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将压力触控功能集成于传统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根据用户触摸力度的不同执行不同的控制操作,增加了触控操作的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现有技术中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压力电极,一般分别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中。理想情况下,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靠近用户手指一侧的压力电极受力下压,远离用户手指一侧的压力电极不发生形变,使得两个压力电极间的距离减小,两个压力电极构成电容的电容值随之增大,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根据电容值的增大量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但是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是固定在一起的,当液晶显示面板受力发生形变时也会带动背光模组发生形变,导致两个压力电极间距离的变化量减小,使压力触控的灵敏度下降。此外,两个压力电极也可以同时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内,其中一个压力电极设置于彩膜基板上,另一个压力电极设置于阵列基板上,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压力触控灵敏度下降的问题,具体原理同上。因此,急需要一种背光模组刚性较强的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以增加背光模组的刚性,提高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压力触控灵敏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
压力触控检测模块,包括相对的第一压力电极和第二压力电极,至少所述第一压力电极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内;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状结构和多个光学元件,所述框状结构用以定位多个所述光学元件,且所述框状结构包括铁层和胶层的层叠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框状结构设置为铁层和胶层的层叠机构,有效增加了背光模组的刚性,有利于减小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远离手指一侧的压力电极的形变量,提高了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压力触控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虚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虚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1中虚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1中虚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又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虚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压力触控检测模块300,包括相对的第一压力电极310和第二压力电极320,第一压力电极310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0内,第二压力电极32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内,其中,背光模组200包括框状结构230和多个光学元件210,框状结构230用以定位多个光学元件210,且框状结构230包括铁层231和胶层232的层叠结构。
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压力电极310可作为一独立膜层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彩膜基板110上。此外,背光模组200还包括铁框220,铁框22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远离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第二压力电极320可作为一独立膜层设置于背光模组200中铁框220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铁层231的为硬质材料,能够有效增加背光模组200的刚性,胶层232则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起到压力缓冲作用,因此,本实施例将背光模组200中的框状结构230设置为铁层231和胶层232的层叠结构,以在增加框状结构230刚性的同时保留部分压力缓冲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中背光模组200的框状结构230设置为铁层231和胶层232的层叠机构,有效增加了背光模组200的刚性,有利于减小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远离手指一侧的压力电极的形变量,提高了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的压力触控灵敏度。
示例性的,框状结构230包括的层叠结构中的铁层231和胶层232交替排布,且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一侧设置为铁层231。
需要说明的是,铁层231和胶层232交替排布的方式使胶层232的应力缓冲作用能够较均匀分布于框状结构230中,且铁层231和胶层232的总层数越多越均匀。但是铁层231的密度较高,单个铁层231的厚度越小加工难度越大,因此,为避免增加加工过程的难度,铁层231和胶层232的总层数不能过大,示例性的,设置框状结构230中的层叠结构可以包括6层铁层231和6层胶层232。
还需要说明的是,增加背光模组200刚性是为了减小压力触控检测模块300中第二压力电极320的形变,而用户的触控操作在液晶显示面板100上执行,从液晶显示面板100传递至背光模组200的压力首先施加于框状结构230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一侧,因此,本实施例将层叠结构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00一侧设置为铁层231,在提升框状结构230整体刚性的同时,增加框状结构230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00一侧的刚性,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200减小第二压力电极320形变的效果。
图3是沿图1中虚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压力触控检测模块300,包括相对的第一压力电极310和第二压力电极320,第一压力电极310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0内,第二压力电极32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内,其中,背光模组200包括框状结构230和多个光学元件210,框状结构230用以定位多个光学元件210,且框状结构230包括铁层231和胶层232的层叠结构。
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压力电极310可作为一独立膜层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彩膜基板110上。此外,背光模组200还包括铁框220,铁框22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远离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一侧,且铁框220复用为第二压力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铁框220未被复用为第二压力电极的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中,铁框220没有连接其他供电部件,因此没有固定电位,而第二压力电极需要有一固定电位,以便与同样具有固定电位的第一压力电极310构成稳定电容,进而实现通过检测该电容电容值的变化确定用户施加的压力值。基于上述原因,本实施例将铁框220接地,使铁框220具有稳定的电位。
图4是沿图1中虚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压力触控检测模块300,包括相对的第一压力电极310和第二压力电极320,第一压力电极310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0内,第二压力电极320设置于背光模组200内,其中,背光模组200包括框状结构230和多个光学元件210,框状结构230用以定位多个光学元件210,且框状结构230包括铁层231和胶层232的层叠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光学元件210包括反射片211以及除反射片外的其他光学元件212。
可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压力电极310可作为一独立膜层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彩膜基板110上。此外,背光模组200不包括铁框,第二压力电极320作为一独立膜层设置于背光模组200中反射片211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4中的第二压力电极320均作为一独立膜层设置于背光模组200中,该情况下,第二压力电极32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图2和图4所示位置,可以是背光模组200的多个光学元件210中任意两个膜层之间。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2至图4中的第一压力电极310均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0内,第二压力电极320均设置于背光模组200中,该情况下,第一压力电极31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图2至图4所示的彩膜基板110上,还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100的阵列基板120上。进一步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触控电极和/或公共电极,触控电极或公共电极复用为第一压力电极310。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触控电极包括自电容电极、触控驱动电极以及触控感应电极。
图5是沿图1中虚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压力触控检测模块300,包括相对的第一压力电极310和第二压力电极320,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20和彩膜基板110,第一压力电极310设置于彩膜基板110上,第二压力电极320设置于阵列基板120上,其中,背光模组200包括框状结构230和多个光学元件210,框状结构230用以定位多个光学元件210,且框状结构230包括铁层231和胶层232的层叠结构。
可选的,彩膜基板110可以包括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复用为第一压力电极310。
示例性的,阵列基板120可以包括公共电极,公共电极复用为第二压力电极3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电极310和第二压力电极320分别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彩膜基板110和阵列基板120上,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由于彩膜基板110和阵列基板120之间存在间隙,受力的彩膜基板110会向阵列基板120方向形变,彩膜基板110上第一压力电极310和阵列基板120上第二压力电极320之间的距离减小,该距离的变化量随用户触控操作时的用力大小而改变,通过检测上述距离导致的电容值变化量即可获得用户操作压力值,进而实现压力触控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结构中,背光模组200中的框状结构230未直接阻挡第一压力电极310侧向第二压力电极320侧传递的压力,但是当框状结构230的刚性增加后,框状结构230对第二压力电极320所在的阵列基板120的支撑强度增大,同样能够达到抑制第二压力电极320形变的有益效果。
图6是图1所示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200包括框状结构230以及多个光学元件210,其中,框状结构230包括铁层和胶层的层叠结构,且为一环状整体。
图7是图1所示压力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又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背光模组200包括框状结构230以及多个光学元件210,其中,框状结构230包括第一分部234和第二分部233,第一分部234和第二分部233首尾相连构成封闭的框状,第一分部234用于固定侧入式灯条,第二分部233用于定位除灯条外的其他光学元件。
可选的,第一分部234为胶层结构,第二分部233为铁层和胶层的层叠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用于固定侧入式灯条的第一分部234具有凹凸结构,将第一分部234制备为胶层结构能够实现一次成型,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