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0791发布日期:2020-08-05 00:5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传统光模块(sfp光模块、sfp+光模块等)的底座和上盖都会选用压铸成型,并且传统光模块在使用时,需插入并锁定在光模块笼子内,行业内的常规光模块通常具用弹性解锁结构,弹性解锁结构的解锁件解锁后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沿着光模块的长度方向向外移动,但是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体的光模块解锁机构在解锁过程中,顶开cage弹片时需占用更大的空间,对于设备主板提出更多的空间要求,而且解锁和上锁的操作都不便捷,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的光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钩部;

上盖,所述上盖的一端设有凸块插入到所述钩部内,所述上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emi马甲,所述emi马甲用于将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卡紧在一起;

以及解锁复位机构,所述解锁复位机构包括解锁件和拉环,所述解锁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竖向槽和凸台,所述竖向槽和凸台之间横向凸出有与底座铰接的解锁转轴,所述解锁件的底面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解锁转轴和所述凸台之间;所述拉环包括横向安装在底座上的拉环转轴,拉环可绕所述拉环转轴旋转,所述拉环转轴的侧面凸出有与竖向槽配合的解锁凸部,所述拉环转动使得所述解锁凸部顶向竖向槽的内上表面,所述解锁件绕所述解锁转轴转动并使得所述凸台与所述光模块笼子脱离;所述拉环复位使得所述解锁凸部与所述竖向槽的上表面错位,所述弹性件在弹力的作用下将凸台向上顶起并与所述光模块笼子卡扣。

其中,所述上盖的端部的形状为配合插入所述钩部的v型凸块、u型凸块或者梯形凸块的其中一种。

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便于所述解锁转轴横穿的转轴孔,所述解锁件将所述转轴孔一分为二,所述解锁转轴位于所述转轴孔内。

其中,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安装拉环的拉环卡位,所述解锁件将所述拉环卡位一分为二,所述拉环转轴横穿两个所述拉环卡位,使得所述拉环转轴与所述竖向槽配合。

其中,所述底座的外侧和所述上盖的外侧均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槽,所述emi马甲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其中,所述emi马甲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裂口,所述上盖设有便于所述第一裂口插入的第一插孔。

其中,所述emi马甲的背部设有第二裂口,所述底座设有便于所述第二裂口插入的第二插孔。

其中,所述拉环包括两条连接条和手柄,所述手柄的两端各经一条所述连接条分别连接所述拉环转轴的两端,每一所述连接条均为弯折设置,所述底座设有能够与所述连接条形状相匹配的放置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盖的该端部插入钩部内,使得上盖在与底座配合的时候,通过凸块与钩部的配合,能够引导上盖插入,同时由于凸块插入到钩部内并与钩部卡接,也能将上盖定位在底座上,防止上盖与底座脱离,并且上盖和底座采用卡接的方式配合,安装更加简单,且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解锁件在解锁的时候,弹性件将解锁件的凸台向顶升,使得光模块与光模块笼子在卡扣的时候具有弹性缓冲力,对光模块笼子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解锁件解锁的时候在硬力推动下与光模块笼子刚性抵接,对光模块笼子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模块插入到光模块笼子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模块的光模块笼子与光模块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模块的光模块笼子与光模块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包括:

底座1,限位槽11,转轴孔12,拉环卡位13,钩部14,放置板16,上盖2,第一插孔21,emi马甲3,第一裂口31,第二裂口32,解锁复位机构4,解锁件41,拉环42,连接条421,手柄422,拉环转轴423,解锁凸部424,竖向槽43,凸台44,解锁转轴45,弹性件47,光模块笼子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该光模块能够插入光模块笼子5内,光模块包括底座1、上盖2、emi(防电磁干扰)马甲3以及解锁复位机构4。底座1的矩形外侧面向内凹陷有限位槽11,底座1的端部上表面设有横向并列设置的转轴孔12和拉环卡位13,解锁复位机构4的解锁件41将转轴孔12和拉环卡位13均一分为二。

上盖2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有钩部14,该上盖2的端部的形状为配合插入钩部14的v型凸块,上盖2的该端部插入钩部14内,使得上盖2在与底座1配合的时候,通过凸块与钩部14的配合,能够引导上盖2插入,同时由于凸块插入到钩部14内并与钩部14卡接,也能将上盖2定位在底座1上,防止上盖2与底座1脱离,并且上盖2和底座1采用卡接的方式配合,安装更加简单,且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上盖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底座1固定连接,上盖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卡接和固定,能够进一步防止上盖2与底座1的脱离,两者连接稳定。钩部14的上表面与上盖2的上表面平齐,两者之间配合紧密,无多余结构,设计巧妙。

