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7017发布日期:2020-06-16 20:2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有的背光源主要分为侧入式背光源和直下式背光源,由于直下式背光源是将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均匀地分布在面板背面,使得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上,画面细节更加细腻逼真。

直下式背光源设计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区域调光(localdimming)技术,localdimming是指将背光源划分成多个小区域,根据小区域内液晶显示内容的灰度,来调整背光的明暗度,以此达到节能,增加对比度,防止漏光等目的。

在localdimming设计过程中,一般是将背光源中led分成多串,通过控制每一串灯的亮度来改善画质,因此,每一串灯也就是一个localdimming分区。显然,localdimming分区数越多,有利于画面对比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每个分区需要单独驱动,因此,分区数目增加会导致背光驱动的数目上升,成本大幅上涨;分区数目较少的话,意味着每一串灯的数量增多,如果led灯固定在灯条上的话,多颗led灯串联后的分区形状为线条状,不利于改善画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直下式背光源难以兼顾生产成本及区域调光效果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源,所述直下式背光源包括:

多个灯条,所述灯条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和与所述发光组对应的外接单元,所述发光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发光单元;

转接板,包括多个转接电路,所述转接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转接单元;

所述外接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的所述转接单元电连接,以使相邻所述灯条的对应的所述发光组串联以形成调光区域。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外接单元适配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转接单元适配且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转换器或柔性电路板。

可选地,在所述直下式背光源所在的平面内,相邻所述灯条的固定方向相差180°。

可选地,每个所述灯条上的各所述发光组的编号分别为由1至n,相邻所述灯条上串联以形成所述调光区域的所述发光组的编号之和为n+1,其中,n为大于1的偶数。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包括阳极端和阴极端;所述外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一一对应的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外接阳极和外接阴极;所述灯条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和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外接阳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相应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阳极端电连接,所述外接阴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相应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阴极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一一对应的第二电极对,所述第二电极对包括转接阳极和转接阴极;多个所述转接单元包括第一转接单元和第二转接单元,相邻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外接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转接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单元中的所述转接阳极与所述第二转接单元中相应的所述转接阴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单元中的所述转接阴极与所述第二转接单元中相应的所述转接阳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条的颜色方向垂直;所述转接板位于所述灯条的下方,或者所述转接板位于所述灯条的一侧。

可选地,与所述外接单元距离越近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截面积越小;与所述外接单元距离越近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截面积越小。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包括2-10个发光单元;与同一所述转接电路电连接的转接单元的数量为2-10个。

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同一所述灯条中,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的色块不同。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源。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将相邻灯条上的相应的发光组进行串联的方式,能够通过控制每个发光组中的发光单元的数量以及控制多个灯条上的相应的发光组进行串联的方式,较为灵活地控制发光区域的形状及大小,以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采用多个灯条与转接板的方式,相比于采用将发光单元固定一个或多个灯板上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成本;仅涉及一种规格的灯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为实现较好的显示效果而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灯条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组装难度,防止安装错误。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的灯条、转接板以及连接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源中两个相邻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源中两个相邻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图5中的所示的灯条适配的转接板中一个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式的连接结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柔性电路板的折叠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直下式背光源;2-背框;

11-灯条;111-发光组;1111-发光单元;112-外接单元;1121-外接阳极;1122-外接阴极;113-方向标记;114-第一连接线;115-第二连接线;

12-转接板;121-转接电路;122-转接单元;1221-转接阳极;1222-转接阴极;123-电源连接单元;1231-电源连接阳极;1232-电源连接阴极;

13-连接结构;131-第一连接单元;1311-第一连接阳极;1312-第一连接阴极;132-第二连接单元;1321-第二连接阳极;1322-第二连接阴极;

11/1-第一等灯条;11/2-第二灯条;11/3-第三灯条;

122/1-第一转接单元;122/2-第二转接单元;122/3-第三转接单元;

m-调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灯条:将多个发光单元(以led芯片为例)作为一行固定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上。

灯板:将多行发光单元(以led芯片为例)固定在pcb板上。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直下式背光源要实现区域调光,需要将背光源进行分区,虽然将led灯固定在pcb灯板上能够实现较好的区域调光效果,但相邻行led灯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灯板浪费大面积pcb板材,成本过高。而采用灯条方式,将一个灯条上的若干led灯作为一个调光区域,若一个调光区域上led灯的数量较多,虽然能够有效降低驱动led的成本,但是一个灯条上的led组成的是条状的调光区域,对于我们区域调光的效果是不利的;若一个调光区域上的led灯的数量较少,,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调光效果,但驱动成本会大幅上升。

