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本申请基于2014年2月19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4-29547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有称为FPR(FilmPatternedRetarder)方式的被动方式的3D(3Dimension)液晶显示装置。该方式的3D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例如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侧配置偏光元件层,进而在观看侧配置图案化相位差层。此外,在液晶面板的背光源侧配置偏光膜。偏光元件层具有如下光学功能:吸收从液晶面板侧入射的光中平行于偏光元件层的吸收轴的振动面的偏光分量,并使正交于偏光元件层的吸收轴的振动面的偏光分量穿透。刚穿透偏光元件层之后的透射光为直线偏振光。图案化相位差层通常形成于基材膜上。图案化相位差层包括第1区域和第2区域。第1区域和第2区域分别形成为带状,以对应于形成为矩阵状的液晶面板的像素阵列的方式交替排列。图12为用以说明3D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P与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位置对准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在液晶面板P中,沿长边(图12中的液晶面板P的左右:横宽方向)周期性地排列配置有红色像素R、绿色像素G、蓝色像素B。并且,各种颜色的像素R、G、B沿左右方向大量排列而成为像素列L,该像素列L跨及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的上下(图12中的液晶面板P的纵向)而大量排列。另一方面,图案化相位差层3包括沿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长边(图12中的左右:横宽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区域3R及多个第2区域3L。第1区域3R及第2区域3L对应于液晶面板P的各像素列L而以跨及上下(图12中的纵向)的方式大量排列。例如,在显示右眼用图像的像素列L的观看侧配置第1区域3R,在显示左眼用图像的像素列L的观看侧配置第2区域3L。在第1区域3R和第2区域3L内,相位差的方向不一样,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成为互不相同的偏光状态而显示于观看侧(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以第1区域3R与第2区域3L的边界线K位于各像素列L之间的方式对液晶面板P贴合图案化相位差层3,构成使用液晶面板P的FPR方式的3D液晶显示装置。使用者通过配备有右眼用透镜与左眼用透镜的光学特性不同的光学元件的所谓的偏光眼镜来观看显示图像,由此,右眼选择性地观看右眼用图像,左眼选择性地观看左眼用图像。由此,使用者可识别将两眼的图像融合而成的立体图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120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那样的FPR方式的3D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时,以分别使图案化相位差层的第1区域与液晶面板的像素列、或者第2区域与像素列准确地相对应的方式将包括图案化相位差层和偏光元件层的光学构件贴合至液晶面板。这时,若图案化相位差层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双方与1个像素列重叠,则会产生所谓的串扰,即,原本应仅由右眼识别的右眼用图像也被左眼识别到了,恐怕会使立体显示图像的画质降低。但是,由于光学构件的制造误差、光学构件的变形、用于贴合时的定位的光学检测精度较低等,光学构件与液晶面板的贴合后的相对位置或方位恐怕会发生偏移。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较高的位置精度贴合光学构件与液晶面板、从而实现高品质的图像显示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形态提供一种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其是将包括相位差层的光学构件贴合至具有多个像素列的光学显示零件的方法,所述相位差层包括使入射的直线偏光变为第1偏光状态的多个第1区域和使入射的直线偏光变为第2偏光状态的多个第2区域,多个所述第1区域及多个所述第2区域在俯视时呈带状延伸而形成,其中,所述相位差层中的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在与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交替配置,并且,该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包括:检测工序,在所述交叉的方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分别检测基准位置,所述基准位置用以算出所述相位差层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显示区域在平面上重叠的部分中的所述交叉的方向的中央的位置;确定工序,根据在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分别检测到的所述基准位置来算出所述中央的位置,确定配置在所述中央的位置的所述第1区域;以及贴合工序,根据所确定的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位于所述交叉的方向的中央的像素列的相对位置来贴合