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体、窗材料、隔断构件、日射遮蔽装置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5689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光学体、窗材料、隔断构件、日射遮蔽装置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201280058678.4;申请日:2012年8月24日;发明名称:光学体、窗材料、隔断构件、日射遮蔽装置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光学体、窗材料、隔断构件、日射遮蔽装置及建筑物。详细而言,涉及将入射光定向反射的光学体。



背景技术:

出于降低空调负载的观点,市售有用于遮蔽日射的窗用膜。作为该遮蔽日射的技术,市售有吸收日射的膜和反射日射的膜,但关于前者的膜,存在吸收了日射的膜变热,从而被称作周边区域的窗的周边部变热的问题。关于后者,作为反射层已公开了很多使用光学多层膜、含金属膜、透明导电性膜等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由于这样的反射层设于平面上的窗玻璃,因而只能使入射的太阳光正反射。因此,从上空照射而被正反射的光,到达屋外的别的建筑物或地面,被吸收而变成热,使周围的气温上升。由此,在窗整体贴有这样的反射层的楼宇的周边,引起局部的温度上升,产生在都市部热岛越来越严重,或者仅反射光的照射面草坪生长等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由这样的正反射造成的热岛越来越严重等的问题,提案有各种将日射定向反射至正反射以外的方向的膜(参照专利文献2)。作为其提案之一,存在由一维排列的多个柱状体构成、在凹凸面上形成反射层,以树脂材料包埋形成该反射层的凹凸面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5/087680号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5139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如上所述以树脂材料包埋凹凸面,则在该包埋工序中产生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膜的视觉辨认性劣化。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的产生的光学体、窗材料、隔断构件、日射遮蔽装置及建筑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是一种光学体,具备:

在表面设置有凹凸面的光学层;以及

设置在凹凸面上的波长选择反射层,

波长选择反射层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特定波长带的光,透射特定波长带以外的光,

凹凸面具备沿光学层的表面内的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构造体,以及沿光学层的表面内的第2方向延伸并且隔开而设置的多个第2构造体,

第1方向与第2方向交叉。

本技术的光学体、窗材料、隔断构件、日射遮蔽装置及建筑物特征在于,具备本技术的光学体。

依据本技术,光学层的凹凸面具备沿光学层的表面内的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构造体,以及沿光学层的表面内的第2方向延伸并且隔开而设置的多个第2构造体,处于第1方向与第2方向交叉的关系。由此,在包埋光学层的凹凸面时,能够由第2构造体来形成用于该包埋所使用的材料流动的路径。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地,依据本技术,能够抑制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B是示出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粘合于附着物体的例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对光学膜入射的入射光与被光学膜反射的反射光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1光学层的凹凸面的一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4A是示出第2方向上的第1光学层的凹凸面的一形状例的截面图。图4B是示出第1方向上的第1光学层的凹凸面的一形状例的截面图。

图5A是示出在第1光学层形成的第1构造体的一形状例的立体图。图5B是示出具备形成有图5A所示的第1构造体的第1光学层的光学膜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6A是将图5B所示的光学膜的一部分放大而表示的放大截面图。图6B是将图5B所示的波长选择反射层放大而表示的放大截面图。

图7A、图7B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8A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8B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整体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A、图10B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粘合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简略线图。

图11A、图11B是用于说明取决于粘合方向的光学膜的反射功能的不同的简略线图。

图12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所使用的原盘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原盘的成形面的一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14A是示出原盘的圆周方向上的成形面的一形状例的截面图。图14B是示出原盘的宽度方向上的成形面的一形状例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用于制造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概略图。

图16A~图16C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图17A~图17C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图18A~图18C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图19A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2方向的截面图。图19B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1方向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1光学层的凹凸面的一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21A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1构成例的立体图。图21B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2构成例的立体图。图21C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3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光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24A是示出板条(slat)的第1构成例的截面图。图24B是示出板条的第2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5A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图25B是示出幕帘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6A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断构件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图26B是示出光学体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实施例1的光学膜的制作所使用的原盘的第1槽(宽度方向的槽)的形状的简略线图。

图28是示出实施例1的光学膜的制作所使用的原盘的第2槽(圆周方向的槽)的形状的简略线图。

图29A~图29D是示出实施例1~3、4、6、8的原盘的制作所使用的刀具的形状的简略线图。

图30A~图30D是示出实施例1、4、6、8的光学膜的观察结果的图。

图31是示出比较例1的光学膜表面的粗糙度曲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参照附图的同时按以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将第1构造体与第2构造体正交设置的光学膜的例)

2.第2实施方式(将第2构造体相对于第1构造体而倾斜设置的光学膜的例)

3.第3实施方式(还具备光散射体的光学膜的例)

4.第4实施方式(还具备自清洗效果层的光学膜的例)

5.第5实施方式(将光学膜应用于遮光装置的例)

6.第6实施方式(将光学膜应用于卷帘装置的例)

7.第7实施方式(将光学膜应用于隔断构件的例)

<1.第1实施方式>

[光学膜的结构]

图1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B是示出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粘合于附着物体的例的截面图。作为光学体的光学膜1,是具有所谓的定向反射性能的光学膜。如图1A所示,该光学膜1具备在内部具有凹凸形状的界面的光学层2,以及设置在该光学层2的界面的波长选择反射层3。光学层2具备具有凹凸形状的第1面的第1光学层4,以及具有凹凸形状的第2面的第2光学层5。光学层内部的界面由对置配置的凹凸形状的第1面和第2面形成。具体而言,光学膜1具备:具有凹凸面4b的第1光学层4;在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上形成的波长选择反射层3;以及以掩埋形成有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凹凸面4b的方式,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上形成的第2光学层5。光学膜1具有太阳光等的光入射的入射面S1,以及从该入射面S1入射的光之中透射光学膜1的光出射的出射面S2。光学膜1适于应用于内壁部件、外壁部件、窗材料、墙壁材料。另外,光学膜1也适于用作遮光装置的板条(日射遮蔽部件)及卷帘装置的幕帘(日射遮蔽部件)。进而,光学膜1还适于用作在拉门等的隔断构件(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的采光部设置的光学体。

根据需要,光学膜1也可以在光学层2的出射面S2具备第1基体材料4a。另外,根据需要,光学膜1也可以在光学层2的入射面S1具备第2基体材料5a。此外,在这样光学膜1具备第1基体材料4a和/或第2基体材料5a的情况下,优选在光学膜1具备第1基体材料4a和/或第2基体材料5a的状态下,满足后述的透明性及透射颜色等的光学特性。

根据需要,光学膜1也可以具备贴合层6。该贴合层6形成在光学膜1的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之中贴合于窗材料10的面。经由该贴合层6,光学膜1被贴合附着物体即窗材料10的屋内侧或屋外侧。作为贴合层6,能够使用例如以粘接剂(例如,UV固化型树脂、双液混合型树脂)为主成分的粘接层,或以粘着剂(例如,感压粘着材料(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为主成分的粘着层。在贴合层6为粘着层的情况下,优选还具备在贴合层6上形成的剥离层7。这是因为,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仅将剥离层7剥离,就能够经由贴合层6将光学膜1对于窗材料10等的附着物体容易地粘合。

出于提高第2基体材料5a与贴合层6和/或第2光学层5的接合性的观点,光学膜1也可以在第2基体材料5a与贴合层6和/或第2光学层5之间具备底漆层(未图示)。另外,出于提高同样的部位的接合性的观点,优选替代底漆层或与底漆层一同,实施公知的物理性的预处理。作为公知的物理性的预处理,可举出例如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等。

光学膜1也可以在贴合于窗材料10等的附着物体的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上、或该面与波长选择反射层3之间,具备屏障层(未图示)。通过具备这样屏障层,能够降低从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向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水分的扩散,抑制波长选择反射层3所包含的金属等的劣化。因此,能够提高光学膜1的耐久性。

出于对表面赋予耐擦伤性等的观点,光学膜1也可以具备硬披覆层8。该硬披覆层8优选在光学膜1的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之中、与贴合于窗材料10等的附着物体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形成。出于赋予防污性等的观点,在光学膜1的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也可以具备具有防水性或亲水性的层。具有这样的功能的层,也可以例如直接在光学层2上具备,或在硬披覆层8等的各种功能层上具备。

若出于能将光学膜1容易地粘合于窗材料10等的附着物体的观点,则优选光学膜1具有可挠性。在此,设为膜包含片。即,设为光学膜1还包含光学片。

光学膜1优选具有透明性。作为透明性,优选为具有后述的透射像清晰度的范围。第1光学层4与第2光学层5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010以下,更优选为0.008以下,进而优选为0.005以下。当折射率差超过0.010,则存在透射像看起来模糊的倾向。若是超过0.008而0.010以下的范围,则虽也取决于外边的明亮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问题。若是超过0.005而0.008以下的范围,则仅仅如光源那样非常明亮的物体才在意衍射图案,而能够清晰地看到外边的景色。若是0.005以下,则几乎不会在意衍射图案。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之中、成为与窗材料10等粘合的一侧的光学层,也可以以粘着剂为主成分。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以粘着材料为主成分的第1光学层4、或第2光学层5来将光学膜1粘合于窗材料10等。此外,在设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粘着剂的折射率差满足上述范围。

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优选折射率等的光学特性相同。更具体而言,优选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由在可视区域具有透明性的同一材料、例如同一树脂材料构成。通过利用同一材料来构成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由于两者的折射率相等,因此能够提高可见光的透明性。但是,即使以同一材料作为出发源,根据成膜工序中的固化条件等而有时最终生成的层的折射率不同,因而需要注意。相对于此,若利用不同材料来构成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则由于两者的折射率不同,因而光以波长选择反射层3为边界进行折射,存在透射像模糊的倾向。特别地,当观察离远处的电灯等点光源近的物体,则存在可显著地观察衍射图案的倾向。此外,为了调整折射率的值,也可以将添加剂混入第1光学层4和/或第2光学层5。

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优选在可视区域具有透明性。在此,透明性的定义存在2种意义,即没有光的吸收,以及没有光的散射。一般说到透明的情况下有时仅指前者,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1中优选具备两者。当前利用的回射体目的在于,视觉辨认道路标识或夜间操作者的衣服等其显示反射光,因此例如即使具有散射性,只要与基底反射体密合,就能够视觉辨认其反射光。例如,即使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前表面,以防眩性的赋予为目的而进行具有散射性的防璇处理,也与图像能够视觉辨认为同一原理。然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1,在使定向反射的特定的波长以外的光透射的点具有特征,粘接于主要透射该透射波长的透射体,为了观察该透射光,优选没有光的散射。但是,根据其用途,也可特意使第2光学层5具有散射性。

