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驱动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5494阅读:来源:国知局
5、楼梯间6、合用前室4、送风竖井、排烟竖井1、环形走廊2、送风口 2、排烟口、实验房间6 ;
[0047]进一步地,楼梯间6、电梯间5和合用前室4被环形走廊2围绕,是火灾发生时需要保护的区域,是机械加压送风的加压区域;
[0048]进一步地,环形走廊2位于试验台的四周边沿,是火灾发生时人员水平疏散区域和机械排烟排除火灾烟气的区域,应保证着火楼层环形走廊2内的清晰度;
[0049]进一步地,排烟竖井1位于试验台一角或者试验台一边中心位置朝向室外的一侦牝用于发生火灾时用来排除烟和热气;
[0050]进一步地,高层建筑模型至少包括10层;
[0051]进一步地,高层建筑模型房间周边以及环形走廊2周边均采用透明防火玻璃8。
[0052]高层建筑模型每层靠近顶棚处设置能自由开、闭状态的排烟口,并根据量纲相似理论计算,设置相应排烟量的风机。
[0053]楼梯间6包括竖井,所述竖井每隔一层设置一个常开式送风口。
[0054]合用前室4为电梯间5和楼梯间6开门处公用的空间,每层设置一个可自由调节开、闭状态的送风口,楼梯间6和电梯3井每层均设置能通往所述合用前室4的可自由调节开、闭状态的门。
[0055]合用前室4在3、4、5层设置两处通向走廊不同方向的可自由调节开、闭状态的门。
[0056]室外实验装置包括机械加压送风机、机械排烟机、室外风模拟产生装置、流量计、变频调节器、多点温度采集系统、多点压力采集系统,该装置用于火灾发生时,为高层建筑提供实验条件。室外风对建筑内部可燃物热释放速率变化的影响及火灾烟气温度分布影响的模拟方面,试验台按照量纲相似理论,搭建了 1/3尺寸的模拟起火房间及与其相连的内走道,设置了合理开窗,利用送风风机模拟产生室外风,能够真实反映室外风作用下房间内火灾发展变化的情况,房间周边及环形内走道周边均为透明防火玻璃8构造,可在试验台外部清晰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机械排烟效果模拟方面,试验台在内走道不同方位设置了竖向排烟井道,在每层靠近顶棚处设置能自由调节开、闭状态的排烟口,按照量纲相似理论进行计算,设置相应排烟量的风机,并在走廊内部设置温度和速度测点,能够实际研究不同情况下的排烟效果;
[0057]高层建筑物模型的门窗采用采用活页式,便于调节开、闭状态;所述高层建筑物模型的起火房间在外侧预留可变开窗,以分析室外风影响;所述排风烟机配备有变频器,用以调节风量和风速;所述合用前室4门多方向预留,以便于改变开门方向。
[0058]一种多驱动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9]在所述的高层建筑模型的任意一层点燃可燃物;实验分析不同室外风速对室内可燃物热释放速率、火灾烟气温度变化规律及烟气蔓延扩散速度的影响;研究内走道机械排烟设施布置方式不同对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及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合用前室4机械加压送风口布置位置对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效果的影响;研究机械加压送风情况下,楼梯间6及前室内速度和压力分布的规律,从而确定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效果;
[0060]还包括以下步骤:
[0061]在所述高层建筑模型的3、4、5层任意一层点燃可燃物;研究前室送风口与合用前室4门相对位置不同时的防烟效果;研究楼梯间6机械加压送风时不同楼层的压力分布规律及楼梯间6门出的风速分布规律;研究楼梯间6、合用前室4单独送风及同时送风时压力、速度的分布规律及防烟效果。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驱动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台包括高层建筑模型和室外实验装置, 所述高层建筑模型按照1/3比例搭建; 所述高层建筑模型包括电梯间、楼梯间、合用前室、送风竖井、排烟竖井、环形走廊、送风口、排烟口、实验房间; 所述楼梯间、电梯间和合用前室,被环形走廊围绕,是火灾发生时需要保护的区域,是机械加压送风的加压区域; 所述环形走廊,位于试验台的四周边沿,是火灾发生时人员水平疏散区域和机械排烟排除火灾烟气的区域,应保证着火楼层环形走内的清晰度; 所述排烟竖井位于试验台一角或者试验台一边中心位置朝向室外的一侧,用于发生火灾时用来排除烟和热气; 所述高层建筑模型至少包括10层; 所述高层建筑模型房间周边以及环形走廊周边均采用透明防火玻璃。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建筑模型每层靠近顶棚处设置能自由开、闭状态的排烟口,并根据量纲相似理论计算,设置相应排烟量的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间包括竖井,所述竖井每隔一层设置一个常开式送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用前室为电梯间和楼梯间开门处公用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用前室每层设置一个可自由调节开、闭状态的送风口,楼梯间和电梯井每层均设置能通往所述合用前室的可自由调节开、闭状态的门。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用前室在3、4、5层设置两处通向走廊不同方向的可自由调节开、闭状态的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室外实验装置包括机械加压送风机、机械排烟机、室外风模拟产生装置、流量计、变频调节器、多点温度采集系统、多点压力采集系统,该装置用于火灾发生时,为高层建筑提供实验条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建筑物模型的门窗采用采用活页式,便于调节开、闭状态;所述高层建筑物模型的起火房间在外侧预留可变开窗,以分析室外风影响;所述排风烟机配备有变频器,用以调节风量和风速;所述合用前室4门多方向预留空间,以便于改变开门方向。9.一种多驱动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的高层建筑模型的任意一层点燃可燃物; 实验分析不同室外风速对室内可燃物热释放速率、火灾烟气温度变化规律及烟气蔓延扩散速度的影响; 研究内走道机械排烟设施布置方式不同对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及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 研究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布置位置对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效果的影响; 研究机械加压送风情况下,楼梯间及前室内速度和压力分布的规律,从而确定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效果;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研究及控制试验台的试验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高层建筑模型的3、4、5层任意一层点燃可燃物; 研究前室送风口与合用前室门相对位置不同时的防烟效果; 研究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时不同楼层的压力分布规律及楼梯间门出的风速分布规律; 研究楼梯间、合用前室单独送风及同时送风时压力、速度的分布规律及防烟效果。
【专利摘要】本申请是多驱动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台,该试验台包括高层建筑模型和室外实验装置,高层建筑模型包括电梯间、楼梯间、合用前室、送风竖井、排烟竖井、送风口、排烟口、环形走廊、实验房间;室外实验装置包括机械加压送风机、机械排烟机、室外风模拟产生装置、流量计、变频调节器、多点温度采集系统、多点压力采集系统。该试验台按照实际建筑1∶3缩尺建造,具有真实性强、功能多样、构造精细、形象实用的优点。
【IPC分类】G09B25/04
【公开号】CN105321419
【申请号】CN201510884010
【发明人】李思成, 陈颖
【申请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