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可设为如下制造方法: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在所述确定工序中,对所确定的所述第1区域进行拍摄,根据所获得的图像而在多个部位测定所述所确定的第1区域的宽度,检测测定出的所述宽度的中心位置的座标,利用多个所述座标来近似所述图像中的所述所确定的第1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在所述贴合工序中,根据所述中心线与位于所述交叉的方向的中央的像素列的相对位置来贴合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可设为如下制造方法: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在所述确定工序中,在能够测定所述宽度的测定部位的数量小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1区域内的沿所述延伸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行拍摄,根据所获得的图像而在多个部位再次测定所述宽度。可设为如下制造方法: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在所述确定工序中,对于能够测定所述宽度的测定部位中所述中心位置相对于所述中心线的隔开距离大于第2阈值的测定部位,将其从用以近似所述中心线的多个所述座标中去掉,并再次近似所述中心线。可设为如下制造方法: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在所述确定工序中,在所述中心位置相对于所述中心线的隔开距离大于第3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1区域内的沿所述延伸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行拍摄,根据所获得的图像而在多个部位再次测定所述宽度。可设为如下制造方法: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在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延伸方向的至少一端部及中央部进行所述检测工序和所述确定工序,在所述贴合工序中,以使配置于分别在所述端部及所述中央部算出的所述中央的位置的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位于所述交叉的方向的中央的像素列相对应的方式进行贴合。可设为如下制造方法: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在所述贴合工序中,根据所述中央部处的所述中心线与位于所述交叉的方向的中央且位于所述中央部的像素列的相对位置来贴合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可设为如下制造方法: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在所述贴合工序中,以根据所述延伸方向的至少一端部处的所述中心线和所述中央部处的所述中心线来控制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贴合面内的相对方位的方式进行贴合。可设为如下制造方法: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中,在所述贴合工序中,根据所述中央部处的所述中心线与位于所述交叉的方向的中央且所述中央部的像素列的相对位置来控制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相对位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以较高的位置精度贴合光学构件与液晶面板、从而能够实现高品质的图像显示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3为图案化相位差层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5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6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7A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7B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8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9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10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11A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11B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12为用以说明3D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与图案化相位差层的位置对准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所参考的所有附图中,为了使附图易于观察,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或比率等酌情存在差异。<光学显示设备>图1~3为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显示装置(光学显示设备)100的说明图。