光学膜1优选对于透射的特定波长以外的光主要具有透射性的刚体,例如经由粘着剂等粘合于窗材料10来使用。作为窗材料10,可举出高层楼宇或住宅等的建筑用窗材料、车辆用的窗材料等。在将光学膜1应用于建筑用窗材料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将光学膜1应用于沿东~南~西朝向之间的任一个朝向(例如东南~西南朝向)配置的窗材料10。是因为通过应用于这样的位置的窗材料10,能够更有效地反射热射线。不仅是单层的窗玻璃,光学膜1也能够用于复层玻璃等的特殊的玻璃。另外,窗材料10并不限定于由玻璃构成的,也可以使用由具有透明性的高分子材料构成的。优选光学层2在可视区域具有透明性。是因为通过这样具有透明性,在将光学膜1贴合于窗玻璃等的窗材料10的情况下,能够透射可见光并确保利用太阳光的采光。另外,作为粘合面,不仅是玻璃的内表面,也能够用于外表面。

另外,光学膜1能够与其他热射线削减膜并用,也能够例如在空气与光学膜1的界面(即,光学膜1的最外表面)设置光吸收涂膜。另外,光学膜1也能够与硬披覆层、紫外线削减层、表面防反射层等并用。在并用这些功能层的情况下,优选将这些功能层设在光学膜1与空气之间的界面。但是,关于紫外线削减层,需要比光学膜1更靠近太阳侧配置,特别在用作内贴于室内的窗玻璃面的情况下,优选在该窗玻璃面与光学膜1之间设置紫外线削减层。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窗玻璃面与光学膜1之间的贴合层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

另外,与光学膜1的用途相应,也可以对光学膜1实施着色,赋予设计性。在这样赋予设计性的情况下,优选设为在不损害透明性的范围内,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的至少一个,以可视区域中的特定的波长带的光为主进行吸收的结构。

图2是示出对于光学膜1入射的入射光与由光学膜1反射的反射光的关系的立体图。光学膜1具有光L入射的入射面S1。优选光学膜1将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入射面S1的光L之中、特定波长带的光L1选择性地沿正反射(-θ,φ+180°)以外的方向进行定向反射,与之相对,透射特定波长带以外的光L2。另外,优选光学膜1对于上述特定波长带以外的光具有透明性,作为该透明性,具有后述的透射像清晰度的范围。其中,θ:对于入射面S1的垂线l1与入射光L或反射光L1构成的角。φ:入射面S1内的特定的直线l2与将入射光L或反射光L1投影于入射面S1的分量构成的角。在此,所谓入射面内的特定的直线l2,是将入射角(θ,φ)固定,以对于光学膜1的入射面S1的垂线l1为轴来旋转光学膜1时,向φ方向的反射强度成为最大的轴(参照图5)。但是,在反射强度成为最大的轴(方向)有多个的情况下,选择其中的1个作为直线l2。此外,将以垂线l1为基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θ设为“+θ”,将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θ设为“-θ”。将以直线l2为基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φ设为“+φ”,将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φ设为“-φ”。

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的特定的波长带的光以及透射的特定的光,根据光学膜1的用途而不同。例如,在对窗材料10应用光学膜1的情况下,优选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的特定的波长带的光是近红外光,透射的特定的波长带的光是可见光。具体而言,优选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的特定的波长带的光主要是波长带780nm~2100nm的近红外线。通过反射近红外线,在将光学体粘合于玻璃窗等的窗材料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建筑物内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减轻冷气负载,谋求节能化。在此,所谓定向反射,意味着具有向正反射以外的某一特定的方向的反射,并且比不具有指向性的漫反射强度充分强。在此,所谓反射,表示特定的波长带、例如近红外区中的反射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进而优选为80%以上。所谓透射,表示特定的波长带、例如可见光域中的透射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进而优选为70%以上。

光学膜1中,优选定向反射的方向φo为-90°以上、90°以下。是因为,在将光学膜1贴附于窗材料10的情况下,能够使从上空入射的光之中、特定波长带的光沿上空方向返回。在周边没有高的建筑物的情况下,该范围的光学膜1有用。另外,优选定向反射的方向为(θ,-φ)附近。所谓附近,是指优选从(θ,-φ)起5度以内,更优选为3度以内,进而优选为2度以内的范围内的偏差。是因为,通过设为该范围,在将光学膜1贴附于窗材料10的情况下,能够使相同程度的高度并立的建筑物的从上空入射的光之中、特定波长带的光效率良好地返回至其他建筑物的上空。为了实现这样的定向反射,优选将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柱状体一维排列,形成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或第2光学层5的凹凸面5b。能够使从(θ,φ)方向(-90°<φ<90°)入射的光,基于柱状体的倾斜角沿(θo,-φ)方向(0°<θo<90°)反射。

光学膜1中,关于相对于具有透射性的波长带的透射像清晰度,使用0.5mm的光学梳时的值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而优选为75以上。若透射像清晰度的值不到50,则存在透射像看起来模糊的倾向。若为50以上60不到,则虽也取决于外边的明亮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问题。若为60以上75不到,则仅仅如光源那样非常明亮的物体才在意衍射图案,而能够清晰地看到外边的景色。若为75以上,则几乎不会在意衍射图案。进而使用0.125mm、0.5mm、1.0mm、2.0mm的光学梳进行测定的透射像清晰度的值的总计值优选为230以上,更优选为270以上,进而优选为350以上。若透射像清晰度的总计值不到230,则存在透射像看起来模糊的倾向。若为230以上270不到,则虽也取决于外边的明亮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问题。若为270以上350不到,则仅仅如光源那样非常明亮的物体才在意衍射图案,而能够清晰地看到外边的景色。若为350以上,则几乎不会在意衍射图案。在此,透射像清晰度的值是使用SUGA试验机(スガ試験機)制ICM-1T按照JIS K7105进行测定的值。但是,在不透射的波长与D65光源波长不同的情况下,优选在使用欲透射的波长的滤波器校正后进行测定。

光学膜1中,相对于具有透射性的波长带的雾度优选为6%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而优选为2%以下。是因为若雾度超过6%,则透射光被散射,看起来模糊不清。在此,雾度是使用村上色彩制HM-150,利用JIS K7136中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的值。但是,在不透射的波长与D65光源波长不同的情况下,优选在使用欲透射的波长的滤波器来校正后进行测定。光学膜1的入射面S1、优选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具有不使透射像清晰度下降程度的平滑性。具体而言,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8μm以下,更优选为0.06μm以下,进而优选为0.04μm以下。此外,测定入射面的表面粗糙度,从2维截面曲线取得粗糙度曲线,作为粗糙度参数而算出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Ra。此外,测定条件按照JIS B0601:2001。以下示出测定装置及测定条件。

测定装置:全自动细微形状测定机SURF CORDER(サーフコーダ一)ET4000A(株式会社小坂研究所)

λc=0.8mm,评价长度4mm,Cutoff(截止值)×5倍

数据采样间隔0.5μm

光学膜1的透射颜色尽量接近中性,即使带有颜色也优选赋予清凉印象的蓝、蓝绿、绿色等的浅色调。若出于获得这样的色调的观点,则从入射面S1入射、透射光学层2及波长选择反射层3、并从出射面S2出射的透射光及反射光的色度坐标x、y,例如相对于D65光源的照射,优选为满足0.20<x<0.35且0.20<y<0.40,更优选为满足0.25<x<0.32且0.25<y<0.37,进而优选为0.30<x<0.32且0.30<y<0.35的范围。进而,为了使色调不带红色,优选为满足y>x-0.02,更优选为满足y>x的关系。另外,若反射色调随入射角度而变化,则在例如应用于楼宇的窗的情况下,随场所而色调不同,行走时颜色看起来发生变化,因此不优选。若出于抑制这样的色调的变化的观点,以5°以上60°以下的入射角度θ从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入射,并由光学膜1反射的正反射光的色坐标x之差的绝对值及色坐标y之差的绝对值,在光学膜1的两主面的任一个上,优选为0.05以下,更优选为0.03以下,进而优选为0.01以下。与对于这样的反射光的色坐标x、y相关的数值范围的限定,优选在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的双方的面上得到满足。

为了抑制在正反射附近的颜色变化,优选不包含具有优选5°以下、更优选10°以下的倾斜角的平面。另外,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被以树脂覆盖的情况下,在入射光从空气入射树脂时进行折射,因此能够在更广泛的入射角的范围上抑制在正反射光附近的色调变化。此外,在向正反射以外的反射色成为问题的情况下,优选以不沿成为问题的方向进行定向反射的方式来配置光学膜1。

以下,关于构成光学膜1的第1光学层4、第2光学层5及波长选择反射层3依次进行说明。

(第1光学层、第2光学层)

第1光学层4例如是用于支撑并且保护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光学层。第1光学层4出于对光学膜1赋予可挠性的观点,例如由以树脂为主成分的层构成。第1光学层4的两主面之中,例如一个面为平滑面,另一个面为凹凸面4b。波长选择反射层3在该凹凸面4b上形成。

第2光学层5例如是用于通过包埋形成有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来保护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光学层。第2光学层5出于对光学膜1赋予可挠性的观点,例如由以树脂为主成分的层构成。第2光学层5的两主面之中,例如一个面为平滑面,另一个面为凹凸面5b。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与第2光学层5的凹凸面5b,处于互相反转了凹凸的关系。因此,以下对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1光学层的凹凸面的一形状例的平面图。图4A是示出第2方向上的第1光学层的凹凸面的一形状例的截面图。图4B是示出第1方向上的第1光学层的凹凸面的一形状例的截面图。第1实施方式中,将在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内正交交叉的2方向称作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优选在第1光学层4具有拥有对置的2组边的矩形状的情况下,第1方向D1为2组边之中的一组边的延伸方向,第2方向D2为2组边之中的另一组边的延伸方向。优选在第1光学层4为具有拥有短边方向DW及长边方向DL的带状或矩形状的情况下,第1方向D1为第1光学层4的短边方向DW,第2方向D2为第1光学层4的长边方向DL

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例如由多个第1构造体4m和多个第2构造体4n构成。第1构造体4m是沿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内的第1方向D1延伸的构造体,与第1光学层4的第2方向D2邻接而1维排列。另一方面,第2构造体4n是沿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内的第2方向D2延伸的构造体,与第1光学层4的第1方向D1隔开而1维排列。即,在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第1构造体4m与第2构造体4n处于正交交叉的关系。此外,第1构造体4m与第2构造体4n的关系并不限定于此,使两者处于大致正交交叉的关系也可以。

在第1光学层4具有拥有短边方向DW及长边方向DL的带状或矩形状的情况下,第1构造体4m及第2构造体4n优选具有以下的结构。即,第1构造体4m是沿第1光学层4的短边方向DW延伸的构造体,与第1光学层4的长边方向DL邻接而1维排列。另一方面,第2构造体4n是沿第1光学层4的长边方向DL延伸的构造体,与第1光学层4的短边方向DW隔开而1维排列。即,在第1光学层4的表面,第1构造体4m与第2构造体4n处于正交交叉的关系。

