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高效的荧光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8533发布日期:2021-02-02 11:3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数位光处理投影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高效的荧光轮。


背景技术:

[0002]
数位光处理投影装置为常见的光电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娱乐、学术讲演、商务展示等场合。数位光处理投影装置通常采用数位微镜晶片对光源进行调制,再经投影光学系统成像于一屏幕。其中,单片式或双片式数位光处理投影装置通常采用荧光轮对光源进行色彩分离并实现彩色显示。在较佳的情况下,荧光轮的设计能够使投影装置所投影出的显示画面具有宽广的色域、高亮度以及理想的白平衡。
[0003]
荧光轮系由荧光粉及转盘所组成,随着转盘转动使得涂布于转盘上的荧光粉受光面积变大。但是,荧光轮的荧光粉在转动时可能会粘附灰尘而导致其光学效率降低。因此,荧光轮大多被设置在一密闭的腔体内,以避免灰尘的进入。然而,现行高亮度的需求因而使用高能量的光束的光源,但高能量光束将导致荧光粉因温度升高而使光学效率降低并造成腔体内的温度因而上升。同时,荧光粉的涂布用胶的耐温规格也较低,因此当荧光粉的温度过高时,荧光粉的涂布用胶也会有烧焦的疑虑。
[0004]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荧光轮及具有该荧光轮的投影装置的专利,其专利申请号为201620681023.8,专利申请日为2016.06.30,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6020915 u,专利授权公告日为2017.03.15,其结构包括:包括基板、波长转换结构、散热结构以及驱动机构,基板包括蓝宝石板材和分别镀覆在蓝宝石板材的表面的蓝光窄波通膜层和增透膜层,波长转换结构设置在基板的正面一侧或背面一侧,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背面一侧或嵌设在所述基板的正背面通孔中,驱动机构设置在基板的背面一侧并且驱动连接所述基板。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上述专利文件是通过散热结构来对荧光轮进行散热的,采用这种结构就会使荧光轮的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工艺难度,提升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高效的荧光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散热高效的荧光轮,包括圆盘形基板,背光一侧的基板中心对称连接有底板,所述的底板包括位于底板中心与外设旋转驱动设备连接的端头,迎光一侧的基板上覆盖有漫反射层,所述漫反射层内添加有导热粒子,位于漫反射层表面覆盖有荧光粉层。
[0007]
本发明工作时,激光照向基板迎光一面,同时外设的旋转驱动设备驱动基板转动,光线透过荧光粉层后进入漫反射层,漫反射层将光线反射回来。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漫反射层内添加有导热粒子,因此光源照射的热量可以快速地传递到基板的各个地方,避免基板局部过热而发生安全事故。
[0009]
为了确保荧光轮整体发光效率不变的前提下,降低荧光轮整体的温度,所述的荧
光粉层厚度为30um-50um,导热粒子为氧化铝或二氧化钛。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与外设旋转驱动设备连接的端头以及以端头为中心沿端头外周放射性设置的散热片,所述各散热片的侧面与基板连接。
[0011]
为了便于散热片降温,所述各散热片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0012]
进一步地,位于散热片侧面的端头外周上连接有驱动散热片周围空气流动的叶片。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沿a-a处的剖视图。
[0015]
其中,1基板,101漫反射层,102荧光粉层,2底板,201端头,202散热片,203散热孔,204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1所示,为一种散热高效的荧光轮,包括圆盘形基板1,背光一侧的基板1中心对称连接有底板2,底板2包括位于底板2中心与外设旋转驱动设备连接的端头201以及以端头201为中心沿端头201外周放射性设置的散热片202,各散热片202的侧面与基板1连接,各散热片202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203,进一步地,位于散热片202侧面的端头201外周上连接有驱动散热片202周围空气流动的叶片204,迎光一侧的基板1上覆盖有漫反射层101,漫反射层101内添加有导热粒子,荧光粉层102厚度为30um-50um,导热粒子为氧化铝或二氧化钛,位于漫反射层101表面覆盖有荧光粉层102。
[0017]
工作时,激光照向基板1迎光一面,同时外设的旋转驱动设备驱动基板1转动,漫反射层101将光源的温度快速传递到基板1的各个地方,基板1再将温度传递到散热片202上,旋转的散热片202上的散热孔203将热气散发到空气中,同时旋转的叶片204将散热片202附近的温度吹散,从而降低散热片202的温度,光线透过荧光粉层102后进入漫反射层101,漫反射层101将光线反射回来。
[0018]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