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增亮膜。
背景技术:
增亮膜指的是应用于TFT LCD背光模块中以改善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在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中常用增亮膜,以增加显示亮度和节约显示器电池设备的能量。增亮膜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将射向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之内,这样就提高了光源所发出光能的利用率。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作为亮度来源的背光模块为LCD 显示功能的重要组件,且对提高液晶显示器亮度而言非常重要。目前,在背光模块中利用各式各样的光学膜,提供一种能提高 LCD 面板亮度以使光源做最有效的应用,而不需要改动任何组件设计或消耗额外能源的做法,已成为最经济与简便的解决方案。
例如现有技术CN202649496U中公布了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基板和微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具有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位于第一光学面的背面,第一光学面上设置微结构层,第二光学面上设置扩散层。本实用新型在基板一侧设置扩散层,能使背光模组的光源光线均匀化且正向亮度提升,简化了背光模组结构,降低了成本。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棱镜柱的波峰为尖型,产品的耐划伤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复合增亮膜。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基层、微结构棱镜层和雾化层,所述基层包括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所述微结构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层和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光学层上设有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一光学层下设有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层上设有雾层,所述第二棱镜层设在第二光学层上,所述第二光学层下涂有特殊涂料,所述特殊涂料中设有粒子。
所述第一棱镜层和第二棱镜层均是由圆弧波峰棱镜和尖型波峰棱镜依次交替构成的。
所述圆弧波峰棱镜的高度比尖型波峰棱镜的高度高1µm—3µm。
所述第一棱镜层的圆弧波峰棱镜与第二棱镜层的尖型波峰棱镜相对应。
所述基层为聚酯薄膜。
所述粒子为光学树脂微粒子。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复合增亮膜,采用双层棱镜和具有扩散作用的特殊涂料和粒子,节约了成本,改善了发光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耐划伤性,同时雾化层提升了光线扩散效果、雾化程度及均匀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光学层;2、第二光学层;3、第一棱镜层;4、第二棱镜层;5、雾层;6、特殊涂料;7、粒子;8、圆弧波峰棱镜;9、尖型波峰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基层、微结构棱镜层和雾化层,所述基层包括第一光学层(1)和第二光学层(2),所述微结构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层(3)和第二棱镜层(4),所述第一光学层(1)上设有第一棱镜层(3),所述第一光学层(1)下设有第二棱镜层(4),所述第一棱镜层(3)上设有雾层(5),所述第二棱镜层(4)设在第二光学层(2)上,所述第二光学层(2)下涂有特殊涂料(6),所述特殊涂料(6)中设有粒子(7);所述第一棱镜层(3)和第二棱镜层(4)均是由圆弧波峰棱镜(8)和尖型波峰棱镜(9)依次交替构成的;所述圆弧波峰棱镜(8)的高度比尖型波峰棱镜(9)的高度高1µm—3µm;所述第一棱镜层(3)的圆弧波峰棱镜(8)与第二棱镜层(4)的尖型波峰棱镜(9)相对应;所述基层为聚酯薄膜;所述粒子(7)为光学树脂微粒子。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基层包括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微结构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层和第二棱镜层,第一光学层上设有第一棱镜层,第一光学层下设有第二棱镜层,第一棱镜层上设有雾层,第二棱镜层设在第二光学层上,第二光学层下涂有特殊涂料,特殊涂料中设有粒子,节约了成本,改善了发光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耐划伤性,提升了光线扩散效果、雾化程度及均匀度,实用性强。
在本实施方案中,雾化层提升了光线扩散效果、雾化程度及均匀度,用特殊涂料和粒子代替增亮膜的扩散层,具有扩散作用,节约了成本,使用双层棱镜改善了发光效率,圆弧波峰棱镜和尖型波峰棱镜依次交替排列,提高了产品的耐划伤性,提升了增亮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