作为第1构造体4m,优选使用柱状体或其反转形状。作为柱状体的形状,能够使用例如棱镜形状(三棱柱状)等的多棱柱状、在棱线部分被赋予R形状的棱镜形状、双凸透镜形状、环形(toridal)形状、双曲柱状、自由曲面状,将这些形状2种以上组合使用也可以。在此,所谓双凸透镜形状,是指与柱状体的棱线垂直的截面形状成为圆弧状或大致圆弧状、椭圆弧状或大致椭圆弧状、或抛物线状或大致抛物线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因此,圆柱形状也包含于双凸透镜形状。

作为第1构造体4m的棱线部(顶部)的形状,可举出例如直角形状、R形状或多边形状(例如五角形状)等,但特别优选R形状。通过使第1构造体4m的棱线部为R形状,在利用卷到卷(Roll to Roll)工序来制造光学膜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膜的缠紧造成的第1构造体4m的形状溃散。在此,所谓第1构造体4m的棱线部(顶部)的形状,意味着与棱线垂直的方向上的棱线部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例如,意味着在第1构造体4m长边方向DL上的棱线部的截面形状。

在第1构造体4m的棱线部具有R形状的情况下,曲率半径R与第1构造体4m的间距P的比R/P,优选为7%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进而优选为3%以下。

光学膜1中,第1构造体4m的间距P1优选为5μ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250μm不到,进而优选为20μm以上200μm以下。若第1构造体4m的间距P1不到5μm,则难以使第1构造体4m的形状为期望的形状,而且一般难以使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波长选择特性陡峭,因此有时反射透射波长的一部分。当发生这样的反射则产生衍射而高次的反射也可视觉辨认,因此存在感觉透明性变差的倾向。另一方面,若第1构造体4m的间距P1超过5mm,则在考虑了定向反射所需要的第1构造体4m的形状的情况下,需要的膜厚变厚而失去柔性,变得难以与窗材料10等的刚体贴合。另外,通过使第1构造体4m的间距P1为不到250μm,从而柔性进一步增加,利用卷到卷的制造变容易,变得不需要批量生产。为了将本技术的光学膜1应用于窗等的建材,优选光学膜1具有数m程度的长度,相比批量生产,利用卷到卷的制造更合适。进而,在使间距P1为2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情况下,生产性更加提高。

另外,在第1光学层4的表面形成的第1构造体4m的形状并不限定于1种,将多种形状的第1构造体4m在第1光学层4的表面形成也可以。在将多种形状的第1构造体4m设于表面的情况下,使由多种形状的第1构造体4m构成的既定图案周期性地重复也可以。另外,根据所期望的特性,也可以随机(非周期)地形成多种第1构造体4m。

图5A是示出第1构造体的一形状例的立体图。图5B是示出具有图5A所示的形状的第1构造体的光学膜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作为第1构造体4m,优选使用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非对称的柱状体。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能够以1次或2次反射使入射光向上空返回。因此,与以3次反射使入射光向上空返回的角隅棱镜(corner cube)相比,能够降低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光吸收量,抑制发热。

如图5A所示,也可以使第1构造体4m的形状为相对于与光学膜1的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垂直的垂线l1非对称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第1构造体4m的主轴lm以垂线l1为基准而向第1构造体4m的排列方向a(即,长边方向DL)倾斜。在此,所谓第1构造体4m的主轴lm,意味着通过第1构造体截面的底边的中点和第1构造体4m的顶点的直线。例如,在第1构造体4m为三棱柱状体的情况下,所谓三棱柱状体的主轴lm,意味着通过三棱柱状体截面的底边的中点和三棱柱状体的顶点的直线。在光学膜1粘合于相对于地面大致垂直配置的窗材料10的情况下,第1构造体4m的主轴lm以垂线l1为基准而向窗材料10的上方侧(上空侧)或下方侧(地面侧)倾斜。图5B中,示出第1构造体4m的主轴lm以垂线l1为基准而向窗材料10的下方(地面侧)倾斜的例。

图6A是将图5B所示的光学膜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截面图。图6B是将图5B所示的波长选择反射层放大表示的放大截面图。第1构造体4m例如具有形成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成膜面即形成柱状面的第1倾斜面Sp1和第2倾斜面Sp2。第1倾斜面Sp1是在将光学膜1粘合于窗材料10等的附着物体的情况下成为上方侧(上空侧)的面,第2倾斜面Sp2是在将光学膜1粘合于窗材料10等的附着物体的情况下成为下方侧(地面侧)的面。以下,将在第1倾斜面Sp1、第2倾斜面Sp2形成的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膜厚分别称作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第1膜厚d1、第2膜厚d2。

第1构造体4m例如具有由第1倾斜面Sp1和第2倾斜面Sp2形成的顶角γ1,以及第1倾斜面Sp1相对于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的倾斜角α1。倾斜角α1是在将光学膜1粘合于材料10等的附着物体的情况下成为上方侧(上空侧)的倾斜角。以各第1构造体4m的倾斜角α1相比顶角γ1更靠上方的方式,对窗材料10或建筑物等的附着物体贴合光学膜1。如上所述,也可以对第1构造体4m的棱线部(顶部)赋予曲率R。在这样对棱线部赋予曲率R的情况下,顶角R成为比由于曲率R而弯曲的顶部更靠跟前的部分的边的张角。

顶角γ1及倾斜角α1优选满足以下的式(1)~(4)的任一式。是因为通过满足任一式,能够获得高的上方反射率。

-3.6γ1+396≤α1≤80(85≤γ1≤90)・・・(1)

γ1-30≤α1≤-γ1+170(90≤γ1≤100)・・・(2)

30≤α1≤γ1-50(80≤γ1≤90)・・・(3)

30≤α1≤-γ1+130(90≤γ1≤100)・・・(4)

在顶角γ1及倾斜角α1满足式(1)或(2)的情况下,优选第1膜厚d1与第2膜厚d2大致相同。是因为由此,能够预期透射性能及反射性能的提高。在此,所谓膜厚大致相同,是指相对于第1膜厚d1的第2膜厚d2的比例((d1/d2)×100)[%]为±10%以下。

在顶角γ1及倾斜角α1满足式(3)或(4)的情况下,第1膜厚d1与第2膜厚d2不同也可以。在该情况下,若一方的斜面的波长选择反射层3中的各金属层的厚度薄,则不能反射而是透射光,因此优选波长选择反射层3中的各金属层的厚度设为7nm以上。另一方面,若波长选择反射层3中的各金属层的厚度超过14nm,产生反射光的浮色,因此优选波长选择反射层3中的各金属层的厚度设为14nm以下。即,优选膜厚的比率为200%以下。

作为第2构造体4n,优选使用柱状体或其反转形状。作为柱状体的形状,能够使用例如棱镜形状(三棱柱状)等的多棱柱状、在棱线部分被赋予R形状的棱镜形状、双凸透镜形状、环形形状、双曲柱状,自由曲面状,将这些形状2种以上组合使用也可以。在此,所谓双凸透镜形状,是指与柱状体的棱线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或大致圆弧状、椭圆弧状或大致椭圆弧状、或抛物线状或大致抛物线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因此,圆柱形状也包含于双凸透镜形状。另外,使第2构造体4n沿短边方向DW蛇行等,使第2构造体4n的倾斜面弯曲也可以。

作为第2构造体4n的棱线部(顶部)的形状,可举出例如直角形状、R形状或多边形状(例如五角形状)等,但特别优选R形状。通过使第2构造体4n的棱线部为R形状,从而即使在第2构造体4n的倾斜角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2构造体4n的棱线部的视觉辨认。另外,在利用卷到卷工序来制造光学膜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膜的缠紧造成的第2构造体4n的形状溃散。在此,第2构造体4n的棱线部(顶部)的形状,意味着与棱线垂直的方向上的棱线部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例如在第2构造体4n意味着短边方向Dw上的棱线部的截面形状。

在将以第1光学层4的表面为基准的第1构造体4m、第2构造体4n的高度分别设为H1、H2的情况下,优选第1构造体4m的高度H1及第2构造体4n的高度H2满足H2>H1的关系。是因为能够在后述的包埋工序中确保树脂材料的流动,抑制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的产生。此外,第1光学层4如上所述,是具有透射光学膜1的太阳光出射的出射面S2的光学层。第2构造体4n的高度H2与第1构造体的高度H1之差ΔH(=H2-H1),优选为0.5μm以上25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上15μm以下,进而优选为3μm以上6μm以下。若高度之差ΔH为0.5μm以上,则在后述的包埋工序中能够充分确保树脂材料的流动,处于能够抑制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的产生的倾向。若高度之差ΔH为25μm以下,则能够降低从斜向入射作为光学体的光学膜1的光在第2构造体4n被反射的比例,处于可获得作为本来目的的由第1构造体4m导致的反射性能的倾向。

将特定的波长带的光定向反射的功能主要是第1构造体4m的功能,因此优选设置成第2构造体4n不对光学性能带来坏影响。具体而言,在将第2构造体4n的间距设为P2、将第2构造体4n的槽宽度设为w2的情况下,间距P2优选为10×W2以上,更优选为20×W2,进而优选为25×W2以上。通过将间距P2设为10×W2以上,从而具有能够抑制由第2构造体4n造成的光学膜1的定向反射功能的下降的倾向。此外,如上所述,第1构造体4m主要承担光学膜1的定向反射功能。

另外,第2构造体4n的间距P2优选为200μm以上,更优选为250μm以上,进而优选为300μm以上。通过将间距P2设为200μm以上,从而具有能够抑制衍射图案的视觉辨认的倾向。

第2构造体4n的间距P2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进而优选为1mm以下。通过将间距P2设为5mm以下,从而具有能够使抑制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发生的效果的下降得到抑制的倾向。

因此,若出于抑制定向反射功能的下降并且使抑制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发生的效果的下降得到抑制观点,则第2构造体4n的间距P2优选为10×W2以上、5mm以下,更优选为20×W2以上、3mm以下,进而优选为25×W2以上、1mm以下。另外,若出于抑制衍射图案的视觉辨认并且使抑制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发生的效果的下降得到抑制观点,则第2构造体4n的间距P2优选为200μ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为250μm以上3mm以下,进而优选为300μm以上1mm以下。

虽然在第1构造体4m及第2构造体4n上设有波长选择反射层3,但取决于这些构造体的倾斜面的斜率而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覆盖能力不同。依据本发明的发明人锐意研究的结果,可知在第2构造体4n的倾斜面的斜率相比第1构造体4m的倾斜面的斜率大幅度陡峭的情况下,存在由波长选择反射层3造成的光学吸收增大,即使远离观察,线也可视觉辨认的倾向。因此,第2构造体4n的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2及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β2,优选为65°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另外,若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2及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β2不陡峭,则第2构造体4n占用的面积增大,对作为本来目的的由第1构造体4m导致的反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第2构造体4n的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2及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β2,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若综合以上的点,则第2构造体4n的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2及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β2,优选为30°以上65°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上60°以下。

第1构造体4m与第2构造体4n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之差,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而优选为±5°以下。通过使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之差为±15°以下,能够抑制由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覆盖能力的差异造成的色调的视觉辨认。在此,在第1构造体4m的倾斜面存在多种的情况下,考虑与倾斜角最接近的面的偏角。

