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5044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尤指使用者闭眼时,可通过镜片外表面的增厚层的重量来增加镜片内表面与眼球的角膜间的泪液施力于角膜表面的正向压力,相较一般角膜塑型镜片,可缩短角膜中央弧度变平时间,以降低角膜的屈光力,如此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背景技术:

按,随着各种电子、电气产品的研发、创新,带给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许多便捷,尤其是3C电子产品的大量问世,更造成在通讯及网际网路的应用的普及化,以致许多人沉浸在3C电子产品的使用领域中,长时间大量应用3C电子产品,不论是上班族、学生族群或是中老年人等,涵盖的范围也相当广泛,进而衍生出低头族的现象,也因此造就许多人的眼睛视力减损、伤害等情况日趋严重,近视人口也就相对提高。

再者,人们所以会发生近视,是由于眼睛的光线曲折能力与眼睛的长度不匹配所导致,其可能是眼轴超长或角膜弧度过陡,造成视物成像点落在视网膜前方处,导致视物成像时产生模糊的情况,所以为了矫正近视需要降低眼睛光线的曲折能力,由于角膜的光线曲折能力约占全眼的80%,所以仅须降低角膜的屈光力便可达到矫正近视的效用。

然而,目前降低角膜的屈光力的方式主要具有配戴近视眼镜矫正、配戴近视隐形镜片矫正、角膜近视手术或配戴角膜塑型镜片矫正这几种方法,以上各种方法分别具有其优缺点,在此,特别针对角膜塑型隐形眼镜镜片加以研究,其中该角膜塑型镜片为利用高透氧硬性材质所制作而成,当镜片配戴于眼球上后,其镜片会与眼球的角膜外表面之间夹着一层分布不均的泪液,便可通过泪液施加在角膜上的正向压力将上皮细胞压扁,同时,若配戴者利用眼睑进行闭眼或眨眼的动作时,其会凭借眼皮及镜片的重量来对角膜施以一定的压力,如果配戴时间足够,即可使角膜中央曲率逐渐变平和中央上皮层渐渐变薄,以使角膜中央扁平化,进而降低角膜的屈光力,如此达到矫正近视度数、甚至回复正常的视力的效果。

因此,要如何对角膜塑型隐形眼镜镜片进行设计而能有效使眼球角膜中央扁平化,以降低角膜的屈光力,进而达到矫正近视度数的目的,遂成为一值得研究的主题。



技术实现要素:

故,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的新型专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是夜戴型的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及增厚层,其中:

该镜片呈弧面状并配戴于预设眼球上,且包括外表面及内表面,该内表面贴覆于预设眼球的角膜表面,并在内表面中心处设有具预设弧度且使内表面与角膜之间的泪液能抵压于预设角膜表面的基弧,再在基弧外侧依序朝外设有反转弧、配制弧及边弧;

该镜片的外表面上成型有供增加正向压力于预设角膜上的增厚层,该增厚层相对于基弧上方位置处凸设有呈弧状的中央凸部,且中央凸部外侧延伸有呈弧状且厚度较薄的侧凸部。

所述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其中:该镜片呈圆弧面状。

所述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其中:该内表面的基弧的预设弧度大于预设角膜最平弧度的弧度。

所述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其中:该镜片直径为10.6mm,而该内表面的基弧的最佳宽度则为6mm

所述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其中:该镜片直径为10.6mm,而该内表面的反转弧的最佳宽度则为0.6mm。

所述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其中:该内表面的配制弧具有从反转弧外侧沿着预设角膜的弧度延伸的第一平行弧,且第一平行弧外侧再沿着预设角膜的弧度弯折延伸有第二平行弧,而该镜片直径为10.6mm,该第一平行弧的宽度为0.7mm,且第二平行弧的宽度为0.6mm。

所述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其中:该镜片直径为10.6mm,而该内表面的边弧的宽度则为0.4mm。

所述角膜塑型的隐形眼镜,其中:该增厚层的宽度为7mm,且增厚层的中央凸部的宽度为4mm,而增厚层的侧凸部的宽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乃在于该镜片具有外表面及内表面,其内表面中心处设有一具预设弧度的基弧,且基弧外侧依序朝外设有反转弧、配制弧及边弧,而镜片的外表面上成型有增厚层,其增厚层相对于基弧上方位置处凸设有中央凸部,再在中央凸部外侧延伸有厚度较薄的侧凸部,当镜片配戴于使用者的眼球上时,其基弧和角膜之间会产生一不均匀的泪液层,而当使用者眨眼或闭眼时,其镜片即可通过增厚层来增加整体重量,以提高基弧施加于角膜表面的正向压力,和一般角膜塑型镜片相比,可缩短角膜中央弧度变平的时间,如此降低角膜的屈光力而降低或消除近视度数,且使用者可凭借调整增厚层的厚度及基弧的弧度来决定欲降低的近视度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乃在于该增厚层的中央凸部的位置为相对于镜片内表面的基弧上方处,且中央凸部的厚度相较于外侧的侧凸部厚,所以中央凸部的重量即会直接施加于基弧上,而使基弧可直接将正向压力抵压于眼球的角膜表面中央处,如此达到良好的抵压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镜片;11-外表面;12-内表面;121-基弧;122-反转弧;123-配制弧;1231-第一平行弧;1232-第二平行弧;124-边弧;2-增厚层;21-中央凸部;22-侧凸部;3-眼球;31-角膜;311-泪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夜戴型的隐形眼镜,包括镜片1及增厚层2,其中:

