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眼镜托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6051发布日期:2018-11-27 22:26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眼镜构件,具体是一种可调节眼镜托叶。



背景技术:

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等。

眼镜架上有托叶使镜框能架在鼻梁上,托叶一般是塑料制成,光滑小巧。随着佩戴框架眼镜人数的增多,佩戴眼镜舒适度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框架眼镜的托叶都是直接贴到鼻梁上,佩戴舒适度不那么好,又硬又不舒服,而且也不透气.对皮肤的磨损比较大。

市场上的眼镜托叶都是固定式不可上下调节、调节也只能是根据固定眼镜托叶的烟斗(托叶固定装置)用这个来调节托叶的上下高度。很容易把烟斗弄坏。烟斗坏了眼镜就不能再用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眼镜托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眼镜托叶,包括托叶主体,所述托叶主体设置配件一,所述配件一上设置卡柱,所述卡柱与配件一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托叶主体上设置配件二和配件三,所述配件二和配件三设置在卡柱的两侧,配件二或配件三上设置滑槽,所述滑槽与卡柱之间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柱上设有多个卡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件二或配件三上设置螺丝孔,所述托叶主体和眼镜的烟斗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叶主体是由PVC和硅胶注塑而成的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有多个档位可上下调节,适应不同人群眼镜携带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可进行上下调节且结构独特,新颖,外观大气,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眼镜托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调节眼镜托叶中配件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调节眼镜托叶中配件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可调节眼镜托叶中配件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件一、2-卡柱、3-卡位、4-配件二、5-配件三、6-螺丝孔、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可调节眼镜托叶,包括托叶主体,所述托叶主体设置配件一1,所述配件一1上设置卡柱2,所述卡柱2与配件一1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卡柱2上设有多个卡位3,所述托叶主体上设置配件二4和配件三5,所述配件二4和配件三5设置在卡柱2的两侧,配件二4或配件三5上设置滑槽7,所述滑槽7与卡柱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配件二4或配件三5上设置螺丝孔6,所述托叶主体和眼镜的烟斗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托叶主体是由PVC和硅胶注塑而成的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由眼镜托叶主体本身加上两个卡位配件和螺丝孔6组成。托叶主体有一个直立的一个卡柱2。卡柱2上有多个卡位3,也可称作为档位,上下调节用。托叶主体是外观以及与两个配件组合使眼镜卡在鼻子上,不让眼睛掉下来和左右摆动,且可让托叶上下调节。两个配件跟托叶主体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后再跟眼镜的烟斗(托叶固定装置)用螺丝锁住使其跟眼镜成为一个整体让人带着舒服以及美观。

本实用新型是全部用PVC(聚氯乙烯)和硅胶(硅酸凝胶材料)注塑而形成。无毒,无辐射。硅胶材料硅优点是:耐热性、耐寒性、介电性、耐臭氧和耐大气老化等性能,硅橡胶突出的性能是使用温度宽广,能在-60℃(或更低的温度)至+250℃(或更高的温度)下长期使用。PVC的有点是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PVC的投点在于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它的熔点是185~20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