第1光学层4优选以10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的下降少、25℃和10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无显著不同的树脂为主成分。具体而言,优选包含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3×109Pa以下、10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3×107Pa以上的树脂。此外,第1光学层4优选由1种树脂构成,但包含2种类以上的树脂也可以。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混入添加剂。

这样当以10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的下降少、25℃和10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无显著不同的树脂为主成分,则即使在伴随热或热与加压的过程存在于形成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后的情况下,也能够大致保持设计的界面形状。相对于此,当以10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的下降大、25℃和10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显著不同的树脂为主成分,则从设计的界面形状的变形变大,或光学膜1发生卷曲。

在此,伴随热的过程,不仅包含如退火处理等直接对光学膜1或其构成部件施加热这样的过程,还包含在薄膜的成膜时及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时等,成膜面局部地温度上升而间接对它们施加热这样的过程,或利用能量射线照射而模具的温度上升,以间接对光学膜施加热这样的过程。另外,通过对上述的储能弹性模量的数值范围进行限定而获得的效果,并不被树脂的种类所特别限定,用热塑性树脂、热固化型树脂及能量射线照射型树脂的任一种均能够获得。

关于第1光学层4的储能弹性模量,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进行确认。在第1光学层4的表面露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用微小硬度计来测定其露出面的储能弹性模量而进行确认。另外,在第1光学层4的表面形成有第1基体材料4a等的情况下,能够在将第1基体材料4a等剥离,使第1光学层4的表面露出后,通过使用微小硬度计来测定其露出面的储能弹性模量而进行确认。

作为抑制高温下的弹性模量的下降的方法,例如,热塑性树脂中,可举出调整侧链的长度及种类等的方法,热固化型树脂及能量射线照射型树脂中,可举出调整交联点的量及交联材料的分子构造等的方法。但是,优选通过这样的构造变更而对树脂材料本身所要求的特性不受损。例如,取决于交联剂的种类,有时在室温附近的弹性模量变高而变脆,或者收缩变大而膜弯曲、卷曲,因此优选与所期望的特性相应地适当选择交联剂的种类。

在第1光学层4包含结晶性高分子材料作为主成分的情况下,优选以玻璃转移点比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大、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的下降少的树脂为主成分。相对于此,若使用玻璃转移点处于室温25℃以上、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以下的范围内、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的下降大的树脂,则在制造过程中,难以保持设计的理想的界面形状。

在第1光学层4包含非晶性高分子材料作为主成分的情况下,优选以熔点比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大、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的下降少的树脂为主成分。相对于此,若使用熔点处于室温25℃以上、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以下的范围内、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下的储能弹性模量的下降大的树脂,则在制造过程中,难以保持设计的理想的界面形状。

在此,所谓制造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意味着制造过程中的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的最高温度。上述的储能弹性模量的数值范围及玻璃转移点的温度范围,优选也满足第2光学层5。

即,优选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的至少一个,包含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3×109Pa以下的树脂。是因为能够在室温25℃对光学膜1赋予可挠性,因此利用卷到卷的光学膜1的制造成为可能。

第1基体材料4a及第2基体材料5a,例如具有透明性。作为基体材料的形状,出于对光学膜1赋予可挠性的观点,优选具有膜状,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该形状。作为第1基体材料4a及第2基体材料5a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公知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公知的高分子材料,可举出例如三乙酰纤维素(TAC)、聚酯(TPE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芳族聚酰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聚醚砜、聚砜、聚丙烯(PP)、二乙酸纤维素、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PMMA)、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尿素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材料。第1基体材料4a及第2基体材料5a的厚度,出于生产性的观点优选为38~100μm,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该范围。第1基体材料4a及第2基体材料5a优选具有能量射线透射性。由此,是因为如后述那样,对于介于第1基体材料4a或第2基体材料5a与波长选择反射层3之间的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从第1基体材料4a或第2基体材料5a侧照射能量射线,能够使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固化。

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例如具有透明性。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例如通过使树脂组合物固化而获得。作为树脂组合物,若出于制造的容易性的观点,优选使用由于光或电子束等而固化的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或由于热而固化的热固化型树脂。作为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优选由于光而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最优选由于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出于提高第1光学层4或第2光学层5与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密合性的观点,树脂组合物进而优选含有含有磷酸的化合物、含有琥珀酸的化合物、含有丁内酯的化合物。作为含有磷酸的化合物,能够使用例如含有磷酸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为在官能基具有磷酸的(甲基)丙烯单体或低聚物。作为含有琥珀酸的化合物,能够使用例如含有琥珀酸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为在官能基具有琥珀酸的(甲基)丙烯单体或低聚物。作为含有丁内酯的化合物,能够使用例如含有丁内酯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为在官能基具有丁内酯的(甲基)丙烯单体或低聚物。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例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和光聚合引发剂。另外,根据需要,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也可以进而含有光稳定剂、阻燃剂、均化剂及防止氧化剂等。

作为丙烯酸酯,优选使用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和/或低聚物。作为该单体和/或低聚物,能够使用例如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酯等。在此,所谓(甲基)丙烯酰基,意味着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的任一个。在此,所谓低聚物,是指分子量500以上60000以下的分子。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能够使用从公知的材料适当选择的。作为公知的材料,能够单独使用或并用例如苯甲酮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蒽醌衍生物等。聚合引发剂的混合量优选为固形物成分中0.1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若不到0.1质量%,则光固化性下降,实质上不适合于工业生产。另一方面,若超过10质量%,则在照射光量小的情况下,则处于在涂膜残留臭气的倾向。在此,所谓固形物成分,是指构成固化后的树脂组合物的全部的成分。具体而言,将例如丙烯酸酯及光聚合引发剂等称作固形物成分。

树脂优选由于能量射线照射或热等而能够转印构造的树脂,只要是乙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热塑性树脂等满足上述折射率的要求的树脂,使用哪种树脂都可以。

为了降低固化收缩,也可以添加低聚物。包含聚异氰酸酯等作为固化剂也可以。另外,考虑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的密合性,也可以添加具有羟基或羧基、磷酸基的单体、多元醇类、羧酸、硅烷、铝、钛等的耦合剂或各种螯合剂等。

优选树脂组合物还包含交联剂。作为该交联剂,特别优选使用环状的交联剂。是因为通过使用交联剂,能够不使室温下的储能弹性模量大幅变化地使树脂耐热化。此外,若室温下的储能弹性模量大幅变化,则光学膜1变脆,利用卷到卷工序等的光学膜1的制作变困难。作为环状的交联剂,能够举出例如二氧杂环已烷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ricyclodecane dimethanol dimethacrylate)、环氧乙烷改性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Ethylene oxide denaturation isocyanuric acid diacrylate)、环氧乙烷改性异氰尿酸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尿酸酯等。

第1基体材料4a或第2基体材料5a,优选比第1光学层4或第2光学层5的水蒸汽透射率更低。例如,在以氨酯丙烯酸酯这样的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形成第1光学层4的情况下,优选利用比第1光学层4的水蒸汽透射率更低并且具有能量射线透射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树脂来形成第1基体材料4a。由此,能够降低从入射面S1或出射面S2向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水分的扩散,并抑制波长选择反射层3所包含的金属等的劣化。因此,能够提高光学膜1的耐久性。此外,厚度75μm的PET的水蒸汽透射率为10g/m2/天(40℃,90%RH)程度。

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的至少一个包含极性高的官能基,优选其含有量在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中不同。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的双方,优选包含磷酸化合物(例如,磷酸酯),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的上述磷酸化合物的含有量不同。在第1光学层4和第2光学层5中,磷酸化合物的含有量优选为2倍以上不同,更优选为5倍以上不同,进而优选为10倍以上不同。

在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的至少一个包含磷酸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波长选择反射层3在与包含磷酸化合物的第1光学层4或第2光学层5相接的面,包含氧化物或氮化物、氧氮化物。波长选择反射层3特别优选在与包含磷酸化合物的第1光学层4或第2光学层5相接的面,具有包含氧化锌(ZnO)或氧化铌的层。是为了提高这些光学层与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密合性。另外,是因为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包含Ag等的金属的情况下,防腐蚀效果高。另外,该波长选择反射层3也可以含有Al、Ga等的掺杂剂。是因为在以溅射法等形成金属氧化物层的情况下,膜质或平滑性提高。

若出于对光学膜1或窗材料10等赋予设计性的观点,第1光学层4及第2光学层5的至少一个,优选具有吸收可视区域中的特定的波长带的光的特性。在树脂中分散的颜料,可以是有机类颜料及无机类颜料的任一种,但特别优选为颜料自身的耐候性高的无机类颜料。具体而言,可举出锆石灰(Zircon gray:Co、Ni掺杂ZrSiO4)、镨黄(Pr掺杂ZrSiO4),铬钛黄(Cr、Sb掺杂TiO2或Cr、W掺杂TiO2)、铬绿(Cr2O3等)、孔雀蓝((CoZn)O(AlCr)2O3)、维多利亚绿((Al,Cr)2O3)、深蓝(CoO・Al2O3・SiO2)、钒锆蓝(V掺杂ZrSiO4)、铬锡红(Cr掺杂CaO・SnO2・SiO2)、锰红(Mn掺杂Al2O3)、橙红(Fe掺杂ZrSiO4)等的无机颜料,偶氮类颜料或酞菁类颜料等的有机颜料。

(波长选择反射层)

波长选择反射层3定向反射例如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入射面的光之中、特定波长带的光,与之相对,透射特定波长带以外的光。波长选择反射层3例如是层叠膜、透明导电层或功能层。另外,将层叠膜、透明导电层及功能层2个以上组合作为波长选择反射层3也可以。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平均层厚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μm以下。若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平均层厚超过20μm,则透射光折射的光路变长,存在透射像看起来变形的倾向。作为反射层的形成方法,能够使用例如溅射法、蒸镀法、浸涂法、模涂法等。

以下,依次说明层叠膜、透明导电层及功能层。

(层叠膜)

层叠膜是例如将折射率不同的低折射率层及高折射率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膜。或者,层叠膜是例如将在红外区域反射率高的金属层和在可视区域折射率高而作为防反射层发挥功能的高折射率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膜。作为高折射率层,能够使用光学透明层或透明导电层。

在红外区域反射率高的金属层,例如以Au、Ag、Cu、Al、Ni、Cr、Ti、Pd、Co、Si、Ta、W、Mo、Ge等的单体、或包含2种以上这些单体的合金为主成分。而且,若考虑实际使用性的方面,优选这些之中的Ag类、Cu类、Al类、Si类或Ge类的材料。另外,在作为金属层的材料使用合金的情况下,金属层优选以AlCu、AlTi、AlCr、AlCo、AlNdCu、AlMgSi、AgPdCu、AgPdTi、AgCuTi、AgPdCa、AgPdMg、AgPdFe、Ag或SiB等为主成分。另外,为了抑制金属层的腐蚀,优选对金属层添加Ti、Nd等的材料。特别地,在作为金属层的材料使用Ag的情况下,优选添加上述材料。