图1为表示显示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线段II-II处的显示装置100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为FPR方式的3D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或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零件)P、偏光膜F11及光学构件1。如图1及图2所示,液晶面板P包括:第1基板P1,其在俯视时呈长方形状;第2基板P2,其与第1基板P1相对配置,呈相对较小的长方形状;以及液晶层P3,其被封入在第1基板P1与第2基板P2之间。液晶面板P在俯视时呈与第1基板P1的外形一致的长方形状,将在俯视时处于液晶层P3的外周的内侧的区域设为显示区域P4。在液晶面板P的俯视时的四个角落设置有定位用对准标记Am。在图1中,展示了在四个角落均设置对准标记Am的情况,但是,例如也可在四个角落中的3个角落设置合计3个对准标记,并且,也可在四个角落的对角的位置设置合计2个对准标记。在液晶面板P的背光源侧贴合有偏光膜F11。偏光膜F11经由未图示的粘着剂层而贴合至液晶面板P。偏光膜F11具有如下光学功能:吸收入射的光中平行于吸收轴的振动面的偏光分量、并使正交于吸收轴的振动面的偏光分量穿透。刚穿透偏光膜F11之后的透射光为直线偏振光。另一方面,在该液晶面板P的显示面侧贴合有光学构件1。光学构件1包括偏光元件层2和图案化相位差层(相位差层)3,以偏光元件层2侧面向液晶面板P的方式贴合在液晶面板P上。偏光元件层2具有如下光学功能:吸收从液晶面板P侧入射的光中平行于吸收轴的振动面的偏光分量、并使正交于吸收轴的振动面的偏光分量穿透。刚穿透偏光元件层2之后的透射光为直线偏振光。图3为光学构件1所具有的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平面示意图。图案化相位差层3包括多个第1区域3R及多个第2区域3L。此外,图案化相位差层3为俯视矩形的构件。第1区域3R使经由偏光元件层2而射出的直线偏光例如变为右旋圆偏光(第1偏光状态)。第2区域3L使经由偏光元件层2而射出的直线偏光例如变为左旋圆偏光(第2偏光状态)。第1区域3R及第2区域3L是沿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并在与第1区域3R及第2区域3L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交替配置。第1区域3R及第2区域3L的宽度是根据所贴合的液晶面板P的像素的大小来设定,例如为400μm~500μm左右。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图案化相位差层3中的第1区域3R及第2区域3L的延伸方向称为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长度方向”,将第1区域3R及第2区域3L的排列方向称为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宽度方向”。即,上述“长度方向”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延伸方向”,“宽度方向”对应于本发明中的“交叉的方向”。在显示装置100中,图案化相位差层3在俯视时形成得比显示区域P4大,从而具有在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在平面上重叠时超出与显示区域P4的重叠部分的“剩余区域”。第1区域3R及第2区域3L不仅设置在与显示区域P4重叠的部分,还设置到了剩余区域内。此处,本发明中所叙述的所谓“图案化相位差层(相位差层)3与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零件)P的显示区域P4在平面上重叠”将例如像图2所示那样在图案化相位差层3与液晶面板P之间还介存有其他层(偏光元件层2)的情况也包括在内。返回至图2,偏光膜F11及光学构件1是以偏光膜F11与光学构件1的偏光元件层2成为正交偏光配置的方式贴合至液晶面板P。在光学构件1的图案化相位差层3侧的表面贴合有保护膜Pf。保护膜Pf保护光学构件1的表面,剥离自如地设置在光学构件1上。保护膜Pf使用在透明树脂膜上形成粘着-剥离性树脂层或附着性树脂层而赋予了弱粘着性的膜。作为透明树脂膜,例如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及聚丙烯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的挤压膜、将它们组合而成的共挤压膜、对它们进行单轴或双轴延伸而得的膜等。作为透明树脂膜,上述膜中,优选使用透明性及均质性优异、价格低廉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乙烯的单轴或双轴延伸膜。就保护膜Pf而言,其树脂大多沿成形时的熔融树脂的流动方向或延伸方向进行取向,从而具有双折射性。这种保护膜Pf的双折射性在面内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将表面由保护膜Pf加以保护的光学构件1贴合至液晶面板P的情况下,存在因保护膜Pf的光学特性而导致光学构件1的光学检测较为困难的情况。贴合有偏光膜F11及光学构件1的液晶面板P通过进一步组装未图示的驱动电路、背光源单元等而成为显示装置100。关于液晶面板P的驱动方式,例如可采用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STN(SuperTwistedNematic(超级扭曲向列)、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排列))、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OCB(OpticallyCompensatedBend(光学补偿弯曲))等该领域内为人所知的各种模式。这些模式中,可较佳地使用IPS方式的液晶面板P。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显示装置100为如上构成。<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图4~图11A及图11B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中,根据液晶面板P的贴合基准与光学构件1的贴合基准的相对位置来贴合液晶面板P与光学构件1。