上盖2的外侧面设有限位槽11,该限位槽11与底座1的限位槽11位置相对应,emi马甲3位于该限位槽11内并将底座1与上盖2卡紧在一起,将底座和上盖紧固的同时也保证光模块四周接地良好。限位槽11能够将emi马甲3限位在限位槽11内防止emi马甲3前后移动,稳定底座1与上盖2之间的连接。emi马甲3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裂口31,上盖2设有便于第一裂口31插入的第一插孔21,通过第一裂口31与第一插孔21的配合,将emi马甲3与上盖2固定连接;emi马甲3的背部设有第二裂口32,底座1设有便于第二裂口32插入的第二插孔,通过第二裂口32与第二插孔的配合,将emi马甲3与底座1固定连接,进而将底座1与上盖2固定连接在一起。

解锁复位机构4包括解锁件41和拉环42,解锁件41的两端分别设有竖向槽43和凸台44,凸台44能够插入光模块笼子5内或与光模块解锁。竖向槽43设置在解锁件41一端端部的底面,凸台44连接在解锁件41另一端端部的顶面,竖向槽43和凸台44之间设有横向凸出设置的解锁转轴45,该解锁转轴45能够与底座1铰接,且该解锁转轴45位于底座1的转轴孔12内,当转动解锁件41时,解锁转轴45与底座1铰接使得解锁件41能够相对底座1转动,使得凸台44能够与光模块笼子5卡扣或脱离。解锁件41的底面设有两个横向排列的卡孔,该卡孔位于解锁转轴45和凸台44之间,两个弹性件47分别插入卡孔内,弹性件47的一端与卡孔的顶壁弹性连接,弹性件47的另一端与底座1弹性连接,当解锁件41复位时,弹性件47弹性作用下能够将解锁件41的凸台44向上顶起。卡孔与弹性件47配合,能够防止弹性件47移动,起到定位的作用。解锁件41在解锁的时候,由于设置有弹性件47将解锁件41的凸台44向顶升,使得光模块与光模块笼子5在卡扣的时候具有弹性缓冲力,对光模块笼子5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解锁件41解锁的时候在硬力推动下与光模块笼子5刚性抵接,对光模块笼子5造成损坏。

拉环42包括两条连接条421、手柄422和横向安装在底座1上的拉环转轴423,手柄422的两端各经一条所述连接条421分别连接拉环转轴423的两端,拉环转轴423的侧面凸出有解锁凸部424。拉环转轴423横穿两个拉环卡位13,使得拉环转轴423与解锁件41的竖向槽43配合。每一所述连接条421均为弯折设置,底座1设有能够与连接条421形状相匹配的放置板16,放置板16能够定位连接条421的位置能够防止拉环42的连接条421晃动。

图2是光模块解锁复位结构的初始锁定状态,此时解锁件41的凸台44突出上盖2的上表面,这样凸台44就能锁在光模块笼子5内。当需将光模块从光模块笼子5上解锁出来时,用户抓住拉环42的手柄422向上拉起拉环42,此时拉环42绕拉环转轴423向上转动,拉环转轴423上的解锁凸部424向上顶向解锁件41的竖向槽43的内上表面,从而把解锁件41的竖向槽43向上顶起,使得解锁件41绕解锁转轴45顺时针转动,这样凸台44就会下沉至上盖2的上表面以下,从而使得凸台44脱离光模块笼子5,即光模块解锁,此时用户可将光模块从光模块笼子5中抽出(如图3)。当需重新将光模块锁定在光模块笼子5中时,用户先把光模块插入光模块笼子5中,再抓住拉环42的手柄422向下推动拉环42,此时拉环42绕拉环转轴423向下转动,拉环转轴423上的解锁凸部424与竖向槽43的内上表面错位,此时解锁凸部424解除对竖向槽43内上表面的推力,解锁件41的凸台44在弹性件47的弹力作用下,使得解锁件41绕解锁转轴45逆时针转动,这样凸台44就会抬升至上盖2的上表面以上,从而使得凸台44锁定在光模块笼子5内,即光模块重新锁定。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