光学透明层是在可视区域折射率高而作为防反射层发挥功能的光学透明层。光学透明层以例如氧化铌、氧化钽、氧化钛等的高电介质为主成分。透明导电层以例如ZnO类氧化物、铟掺杂氧化锡等为主成分。此外,作为ZnO类氧化物,能够使用从例如氧化锌(ZnO)、掺杂有稼(Ga)及铝(Al)的氧化锌(GAZO)、掺杂有Al的氧化锌(AZO)及掺杂有稼(Ga)的氧化锌(GZO)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

另外,层叠膜所包含的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7以上2.6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8以上2.6以下,进而优选为1.9以上2.6以下。是因为,由此,能够以不产生裂缝的程度的薄膜来实现可见光区域中的反射防止。在此,折射率是波长550nm上的折射率。高折射率层例如是以金属的氧化物为主成分的层。作为金属的氧化物,若出于缓冲层的应力、抑制裂缝的产生的观点,则也有优选使用氧化锌以外的金属氧化物的情况。特别地,优选使用从氧化铌(例如,五氧化铌)、氧化钽(例如,五氧化钽)及氧化钛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高折射率层的膜厚优选为10nm以上12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上100nm以下,进而优选为10nm以上80nm以下。若膜厚不到10nm,则存在可见光变得易于反射的倾向。另一方面,若膜厚超过120nm,则存在透射率的下降或裂缝变得容易发生的倾向。

此外,层叠膜并不限定于由无机材料构成的薄膜,也可以将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薄膜或将微粒子等分散于高分子中的层进行层叠而构成。另外,出于防止这些光学透明层成膜时的下层金属的氧化劣化的目的,也可以在成膜的光学透明层的界面设置数nm程度的Ti等的薄的缓冲器层。在此,所谓缓冲器层,是用于在上层成膜时,通过自身发生氧化从而抑制作为下层的金属层等的氧化的层。

(透明导电层)

透明导电层是以在可视区域具有透明性的导电性材料为主成分的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以例如氧化锡、氧化锌、碳纳米立方体含有体、铟掺杂氧化锡、铟掺杂氧化锌、锑掺杂氧化锡等的透明导电物质为主成分。或者也可以使用将这些纳米粒子或金属等的具有导电性的材料的纳米粒子、纳米棒、纳米线高浓度地分散于树脂中的层。

(功能层)

功能层以由于外部刺激而反射性能等可逆地发生变化的变色材料为主成分。变色材料是由于例如热、光、闯入分子等的外部刺激而使构造可逆地发生变化的材料。作为变色材料,能够使用例如光变色材料、热变色材料、气体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

所谓光变色材料,是由于光的作用而使构造可逆地发生变化的材料。光变色材料能够由于例如紫外线等的光照射,从而使反射率或颜色等的各种物性可逆地发生变化。作为光变色材料,能够使用掺杂有例如Cr、Fe、Ni等的TiO2、WO3、MoO3、Nb2O5等的过渡性金属氧化物。另外,也能够通过层叠与这些层折射率不同的层来提高波长选择性。

所谓热变色材料,是由于热的作用而使构造可逆地发生变化的材料。光变色材料能够由于加热而使反射率或颜色等的各种物性可逆地发生变化。作为热变色材料,能够使用例如VO2等。另外,出于控制转移温度或转移曲线的目的,也能够添加W、Mo、F等的元素。另外,也可以成为使用以TiO2或ITO等的高折射率体为主成分的防反射层,将以VO2等的热变色材料为主成分的薄膜夹住的层叠构造。

或者,也能够使用胆甾醇液晶等的光子晶格。胆甾醇液晶能够选择性地反射与层间隔相应的波长的光,该层间隔随温度变化,因此由于加热,能够使反射率或颜色等的物性可逆地发生变化。此时,还能使用层间隔不同的几个胆甾醇液晶层来扩大反射带。

所谓电致变色材料,是由于电而能够使反射率或颜色等的各种物性可逆地发生变化的材料。作为电致变色材料,能够使用例如由于电压的施加而使构造可逆地发生变化的材料。更具体而言,作为电致变色材料,能够使用例如由于质子等的掺杂或去掺杂,而反射特性发生变化的反射型调光材料。所谓反射型调光材料,具体而言,是由于外部刺激,而能够将光学的性质控制为透明的状态、镜子的状态和/或其中间状态的材料。作为这样的反射型调光材料,能够使用例如以镁及镍的合金材料、镁及钛的合金材料为主成分的合金材料、WO3或将具有选择反射性的针状结晶封入微囊中的材料等。

作为具体的功能层的结构,能够使用例如在第2光学层上层叠有上述合金层、包含Pd等的催化剂层、薄的Al等的缓冲器层、Ta2O5等的电解质层、包含质子的WO3等的离子储存层、透明导电层的结构。或者,能够使用在第2光学层上层叠有透明导电层、电解质层、WO3等的电致变色层、透明导电层的结构。这些构成中,通过在透明导电层与对置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从而电解质层所包含的质子得以在合金层掺杂或去掺杂。由此,合金层的透射率发生变化。另外,为了提高波长选择性,优选将电致变色材料与TiO2或ITO等的高折射率体层叠。另外,作为其他的结构,能够使用在第2光学层上层叠有透明导电层、将微囊分散的光学透明层、透明电极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在两透明电极间施加电压,从而成为微囊中的针状结晶取向的透射状态,或者通过除去电压而针状结晶朝向四面八方,成为波长选择反射状态。

[光学膜的功能]

图7A、图7B是示出用于说明光学膜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如图7A所示,入射该光学膜1的太阳光之中近红外线L1的一部分,沿与入射的方向相同程度的上空方向被定向反射,与之相对,可见光L2透射光学膜1。

另外,如图7B所示,入射至光学膜1并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反射层面被反射的光,以与入射角度相应的比例,分离为进行上空反射的分量LA和不进行上空反射的分量LB。而且,不进行上空反射的分量LB,在第2光学层5与空气的界面被全反射后,最终沿与入射方向不同的方向反射。

图8A、图8B示出第1构造体4m的棱线l3与入射光L及反射光L1的关系。光学膜1优选使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入射面S1的光L之中、特定波长带的光L1选择性地沿(θo,-φ)的方向(0°<θo<90°)定向反射,与之相对,透射特定波长带以外的光L2。是因为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能够使特定波长带的光沿上空方向反射。其中,θ:相对于入射面S1的垂线l1与入射光L或反射光L1形成的角。φ:在入射面S1内与柱状的第1构造体4m的棱线l3正交的直线l2、与将入射光L或反射光L1在入射面S1投影的分量形成的角。此外,将以垂线l1为基准而沿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θ设为“+θ”,将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θ设为“-θ”。将以直线l2为基准而沿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φ设为“+φ”,将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φ设为“-φ”。

[光学膜的整体形状]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整体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光学膜1优选作为整体具有带状或矩形状的形状。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能够利用卷到卷工序来容易地制作光学膜1。另外,通过将光学膜1卷绕为卷状等,能够使操作容易。以下,将具有带状或矩形状的光学膜1的长边方向称作长边方向DL,将短边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称作短边方向DW。另外,将形成于第1光学层4的第1构造体4m的棱线lr的方向称作棱线方向DR

第1构造体4m优选以其棱线lr成为与光学膜1的短边方向DW平行的方式在第1光学层4形成。优选第1构造体4m的棱线方向DR与光学膜1的长边方向的长边方向DL处于正交的关系。由此,以建筑物的高度方向与带状或矩形状的光学膜1的长边方向DL成为大致平行的关系的方式,仅将带状或矩形状的光学膜1粘合于建筑物的窗材料等,就能够使光学膜1的反射功能有效地显现。

[光学膜的粘合方法]

图10A、图10B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粘合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简略线图。在楼宇等的近年来的高层建筑物设置的窗材料10,一般是与横宽度相比纵宽度更大的矩形状。因此,以下,说明对具有这样的形状的窗材料10粘合光学膜1的例子。

首先,从卷绕为卷状的光学膜(所谓的坯布)1,退卷带状的光学膜1,与待粘合的窗材料10的形状相配合而适当裁断,获得矩形状的光学膜1。该矩形状的光学膜1如图10A所示,具有对置的1组长边La和对置的1组短边Lb。矩形状的光学膜1的长边La与光学膜1的入射面内的第1构造体4m的棱线方向DR大致正交。即,矩形状的光学膜1的长边方向DL与光学膜1的入射面内的第1构造体4m的棱线方向DR的方向大致正交。

接着,使裁断的光学膜1的一个短边Lb与位于矩形状的窗材料10的上端的短边10a对位。接着,将矩形状的光学膜1经由贴合层6等从窗材料10的上端向下端依次粘合。由此,光学膜1的另一个短边Lb与位于矩形状的窗材料10的另一端的短边10b对位。接着,根据需要,对贴合于窗材料10的光学膜1的表面进行按压等,除去混入窗材料10与光学膜1之间的气泡。通过以上方式,以光学膜1的入射面内的第1构造体4m的棱线方向DR与高层建筑物等的建筑物的高度方向DH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矩形状的光学膜1被贴合于窗材料10。

[光学膜的粘合方向]

图11A、图11B是用于说明由粘合方向导致的光学膜1的反射功能的不同的简略线图。

图11A中示出以光学膜1的入射面内的第1构造体4m的棱线方向DR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DH大致正交的方式,将光学膜1贴合于窗材料10的建筑物500的例子。即,示出通过上述光学膜的粘合方法,将光学膜1对窗材料10粘合的例子。在将这样光学膜1粘合于窗材料10的情况下,能够使光学膜1的反射功能有效地显现。因此,从上方向入射窗材料10的光的很多,能够沿上方向反射。即,能够提高窗材料10的上方反射率。

图11B中示出以光学膜1的入射面内的第1构造体4m的棱线方向DR不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DH正交、而是成为倾斜的关系的方式,将光学膜1粘合于窗材料10的建筑物600的例子。在将这样光学膜1粘合于窗材料10的情况下,不能使光学膜1的反射功能有效地显现。因此,从上方向入射窗材料10的光沿下方向反射的比例增加。即,窗材料10的上方反射率下降。

[原盘]

图12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所使用的原盘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辊状原盘100如图12所示,具有圆柱面,在该圆柱面设有作为成形面的凹凸面。通过将该凹凸面转印至膜等,从而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得以成形。辊状原盘100的凹凸面由多个第1槽101m和多个第2槽101n构成。第1槽101m用于使第1光学层4的第1构造体4m成形,处于与第1构造体4m反转了凹凸的关系。另一方面,第2槽101n用于使第1光学层4的第2构造体4n成形,处于与第2构造体4n反转了凹凸的关系。

图13是示出原盘的成形面的一形状例的平面图。图14A是示出原盘的圆周方向上的成形面的一形状例的截面图。图14B是示出原盘的宽度方向上的成形面的一形状例的截面图。第1槽101m例如是沿原盘100的宽度方向(轴向)DW延伸的槽,与原盘100的圆周方向DR邻接而1维排列。另一方面,第2槽101n例如是沿原盘100的圆周方向DR延伸的槽,与原盘100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DW隔开而1维排列。即,在原盘100的成形面,第1槽101m与第2槽101n处于正交的关系。