(显示区域P4的中心的像素列的检测)作为液晶面板P的贴合基准,使用显示区域P4的中心的像素列。例如,如图4所示,使用多个摄像装置(未图示)对设定在液晶面板P的角部的周边的摄像区域PA进行拍摄。摄像到的图像中包含对准标记Am。摄像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被输入至运算装置,酌情实施突出对准标记Am的图像处理。根据该图像数据来检测对准标记Am的座标。其后,利用将检测到的对准标记Am的座标彼此连结的线段,算出4个对准标记Am的中心位置PC1或者在液晶面板P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一对对准标记Am的中心位置PC2、PC3。根据这些位置来检测显示区域P4的中心的像素列的位置。再者,根据显示区域P4相对于液晶面板P的外形形状的设定位置的不同,根据对准标记Am的座标而求出的中心位置PC1或者中心位置PC2、PC3有时并非显示区域P4的中心位置等。在该情况下,根据液晶面板P的设计值,将真正的中心位置与算出的中心位置PC1或者中心位置PC2、PC3的偏差量预先设定为补偿量,酌情对上述算出值进行补偿来加以使用即可。(光学构件1的中心位置的检测)作为光学构件1的基准,使用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第1区域。通过本发明者等人的研究可知,对于光学构件1而言,若像液晶面板P那样采用以几何学方式算出的位置作为中心位置,则恐怕会降低显示品质。其原因如下。首先,在FPR方式的3D液晶显示装置中,必须以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与液晶面板的像素列一一对应的状态贴合光学构件与液晶面板。其原因在于,若对1个像素列重叠配置第1区域与第2区域,则会引发串扰。另一方面,光学构件1中,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边与第1区域或第2区域的延伸方向有时并不平行。例如,光学构件1有时是以卷到卷方式来大量制造。具体而言,在带状的膜卷材的表面形成光取向性材料层,一边对该膜卷材进行辊式搬送,一边对光取向性材料层曝光在与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交替排列的2种偏振光,由此形成对应于2种偏振光的2种偏光图案(第1区域、第2区域),从而制成光学构件的卷材。继而,通过适当切削该卷材来制造光学构件。但是,在这种卷到卷方式中,存在膜卷材在辊式搬送中发生蜿蜒的情况。因此,对蜿蜒的膜卷材曝光而形成的第1区域或第2区域也存在弯曲地形成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边与第1区域或第2区域的延伸方向并不平行。此外,存在因根据液晶面板P的形状而实施的切削加工的精度而导致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边与第1区域或第2区域的延伸方向不平行的情况。出于这些原因,在根据光学构件1的形状而以几何学方式算出的位置,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未必一定会一一对应地与像素列重叠。出于上述原因,需要如下技术:在将光学构件1贴合至液晶面板P的情况下,检测光学构件1的中心位置处的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偏光图案,以使该偏光图案与液晶面板P的像素列相对应的方式进行贴合。关于光学构件1的中心位置处的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是利用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光学特性的差异,一边使偏振光穿透一边进行拍摄,使用拍摄到的图像来进行光学检测。但是,由于光学构件1具有偏光元件层,因此透光率较低,拍摄到的图像易偏暗,并且,附着于光学构件1的表面的保护膜Pf的双折射性在面内不一样,所以拍摄图像的解析较为困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学构件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分别检测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边界(检测工序),根据在一端侧及另一端侧检测到的边界的位置来确定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第1区域(确定工序)。下面,依序进行说明。(检测工序)如图5所示,使用多个摄像装置(未图示),在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符号13、14表示)及中央部,对分别设定在光学构件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11、另一端12及中央的摄像区域PA1~PA9进行拍摄。关于各摄像区域,设定在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13的摄像区域PA1~PA3为一组,设定在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14的摄像区域PA4~PA6为一组,设定在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的摄像区域PA7~PA9为一组。如图6所示,在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13,首先根据摄像区域PA1内所拍摄到的图像,检测摄像区域PA1内所包含的第1区域3Ra与第2区域3La的边界(基准位置)Ba。根据摄像区域PA1的设定位置以及光学构件1的设计,第1区域3Ra是从光学构件1的一端11起第几个第1区域、第2区域3La是从光学构件1的一端11起第几个第2区域这一情况是已知的。