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3077发布日期:2020-06-05 21:5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面板背后的一种光源,能够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按照背光源采用的光源的不同,背光源可以分为电致发光、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及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其中,按照光源的安装位置的不同,背光源又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背光源。

以直下式背光源为例说明,现有的量子点显示器结构的led背光源依次包括led、导光板、量子点膜(qdfilm)和棱镜膜。led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均匀射出,再通过量子点膜和棱镜膜射出。量子点膜的用途是提供量子点,量子点可以在led发出的光(例如蓝光)的激发下发光,量子点发出的光与led发出的光经混合可以形成白光,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

普通的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约为60°,将量子点膜应用于背光模组后的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约为80°,视角有所改善。但是,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尺寸越来越大,从侧面观看显示屏的概率越来越大,80°视角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亟待需要研发具有广视角的显示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可以将视角扩大至120°左右,同时可以改善大视角色偏,有利于制作具有广视角的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的光转换功能层;所述光转换功能层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至少一侧的散射膜层,用以扩大所述光转换功能层的出光角度。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功能层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棱镜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

可选的,所述散射膜层包括第一载体层以及分散在所述第一载体层中的散射颗粒。

可选的,所述散射颗粒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钛;所述散射颗粒的折射率大于1.5;所述散射颗粒的直径范围为200至1000纳米。

可选的,所述散射颗粒在所述散射膜层中的质量分数范围为3%至50%;所述散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5至50微米。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光转换功能层,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功能层上的偏光片和显示功能层;所述光转换功能层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至少一侧的散射膜层,用以扩大所述光转换功能层的出光角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光转换功能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的棱镜膜,以及位于所述棱镜膜与所述偏光片之间的反射式偏光增亮膜。

可选的,所述散射膜层包括第一载体层以及分散在所述第一载体层中的散射颗粒。

可选的,所述散射颗粒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钛;所述散射颗粒的折射率大于1.5;所述散射颗粒的直径范围为200至1000纳米。

可选的,所述散射颗粒在所述散射膜层中的质量分数范围为3%至50%;所述散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5至50微米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均包括光转换功能层,且光转换功能层包括具有增大视角作用的量子点光转换层,以及位于量子点光转换层至少一侧的散射膜层,由于散射膜层中的散射粒子具有光扩散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大视角,使视角达到120°左右,同时可以改善大视角色偏,满足广视角显示要求,进而可以使显示设备达到广视角效果;另外,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还在光转换功能层的出光侧设置了棱镜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由于棱镜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复合结构具有偏振低损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亮度,避免通过增大发光源的亮度来提高显示亮度,有利于节省能耗和成本;因此,本申请有利于制作具有广视角、高亮度和低能耗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的背光模组1,背光模组1包括发光源2、位于发光源2的出光侧的导光板3、以及位于导光板3的出光侧的光转换功能层4(即光转换功能层4位于导光板3远离发光源2的一侧);其中,光转换功能层4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41,以及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两侧的散射膜层42,用以扩大背光模组1的出光角度。

具体的,散射膜层42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靠近导光板3的一侧,以及量子点光转换层41远离导光板3的一侧;且量子点光转换层41与导光板3和散射膜层42以复合的方式成为一层复合膜。

具体的,散射膜层42包括第一载体层以及分散在第一载体层中的散射颗粒。其中,第一载体为透明的树脂类有机物,例如uv(紫外)固化胶或压敏胶;散射颗粒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钛;散射颗粒的折射率大于1.5;散射颗粒的直径范围为200至1000纳米,且散射颗粒在散射膜层42中的质量分数范围为3%至50%;散射膜层42的厚度范围为5至50微米。

具体的,发光源2包括蓝光光源;蓝光光源的具体结构包括背板21以及设置在背板21靠近导光板3的一侧且呈阵列分布的多个led发光单元22,用于发射蓝光;当然,led发光单元22也可以替代为mini-led发光单元。对应的,量子点光转换层41包括第二载体层,以及分散在第二载体层中的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第二载体层为树脂类的透明有机材料,可以和第一载体层的材料相同。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在蓝光的激发下分别发射红光和绿光,激发的红光和绿光与蓝光光源发出的蓝光混合成白光,可以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