优选第2槽101n的深度D2比第1槽101m的深度D1更深。第2槽101n的深度D2与第1构造体的深度D1之差ΔD(=D2-D1)优选为0.5μm以上25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上15μm以下,进而优选为3μm以上6μm以下。

在设第2槽101n的间距为P2、第2槽101n的槽宽度为w2的情况下,间距P2优选为10×W2以上,更优选为20×W2,进而优选为25×W2以上。

另外,第2槽101n的间距P2优选为200μm以上,更优选为250μm以上,进而优选为300μm以上。

第2槽101n的间距P2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进而优选为1mm以下。

因此,第2槽101n的间距P2优选为10×W2以上、5mm以下,更优选为20×W2以上、3mm以下,进而优选为25×W2以上、1mm以下。另外,第2槽101n的间距P2优选为250μ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上3mm以下,进而优选为200μm以上1mm以下。

第2槽101n的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2及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β2优选为65°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第2槽101n的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2及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β2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因此,第2槽101n的第1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α2及第2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β2优选为30°以上65°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上60°以下。

第1槽101m与第2槽101n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之差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而优选为±5°以下。在此,在第1槽101m的倾斜面存在多种的情况下,考虑从最倾斜的角近的面的偏角。

[光学膜的制造装置]

图15是示出用于制造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概略图。如图15所示,该制造装置具备层压辊41、42、导辊43、涂敷装置45及照射装置46。

层压辊41、42构成为能够将带反射层光学层9与第2基体材料5a夹紧。在此,带反射层光学层9是将波长选择反射层3成膜于第1光学层4的一主面上的层。此外,作为带反射层光学层9,也可以在与成膜有第1光学层4的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面相反侧的另一主面上形成第1基体材料4a。该例中,示出波长选择反射层3成膜在第1光学层4的一主面上,第1基体材料4a形成在另一主面上的情况。导辊43以能够输送带状的光学膜1的方式,配置于该制造装置内的输送路。层压辊41、42及导辊43的材质并未特别限定,能够与期望的辊特性相应地适当选择使用不锈钢等的金属、橡胶、硅酮等。

涂敷装置45能够使用例如具备涂敷机等的涂敷装置的装置。作为涂敷机,例如考虑到待涂敷的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等,能够适当使用凸版印刷、线棒及模具等的涂敷机。照射装置46例如是照射电子束、紫外线、可见光线或伽玛线等的电离线的照射装置。该例中,图示了作为照射装置46使用照射紫外线的UV灯的情况。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以下,参照图15~图18,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考虑到生产性,优选通过卷到卷来进行以下所示的制造过程的一部分或全部。但是,模具的制作工序除外。

首先,如图16A所示,通过例如刀具加工或激光加工等,在原盘(模具(副本))100的表面形成由多个第1槽101m和多个第2槽101n构成的凹凸面。接着,如图16B所示,使用例如熔化压出法或转印法等,将上述原盘100的凹凸面的形状转印至膜状的树脂材料。作为转印法,可举出使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流入模具、照射能量射线而使其固化的方法,对树脂施加热或压力、将形状转印的方法,从卷供给或树脂膜、一边施加热一边将模具的形状转印的方法(层压转印法)等。由此,如图16C所示,在一主面具有凹凸面4b的第1光学层4得以形成。

另外,如图16C所示,也可以在第1基体材料4a上形成第1光学层4。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使用从卷供给膜状的第1基体材料4a,在该基体材料上涂敷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后推碰于模具,转印模具的形状,照射能量射线以使树脂固化的方法。此外,树脂优选还包含交联剂。是因为,能够不使室温下的储能弹性模量大幅变化地对树脂进行耐热化。

接着,如图17A所示,在该第1光学层4的一主面上成膜波长选择反射层3。作为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成膜方法,可举出例如溅射法、蒸镀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浸涂法、模涂法、湿式涂敷法、喷涂法等,优选从这些成膜方法与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的形状等相应地适当选择。接着,如图17B所示,根据需要,对波长选择反射层3实施退火处理31。退火处理的温度,例如是100℃以上250℃以下的范围内。

接着,如图17C所示,将未固化状态的树脂22涂敷于波长选择反射层3上。作为树脂22,能够使用例如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或热固化型树脂等。作为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优选紫外线固化树脂。接着,如图18A,通过在树脂22上披覆第2基体材料5a,来形成层叠体。接着,如图18B所示,利用例如能量射线32或加热32来使树脂22固化,并且对层叠体施加压力33。作为能量射线,能够使用例如电子束、紫外线、可见光线、伽玛线、电子束等,出于生产设备的观点,优选紫外线。关于累计照射量,优选考虑树脂的固化特性、树脂或基体材料的黄变抑制等而适当选择。施加于层叠体的压力,优选为0.01MPa以上1MPa以下的范围内。若不到0.01MPa,则膜的行进性产生问题。另一方面,若超过1MPa,则需要使用金属卷作为夹辊,容易产生压力不均匀从而不优选。通过以上方式,如图18C所示,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上形成第2光学层5,得到光学膜1。

在此,使用图15所示的制造装置,对光学膜1的形成方法具体进行说明。首先,从未图示的基体材料供给卷送出第2基体材料5a,所送出的第2基体材料5a从涂敷装置45之下通过。接着,在从涂敷装置45之下通过的第2基体材料5a上,利用涂敷装置45涂敷电离线固化树脂44。接着,将涂敷有电离线固化树脂44的第2基体材料5a向层压辊41、42输送。另一方面,从未图示的光学层供给卷送出带反射层光学层9,向层压辊41、42输送。

接着,以在第2基体材料5a与带反射层光学层9之间不进入气泡的方式,由层压辊41、42将所搬入的第2基体材料5a和带反射层光学层9夹合,对第2基体材料5a层压带反射层光学层9。此时,能够沿带状的带反射层光学层9的行进方向、即带状的带反射层光学层9的长边方向,形成用于电离线固化树脂44通过第2构造体4n流动的路径。因此,能够抑制在所制作的带状的光学膜1的长边方向产生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

接着,将由带反射层光学层9层压的第2基体材料5a,顺着层压辊41的外周面输送,并且由照射装置46从第2基体材料5a侧对电离线固化树脂44照射电离线,使电离线固化树脂44固化。由此,第2基体材料5a与带反射层光学层9经由电离线固化树脂44而贴合,得以制作作为目的的长长的光学膜1。接着,利用未图示的卷绕辊来卷绕所制作的带状的光学膜1。由此,可得到将带状的光学膜1卷绕的坯布。

关于固化的第1光学层4,优选在将上述第2光学层形成时的处理温度设为t℃时,(t-2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3×107Pa以上。在此,所谓处理温度t,例如是层压辊41的加热温度。第1光学层4例如设在第1基体材料4a上,为了隔着第1基体材料4a以顺着层压辊41的方式输送,实际上第1光学层4所涉及的温度,经验上可知为(t-20)℃程度。因此,通过使第1光学层4的(t-2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3×107Pa以上,能够抑制由于热或热与加压导致光学层内部的界面的凹凸形状发生变形。

另外,第1光学层4优选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3×109Pa以下。由此,能够在室温下对光学膜赋予可挠性。因此,能够利用卷到卷等的制造工序来制作光学膜1。

此外,若考虑光学层或基体材料的使用树脂的耐热性,则处理温度t优选为200℃以下。但是,通过使用耐热性高的树脂,也能将处理温度t设定为200℃以上。

[效果]

第1实施方式中,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由沿第1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1构造体4m,和沿与第1方向D1正交交叉的第2方向D2延伸、并且隔开而设置的多个第2构造体4n构成。由此,在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形成波长选择反射层3后,为了提高透明性,在由树脂组合物等包埋该凹凸面时,包埋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等流动的路径,能够沿与第1构造体4m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D2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在与第1构造体4m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D2上产生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例如,在第1光学层4是具有短边方向DW及长边方向DL的带状或矩形状的情况下,沿第1光学层4的长边方向DL形成包埋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流动的路径,能够抑制在第1光学层4的长边方向DL上产生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

在与第1槽101m正交交叉的第2槽101n的延伸方向与膜的行进方向大致平行的情况下,在加工辊状原盘100时,能够在将切削刀具固定的状态下一边旋转辊状原盘100一边加工第2槽101n,能够容易地在辊状原盘100的表面加工第2槽101n。

在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之中第2构造体4n最突出的情况下,优选其前端部具有R形状。由此,能够抑制利用卷到卷制造第1光学层4时的缠紧造成的第2构造体4n的前端部的形状溃散。

<变形例>

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9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2方向的截面图。图19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1方向的截面图。该变形例所涉及的光学膜1中,如图19A及图19B所示,形成有波长选择反射层3的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4b之中的凸形状顶部的位置,形成为与第1光学层4的入射面S1大致相同的高度。此外,图19A及图19B中,示出第2构造体4n的高度比第1构造体4m的高度更高、第2构造体4n的顶部与第1构造体4m的顶部相比成为入射面S1的附近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替代波长选择反射层3而使用高反射层。高反射层例如是将以入射角(θ,φ)入射至入射面S1的光L的大部分沿正反射(-θ,φ+180°)以外的方向定向反射的高反射层(参照图2)。高反射层例如是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层,优选其反射率在波长1500nm为30%以上。作为高反射层的材料,可举出例如Au、Ag、Cu、Al、Ni、Cr、Ti、Pd、Co、Si、Ta、W、Mo、Ge等的单体,或包含2种以上这些单体的合金为主成分的材料。而且,若考虑实际使用性的方面,则优选这些之中的Ag类、Cu类、Al类、Si类或Ge类的材料。另外,为了抑制高反射层的腐蚀,优选对高反射层添加Ti、Nd等的材料。另外,作为高反射层也能够使用金属氮化层,作为金属氮化层的材料,可举出例如TiN、CrN、WN等。高反射层的膜厚能够设为例如10nm以上200nm以下的范围,但只要是可得到高反射率的膜厚即可,而并不限定于此。

<2.第2实施方式>

图2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第1光学层的凹凸面的一形状例的平面图。第2实施方式中,将在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内倾斜交叉的2方向称作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在第1光学层4具有拥有对置的2组边的矩形状的情况下,优选第1方向D1为2组边之中的一组边的延伸方向。在第1光学层4具有拥有短边方向DW及长边方向DL的带状或矩形状的情况下,优选第1方向D1为第1光学层4的短边方向DW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如图20所示,在第1构造体4m的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D1与第2构造体4n的延伸方向即第2方向D2倾斜交叉的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1光学层4具有拥有短边方向DW及长边方向DL的带状或矩形状的情况下,优选第1构造体4m及第2构造体4n具有以下的结构。即,第1构造体4m是沿第1光学层4的短边方向DW延伸的构造体,与第1光学层4的长边方向DL邻接而1维排列。另一方面,第2构造体4n是沿相对于第1光学层4的长边方向DL的倾斜方向延伸的构造体,沿与上述倾斜方向正交的方向隔开而1维排列。即,在第1光学层4的表面,第1构造体4m与第2构造体4n处于倾斜交叉的关系。

