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4251发布日期:2020-12-22 14:0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盒和包括该显影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诸如激光打印机和led打印机的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设备。这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抽屉和多个显影盒。抽屉包括多个感光鼓。每个显影盒包括显影辊。每个显影盒能够安装在抽屉或从抽屉卸下。此外,安装有多个显影盒的抽屉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壳体。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59510号和第2013-54058号公开了这种以往的包括抽屉和多个显影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为了将显影盒安装到抽屉,首先将显影盒的壳体放置在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显影辊不与感光鼓接触。通过将显影盒推入抽屉,显影盒的壳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显影辊接触感光鼓。

如果在显影盒的壳体仍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抽屉安装到本体壳体,则由于显影辊不与感光鼓接触,因此不能从显影辊向感光鼓供给显影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设备,即使在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状态下将抽屉安装到本体壳体,也能够移动显影盒以允许显影辊接触感光鼓。

(1)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盒,用于与包括感光鼓和电端子的抽屉一起使用,所述显影盒包括:壳体,被构成为在所述壳体中容纳显影剂;显影辊,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所述显影辊能够与所述壳体一起移动;存储介质,具有电接触面;以及保持部,保持所述电接触面,能够与所述壳体一起移动,所述壳体能够根据所述抽屉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抽屉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感光鼓离开,并且所述电接触面从所述电端子离开,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并且所述电接触面与所述电端子接触。

(2)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抽屉的所述移动用于将所述抽屉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壳体,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抽屉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3)本发明的显影盒,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壳体的一部分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之后,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抽屉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4)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壳体具有压力接收面,所述压力接收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显影辊的相反侧,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压力接收面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

(5)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压力接收面包括:第一压力接收面,位于比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压力接收面,位于比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

(6)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表面,位于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第二外表面,位于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第一盖,覆盖所述第一外表面;以及第二盖,覆盖所述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压力接收面是所述第一盖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压力接收面是所述第二盖的外表面。

(7)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外表面。

(8)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保持部能够在与所述电接触面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

(9)本发明的显影盒,还包括分离凸轮,所述分离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感光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壳体一起移动,在所述壳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分离凸轮与所述抽屉的框体接触,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分离凸轮能够从所述框体离开。

(10)本发明的显影盒,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分离凸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显影辊能够从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的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感光鼓离开的离开位置。

(11)本发明的显影盒,还包括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抽屉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被构成为允许所述第一凸台接触并且接收所述显影盒的重量,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台接触所述支撑面,所述壳体能够关于所述第一凸台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2)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抽屉包括锁定杆,所述锁定杆能够关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轴线在锁定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解除位置是所述锁定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锁定位置位于所述框体的外侧的位置,所述显影盒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比所述第一凸台距离所述显影辊更远的位置,所述第二凸台能够与所述锁定杆接触,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锁定杆接触,并且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杆被所述第二凸台施压,以将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解除位置,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

(13)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影盒,用于与包括框体和感光鼓的抽屉一起使用,所述显影盒包括:壳体,被构成为在所述壳体中容纳显影剂;显影辊,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所述显影辊能够与所述壳体一起移动;以及分离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感光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壳体一起移动,所述壳体能够根据所述抽屉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抽屉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感光鼓离开,并且所述分离凸轮与所述抽屉的所述框体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并且所述分离凸轮从所述抽屉的所述框体离开。

(14)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抽屉的所述移动用于将所述抽屉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壳体,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抽屉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5)本发明的显影盒,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壳体的一部分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之后,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抽屉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6)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壳体具有压力接收面,所述压力接收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显影辊的相反侧,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压力接收面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

(17)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压力接收面包括:第一压力接收面,位于比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压力接收面,位于比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

(18)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表面,位于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第二外表面,位于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第一盖,覆盖所述第一外表面;以及第二盖,覆盖所述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压力接收面是所述第一盖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压力接收面是所述第二盖的外表面。

(19)本发明的显影盒,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分离凸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显影辊能够从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的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感光鼓离开的离开位置。

(20)本发明的显影盒,还包括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抽屉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被构成为允许所述第一凸台接触并且接收所述显影盒的重量,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台接触所述支撑面,所述壳体能够关于所述第一凸台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1)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抽屉包括锁定杆,所述锁定杆能够关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轴线在锁定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解除位置是所述锁定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锁定位置位于所述框体的外侧的位置,所述显影盒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比所述第一凸台距离所述显影辊更远的位置,所述第二凸台能够与所述锁定杆接触,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锁定杆接触,并且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杆被所述第二凸台施压,以将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解除位置,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

(22)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影盒,用于与包括感光鼓的抽屉一起使用,所述显影盒包括:壳体,被构成为在所述壳体中容纳显影剂;显影辊,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所述显影辊能够与所述壳体一起移动;以及第一凸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抽屉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被构成为允许所述第一凸台接触并且接收所述显影盒的重量,所述壳体能够根据所述抽屉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抽屉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感光鼓离开,并且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支撑面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接触。

(23)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抽屉的所述移动用于将所述抽屉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壳体,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抽屉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4)本发明的显影盒,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壳体的一部分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之后,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抽屉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5)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壳体具有压力接收面,所述压力接收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显影辊的相反侧,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压力接收面与所述本体壳体接触。

(26)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压力接收面包括:第一压力接收面,位于比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部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压力接收面,位于比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

(27)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表面,位于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第二外表面,位于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第一盖,覆盖所述第一外表面;以及第二盖,覆盖所述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压力接收面是所述第一盖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压力接收面是所述第二盖的外表面。