本申请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如图1所示,该直下式背光源1包括:

多个灯条11,灯条1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111和与发光组111电连接的外接单元112,发光组111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发光单元1111;

转接板12,包括多个转接电路121,转接电路121包括至少两个转接单元122;

外接单元112通过连接结构13与相应的转接单元122电连接,以使相邻灯条11的对应的发光组111串联以形成调光区域m。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示出外接单元112和转接单元122,图1中部分灯条11并未通过连接结构13与相应的转接单元122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1,采用将相邻灯条上的相应的发光组111进行串联的方式,能够通过控制每个发光组111中的发光单元1111的数量以及控制多个灯条11上的相应的发光组111进行串联的方式,较为灵活地控制发光区域m的形状及大小,以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采用灯条11与转接板12的方式,相比于采用将发光单元固定在pcb板上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成本;仅涉及一种规格的灯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为实现较好的显示效果而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灯条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组装难度,防止安装错误。

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连接结构13包括第一连接单元131和与第一连接单元131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单元132,第一连接单元131与外接单元132适配且电连接,第二连接单元132与转接单元122适配且电连接。

具体地,连接结构13为转换器或柔性电路板。外接单元112和转接单元122可以是焊盘或接线端子,第一连接单元131和第二连接单元132可以为分别与外接单元112和转接单元122适配的引脚或接线端子。

可选地,如图3所示,转接板12的延伸方向与灯条11的延伸方向垂直,转接板12位于灯条11的下方。或者如图1所示,转接板12的延伸方向与灯条11的延伸方向垂直,转接板12位于灯条11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中,当转接板12位于灯条11的下方时,优选为转接板12与同一灯条11的两端的距离相等,也就是外接单元112位于灯条11的中部,能够避免各发光组111与转接板12的距离差异过大,从而减小irdrop(电压降)对灯条11上各发光单元1111的亮度的影响。当转接板12位于灯条的一侧时,能够减小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从而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直下式背光源1所在的平面内,相邻灯条11的固定方向相差180°。具体地,可以在灯条11上设置方向标记113,通过方向标记113来判断灯条11的固定方向,将相邻的两个灯条11的方向标记113相反即可,如此,能够便于实现灯条11与转接板12的组装,极大地降低了组装难度,能够有效防止安装错误。防止安装错误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对于某些连接结构13来说,连接结构13上的连接单元一旦与灯条11或转接板绑定后,再进行拆分会引起损伤,则相应的灯条11、转接板12及连接结构13无论是能够进行修复还是无法再进行使用,都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具体地,如图1至图3中所示的方向标记113为三角形,能够很容易通过三角形的方向标记113判断灯条11的固定方向。当然,方向标记113也可以为其他图形或字母,例如,方向标记113可以为“a”、“f”、“m”等字母,也能够很容易判断灯条11的固定方向。方向标记113可以通过打印、喷涂以及刻蚀等方式形成在灯条的表面,易于辨识,不影响灯条11的功能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灯条11上的各发光组111的编号分别为由1至n,相邻灯条11上串联以形成调光区域m的发光组111的编号之和为n+1,其中,n为大于1的偶数。如此,使位于同列的发光组11串联,能够使每个分光区域的形状为矩形或正方形,提升区域调光效果。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发光单元1111为发光二极管,同一灯条11中,相邻发光单元1111的色块不同。这不仅能够对厂商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同一晶元上的发光二极管难以避免地存在轻微色差,因此分为不同的色块)进行充分利用,而且通过相邻的发光单元1111采用不同色块的led芯片,能够实现混色的效果,使得各调光区域m在相同的驱动信号下发出的光基本相同,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保证了显示效果。

