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0323发布日期:2018-11-23 20:2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显示面板的技术也发展迅速。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显示装置都是单面显示。但是在一些服务的柜台和窗口,为了便于客户能直观地信息互通,人们设计出了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使连接在同一台电脑主机上的两台显示屏可以同时运行,并且进行同步或者异步的显示。

现有的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每个显示装置采用单独的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使用背靠背的外壳组装在一起,进而实现双面显示的功能。由于这种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比较厚,与目前的日渐薄化的显示装置的要求相去甚远。为了使得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具有更加薄化的效果,亟需设计一种新的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光源和印刷电路板分设在显示装置的两端,通过共用一具有弯折结构的背板,使用背板和胶框对各组件进行限位,将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薄化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目前市场的需求,且该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组装简单,易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用于双面显示,包含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含:

第一背光模组,为所述第一面板提供光源;

第二背光模组,为所述第二面板提供光源;

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共同一背板,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分设于所述背板的两侧面;所述背板边缘为弯折结构,所述背板与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构成容置空间,为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的光学组件以及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自背板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射片、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一光学膜片组;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背光模组自背板面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片、第二导光板以及第二光学膜片组;所述第二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光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光模组的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的第二灯条分设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两侧。

进一步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分设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两侧。

进一步地,设置在光源侧的所述背板和设置在非光源侧的所述背板的结构不同。

进一步地,设置在非光源侧的所述背板包含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弯折部以及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平行设置,所述弯折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

进一步地,设置在光源侧的所述背板包含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弯折部、第三部件以及第四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平行设置,所述弯折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四部件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四部件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光源和印刷电路板分设在显示装置的两端,通过共用一具有弯折结构的背板,使得背板和胶框对各组件进行限位,将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薄化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目前市场的需求,且该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组装简单,易于拆卸。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正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背面图;

图3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A-A′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B-B′的一侧光源剖面图;

图5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B-B′的另一侧光源剖面图;

图6为图3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面板; 10′、第二面板;

20、第一边框; 20′、第二边框;

30、第一胶框; 30′、第二胶框;

50、第一导光板; 50′、第二导光板;

60、第一反射片; 60′、第二反射片;

70、第一光学膜片组; 70′、第二光学膜片组;

90、第一印刷电路板; 90′、第二印刷电路板;

100、第一灯条; 100′、第二灯条;

80、Mylar胶带;

110、第一遮光胶带; 110′、第二遮光胶带;

40、背板; 41、第一部件;

42、第二部件; 43、弯折部;

44、第三部件; 45、第四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含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正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背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面板10位于显示装置的正面,第二面板10′位于显示装置的背面,显示装置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边框20,显示装置的背面设置有第二边框20′。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0′的显示面朝外,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显示面相背离设置。

图3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A-A′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除包含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0′外,还包含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第一背光模组的设置为第一面板10提供光源,第二背光模组的设置为第二面板10′提供光源。

具体地,第一背光模组包含第一反射片60、第一导光板50、第一光学膜片组70、第一胶框30以及背板40;第二背光模组包含第二反射片60′、第二导光板50′、第二光学膜片组70′、第二胶框30′以及背板40。如图3所示,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共同一背板40,且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分设于背板40的两侧面。

也就是说,第一背光模组自背板40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射片60、第一导光板50以及第一光学膜片组70,第一胶框30位于第一背光模组的侧面,与背板40构成容置空间,为第一背光模组的各光学组件进行限位。第二背光模组自背板40依次设置有第二反射片60′、第二导光板50′以及第二光学膜片组70′,第二胶框30′位于第二背光模组的侧面,与背板40构成容置空间,为第二背光模组的各光学组件进行限位。第一面板10位于第一光学膜片组70上,第二面板10′位于第二光学膜片组70′上。也就是说,第一面板10设置于第一背光模组上表面背离背板40的一侧,第二面板10′设置于第二背光模组上表面背离背板40的一侧。

图4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B-B′的一侧光源剖面图,图5为图2中显示装置沿着B-B′的另一侧光源剖面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背光模组还包含有第一灯条100,第二背光模组还包含有第二灯条100′,第一灯条100和第二灯条100′分设于显示装置的两侧。

第一面板10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90,第二面板10′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90′,第一印刷电路板90和第二印刷电路板90′分设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两侧。

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0′的非显示区外围通过Mylar胶带80连接起来,由于Mylar胶带80比较薄,且只覆盖在非显示区内,使得显示装置的厚度保持为第一面板10、第一背光模组、第二背光模组以及第二面板10′的厚度。另外组装起来比较简单,也易于拆卸。

需要指出的是,显示装置的四侧的结构设置各不相同,具体可分为光源侧和非光源侧。

非光源侧的两侧的结构相同,图6为图3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6所示,具体地,非光源侧的背板40包含第一部件41、第二部件42、弯折部43以及第三部件44,第一部件41与第二部件42垂直设置,第二部件42与第三部件44平行设置,弯折部43用于连接第二部件42和第三部件44。背板40的第一部件41上下两侧设置第二胶框30′和第一胶框30,第二部件42用于抵靠第二胶框30′,防止第二胶框30′的位移。背板40的第三部件44的下部用于抵靠第一胶框30,防止第一胶框30的位移。

光源侧的两侧的结构不相同,图7为图4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背板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图7以及图8所示,光源侧的背板40包含第一部件41、第二部件42、弯折部43、第三部件44以及第四部件45,第一部件41与第二部件42垂直设置,第二部件42与第三部件44平行设置,弯折部43用于连接第二部件42和第三部件44;第三部件44与第四部件45垂直设置,第一部件41和第四部件45平行设置。

在光源的一侧,如图4和图7所示,第二部件42用于抵靠第一胶框30,防止第一胶框30的位移。第一部件41、第三部件44的上部以及第四部件45用于限位第二灯条100′,第二灯条100′安装在第一部件41靠近第三部件44的位置,第四部件45面朝第二灯条100′的位置印刷有白漆,可以当做小白反,用于将第二灯条100′的光源散射出来的光进一步反射回第二导光板50′。在第四部件45与第二光学膜片组70′的间隙中或者第二面板10′的上表面靠近第四部件45的位置设置第二遮光胶带110′,用于防止第二灯条100′的光源漏出到第二面板10′的显示区。

在光源的另一侧,如图5和图8所示,第二部件42用于抵靠第二胶框30′,防止第二胶框30′的位移。第一部件41、第三部件44的上部以及第四部件45用于限位第一灯条100,第二灯条100安装在第一部件41靠近第三部件44的位置,第四部件45面朝第一灯条100的位置印刷有白漆,可以当做小白反,用于将第一灯条100的光源散射出来的光进一步反射回第一导光板50。在第四部件45与第一光学膜片组70的间隙中或者第一面板10的上表面靠近第四部件45的位置设置第一遮光胶带110,用于防止第一灯条100的光源漏出到第一面板10的显示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中的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0′优选为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光源和印刷电路板分设在显示装置的两端,通过共用一具有弯折结构的背板,使得背板和胶框对各组件进行限位,将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薄化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目前市场的需求,且该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组装简单,易于拆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