此外,根据在摄像区域PA2拍摄到的图像,检测摄像区域PA2内所包含的第1区域3Rb与第2区域3Lb的边界(基准位置)Bb。根据摄像区域PA2的设定位置以及光学构件1的设计,第1区域3Rb是从光学构件1的另一端12起第几个第1区域、第2区域3Lb是从光学构件1的另一端12起第几个第2区域这一情况是已知的。关于边界Ba,例如可通过将拍摄到的图像二值化、并将白黑的边界部分平滑化来加以检测。这对边界Bb而言也是一样的。如此,通过检测边界Ba、Bb,并根据检测到的边界Ba、Bb来进行之后的位置检测,不论光学构件1的外形形状如何,均可准确地检测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偏光图案的位置。(确定工序:中央的第1区域的确定)然后,根据在一端11侧及另一端12侧检测到的边界Ba、Bb的位置,算出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位置。在图6中,以符号Bx表示算出的中央的位置。中央的位置Bx包含在设定在光学构件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摄像区域PA3内。此处,所谓“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是指在图案化相位差层3中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在平面上重叠的部分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图案化相位差层3中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在平面上重叠的部分称为“有效区域”。例如,在光学构件1中,在从边界Ba到有效区域的一端11侧的端部的剩余区域内所配置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数量与从边界Bb到有效区域的另一端12侧的端部的剩余区域内所配置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数量不一样的情况下,考虑这些剩余区域内所配置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数量而算出中央的位置Bx。然后,根据在摄像区域PA3拍摄到的图像,检测重叠配置在中央的位置Bx的第1区域3Rc,确定有效区域的中央的第1区域3Rc。在拍摄到的图像中,由于观察到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颜色或亮度不一样,因此可区分第1区域与第2区域。但是,因保护膜的双折射性,会产生如下现象,即,在某一区域内观察到第2区域相对而言比第1区域亮,而在其他区域内观察到第1区域相对而言比第2区域亮,从而在基于拍摄图像进行检测时恐怕会发生精度降低。但是,如上所述,通过根据边界Ba、Bb来预测有效区域的中心位置,并将配置在预测位置的第1区域确定为有效区域的中央的第1区域,可确定有效区域的中央的第1区域而不会受拍摄图像的观察结果影响。(确定工序:中央线的检测)然后,根据在摄像区域PA3拍摄到的图像,以近似方式求第1区域3Rc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图7A、图7B及图9为表示求中心线的方法的说明图,图8为表示求中心线的方法的流程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一边酌情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图,一边展示符合的操作的步骤。首先,如图7A所示,根据在摄像区域PA3拍摄到的图像,在多个测定点测定第1区域3Rc的宽度(步骤S1)。例如,将拍摄到的图像转换为灰阶,在多个部位测定第1区域3Rc的宽度方向的边界Bc、Bd之间的距离W。再者,在图7A中,为方便起见,是以直线表示边界Bc、Bd,但在拍摄图像中,边界Bc、Bd并非直线。因此,在多个部位测定出的距离W的值各不相同。此外,还具有某些图像中存在边界Bc、Bd不明确的部位的情况,在这种部位,无法测定距离W。因此,针对能有效进行测定的测定点的数量而设置好阈值(第1阈值),对能有效进行测定的测定点的数量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2)。在能有效进行测定的测定点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能有效进行测定的测定点算出宽度的中心位置D的座标(步骤S3),根据多个中心位置D的座标来近似第1区域3Rc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1(步骤S4)。作为近似,可使用通常所知的统计学方法,例如,可列举使用最小二乘法的求回归直线(近似直线)的近似方法。再者,关于设定为第1阈值的、能有效进行测定的测定点数量的下限,可根据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规格来酌情设定。图7B为表示近似出的中心线C1的图表,是以Y=0的形式表示中心线C1的图。此处,在图7B中,绘制在+y侧的点D1或者绘制在-y侧的点D2与其他点D相比,距中心线C1的隔开距离较大,认为对中心线C1的算出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第2阈值)来进行判断(步骤S5),删除隔开距离大于第2阈值的测定点(点D1及点D2)的测定数据(步骤S7),使用去掉点D1及点D2之后的剩余的点来再次近似中心线。其后,将去掉远离中心线C1的测定点后剩下的测定点的数量与上述第1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2),进行其后的处理的判断。此处,关于设定为第2阈值的、中心位置间的隔开距离的上限,与上述第1阈值的情况一样,可根据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规格来酌情设定。另一方面,在没有远离中心线C1的测定点的情况下,根据针对中心位置D相对于中心线C1的隔开距离而预先设定的阈值(第3阈值)来评价中心位置D的偏差(步骤S6)。第3阈值比第2阈值小。在图7B中,以符号M表示第3阈值。