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1708发布日期:2020-03-27 20:4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与生俱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用户在操作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前,只需要用手指触摸显示装置就可以进行权限验证,简化了权限验证过程,并且,随着指纹识别功能应用场景的逐渐增加,指纹识别区域逐渐由部分区域演变为全屏识别。

现有的基于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的显示装置中,光感指纹传感器基于半导体器件形成,利用半导体器件受到光照会产生漏流的特性实现指纹检测,具体地,指纹识别光源产生的光线在手指与显示装置触控的表面发生反射后,反射光线照射到指纹识别传感器,光感指纹传感器来检测由于指纹谷峰波动带来的光线强度,从而生成指纹谱。但是,现有的光感指纹传感器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测量时间来确保手指触碰产生的放电效应足够大到检测出指纹脊和指纹谷的差异,因此,造成现有的基于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的显示装置中,其指纹检测性能和指纹检测速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指纹检测性能和指纹检测速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和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子像素区设有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栅极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检测单元、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和控制电路,驱动方法包括:控制电路判断是否进行指纹检测;若是,则控制电路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第一扫描方式采用第一报点率;若否,则控制电路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第二扫描方式采用第二报点率;其中,第一报点率小于第二报点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子像素区设有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栅极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检测单元、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用于判断是否进行指纹检测;当进行指纹检测时,驱动电路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第一扫描方式采用第一报点率;当不进行指纹检测时,驱动电路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第二扫描方式采用第二报点率;其中,第一报点率小于第二报点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显示面板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应用本发明的驱动方法的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子像素区设有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栅极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检测单元、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和控制电路。显示面板中控制电路判断是否进行指纹检测,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第一扫描方式采用第一报点率;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控制电路不需要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第二扫描方式采用第二报点率。第一报点率小于第二报点率,即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并向控制电路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小于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并向控制电路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由于完成一次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并向控制电路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和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用于扫描触控检测单元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用于扫描触控检测单元所需要的时间较小,省下的时间可用于控制电路扫描指纹识别单元,使得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的时间增长,从而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指纹检测性能和指纹检测速率。且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用户并不会做过多例如多点触控、滑动触控等触控动作,即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不高,在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降低控制电路扫描触控检测单元时的报点率,并不会影响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的要求。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在不进行指纹检测时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在进行指纹检测时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单元的等效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参考图1,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g和多条数据线d,栅极线g和数据线d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10,子像素区10设有像素电极11和薄膜晶体管12,薄膜晶体管12的控制端与栅极线g电连接,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极与数据线d电连接,薄膜晶体管12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11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检测单元20、多个指纹识别单元30和控制电路40。

参考图2,驱动方法包括:

步骤101、控制电路判断是否进行指纹检测;

若是,则执行步骤102;若否,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2、控制电路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第一扫描方式采用第一报点率;

步骤103、控制电路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第二扫描方式采用第二报点率;

其中,第一报点率小于第二报点率。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应用本申请的驱动方法的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g和多条数据线d,栅极线g和数据线d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10,子像素区10设有像素电极11和薄膜晶体管12,薄膜晶体管12的控制端与栅极线g电连接,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极与数据线d电连接,薄膜晶体管12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11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检测单元20、多个指纹识别单元30和控制电路40,栅极线g、数据线d、触控检测单元20和指纹识别单元30均与控制电路40电连接,即通过控制电路40可以实现对像素电极11进行充电从而实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通过控制电路40对触控检测单元20进行扫描,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确定触摸位置。通过控制电路40对指纹识别单元30进行扫描,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形成指纹信息。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栅极线g通过栅极驱动电路与控制电路40实现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中子像素区10、指纹识别单元30和触控检测单元20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子像素区10、指纹识别单元30和触控检测单元20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比不进行限制。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显示面板中控制电路40判断是否进行指纹检测,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第一扫描方式采用第一报点率;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控制电路40不需要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第二扫描方式采用第二报点率。其中,本申请中的报点率为显示面板中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20并向控制电路40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第一报点率小于第二报点率,即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20并向控制电路40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小于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20并向控制电路40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由于完成一次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20并向控制电路40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和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用于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用于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所需要的时间较小,省下的时间可用于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使得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的时间增长,从而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指纹检测性能和指纹检测速率。且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用户并不会做过多例如多点触控、滑动触控等触控动作,即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不高,在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降低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时的报点率,并不会影响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的要求。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3,可选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执行步骤104;

步骤104、控制电路判断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的指纹是否匹配;

若是,则执行步骤103;若否,则执行步骤102。

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3,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执行步骤102,即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指纹;并执行步骤104,控制电路40判断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是否匹配。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匹配时,控制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并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则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继续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匹配时,即完成指纹识别,控制电路40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并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即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时的报点率恢复为第二报点率,避免影响对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并未完成指纹识别,则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继续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4,可选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