在此,第1方向D1与第2方向D2构成的角,优选为45°以上90°不到,更优选为60°以上90°不到,进而优选为75°以上90°不到,最优选为85°以上90°不到的范围内。通过设为45°以上,处于抑制条纹状的膜厚不均匀的产生的效果提高的倾向。

包括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方向D1与第2方向D2正交的情况,若定义第1方向D1与第2方向D2构成的角,则其构成的角优选为45°以上9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90°以下,进而优选为75°以上90°以下,最优选为85°以上90°以下的范围内。在构成的角处于最优选范围内(85°以上90°以下)的情况下,第1方向D1与第2方向D2处于大致正交的关系。

不需要多个第2构造体4n全部沿同一延伸方向延伸,多个第2构造体4n沿2个以上不同方向延伸也可以。在图20中,示出多个第2构造体4n沿相对于第1构造体4m的延伸方向构成角度θ的第2方向和构成角度-θ的第3方向的两个方向延伸的例子。此外,在采用多个第2构造体4n沿2个以上不同方向延伸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采用多个第2构造体4n以彼此不交叉的方式延伸的结构。是因为,能够防止在由树脂组合物等包埋第1光学层4的凹凸面时,包埋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等的流动被第2构造体4n彼此的交叉部分阻碍。

用于成形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光学层4的辊状原盘100,能够例如如下制作。首先,通过重复沿辊状原盘的宽度方向DW移动切削刀具的工序,形成多个第1槽101m。接着,通过重复一边与辊状原盘100的旋转同步、一边沿辊状原盘100的宽度方向DW移动切削刀具的工序,形成与多个第1槽101m倾斜交叉的多个第2槽101n。

<3.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在与将特定波长的光定向反射相对、将特定波长以外的光散射的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光学膜1具备将入射光散射的光散射体。该散射体例如在光学层2的表面、光学层2的内部、及波长选择反射层3与光学层2之间之中的至少1个部位设置。光散射体优选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与第1光学层4之间、第1光学层4的内部、及第1光学层4的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在将光学膜1粘合于窗材料等的支撑体的情况下,对室内侧及室外侧任一方均能适用。在将光学膜1对室外侧粘合的情况下,优选仅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与窗材料等的支撑体之间,设置将特定波长以外的光散射的光散射体。是因为若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与入射面之间存在光散射体,则定向反射特性损失。另外,在将光学膜1贴合于室内侧的情况下,优选在与其粘合面相反侧的出射面与波长选择反射层3之间设置光散射体。

图21A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1的第1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21A所示,第1光学层4包含树脂和微粒子11。微粒子11具有与作为第1光学层4的主构成材料的树脂不同的折射率。作为微粒子11,能够使用例如有机微粒子及无机微粒子的至少1种。另外,作为微粒子11,也可以使用中空微粒子。作为微粒子11,可举出例如硅石、氧化铝等的无机微粒子,或者苯乙烯、丙烯或它们的共聚物等的有机微粒子,但特别优选硅石微粒子。

图21B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1的第2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21B所示,光学膜1在第1光学层4的表面还具备光漫射层12。光漫射层12包含例如树脂和微粒子。作为微粒子,能够使用与第1例同样的微粒子。

图21C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1的第3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21C所示,光学膜1在波长选择反射层3与第1光学层4之间还具备光漫射层12。光漫射层12包含例如树脂和微粒子。作为微粒子,能够使用与第1例同样的微粒子。

依据第3实施方式,能够将红外线等的特定波长带的光定向反射,并将可见光等的特定波长带以外的光散射。因此,能够使光学膜1模糊,对光学膜1赋予设计性。

<4.第4实施方式>

图22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第4实施方式在光学膜1的入射面S1及出射面S2之中、与贴合于附着物体的面相反侧的露出面上,还具备显现清洗效果的自清洗效果层51的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自清洗效果层51包含例如光催化剂。作为光催化剂,能够使用例如TiO2

如上所述,光学膜1特征在于对入射光进行波长选择反射的点。在屋外或污物多的房间等使用光学膜1时,由于附着于表面的污物造成光被散射而透射性及反射性损失,因此优选表面始终为光学透明。因此,优选表面在防水性和亲水性等方面优异,表面显现自动清洗效果。

依据第4实施方式,光学膜1具备自清洗效果层51,因此能够对入射面赋予防水性和亲水性等。因此,能够抑制污物等对入射面的附着,抑制定向反射特性的降低。

<5.第5实施方式>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以将本技术应用于窗材料等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例,而是能应用于窗材料以外的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等。另外,本技术不仅能应用于如同墙壁或屋顶等那样固定的不动的内装部件及外装部件,也能应用于与起因于季节或时间变动等的太阳光的光量变化相应地,移动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来调整太阳光的透射量和/或反射量,并能收进屋内等的空间的装置。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这样的装置的一个例子,对能通过变更由多个日射遮蔽部件构成的日射遮蔽部件组的角度,来调整取决于日射遮蔽部件组的入射光线的遮蔽量的日射遮蔽装置(遮光装置)进行说明。

图23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光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如图23所示,日射遮蔽装置即遮光装置201具备顶盒203、由多个板条(羽)202a构成的板条组(日射遮蔽部件组)202以及下横档204。顶盒203设在由多个板条202a构成的板条组202的上方。梯绳206及升降绳205从顶盒203向下方延伸,这些绳的下端悬挂有下横档204。作为日射遮蔽部件的板条202a,具有例如细长的矩形状,由从顶盒203向下方延伸的梯绳206以既定间隔悬挂支撑。另外,在顶盒203设有用于调整由多个板条202a构成的板条组202的角度的杆等的操作单元(省略图示)。

顶盒203是通过根据杆等的操作单元的操作相应地旋转驱动由多个板条202a构成的板条组202,来调整引入室内等的空间的光量的驱动单元。另外,顶盒203还具有作为与升降操作绳207等的操作单元的适当操作相应地升降板条组202的驱动单元(升降单元)的功能。

图24A是示出板条的第1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24A所示,板条202a具备基体材料211和光学膜1。光学膜1优选设在基体材料211的两主面之中、在将板条组202关闭的状态下外光入射的入射面侧(例如与窗材料对置的面侧)。光学膜1和基体材料211,例如由粘接层或粘着层等的贴合层贴合。

作为基体材料211的形状,能够举出例如片状、膜状及板状等。作为基体材料211的材料,能够使用玻璃、树脂材料、纸材料及布材料等,若考虑将可见光引入室内等的既定空间,则优选使用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材料。作为玻璃、树脂材料、纸材料及布材料,能够使用现有作为卷帘而公知的。作为光学膜1,能够使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1之中的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图24B是示出板条的第2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24B所示,第2构成例将光学膜1用作板条202a。光学膜1优选可由梯绳205支撑,并且具有在支撑的状态下能够维持形状的程度的刚性。

<6.第6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能通过卷绕或退卷日射遮蔽部件来调整日射遮蔽部件所导致的入射光线的遮蔽量的日射遮蔽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卷帘装置进行说明。

图25A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如图25A所示,作为日射遮蔽装置的卷帘装置301具备幕帘302、顶盒303和芯材304。顶盒303构成为通过操作链条305等的操作部,能使幕帘302升降。顶盒303在其内部具有用于卷绕及退卷幕帘的卷轴,幕帘302的一端对于该卷轴耦合。另外,芯材304耦合到幕帘302的另一端。优选幕帘302具有可挠性,其形状并未特别限定,而与应用卷帘装置301的窗材料等的形状相应地进行选择,例如选择为矩形状。

图25B是示出幕帘302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25B所示,幕帘302具备基体材料311和光学膜1,优选具有可挠性。光学膜1优选设在基体材料211的两主面之中、使外光入射的入射面侧(与窗材料对置的面侧)。光学膜1与基体材料311例如由粘接层或粘着层等的贴合层来贴合。此外,幕帘30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将光学膜1用作幕帘302。

作为基体材料311的形状,例如,能够举出例如片状、膜状及板状等。作为基体材料311,能够使用玻璃、树脂材料、纸材料及布材料等,若考虑将可见光引入室内等的既定空间,则优选使用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材料。作为玻璃、树脂材料、纸材料及布材料,能够使用现有作为卷帘而公知的。作为光学膜1,能够使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1之中的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7.第7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中,说明对于在具有定向反射性能的光学体具备采光部的隔断构件(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应用了本技术的例子。

图26A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断构件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如图26A所示,隔断构件401具有在其采光部404具备光学体402的结构。具体而言,隔断构件401具备光学体402和设在光学体402的周缘部的框材料403。光学体402由框材料403固定,根据需要可将框材料403分解而卸下光学体402。作为隔断构件401,能够举出例如拉门,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例,而能应用于具有采光部的各种隔断构件。

图26B是示出光学体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26B所示,光学体402具备基体材料411和光学膜1。光学膜1设在基体材料411的两主面之中、使外光入射的入射面侧(与窗材料对置的面侧)。光学膜1与基体材料311,由粘接层或粘着层等的贴合层等来贴合。此外,拉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以将光学膜1用作光学体402。

基体材料411是例如具有可挠性的片、膜或基板。作为基体材料411,能够使用玻璃、树脂材料、纸材料及布材料等,若考虑将可见光引入室内等的既定空间,优选使用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材料。作为玻璃、树脂材料、纸材料及布材料,能够使用现有作为隔断构件的光学体而公知的。作为光学膜1,能够使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膜1之中的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通过利用刀具进行的切削加工,沿Ni-P制模具辊的轴向(宽度方向)赋予图27所示的槽(第1槽)。进而,使用图29A所示的形状的刀具,通过沿圆周方向进行加工,沿Ni-P制模具辊的圆周方向赋予图28所示的槽(第2槽)。由此,得到图12所示的模具辊。此时,通过第2槽进行加工为间距2mm、深度34μm,从而成为比第1槽更深的槽。接着,在该模具辊与夹辊之间通过厚度75μm的带状的PET膜(东洋纺制,A4300),在模具辊与带状的PET膜之间供给氨酯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ックス,固化后折射率:1.533,粘度:约200mPa・s)一边夹紧一边使之行进,通过从PET膜侧照射UV光使树脂固化从而赋予形状。由此,由沿膜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三棱柱状体(第1构造体)和沿膜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多个第2三棱柱状体(第2构造体)构成的凹凸面,在带状的PET膜上成形。

接着,通过对赋予了形状的成形面将GAZO(29.1nm)/AgNdCu(9.9nm)/GAZO(89.7nm)/AgNdCu(9.9nm)/GAZO(29.1nm)制膜,从而以沿与35°的倾斜面垂直的方向成为GAZO(23.8nm)/AgNdCu(8.1nm)/GAZO(73.5nm)/AgNdCu(8.1nm)/GAZO(23.8nm)的方式,通过真空溅射法将反射层制膜。此外,对作为银合金膜的AgNdCu膜的制膜,使用了具有Ag/Nd/Cu=99.0at%/0.4at%/0.6at%的组成的合金靶,对GAZO膜的制膜,使用了具有Ga2O3/Al2O3/ZnO=0.57at%/0.31at%/99.12at%的组成的陶瓷靶。