当然,发光源2还可以是紫外光源;即设置在背板靠近导光板的一侧且呈阵列分布的多个led发光单元或mini-led发光单元发射紫外光。对应的,量子点光转换层41包括第二载体层,以及分散在第二载体层中的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激发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成白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多余的紫外光对用户的眼睛造成伤害,还可以在光转换功能层4的出光侧设置滤光膜,以将未被转换的紫外光过滤掉。

具体的,量子点光转换层41中的量子点(例如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包括核壳结构量子点、复合量子点和钙钛矿量子点中的任意一种。核壳结构量子点包括发光核和保护壳层,其中,发光核的材料包括zncdse2、inp、cd2sse、cdse、cd2sete和inas中的任意一种,保护壳层的材料包括cds、znse、zncds2、zns和zno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复合量子点包括水凝胶装载量子点结构或cdse-sio2。按照发光颜色的不同,量子点分为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并且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的材料可以相同,仅通过调控量子点的尺寸不同使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当然,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的材料也可以不同,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的两侧设置散射膜层42,由于量子点光转换层41中的量子点具有增大视角的作用,而散射膜层42中的散射粒子通过光扩散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大视角,使视角达到120°左右,同时可以改善大视角色偏,满足广视角显示要求,进而可以使显示设备达到广视角效果;并且,将量子点光转换层41与导光板3和散射膜层42复合使用,可以避免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的两侧设置用于阻隔水氧(保护量子点)的阻隔层,减小了光学膜片的使用量,优化了背光模组1的结构设计,节省了制作成本;除此之外,散射膜层42和量子点光转换层41分别具有第一载体层和第二载体层,且第一载体层和第二载体层为透明树脂类有机物,易于获取和制备,有利于散射膜层42和量子点光转换层41量产。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下式的背光模组10,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在于,背光模组1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光转换功能层4远离导光板3一侧的棱镜膜51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

具体的,棱镜膜51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为复合膜层,也称为cop核心层5。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具有反射式增亮功能的膜层。当然,导光板3、光转换功能层4和cop核心层5还可以复合的方式成为一层复合膜。

具体的,当背光模组10与显示面板组装形成显示装置时,背光模组10上的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靠近显示面板的下偏光片设置;下偏光片具体为阵列基板侧的偏光片。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具备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的增大视角、优化结构、节省成本以及可量产的优点;并且,由于cop核心层5具有偏振低损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亮度,避免通过增大发光源2的亮度来提高显示亮度,有利于节省能耗和成本;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有利于形成具有广视角、高亮度、低能耗的适于量产的显示设备。

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下式的背光模组100和100’,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在于,光转换功能层4中的散射膜层42仅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的一侧。具体的,如图3所示,散射膜层42可以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靠近导光板3的一侧,或者,如图4所示,散射膜层42还可以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远离导光板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具备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的增大视角、优化结构、节省成本以及可量产的优点;并且,由于cop核心层5具有偏振低损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亮度,避免通过增大发光源2的亮度来提高显示亮度,有利于节省能耗和成本;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有利于形成具有广视角、高亮度、低能耗的适于量产的显示设备

当然,以上几个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发光源2还可以设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即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他结构不变。发光源2发出的光从导光板3的侧面进入导光板3,并从导光板3的出光面均匀射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模组1、背光模组10、背光模组100和背光模组100’),以及相对背光模组设置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具体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靠近背光模组设置的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需要说明的是,当背光模组中不含cop核心层(棱镜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的复合膜)时,可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cop核心层,将cop核心层与阵列基板侧的偏光片复合使用;当背光模组中包含cop核心层时,显示面板中不需要再设置cop核心层。具体的,cop核心层中的反射式偏光增亮膜靠近偏光片设置。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量子点光转换层中的量子点具有增大视角的作用,而散射膜层中的散射粒子通过光扩散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大视角,使视角达到120°左右,同时可以改善大视角色偏;另一方面,棱镜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构成的cop核心层具有偏振低损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亮度,避免通过增大发光源的亮度来提高显示亮度,有利于节省能耗和成本;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广视角、高亮度和低能耗等优势。

如图5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6,显示面板6包括光转换功能层4,以及依次设置在光转换功能层4、棱镜膜51、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偏光片7和显示功能层8;其中光转换功能层4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41,以及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至少一侧的散射膜层42,用以扩大光转换功能层4的出光角度。