当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执行步骤105;

步骤105、控制电路判断检测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的指纹的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是,执行步骤103;若否,则执行步骤102。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4,控制电路40判断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是否匹配,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则执行步骤105,即控制电路40判断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当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时,控制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并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当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不超过第一阈值时,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继续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匹配时,即完成指纹识别,控制电路40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并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即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时的报点率恢复为第二报点率,避免影响对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并未完成指纹识别,控制电路40判断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当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不超过第一阈值时,则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继续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当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时,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控制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有效避免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控制电路40无限次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检测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的指纹的次数是指驱动电路完成扫描所有指纹识别单元,从而指纹识别单元采集到指纹并向驱动电路上传的次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示例性的,第一阈值可以为6或8,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制。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在不进行指纹检测时的驱动时序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在进行指纹检测时的驱动时序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1、图5和图6来进一步描述本申请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驱动过程,以使其技术效果得以更明确的体现。

可选的,其中,控制电路发出多个周期性的扫描控制信号,每一周期t包括多帧扫描时间f。

参考图5,当不进行指纹检测时,每一周期t中每一帧扫描时间f均包括触控检测时间t1和显示扫描时间t2。

参考图6,当进行指纹检测时,每一周期t中部分帧扫描时间f包括触控检测时间t1和显示扫描时间t2,其余帧扫描时间f包括指纹检测时间t3和显示扫描时间t2。

在触控检测时间t1内,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在显示扫描时间t2内,控制电路40依次扫描栅极线g,且通过数据线d向像素电极11传输数据电压信号;在指纹检测时间t3内,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具体的,控制电路40发出多个周期性的扫描控制信号,每一周期t包括多帧扫描时间f,当不进行指纹检测时,每一周期t中每一帧扫描时间f均包括触控检测时间t1和显示扫描时间t2,在触控检测时间t1内,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在显示扫描时间t2内,控制电路40依次扫描栅极线g,且通过数据线d向像素电极11传输数据电压信号。当进行指纹检测时,每一周期t中部分帧扫描时间f包括触控检测时间t1和显示扫描时间t2,其余帧扫描时间f包括指纹检测时间t3和显示扫描时间t2,在触控检测时间t1内,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在显示扫描时间t2内,控制电路40依次扫描栅极线g,且通过数据线d向像素电极11传输数据电压信号;在指纹检测时间t3内,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当进行指纹检测时,每一周期t中部分帧扫描时间f中原先的触控检测时间t1用作指纹检测时间t3,使得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一周期t中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的时间增长,从而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指纹检测性能和指纹检测速率。

无论是否进行指纹检测,每帧扫描时间f中显示扫描时间t2的时长均相同,即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不需要占用显示扫描时间t2,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用户并不会做过多例如多点触控、滑动触控等触控动作,即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不高,从而即使在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每一周期t中部分帧扫描时间f中原先的触控检测时间t1用作指纹检测时间t3,使得每一周期t中触控检测时间t1的总时长减小,并不会影响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的要求。

可选的,其中,第一报点率为10hz,第二报点率为120hz。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报点率为10hz,第二报点率为120hz,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报点率和第二报点率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为其他数值,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单元的等效电路图,参考图7,可选的,其中,指纹识别单元30包括光感二极管31、第一薄膜晶体管k1、第二薄膜晶体管k2、第三薄膜晶体管k3、第四薄膜晶体管k4和存储电容c1;

光感二级管31的第一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k1的第一极电连接,光感二级管31的第二极接有偏置电压vbias;

第一薄膜晶体管k1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32,第一薄膜晶体管k1的第二极与第三薄膜晶体管k3的栅极电连接;

第二薄膜晶体管k2的栅极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端33,第二薄膜晶体管k2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压信号端vdd,第二薄膜晶体管k2的第二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k1的第二极电连接;

第三薄膜晶体管k3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压信号端vdd,第三薄膜晶体管k3的第二极与第四薄膜晶体管k4的第一极电连接;

第四薄膜晶体管k4的栅极第三控制信号端34,第四薄膜晶体管k4的第二极与电压输出信号线35电连接;

存储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薄膜晶体管k1的第二极电连接,存储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有偏置电压vbias。

具体的,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识别电路包括复位阶段、曝光阶段和电信号输出阶段。

在在复位阶段,第一薄膜晶体管k1响应第一控制信号端32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导通,第二薄膜晶体管k2响应第二控制信号端33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导通,第四薄膜晶体管k4响应第三控制信号端34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导通,对指纹识别电路30进行复位;

在曝光阶段,手指接触屏幕,光源照射到手指指纹的谷线和脊线上时发生反射,由于谷线和脊线的反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照强度不同,将光投射至光感二级管31上,引起光感二级管31的阻值发生变化,产生电荷,形成光感电流;

