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18816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液晶显示不断的发展,高分辨率、窄边框成为液晶显示发展的趋势,而栅极移位寄存器在显示面板中的应用,是实现窄边框与高分辨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0003]TFT-LCD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器主要包括栅极驱动电路与数据驱动电路,而栅极驱动电路主要由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以及连接各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信号线组成,每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均与一根栅线对接,通过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信号,逐行扫描驱动像素TFT。
[0004]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中,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所连接的节点(以下称该节点为PU)为高电平时,输出控制模块会导通,从而能够输出一个移位高电平的脉冲信号。为了避免输出控制模块在一帧内多次输出高电平,需要在输出控制模块输出移位高电平的脉冲信号之后将该节点PU进行一次复位,将该节点PU置为低电平。而为了防止与该节点相连的各个模块(比如输入模块)的漏电流导致节点的电压在一帧内再次拉高,一般需要在进行一次复位之后对该节点PU继续复位,为了进行这样的复位,现有技术中一般设置加强复位模块和加强复位模块的控制模块(以下称为加强复位控制模块)进行复位,该加强复位控制模块在输出控制模块输出高电平的移位脉冲时,将加强复位模块关断,避免影响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出,在一次复位之后导通,将加强复位模块开启,对节点PU进行加强复位。
[0005]现有技术中的加强复位控制模块一般由多个晶体管组成,导致相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所占用的布局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降低移位寄存器单元所占用的布局面积。
[000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控制模块、复位模块、加强复位模块以及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
[0008]所述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适于在所述第二输入端为所述输入模块对应的有效电平时开启,将输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的脉冲信号写入第一节点,将所述第一节点置为第一电平;所述脉冲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同时向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一端充电;所述脉冲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
[0009]所述输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三输入端和驱动信号输出端,适于在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平时,根据输入到所述第三输入端的第一时钟信号向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驱动信号;
[0010]所述复位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节点、第四输入端和第五输入端,适于在所述第四输入端输入的复位信号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五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平的电压将所述第一节点置为第二电平;
[0011]所述加强复位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和第六输入端,适于在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二电平且所述输入模块关断时,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平置为第六输入端所输入的电平。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输入端和所述第六输入端为同一输入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端;
[0014]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还包括重置模块,所述重置模块连接所述输出端、第七输入端和第八输入端,适于在所述第七输入端输入所述重置模块对应的有效电平且第八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平时将所述输出端的电平置为第二电平。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八输入端与所述第五输入端和/或所述第六输入端为同一输入端。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七输入端与所述第四输入端为同一输入端,所述重置模块对应的有效电平与所述复位信号的电平均为第一电平。
[0017]进一步的,所述重置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源极连接所述输出端,漏极连接第八输入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电平为所述重置模块对应的有效电平。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重置模块,所述加强重置模块连接第一节点、第九输入端和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适于在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二电平且所述第九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平的电压时将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的电平置为第二电平。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九输入端与所述第五输入端和/或所述第六输入端为同一输入端。
[002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重置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漏极连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源极连接所述第九输入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电平为第二电平。
[0021]进一步的,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
[0022]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
[0023]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导通电平为第一电平。
[0024]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复位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源极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且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小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导通电平为第二电平。
[0025]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源极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漏极连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导通电平为第一电平。
[0026]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漏极连接第五输入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导通电平为第一电平。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为同一输入端,所述输入模块对应的有效电平为第一电平。
[0028]进一步的,所述储能模块为电容。
[00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0030]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位寄存器单元中,加强复位模块与所述第一节点和第六输入端相连,适于在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二电平且所述输入模块关断时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置为第六输入端输入的电压。这样在输出控制模块输出脉冲信号时,由于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平,不会导致加强复位模块的开启,从而不会影响输出控制模块输出脉冲信号;在第一节点被复位模块置为第二电平之后,加强复位模块持续导通,通过在第六输入端持续输入第二电平的电压,能够避免第一节点的电荷积累,从而避免第一节点的再次变为第一电平。这样就能够在不设置加强复位控制模块的前提下,完成对第一节点的加强复位。与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加强复位控制模块的移位寄存器单元相比,减少了布局面积,有益于显示装置的窄边化。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0033]图2为对图1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时关键信号和节点的电位变化图;
[003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0037]图6为对图5中的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时关键信号和节点的电位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9]现有的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包括M1-M9共9个N型晶体管以及一个电容C1,并具有多个输入端S3,S10、Sl、S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