水平为49时,阶度1/15至15/15由脉冲宽度11 μ s至113 μ s表示。
[0121]当亮度水平为3时,阶度1/15至15/15由脉冲宽度6.5 μ s至28 μ s表示。
[0122]因此,通过使用H消隐驱动,即使当亮度水平为非常低的值3时,脉冲阶度1/15可被设置为6.5 μ S。从而可有效进行阶度表示。
[0123]以下对切换L消隐驱动和H消隐驱动的特定操作进行描述。
[0124]MPU2向控制芯片20通知100至3的亮度水平。例如,MPU2基于检测到的亮度信息或由主设备(当为汽车时即为电子控制单元ECU)发送的指令设置亮度水平,并通知控制芯片20该亮度水平,作为显示亮度切换命令的响应。
[0125]依照显示亮度切换命令,MPU2将阶度设置表传输给控制芯片20。
[0126]阶度设置表为如图7A和图8所示表数据,即各阶度的脉冲宽度设置表。
[0127]根据接收的阶度设置表,控制芯片20决定阳极驱动器33的数据线输出脉冲,从而实现依据被通知的亮度水平的显示。
[0128]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显示亮度切换命令,MPU2不仅为控制芯片20传输阶度设置表,还传输H消隐驱动或L消隐驱动的指示信息。
[0129]图9示出控制芯片20 (驱动控制单元31)的实施步骤,以响应MPU2传输的显示亮度切换命令。
[0130]在步骤SlOl,驱动控制单元31监测显示亮度切换命令。若接收到显示亮度切换命令,流程前进到步骤S102,该步骤中,驱动控制单元31接收阶度设置表。
[0131]然后,在步骤S103中,驱动控制单元31将阶度设置表重写至阳极驱动器33。如上所述,阳极驱动器33为数据线DL输出恒定电流,在脉冲宽度与显示数据(阶度值)相对应的时期内。此时,阳极驱动器33依据各阶度值改变脉冲宽度。从而改变亮度水平。
[0132]进一步的,H消隐驱动或L消隐驱动指示信息包括在显示亮度切换命令中。因此,在步骤S104中,驱动控制单元31检查信息,并设置一消隐电平信号LBK提供给阴极驱动器
21ο
[0133]例如,若显示亮度为在亮度水平100至50内的任一值,指示为L消隐驱动。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控制单元31为阴极驱动器21提供L电平的消隐电平信号LBK。
[0134]如果显示亮度的亮度水平为49或更低,指示H消隐驱动。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控制单元31为阴极驱动器21提供H电平的消隐电平信号LBK。
[0135]或者,H消隐驱动或L消隐驱动的指示信息可以不包括在MPU2传输的显示亮度切换命令中。
[0136]例如,若指示阶度设置表为亮度水平100至50的任一值时,驱动控制单元31可在步骤S104中设置消隐电平信号LBK为L电平,以实现L消隐驱动。若指示阶度设置表为亮度水平为49或更少时,驱动控制单元31可在步骤S104中设置消隐电平信号LBK为H电平,以实现H消隐驱动。也就是说,H消隐驱动与L消隐驱动的切换决定可由控制芯片20而不是MPU2完成。
[0137]当通过实施如图9中所示的步骤而改变亮度水平时,消隐电平信号LBK的H电平和L电平随着亮度水平的改变而改变。然后,将消隐电平信号LBK提供给阴极驱动器21。因此,在阴极驱动器21中,消隐期内消隐电平信号LBK的H电平和L电平依据亮度水平设置。特别地,在高亮度显示驱动时采用L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