在电信号输出阶段,光感电流流经第一薄膜晶体管k1后第一薄膜晶体管k1产生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控制第三薄膜晶体管k3导通,第四薄膜晶体管k4响应第三控制信号端34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导通,将电压信号经过电压输出信号线35的信号输出端vout而输出。

本发实施例中提供的指纹识别单元电路是4t1d的结构,该电路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1t1d的电路结构抗干扰能力更强,可以提高信噪比。

可选的,其中,第一扫描方式和第二扫描方式均为互电容扫描方式或自电容扫描方式。

具体的,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显示面板为自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时,即显示面板中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51时,第一扫描方式和第二扫描方式均为自电容扫描方式。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显示面板为互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时,即显示面板中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触控驱动电极52和沿第二方向y的触控感应电极53时,第一扫描方式和第二扫描方式均为互电容扫描方式,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g和多条数据线d,栅极线g和数据线d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10,子像素区10设有像素电极11和薄膜晶体管12,薄膜晶体管12的控制端与栅极线g电连接,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极与数据线d电连接,薄膜晶体管12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11电连接;

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检测单元20、多个指纹识别单元30和控制电路40;

驱动电路40,用于判断是否进行指纹检测;

当进行指纹检测时,驱动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第一扫描方式采用第一报点率;

当不进行指纹检测时,驱动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第二扫描方式采用第二报点率;其中,

第一报点率小于第二报点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g和多条数据线d,栅极线g和数据线d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10,子像素区10设有像素电极11和薄膜晶体管12,薄膜晶体管12的控制端与栅极线g电连接,薄膜晶体管12的第一极与数据线d电连接,薄膜晶体管12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11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检测单元20、多个指纹识别单元30和控制电路40。栅极线g、数据线d、触控检测单元20和指纹识别单元30均与控制电路40电连接,即通过控制电路40可以实现对像素电极11进行充电从而实现显示面板显示画面。通过控制电路40对触控检测单元20进行扫描,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确定触摸位置。通过控制电路40对指纹识别单元30进行扫描,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形成指纹信息。

显示面板中控制电路40用于判断是否进行指纹检测,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第一扫描方式采用第一报点率;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控制电路40不需要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第二扫描方式采用第二报点率。第一报点率小于第二报点率,即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20并向控制电路40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小于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20并向控制电路40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由于完成一次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20并向控制电路40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和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用于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用于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所需要的时间较小,省下的时间可用于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使得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40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的时间增长,从而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指纹检测性能和指纹检测速率。且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用户并不会做过多例如多点触控、滑动触控等触控动作,即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不高,在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降低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时的报点率,并不会影响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的要求。

继续参考图1,可选的,其中,驱动电路40,还用于判断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是否匹配;

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匹配时,驱动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驱动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继续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具体的,驱动电路40还用于判断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是否匹配,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匹配时,即完成指纹识别,控制电路40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并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即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时的报点率恢复为第二报点率,避免影响对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并未完成指纹识别,则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继续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继续参考图1,可选的,其中,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控制电路40还用于判断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当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时,控制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当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不超过第一阈值时,控制电路4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继续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

具体的,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匹配时,即完成指纹识别,控制电路40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并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即控制电路40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时的报点率恢复为第二报点率,避免影响对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并未完成指纹识别,控制电路40还用于判断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当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不超过第一阈值时,则控制电路40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且继续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当检测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时,停止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控制电路40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20。有效避免当指纹识别单元30采集的指纹不匹配时,控制电路40无限次扫描指纹识别单元30,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使用。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其中,显示面板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100;

背光模组20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210。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其中,显示面板为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背光模组20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210,发光单元210为指纹识别单元提供光源。图8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应用本发明的驱动方法的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区,子像素区设有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栅极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检测单元、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和控制电路。显示面板中控制电路判断是否进行指纹检测,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以第一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且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第一扫描方式采用第一报点率;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以第二扫描方式扫描触控检测单元,控制电路不需要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第二扫描方式采用第二报点率。第一报点率小于第二报点率,即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并向控制电路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小于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完成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并向控制电路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次数,由于完成一次扫描所有的触控检测单元并向控制电路上传触控点信号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和当不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用于扫描触控检测单元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每秒用于扫描触控检测单元所需要的时间较小,省下的时间可用于控制电路扫描指纹识别单元,使得当需要进行指纹检测时控制电路扫描指纹识别单元的时间增长,从而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指纹检测性能和指纹检测速率。且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用户并不会做过多例如多点触控、滑动触控等触控动作,即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要求不高,在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降低控制电路扫描触控检测单元时的报点率,并不会影响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性能的要求。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