可选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中,发光组111包括2-10个发光单元1111,转接电路121包括的转接单元122的数量为2-10个。发光组111中的发光单元1111的数量越少,转接电路121所包括的转接单元122的数量越少,则每个调光区域m内的发光单元1111的数量越少,即每个调光区域m的面积越小,区域调光效果也就越好;发光组111中的发光单元1111的数量越多,接电路121所包括的转接单元122的数量越多,则每个调光区域m内的发光单元1111的数量越多,即每个调光区域m的面积越大,则驱动电路的设计难度越低,越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具体显示需求,设计发光组111中的发光单元1111的个数以及设计转接电路所包括的转接单元122的数量,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中,发光组11还包括阳极端a和阴极端b;外接单元112包括与灯条11上的发光组111一一对应的第一电极对,第一电极对包括外接阳极1121和外接阴极1122;灯条11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114和多条第二连接线115,外接阳极1121通过第一连接线114与相应的发光组的11阳极端a电连接,外接阴极1122通过第二连接线115与相应的发光组11的阴极端b电连接。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与外接单元112距离越近的发光组111的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14的截面积越小,与外接单元112距离越近的发光组111的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115的截面积越小。即通过对各第一连接线114和各第二连接线115的粗细进行设计,使得与各发光组11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14和第二连接线115的电阻基本一致,从而避免irdrop对各发光组111内的发光单元1111的发光亮度的影响,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说明,将相邻的两个灯条11分别命名为第一灯条11/1和第二灯条11/2,第一灯条11/1和第二灯条11/2各包括四个发光组111。第一灯条11/1中的第一发光组(1)与第二灯条11/2中的第四发光组(4)形成一个调光区域,第一灯条11/1中的第二发光组(2)与第二灯条11/2中的第三发光组(3)形成一个调光区域,第一灯条11/1中的第三发光组(3)与第二灯条11/2中的第二发光组(2)形成一个调光区域,第一灯条11/1中的第四发光组(4)与第二灯条11/2中的第一发光组(1)形成一个调光区域。

为实现第一灯条11/1和第二灯条11/2中相应的发光组111的电连接,外接单元112包括四组电极对,即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外接阳极1121以及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外接阴极1122,其中,同一编号的外接阳极1121和外接阴极1122属于同一第一电极对。

编号为①的外接阳极1121与第一发光组(1)的阳极端a电连接,编号为①的外接阴极1122与第一发光组(1)的阴极端b电连接;编号为②的外接阳极1121与第二发光组(2)的阳极端a电连接,编号为②的外接阴极1122与第二发光组(2)的阴极端b电连接;编号为③的外接阳极1121与第三发光组(3)的阳极端a电连接,编号为③的外接阴极1122与第三发光组(3)的阴极端b电连接;编号为④的外接阳极1121与第四发光组(4)的阳极端a电连接,编号为④的外接阴极1122与第四发光组(4)的阴极端b电连接。

第一灯条11/1上的外接单元112上的电极排列顺序为编号为②、①、④、③的外接阳极1121,编号为③、④、①、②的外接阴极1122;第二灯条11/2与第一灯条11/1设计相同,仅是固定方向相反。

可选地,如图6所示,转接单元122包括与灯条11上的第一电极对一一对应的第二电极对,第二电极对包括转接阳极1221和转接阴极1222,转接阳极1221与相应的外接阳极1121适配,转接阴极1222与相应的外接阴极1122适配;多个转接单元122包括第一转接单元122/1和第二转接单元122/2,相邻灯条11上的外接单元112分别与第一转接单元122/1和第二转接单元122/2电连接;其中,第一转接单元122/1中的转接阳极1221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相应的转接阴极1222电连接,第一转接单元122/1中的转接阴极1222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相应的转接阳极1221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与图5相适应的转接板12中,第一转接单元122/1与第一灯条11/1的外接单元112适配,第二转接单元122/2与第二灯条11/2的外接单元112适配。第一转接单元122/1包括四组第二电极对,即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转接阳极1221以及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转接阴极1222,其中,同一编号的转接阳极1221和转接阴极1222属于同一第二电极对。编号相同的外接阳极1121与转接阳极1221电连接,编号相同的外接阴极1122与转接阴极1222电连接。

在转接板12上,第一转接单元122/1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电连接,其中,第一转接单元122/1中的转接阳极1221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的编号相同的转接阴极1222电连接,第一转接单元122/1中的转接阴极1222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的编号相同的转接阳极1221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转接板12还包括电源连接单元123,电源连接单元123分别与两个转接单元122电连接,电源连接单元123包括多个电源电极对,电源电极对包括电源阳极1231和单元阴极1232,电源阳极1231与第一转接单元122/2中的相应的转接阳极1221电连接,电源阴极1232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的相应的转接阴极1222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6所示,电源连接单元123分别与第一转接单元122/1和第二转接单元122/2电连接。其中,电源连接单元123包括四组电源电极对,即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电源阳极1231以及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电源阴极1232,其中,电源阳极1231与第一转接单元122/1中的相同编号的转接阳极1221电连接,电源阴极1232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的相同编号的转接阴极1222电连接。

