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又简称为LCD,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使用两片极化材料中的液体水晶溶液,使电流通过该液体时会使水晶重新排列达到成像的目的,因而具有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等优点。
目前,在商业展览中常常将两个显示屏背对背排放或将多个显示屏环绕式排放,从而对多个方向起到传媒作用,以加强宣传效果。由于液晶显示屏自身较为轻薄,因此更易于实现这种集成化的排布模式;然而,由于缺乏专门的承载装置,因此目前仅通过手工摆放的方式进行简单排列,显示屏虽然以集合体的样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其自身结构各自独立,导致结构、角度并不规整,而且在搬运、安装等环节也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有研究者尝试开发专门用于多个液晶显示屏的集成化组合装置,但当多个液晶显示屏紧密排列时会导致散热效果显著下降,尤其是背对背的双面液晶屏,由于两块液晶屏背部紧密贴合,因此严重影响散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散热效果的下降可能影响液晶屏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液晶显示屏,以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将多个液晶屏进行集成化整合,以拓展显示范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当把多个液晶屏进行集成化整合后,散热效果显著下降。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液晶屏,第二液晶屏,U型框,U型槽,插板,支柱,底座,风扇,凹槽,插孔,固定块,凹陷部,盲孔,连接杆,插头,散热槽,其中插板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插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开设有若干插孔,在插板的边缘处开设有一凹陷部;支柱固定连接在底座上,U型框的底端与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U型框的内侧具有U型槽,插板通过其固定块插接在U型槽中;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的背面各具有若干盲孔,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液晶屏背面的盲孔中,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液晶屏背面的盲孔中,在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的侧面各具有若干插头;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分别插接在两条凹槽中,插头位于插孔中,在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的背面各具有散热槽,在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之间固定连接有风扇。
作为优选,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丝接在U型框的底部,所述螺栓的螺帽位于U型框以下,所述螺栓的螺杆顶端高于U型槽的底端。
作为优选,散热槽呈折线形状,所述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散热槽的末端。
作为优选,连接杆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盲孔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连接杆与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的连接方式均为丝接。
作为优选,U型槽的宽度是U型框宽度的1/3,固定块呈圆柱体形状,固定块的直径与U型槽的宽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集成化”是指多个液晶屏相互之间既密切连接又进行有序排列的状态。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框”是指少一条边的矩形框架;所述“U型槽”是指沿上述U型框的内侧延伸的槽体。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是常规的液晶显示屏,二者背对背排列,从而对两个相对方向进行画面显示。插板一方面通过其边缘的固定块插接在U型槽中,另一方面利用其上的凹槽插接液晶屏,两组液晶屏分别插接在两条相互平行的凹槽中,并使插头插接在凹槽上的插孔中,以保持稳固;凹陷部的大小、形状可根据装置整体重量进行适应性切割,用于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基础上适当减轻插板的自重。两组液晶屏之间通过其盲孔以及连接杆加以固定;U型框通过支柱连接在底座上,从而对装置整体起到承载作用。位于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之间的风扇对从背面对液晶屏起到主动散热作用,液晶屏上的散热槽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对来自风扇的气流起到引导作用,从而有效带走热量。
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在U型框的底端增设螺栓,可起到顶丝的作用,利用螺栓上端面的位置调整液晶屏的整体高度。将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散热槽的末端则有助于气流直接进入散热槽,有助于保证风冷效果;将连接杆丝接在盲孔中,则能提升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液晶显示屏。该技术方案利用插接结构将两组液晶显示屏平行的连接在插板中,二者背对背排列并留有一定的间隔,在此基础上,利用U型槽对插板加以固定,并将U型框通过支柱安置于底座上,从而实现了对两组液晶显示屏外部结构的整合。与此同时,为了解决集成化排布所带来的散热不畅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两组液晶显示屏之间增设了风扇,并利用散热槽增大表面积,有助于缓解热量的积聚。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两个相对方向进行画面显示,而且在结构上形成一体,可作为整体搬运;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插接结构,因此拆装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U型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插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连接部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液晶屏 2、第二液晶屏 3、U型框 4、U型槽
5、插板 6、支柱 7、底座 8、风扇
9、凹槽 10、插孔 11、固定块 12、凹陷部
13、盲孔 14、连接杆 15、插头 16、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液晶显示屏,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液晶屏1,第二液晶屏2,U型框3,U型槽4,插板5,支柱6,底座7,风扇8,凹槽9,插孔10,固定块11,凹陷部12,盲孔13,连接杆14,插头15,散热槽16,其中插板5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插板5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凹槽9,在所述凹槽9中开设有若干插孔10,在插板5的边缘处开设有一凹陷部12;支柱6固定连接在底座7上,U型框3的底端与支柱6的顶端固定连接,U型框3的内侧具有U型槽4,插板5通过其固定块11插接在U型槽4中;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的背面各具有若干盲孔13,连接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液晶屏1背面的盲孔13中,连接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液晶屏2背面的盲孔13中,在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的侧面各具有若干插头15;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分别插接在两条凹槽9中,插头15位于插孔10中,在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的背面各具有散热槽16,在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之间固定连接有风扇8。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是常规的液晶显示屏,二者背对背排列,从而对两个相对方向进行画面显示。插板5一方面通过其边缘的固定块11插接在U型槽4中,另一方面利用其上的凹槽9插接液晶屏,两组液晶屏分别插接在两条相互平行的凹槽9中,并使插头15插接在凹槽9上的插孔10中,以保持稳固;凹陷部12的大小、形状可根据装置整体重量进行适应性切割,用于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基础上适当减轻插板5的自重。两组液晶屏之间通过其盲孔13以及连接杆14加以固定;U型框3通过支柱6连接在底座7上,从而对装置整体起到承载作用。位于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之间的风扇8对从背面对液晶屏起到主动散热作用,液晶屏上的散热槽16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对来自风扇8的气流起到引导作用,从而有效带走热量。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液晶显示屏,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液晶屏1,第二液晶屏2,U型框3,U型槽4,插板5,支柱6,底座7,风扇8,凹槽9,插孔10,固定块11,凹陷部12,盲孔13,连接杆14,插头15,散热槽16,其中插板5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插板5上开设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凹槽9,在所述凹槽9中开设有若干插孔10,在插板5的边缘处开设有一凹陷部12;支柱6固定连接在底座7上,U型框3的底端与支柱6的顶端固定连接,U型框3的内侧具有U型槽4,插板5通过其固定块11插接在U型槽4中;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的背面各具有若干盲孔13,连接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液晶屏1背面的盲孔13中,连接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液晶屏2背面的盲孔13中,在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的侧面各具有若干插头15;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分别插接在两条凹槽9中,插头15位于插孔10中,在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的背面各具有散热槽16,在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之间固定连接有风扇8。同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丝接在U型框3的底部,所述螺栓的螺帽位于U型框3以下,所述螺栓的螺杆顶端高于U型槽4的底端。散热槽16呈折线形状,所述风扇8的吹风方向朝向散热槽16的末端。连接杆14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盲孔13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连接杆14与第一液晶屏1和第二液晶屏2的连接方式均为丝接。U型槽4的宽度是U型框3宽度的1/3,固定块11呈圆柱体形状,固定块11的直径与U型槽4的宽度相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