该镜片1为配戴于眼球3上,并呈圆弧面状且由高透氧材料所制成,其包括外表面11及内表面12,而内表面12贴覆于眼球3的角膜31表面上,并在内表面12中心处设有具预设弧度且通过镜片1与角膜31间的泪液311来施加一正向压力于角膜31表面的基弧121,再在基弧121外侧依序朝外设有反转弧122、配制弧123及边弧124。

该增厚层2为成型于镜片1的外表面11上,且增厚层2相对于基弧121上方位置处凸设有呈弧状的中央凸部21,再在中央凸部21外侧延伸有呈弧状且厚度较薄的侧凸部22。

上述内表面12的基弧121的预设弧度大于眼球3的角膜31的最平弧度,(即基弧121的弧度比角膜31的最平弧度还要平),由于基弧121的弧度大于角膜31的弧度,当镜片1配戴于眼球3上时,即可通过基弧121与角膜31之间的泪液311来对角膜31的上皮细胞产生一正向压力;再者,该内表面12的反转弧122为可供储存泪液311,便可凭借泪液311所提供的负向压力来达到提升镜片1定位于眼球3上的效果。

而上述内表面12的配制弧123为沿着眼球3的角膜31的弧度作设计,其具有一贴覆于角膜31表面上的第一平行弧1231,即可通过第一平行弧1231来与角膜31表面紧密接触,以提升镜片1的定位效果,而第一平行弧1231外侧再沿着角膜31的弧度弯折延伸有第二平行弧1232,便可利用第二平行弧1232来与角膜31表面更进一步紧密接触,达到使镜片1更贴合于眼球3上的效用;另外,该内表面12的边弧124较佳具有边缘稍微翘起的设计,在眨眼的时候可供挤压泪液311,以促进镜片1的内表面12的泪液311循环,即可凭借泪液311循环来使镜片1与眼球3的角膜31间持续润滑并带进氧气,以提升配戴时的舒适性及可配戴性。

然而,上述内表面12的基弧121的宽度a可为一预设长度,当镜片直径为10.6时,其预设长度较佳为6mm;内表面12的反转弧122的宽度b可为一预设长度,其预设长度较佳为0.6mm;配制弧123的第一平行弧1231的宽度c可为一预设长度,其预设长度较佳为0.7mm;配制弧123的第二平行弧1232的宽度d可为一预设长度,其预设长度较佳为0.6mm;内表面12的边弧124的宽度e可为一预设长度,其预设长度较佳为0.4mm;增厚层2的宽度x可为一预设长度,其预设长度较佳为7mm,其中该中央凸部21的宽度y较佳为4mm,而中央凸部21外侧延伸的侧凸部22的宽度z较佳为1.5mm,当镜片1配戴于眼球3上时,即可凭借前述的尺寸来提升配戴时的舒适性及可配戴性。

再请搭配参阅第三、四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及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于实际使用时,其使用者系先将镜片1配戴于眼球3上,并使镜片1的内表面12贴覆于眼球3的角膜31表面,此时镜片1的内表面12与角膜31之间便会产生一不均匀的泪液311,当使用者眨眼或夜间就寝而使眼睑(图中未示出)闭上时,其眼睑即会抵压于增厚层2表面,同时,该眼睑、镜片1及增厚层2的重量便会产生一正向压力,并凭借内表面12的基弧121与角膜31之间的泪液311施加一正向压力于眼球3的角膜31表面中央处的上皮细胞,而角膜31表面的上皮细胞受到泪液311的抵压便会使其中央弧度逐渐变的比较平,凭借使角膜31中央上皮层变薄,进而降低角膜31的屈光力,使视物成像点往视网膜的方向移动,以达到降低近视度数或消除近视度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镜片1的外表面11成型有增厚层2,其镜片1便可通过增厚层2来增加整体重量,以提高内表面12的基弧121与角膜31之间的泪液311施加于眼球3的角膜31表面中央处的正向压力,和一般角膜塑型镜片相比,可缩短角膜31变平的时间,且使用者可通过改变增厚层2的厚度及基弧121的弧度来达到调整欲改善的近视度数的功效。

再者,本实用新型增厚层2的中央凸部21的位置为相对于镜片1内表面12的基弧121上方处,由于中央凸部21的厚度相较于外侧的侧凸部22厚,且又位于基弧121相对上方处,所以基弧121即会直接承受中央凸部21的重量,而使基弧121与角膜31间的泪液311可直接将正向压力抵压于眼球3的角膜31表面中央处,如此达到良好的抵压效果。

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镜片1的外表面11上成型有增厚层2,当使用者眨眼或闭眼时,即可通过增厚层2的重量来增加镜片1内表面12角膜31间的泪液311施力于眼球3的角膜31表面的正向压力,以使角膜31中央弧度受到内表面12的基弧121角膜31间的泪液311抵压而变的比较平,与一般角膜塑型镜片相比,可缩短降低角膜31屈光力所需的时间,如此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