电源外接单元123与驱动电路电连接,通过驱动电路向相应的电源电极对输入电信号来控制相应调光区域m内的发光单元1011进行发光或不发光。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转接单元122和电源连接单元123位于转接板12的相对侧。如此,能够更合理地对转接板12进行布线设计,有利于减小转接板12的面积;而且通过对转接板12上的转接电路121和转接单元122的设计,采用一个电源连接单元123即可实现对电连接的若干个灯条11的驱动,极大地降低了驱动电路的设计难度,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与图5中的灯条11以及图6中的转接板12适配的连接结构13可具体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单元131和第二连接单元132。其中,第一连接单元131包括四组第一连接电极对,即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第一连接阳极1311以及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第一连接阴极1312;第二连接单元132包括四组第二连接电极对,即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第二连接阳极1321以及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的第二连接阴极1322。其中,第一连接阳极1311与灯条11中的编号相同的外接阳极1121适配,第一连接阴极1312与灯条11中的编号相同的外接阴极1122适配;第二连接阳极1321与转接板12的相应的第二转接单元122中编号相同的转接阳极1221适配,第二连接阴极1322与转接板12的相应的第二转接单元122中编号相同的转接阴极1222适配。

如图5-9所示,可通过柔性电路板作为连接结构13来实现多个灯条11与转接板12的电连接,且连接后能够控制相应发光单元1111进行发光,组装后,每个调光区域内有四个发光单元1111,这四个发光单元1111为串联关系,当为某个调光区域内的四个发光单元1111提供不同的电信号时,这四个发光单元1111发出的光的亮度不同,即实现对该调光区域的调光。

如图10所示,三个灯条,即第一灯条11/1、第二灯条11/2和第三灯条11/3实现电连接,这三个灯条中的发光组111中各包括三个串联的发光单元1111,即形成的调光区域包括9个串联的发光单元1111。

转接板12包括三个转接单元122,即第一转接单元133/1、第二转接单元122/2和第三转接单元122/3。其中,第一转接单元122/1中的转接阳极1221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的转接阴极1222电连接,第一转接单元122/1中的转接阴极1222与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的转接阳极1222电连接;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的转接阳极1221与第组第三外接单元122/3中的转接阴极1222电连接,第二转接单元122/2中的转接阴极1222与电源阴极1232电连接,电源阳极1231与第三转接单元122/3中的转接阳极1222电连接。当然,电源外接单元123也可以位于第一转接单元122/1和第二转接单元122/2之间,或者,电源阳极1231位于第一转接单元122/1和第二转接单元122/2之间,二电源阴极1232位于第二转接单元122/1和第三转接单元122/2之间,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可根据转接板12的具体地设计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灯条11仅需要一组电源外接单元123即可,能够降低驱动电路的设计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组111中的发光单元1111的数量也可以不等于转接板中与同一转接电路电连接的转接单元122的数量,例如,每个发光组111中包括3个发光单元1111,而转接板中与同一转接电路电连接的转接单元122的数量为2,也能实现较好的调光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1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直下式背光源1,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直下式背光源1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框2,直下式背光源1位于背框2内。

如图12所示,转接板12可位于灯条11的一侧,如图13所示,转接板12可位于灯条11的下方,此时,背框2设计有与转接板12的形状适配的凹槽21,使得转接板12可放置在凹槽21内,既有利于降低背光模组除凹槽21处之外的区域的厚度,又能够防止转接板12移位。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供电电源和驱动芯片,其中,驱动芯片包括用于驱动背光模组中直下式背光源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并控制供电电源为直下式背光源提供电信号以控制直下式背光源进行发光,从而为显示装置提供所需的背光。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将相邻灯条上的相应的发光组进行串联的方式,能够通过控制每个发光组中的发光单元的数量以及控制多个灯条上的相应的发光组进行串联的方式,较为灵活地控制发光区域的形状及大小,以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采用多个灯条与转接板的方式,相比于采用将发光单元固定一个或多个灯板上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成本;仅涉及一种规格的灯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为实现较好的显示效果而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灯条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组装难度,防止安装错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