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波长转换原理的新型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20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波长转换原理的新型光源装置,可用于液晶背光源或者投影光源。



背景技术:

激光光源目前在投影、平板显示领域开始广泛应用。由于三基色激光技术并不成熟,通常采用1个单色激光+其它光源(LED光源或者荧光粉受激发光装置)。

例如最早三菱公布的激光背光方案,采用的是红光激光+蓝、绿光LED的形式。由于采用红光激光作为光源使用,红光激光部分可能对人眼及人体健康有较大伤害,同时带来显示画面上的散斑噪声。

而单色激光+荧光粉受激发光的混合光源,通常采用蓝光激光(通常在440nm—470nm)作为激发源,红、绿两种荧光粉作为受激发光源,最终实现的是蓝色激光+红色受激光源+绿色受激光源的混合光源。混合光源中的蓝光是单一波长的激光,同时为了激发效率考虑,蓝光的波长一般较短。因此混合光源中的蓝光成分对人眼及人体健康有较大伤害,同时也存在画面散斑噪声问题。

目前光峰科技已经考虑到上述问题,开始开发相关技术并申请了专利。其典型的专利为“基于波长转换的光源及其二次激发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531498.6):第一峰值波长的激发光(UV光)的激发光源,利用第一光波长转换材料,用来吸收激发光并激发具有第二峰值波长的光(蓝光);同时包括第二光波长转换材料,用来吸收该具有第二峰值波长的光并激发具有第三峰值波长(红光、绿光)的受激发光。此种做法可有效避免原始光源直接出射的问题。但是由于采用了二次激发的方式,效率必然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蓝光既是出射光,又同时是第三峰值波长的激发源,为了保证效率,蓝光的波长通常较短,直接出射会对人眼产生较大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应用波长转换原理的新型光源装置,解决当前以激光作为激发源的显示光源存在的下述问题 : 1)因波长短、能量高,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2)显示光源的蓝光危害;3)激光直接作为显示光源导致的显示画面散斑噪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波长转换原理的新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激发光源、波长转换层和滤光层,该激发光源采用UV激光或短波长蓝光激光;该波长转换层用于将UV光或短波长蓝光转换为红、绿、蓝三色光出射;该滤光层用于反射UV或短波长蓝光波段的光,同时透射可见光波段的光。

所述的波长转换层转换出射的蓝光波长为460—480nm,绿光波长为530—570nm,红光波长为620—640nm。

所述的波长转换层为能够吸收较短波长的光、并发射较长波长的光量子点材料薄层。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激光作为激发源的波长转换型光源中,有效避免了激光直射人体造成的危险,并解决了近紫外或短波长蓝光对于人眼的伤害,同时有效消除了显示画面散斑问题。既兼顾了安全性,又兼顾了显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光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征如下:

1)激发光源1:为UV激光或短波长蓝光激光,波长范围为300—410nm。

2)波长转换层2:主要作用是吸收UV光或短波长蓝光,将UV光或短波长蓝光转换为红、绿、蓝三色光出射。其中:

蓝光波长为460—480nm。这个波长既保证了UV光或短波长蓝光激发转换的效率,又降低了对人眼的伤害。

绿光波长为530—570nm。

红光波长为620—640nm。

波长转换层2可以用量子点材料薄层,其特点是可以吸收较短波长的光发射较长波长的光。出射光的峰值波长由量子点的颗粒直径控制(常规技术),能够精确得到所需要的波长,并且有较窄的半波宽。

3)滤光层3的作用是反射UV或短波长蓝光波段(300—410nm)的光,同时透射可见光波段(450—650nm)的光。另外,滤光层3将激发光源(紫外光或短波长蓝光 )阻挡在最终的出射光之外,使得用户避免激光或短波长蓝光造成的伤害。

4)滤光层3的出射光为白光,包含红、绿、蓝三基色的光。如果波长转换层2采用了量子点材料,出射的白光的红、绿、蓝三基色的光的半波宽均会在40nm以下。应用于液晶显示或者投影显示将取得较高的色域范围(>100%NTSC)。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