在中心位置D的偏差处于由阈值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求出的中心线C1确定为第1区域3Rc的中心线。此外,关于设定为第3阈值的、中心位置间的隔开距离的上限,与上述第1、第2阈值的情况一样,可根据图案化相位差层3的规格来酌情设定。在通过步骤S2的判断得知能有效进行测定的测定点未达阈值的情况下,以及通过步骤S6的判断得知存在与中心线C1的隔开距离大于第3阈值的中心位置D的情况下,分别变更摄像区域而在沿第1区域3Rc的延伸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行拍摄(步骤S8),根据所获得的图像而在多个部位再次测定宽度(步骤S1)。对设定在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13的摄像区域PA1~PA3、设定在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14的摄像区域PA4~PA6、设定在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的摄像区域PA7~PA9分别进行如上处理。再者,在变更摄像区域的情况下,宜像图9所示那样将光学构件1在长度方向上划分为3个区域AR1、AR2、AR3,以不超出各区域的方式变更摄像区域。这时,对于长度方向的两端处的摄像区域PA3、PA6,宜分别像摄像区域PA31、PA61那样朝光学构件1的中央侧变更摄像区域。对于长度方向的中央处的摄像区域PA9,例如宜以变更为摄像区域PA91、在需要进一步变更的情况下变更为摄像区域PA92的方式,以摄像区域PA9为中心朝长度方向的两侧变更摄像区域。此外,在变更摄像区域时,既可像摄像区域PA3与摄像区域PA31、摄像区域PA6与摄像区域PA61那样变更前与变更后的摄像区域不重叠,也可像摄像区域PA9与摄像区域PA91、PA92那样变更前与变更后的摄像区域部分重叠。(贴合工序)然后,如图10所示,贴合液晶面板P与光学构件1。这时,根据液晶面板P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像素列与所确定的第1区域3Rc(参考图7A)的中心线的相对位置来贴合两者。在图10中,设定xyz座标系,以液晶面板P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以液晶面板P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以正交于xy平面的方向为z方向来加以表示。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根据光学构件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的中心线C1、C2和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处的中心线C3来控制光学构件1与液晶面板的贴合面内的相对方位θ,调整光学构件1的姿态。这时,角度调整的旋转轴的方向与z轴相同,旋转中心的位置例如与中心线C3重叠。再者,用于角度调整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的中心线也可为中心线C1、C2中的任一方。此外,如图11B所示,根据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处的中心线C3来控制光学构件1与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位置,调整光学构件1的姿态。在图11B中,展示了使光学构件1沿y方向移动的情况。由于显示装置的使用者对显示区域的中心附近观察得最仔细,因此,若在显示区域的中心产生串扰,则使用者容易察觉。对此,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以光学构件1的中心线C3为基准来进行光学构件1的位置调整,并根据液晶面板P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像素列与中心线C3的相对位置来贴合两者,则光学构件1与液晶面板将以显示区域的中心的精度最佳的方式得到贴合。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显示装置不易在显示区域的中心产生串扰,从而可实现高品质的图像显示。即,根据如上构成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能以较高的位置精度贴合光学构件与液晶面板,从而实现高品质的图像显示。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供右眼用图像所穿透的偏光图案作为第1区域3R,但也可将左眼用图像所穿透的偏光图案设定为第1区域来进行位置检测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用以制造显示装置(光学显示设备)100的制造装置并未加以图示,但该制造装置也无任何限定。例如,作为显示装置100的制造装置,可采用包括组装搬送单元、运算控制部等的构成的制造装置,所述组装搬送单元用以一边在工序上搬送各构件、一边将这些各构件彼此加以组装,所述运算控制部通过图8的流程图所示那样的动作来控制该组装搬送单元的动作。以上,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上述例子中所展示的各构成构件的各形状、组合等为一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符号说明1…光学构件、3…图案化相位差层(相位差层)、3L、3La、3Lb…第2区域、3R、3Ra、3Rb、3Rc…第1区域、11…一端、12…另一端、13、14…端部、100…显示装置(光学显示设备)、Ba、Bb…边界、Bx…中央的位置、C1~C3…中心线、D…中心位置、L…像素列、P…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零件)、P4…显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