制膜后,使用图15所示的装置,如以下那样地利用树脂包埋作为凹凸面的成膜面。首先,在夹辊间,使厚度50μm的PET膜(东洋纺制,A4300)与交替形成有多层膜的形状面对置,在其间供给与形状层相同的树脂(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ックス,固化后折射率:1.533,粘度:约200mPa・s)一边夹紧一边使之行进,从而压出气泡。接着,隔着该PET膜照射UV光,使树脂固化。通过以上方式,得到作为目的的实施例1的光学膜。

(实施例2)

除了将Al(15nm)制膜作为反射层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2的光学膜。

(实施例3)

除了在第2槽(圆周方向槽)的加工中,使间距为4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3的光学膜。

(实施例4)

除了在第2槽(圆周方向槽)的加工中,使用图29B所示的形状的刀具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4的光学膜。

(实施例5)

除了在第2槽(圆周方向槽)的加工中,如图20所示,以θ=±60°的交叉角形成第2槽,使其间距为1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5的光学膜。

(实施例6)

除了在第2槽(圆周方向槽)的加工中,使用图29C所示的形状的刀具使加工深度为35μ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6的光学膜。

(实施例7)

除了在第1槽(轴向槽)的加工中,如表1所示形成具有45°的对称倾斜角的槽构造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7的光学膜。

(实施例8)

除了在第2槽(圆周方向槽)的加工中,使用图29D所示的形状的刀具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8的光学膜。

(实施例9)

除了在第2槽(圆周方向槽)的加工中,使间距为150μ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9的光学膜。

(实施例10)

除了在第2槽加工中,使间距为10m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10的光学膜。

(实施例11)

除了在第2槽(圆周方向槽)的加工中,使加工深度为28μ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实施例11的光学膜。

(比较例1)

除了没有加工第2槽(圆周方向槽)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比较例1的光学膜。

(流动方向条纹的评价)

将制作的光学膜贴于窗玻璃,在晴天的日子从倾斜45°及70°的方向,通过光学膜观察相反侧的景色。

○:45°及70°的任一方向,均与不贴光学膜的情况相同地可不变形地看到景色

△:45°不会在意景色的变形,但70°可看到条纹状变形

×:45°也看到景色条纹状变形

此外,如果从70°的角度景色也没有变形,则光学膜表面的平面性高,在具有高级感的建筑物也能够使用,如果即使在70°可看到有一些变形,而从45°左右的角度看的情况下看不到变形,则能够应用于一般的建筑物。

(长边方向的棱线的视觉辨认性的评价)

将制作的光学膜贴于窗玻璃,在晴天的日子离开50cm从正面方向观察光学膜。在此,所谓“长边方向的棱线”,意味着从正面方向观察光学膜时所观察的第2三棱柱状体(第2构造体)的棱线。

◎:长边方向的棱线完全不会在意

○:若仔细看则可看到在长边方向的棱线的部分似乎有什么东西,但不会在意的程度

×:可看到与长边方向的棱线对应的部分如同黑线

在图30A~图30D,代表示出实施例1、4、6、8的光学膜的观察结果。

(横向的衍射图案)

将制作的光学膜以长边方向的棱线的方向成为铅直方向的方式贴于窗玻璃,在夜晚观察离开100m以上的远处的电灯。

○:在横向看不到衍射图案

×:在横向可观察到颜色分离的衍射图案

表1示出实施例1~11、比较例1的光学膜的结构。

[表1]

表2示出实施例1~11、比较例1的光学膜的构造参数及评价结果。

[表2]

从可知表1及表2以下的事项。

比较例1中,在观察流动方向条纹时,可观察到明了的条纹。为了测定该条纹的间距和高度,使用触针式表面形状测定器ET-4000(小坂研究所制),以横切条纹的方式取得粗糙度曲线。其结果如图31所示,可知是间距约6mm前后、高度1~2μm程度的条纹。另外,在将光学膜翻过来进行同样的测定时,由于在表里山与谷的位置大凡一致,因此可知该条纹不使光学膜变形的皱纹,而是厚度分布导致的条纹。

相对于此,实施例1~11中,可知通过形成与第1三棱柱状体交叉的第2三棱柱状体,能够抑制流动方向条纹的产生。流动方向条纹的原因,可认为是由于若没有沿光学膜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第2三棱柱状体,则沿光学膜的行进方向(树脂的流动方向)没有树脂流动的路径,因而树脂局部集中而产生厚度不均匀。

另外,如实施例1~9所示,可知通过以1~4mm的间距形成比第1三棱柱状体更高的第2三棱柱状体,能够进一步抑制流动方向条纹的产生。实施例10中,虽能够抑制流动方向条纹的产生,但与实施例1~9相比处于其抑制效果变低的倾向,从70°方向的观察,可观察到流动方向条纹。可认为这是因为实施例10中,第2三棱柱状体的间距为10mm较宽。另外,实施例11中,也能够抑制流动方向条纹的产生,但存在与实施例10同样的倾向。可认为这是因为实施例11中,第2三棱柱状体的高度比第1三棱柱状体更低。

另外,在将实施例1~11及比较例1的光学膜贴于窗时,实施例8的光学膜的情况下,在与第2三棱柱状体的棱线对应的部分可视觉辨认出黑线。可认为这是因为,由于第2三棱柱状体的倾斜角为67.5°较大,溅射多层膜难以附着于该倾斜面上,因此Ag层难以成为连续层,光学吸收增大。相反由于实施例6、7的光学膜第2三棱柱状体的倾斜角小,因此溅射膜的覆盖能力也良好,长边方向的棱线几乎未被视觉辨认。实施例4的光学膜的情况下,虽然第2三棱柱状体的倾斜角为60°比较大,但前端有R形状,由于该部分的倾斜角小,所以长边方向的棱线难以视觉辨认。

另外,在通过贴于窗的这些光学膜在夜晚观察远处的电灯时,仅实施例9在横向观察到了衍射图案。这是因为第2三棱柱状体的间距为150μm较窄,第2三棱柱状体的间距为1mm以上的实施例1~8、10、11比较例1的光学膜的情况下,未观察到这样的衍射图案。

以上,对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体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各种的变形是可能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的构成、方法、形状、材料及数值等不过是例子而已,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与之不同的构成、方法、形状、材料及数值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各构成,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可以互相组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遮光装置及卷帘装置的驱动方式为手动式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遮光装置及卷帘装置的驱动方式也可以为电动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光学膜粘合于窗材料等的附着物体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将窗材料等的附着物体作为光学膜的第1光学层或第2光学层自身的结构。由此,能够对窗材料等的光学体预先赋予定向反射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光学体为光学膜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光学体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膜状,也可以为板状、块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技术应用于窗材料、隔断构件、遮光装置的板条及卷帘装置的幕帘等的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例,而是也能应用于上述以外的内装部件及外装部件。

作为应用本技术所涉及的光学体的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可举出例如由光学体自身构成的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由贴合有定向反射体的透明基体材料等构成的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等。通过将这样的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设置于室内的窗附近,能够例如仅将红外线定向反射至屋外,并将可见光线引入室内。因此,即使在设置了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的情况下,室内照明的需要性也被降低。另外,由于内装部件或外装部件导致的向室内侧的散射反射也几乎没有,因而还能够抑制周围的温度上升。另外,也能与视觉辨认性控制或强度提高等需要的目的相应地,应用于透明基体材料以外的粘合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对遮光装置及卷帘装置应用了本技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例,而是能应用于在室内或屋内设置的各种日射遮蔽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能通过卷绕或退卷日射遮蔽部件来调整日射遮蔽部件所导致的入射光线的遮蔽量的日射遮蔽装置(例如卷帘装置)应用了本技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对于能通过将日射遮蔽部件折叠来调整日射遮蔽部件所导致的入射光线的遮蔽量的日射遮蔽装置也能应用本技术。作为这样的日射遮蔽装置,能够举出例如能通过将作为日射遮蔽部件的幕帘蛇腹状折叠,来调整入射光线的遮蔽量的褶幕帘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对于横型遮光装置(威尼斯遮光装置)应用了本技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对纵型遮光装置(竖向遮光装置)应用。

本技术还能够采取以下这样的构成。

(1)

一种光学体,具备:

在表面设有凹凸面的光学层;以及

设在上述凹凸面上的波长选择反射层,

上述波长选择反射层选择性地定向反射特定波长带的光,而透射上述特定波长带以外的光,

上述凹凸面具备沿上述光学层的表面内的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构造体,和沿上述光学层的表面内的第2方向延伸并隔开而设置的多个第2构造体,

上述第1方向与上述第2方向处于交叉的关系。

(2)

根据(1)所记载的光学体,

上述光学层具有拥有短边方向及长边方向的带状或矩形状,

上述第1方向为上述光学层的短边方向,上述第2方向为上述光学层的长边方向。

(3)

根据(1)所记载的光学体,

上述光学层具有拥有对置的2组边的矩形状,

上述第1方向为上述2组边之中的一组边的延伸方向,上述第2方向为上述2组边之中的另一组边的延伸方向。

(4)

根据(1)~(3)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上述第2构造体比上述第1构造体更高。

(5)

根据(1)~(4)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上述第2构造体的倾斜角为65°以下的范围内。

(6)

根据(1)~(5)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上述第2构造体的间距为200μm以上5mm以下的范围内。

(7)

根据(1)~(6)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上述第2构造体在顶部具有R形状。

(8)

根据(1)~(7)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上述第1构造体与上述第2构造体的倾斜面的角度之差为±15°以下的范围内。

(9)

根据(1)~(8)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还具备以掩埋上述凹凸面的方式设在上述波长选择反射层上的光学层。

(10)

根据(1)~(9)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上述第1方向与上述第2方向的交叉为正交交叉或大致正交交叉。

(11)

根据(1)~(9)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上述第1方向与上述第2方向的交叉为倾斜交叉。

(12)

一种窗材料,具备(1)~(11)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

(13)

根据(12)所记载的窗材料,以上述第1构造体的棱线方向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具备上述光学体。

(14)

一种隔断构件,在采光部具备(1)~(11)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

(15)

一种日射遮蔽装置,具备遮蔽日射的一个或多个日射遮蔽部件,

上述日射遮蔽部件具备(1)~(11)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

(16)

一种建筑物,具备(1)~(11)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光学体。

附图标记说明

1 光学膜;2 光学层;3 波长选择反射层;4 第1光学层;4a 第1基体材料;4b 凹凸面;4m 第1构造体;4n 第2构造体;5 第2光学层;5a 第2基体材料;5b 凹凸面;6 贴合层;7 剥离层;8 硬披覆层;9 带反射层光学层;S1 入射面;S2 出射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