具体的,如图5所示,散射膜层42可以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的两侧,也就是散射膜层42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靠近棱镜膜51的一侧,以及量子点光转换层41远离棱镜膜51的一侧;如图6所示,散射膜层42还可以仅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靠近棱镜膜51的一侧;如图7所示,散射膜层42还可以仅设置在量子点光转换层41远离棱镜膜51的一侧。

具体的,散射膜层42包括第一载体层以及分散在第一载体层中的散射颗粒。其中,第一载体为透明的树脂类有机物,例如uv(紫外)固化胶或压敏胶;散射颗粒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钛;散射颗粒的折射率大于1.5;散射颗粒的直径范围为200至1000纳米,且散射颗粒在散射膜层42中的质量分数范围为3%至50%;散射膜层42的厚度范围为5至50微米。

具体的,量子点光转换层41包括第二载体层以及分散在第二载体层中的量子点;量子点至少包括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其中,第二载体层为树脂类的透明有机材料,可以和第一载体层的材料相同。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在激发光源(例如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以分别发射红光和绿光。当然,量子点还可以包括蓝光量子点,蓝光量子点在激发光源(例如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以发射蓝光。

具体的,量子点光转换层41中的量子点包括核壳结构量子点、复合量子点和钙钛矿量子点中的任意一种。核壳结构量子点包括发光核和保护壳层,其中,发光核的材料包括zncdse2、inp、cd2sse、cdse、cd2sete和inas中的任意一种,保护壳层的材料包括cds、znse、zncds2、zns和zno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复合量子点包括水凝胶装载量子点结构或cdse-sio2。按照发光颜色的不同,量子点分为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并且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的材料可以相同,仅通过调控量子点的尺寸不同使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当然,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的材料也可以不同,此处不做限制。

具体的,棱镜膜51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为复合膜层,也称为cop核心层5。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具有反射式增亮功能的膜层。

具体的,显示功能层8包括依次设置在偏光片7上的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彩膜基板;当然,显示功能层8还包括设置在彩膜基板任意一侧的上偏光片,对应的,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和阵列基板之间的偏光片7为下偏光片;在一实施例中,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功能层8中的彩色滤光层设置在阵列基板侧时,彩膜基板将被透明对置基板取代。

具体的,光转换功能层4、棱镜膜51、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和偏光片7可以复合成一个整体膜层使用。

本实施例中,将光转换功能层4、棱镜膜51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与阵列基板侧的偏光片7复合使用;一方面,量子点光转换层41中的量子点具有增大视角的作用,而散射膜层42中的散射粒子通过光扩散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大视角,使视角达到120°左右,同时可以改善大视角色偏;另一方面,棱镜膜51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52构成的cop核心层5具有偏振低损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亮度,避免通过增大发光源的亮度来提高显示亮度,有利于节省能耗和成本;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广视角、高亮度、低能耗的适于量产的显示面板6。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以及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的出光侧靠近光转换功能层设置。

具体的,背光单元包括发光源和导光板;背光源设置在导光板远离光转换功能层的一侧,即直下式;或者,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即侧入式。以直下式背光单元为例说明,发光源包括蓝光光源;蓝光光源的具体结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靠近导光板的一侧且呈阵列分布的多个led发光单元,用于发射蓝光;当然,led发光单元也可以替代为mini-led发光单元;对应的,量子点光转换层包括分散在第二载体层中的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在蓝光的激发下分别发射红光和绿光,激发的红光和绿光与蓝光光源发出的蓝光混合成白光,作为显示面板的背光源。当然,发光源还可以是紫外光源,用于发射紫外光;对应的,量子点光转换层包括分散在第二载体层中的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激发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成白光。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光源是紫外光源时,为了避免多余的紫外光对用户的眼睛造成伤害,还可以在光转换功能层的出光侧设置滤光膜,以将未被转换的紫外光过滤掉。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量子点光转换层中的量子点具有增大视角的作用,而散射膜层中的散射粒子通过光扩散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大视角,使视角达到120°左右,同时可以改善大视角色偏;另一方面,棱镜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构成的cop核心层具有偏振低损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亮度,避免通过增大发光源的亮度来提高显示亮度,有利于节省能耗和成本;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广视角、高亮度和低能耗等优势。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