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272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0002]书写工具如记号笔、白板笔、荧光笔等通常采用卷包芯或棉管作为墨水储存介质。然而,采用卷包芯或棉管作为墨水储存介质通常存在以下缺点:首先,采用卷包芯或棉管作为墨水储存介质,因为卷包芯或棉管本身存在的体积,储存的墨水非常有限。其次,用卷包芯或棉管作为墨水储存介质的书写工具在书写过程中随着书写的不断进行,单位书写长度的出墨量会逐渐减少,书写的字迹逐渐变淡。用卷包芯或棉管作为墨水储存介质的书写工具的另一个缺点是即使到书写质量明显下降而难以使用时,卷包芯或棉管内通常会残留百分之三十或更多的墨水。因此以卷包芯或棉管作为墨水储存介质的书写工具存在可储存墨水少、书写出墨量随着书写长度而变化、墨水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而导致书写工具更换频繁、使用不方便、墨水及其它材料浪费严重以及污染环境等。
[0003]直液式书写工具墨水容量大,并且能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如日本专利JP2534821公开了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安装有能进行气液交换的供墨机构。但这种气液交换的供墨机构通过毛细管通道导气,在墨水管内压力变化时墨水通过毛细管通道进入储液室,储液室设置有倒V形的环绕墨水供给通道的防止流出部,设计复杂、精密度要求高,制造难度较大。
[0004]专利号为US6, 095, 707的美国专利和公开号为US20030068191A1的美国专利申请均设计了带有毛细储存器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引水芯连接笔头和墨水管中墨水,毛细储存器包裹在引水芯周围,在外界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小时毛细储存器能吸收从墨水管释放出的多余而防止泄漏,但外界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时容易漏墨。
[0005]公开号为CN1749029A和公开号为CN101032905A的中国专利申请设计了带多个连通管的直液式书写工具,连通管插设在墨水吸附体中并连通墨水管中的墨水,笔头插设在墨水吸附体中,但是这种设计在外界负压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墨水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其不仅墨水容量大、残墨量少、书写流畅均匀,而且即使外界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也不易漏墨。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其不仅墨水容量大、不易漏墨、书写流畅均匀,而且极大地减少残墨量。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其结构简洁、原料易得、生产简便。
[000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其结构稳定、耐压差、耐温差、便于运输。
[00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其墨水容量大、墨水利用率高、使用方便、减少浪费并减少环境污染。
[0011]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包括笔杆、引水芯和笔头,所述笔杆的一端设置有书写部,所述笔头局部插设在所述书写部中,所述笔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墨水储存部,其特点是,所述的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还包括:
[0012]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隔板、调节通道、导气管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隔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气隔层,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墨水储存部的墨水接触,所述第二隔板邻近所述书写部,所述调节通道包括从所述第一隔板延伸至所述气隔层中的第一通气管和从所述第二隔板延伸至所述气隔层中的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与所述第一通气管相互插接,且在所述第二通气管与所述第一通气管相互插接的部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间隙气路连接所述气隔层,所述引水芯穿设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和所述第二隔板,且所述引水芯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墨水和所述笔头用于将所述墨水传导给所述笔头,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引水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间隙,所述墨水储存部通过所述第二间隙气路连接所述的第一通气管的内部,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中并延伸至所述气隔层中,所述气隔层通过所述导气管气路连接所述书写部。
[0013]由此,所述调节部透气阻液并设置在所述笔杆中位于所述墨水储存部和所述书写部之间从而阻隔所述墨水储存部中的墨水流至所述书写部并通过所述书写部气路连接所述墨水储存部和外界环境从而自动平衡所述墨水储存部中的压力。
[0014]上述“透气阻液”指的是气体可在其中通过,而在墨水储存部和外界没有压差的情况下墨水(液体)不会在其中渗透。上述第一间隙可以是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相互插接的部分之间的环形孔,或通过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相互插接的部分之间部分接触而形成,例如可以是通过第一通气管和/或第二通气管的管壁具有凹部而形成,也可以在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之间设置凸筋而形成,也可以是通过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横截面不相同而形成,例如第一通气管的横截面为六边形而第二通气管的横截面为圆形,两者为相切状态而形成。上述第二间隙可以是第一隔板和引水芯之间的环形孔,或通过第一隔板和引水芯之间部分接触而形成,例如通过第一隔板具有凹部而形成,也可以在第一隔板和引水芯之间设置凸筋而形成,也可以是通过第一隔板和引水芯的横截面不相同而形成。
[0015]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为所述第一间隙沿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周向的距离,如前所述,所述第一间隙可以为环形孔,因此其最大宽度可以是环形孔的周长,当第一间隙的宽度沿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径向不同时,取最大值,具体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距离为0.5毫米至2毫米,更佳地,所述距离为I毫米至1.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2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I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2毫米。
[0016]所述第一间隙的厚度为所述第一间隙沿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径向的距离,所述距离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距离为20微米至200微米,更佳地,所述距离为50微米至150微米,最佳地,所述距离为60微米至110微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60微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10微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50微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50微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20微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200微米。
[0017]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为所述第一间隙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的距离,所述距离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距离为0.1毫米至10毫米,更佳地,所述距离为0.2毫米至5毫米,最佳地,0.5毫米至2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1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0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2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2毫米。
[0018]所述第一间隙的形状可以任意,较佳地,所述第一间隙为环形、矩形、扇形或其它形状例如三角形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为环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为矩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为扇形。
[0019]类似地,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为所述第二间隙沿所述引水芯的周向的距离,如前所述,所述第二间隙可以为环形孔,因此其最大宽度可以是环形孔的周长,当第一间隙的宽度沿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径向不同时,取最大值,具体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距离为0.5毫米至2毫米,更佳地,所述距离为I毫米至1.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2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I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2毫米。
[0020]所述第二间隙的厚度为所述第二间隙沿所述引水芯的径向的距离,所述距离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距离为0.01毫米至0.5毫米,更佳地,所述距离为0.1毫米至0.3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01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1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3毫米。
[0021]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为所述第二间隙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的距离,所述距离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距离为0.1毫米至10毫米,更佳地,所述距离为0.2毫米至5毫米,最佳地,0.5毫米至2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1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10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2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2毫米。
[0022]所述第二间隙的形状可以任意,较佳地,所述第二间隙为环形、矩形、扇形或其它形状例如三角形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隙为环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隙为矩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隙为扇形。
[0023]在第二通气管较短时,较佳地,所述第一通气管和所述引水芯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间隙。第三间隙与第二间隙相同,只是第三间隙设置在第一通气管和引水芯之间。
[0024]所述第一通气管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管包括第一粗管和第一细管,所述第一粗管通过所述第一细管连接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细管的内径,所述第一粗管的外径和所述第一细管的外径相同,所述引水芯穿设所述第一细管和所述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间隙设置在所述第一细管和所述第二通气管之间。第一粗管的存在有助于组装的顺利进行。
[0025]所述第二通气管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气管包括第二粗管和第二细管,所述第二细管通过所述第二粗管连接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二粗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细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粗管的内径和所述第二细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引水芯穿设所述第二细管和所述第二粗管,所述第一间隙设置在所述第二粗管和所述第一通气管之间。第二细管的存在也有助于组装的顺利进行,另外,第二细管的存在有助于在第二细管和第一通气管或者其第一细管之间形成所需的液封。
[0026]所述第二细管和所述第一通气管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第二细管和所述第一通气管之间的间距为0.1毫米至3毫米,或0.3毫米至I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5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1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3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3毫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I毫米。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