(28)本发明的显影盒,所述抽屉包括锁定杆,所述锁定杆能够关于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轴线在锁定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解除位置是所述锁定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锁定位置位于所述框体的外侧的位置,所述显影盒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比所述第一凸台距离所述显影辊更远的位置,所述第二凸台能够与所述锁定杆接触,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锁定杆接触,并且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杆被所述第二凸台施压,以将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解除位置,在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

(29)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上述(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本体壳体;以及抽屉,能够安装到所述本体外壳。

(30)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本体壳体包括施压部,所述施压部能够根据所述抽屉的所述移动与所述壳体接触。

(30)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本体壳体具有插入口,在将所述抽屉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本体壳体的情况下,所述抽屉通过所述插入口,所述施压部位于所述插入口的边缘。

(32)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施压部从所述插入口的所述边缘向所述本体壳体的外侧突出。

根据上述(1)至(12),随着抽屉的移动,显影盒的壳体的位置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显影辊能够与感光鼓接触,电接触面能够与电端子接触。

根据上述(1),显影盒的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部分被施压。因此,能够在抑制显影盒倾斜的同时使显影盒的位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上述(9),随着抽屉的移动,分离凸轮能够移动到不与抽屉的框体接触的位置。

根据上述(11),随着抽屉的移动,壳体能够关于第一凸台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上述(12),随着抽屉的移动,锁定杆能够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除位置,然后再转动到锁定位置。

根据上述(13)至(21),随着抽屉的移动,显影盒的壳体的位置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显影辊能够与感光鼓接触,分离凸轮能够移动到不与抽屉的框体接触的位置。

根据上述(17),显影盒的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部分被施压。因此,能够在抑制显影盒倾斜的同时使显影盒的位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上述(20),随着抽屉的移动,壳体能够关于第一凸台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上述(21),随着抽屉的移动,锁定杆能够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除位置,然后再转动到锁定位置。

根据上述(22)至(28),随着抽屉的移动,显影盒的壳体的位置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显影辊能够与感光鼓接触,壳体能够关于第一凸台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上述(26),显影盒的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部分被施压。因此,能够在抑制显影盒倾斜的同时使显影盒的位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上述(28),随着抽屉的移动,锁定杆能够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除位置,然后再转动到锁定位置。

根据上述(29)至(32),在图像形成设备中,随着抽屉的移动,显影盒的壳体的位置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显影辊能够与感光鼓接触。

根据上述(32),在显影盒移动通过插入口之前,显影盒的壳体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抽屉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设置在根据实施方式的显影盒中的ic芯片组件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四个显影盒、抽屉和设置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壳体中的施压部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的虚线包围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从第三方向一侧看图5所示的四个显影盒、抽屉和施压部的视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viii-viii剖并且从图7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看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的虚线包围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四个显影盒、抽屉和施压部的另一侧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虚线包围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从第三方向一侧看图10所示的四个显影盒、抽屉和施压部的图;

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线xiii-xiii剖并且从图12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看的剖视图;以及

图14是图13中的虚线包围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来说明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总体结构。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显影辊的旋转轴线所延伸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将显影辊和接收面161、171所排列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交叉。将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者都交叉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

1、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100是电子照相型打印机,例如激光打印机和led打印机,包括四个显影盒1,抽屉2,以及本体壳体110。

显影盒1中的每个能够安装到抽屉2和从抽屉2卸下。此外,安装有四个显影盒1的抽屉能够安装到本体壳体110和从本体壳体110卸下。四个显影盒1分别在其内部容纳不容颜色(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显影剂(调色剂)。使用从每个显影盒1供给的显影剂在片材上形成图像。顺便提及,显影盒1的数量可以是一到三个或不少于五个。

如图1所示,本体壳体110具有内部空间111,安装有四个显影盒1的抽屉2能够容纳在内部空间111中。本体壳体110具有插入口112,并且包括前盖113。前盖113能够在用于关闭插入口112的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插入口112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前盖113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114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安装有四个显影盒1的抽屉2能够通过插入口112在第三方向上从本体壳体110的外部移动到本体壳体110的内部空间111中。

此外,本体壳体110设置有施压部115,施压部115位于插入口112的一对边缘中的一个边缘(上边缘)。即,施压部115位于插入口112在第二方向上的一对边缘中的与转动轴114相反侧的边缘。施压部115从插入口112的边缘向着第三方向一侧突出到本体壳体110的外部。

2、抽屉

图2是抽屉2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抽屉2包括抽屉框体21,四个感光鼓22,八个锁定杆23和四个电连接部25。抽屉2具有八个支撑面24。

抽屉框体21包括第一侧框体211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侧框体211间隔开的第二侧框体212。第一侧框体211和第二侧框体212均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四个保持部210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框体211和第二侧框体212之间的位置。每个显影盒1能够安装到相应的保持部210。

每个感光鼓22设置在相应的保持部210中。每个感光鼓22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一侧框体211和第二侧框体212之间的位置延伸。每个感光鼓22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每个感光鼓22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外周面。这些外周面是涂覆有感光材料的表面。在显影盒1安装在保持部210的情况下,显影盒1的显影辊30(稍后说明)的外周面接触感光鼓22的外周面。

顺便提及,抽屉2可以具有一至三个保持部210,或不少于五个保持部210。即,抽屉2可以包括一至三个感光鼓22,或不少于五个感光鼓22。

每个锁定杆23被构成为对每个显影盒1向着稍后说明的第二位置施力。四个锁定杆23位于第一侧框体211,其余四个锁定杆23位于第二侧框体212。在抽屉2中,对于每个保持部210设置有位于第一侧框体211的一个锁定杆23和位于第二侧框体212的一个锁定杆23。

每个锁定杆23能够关于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23a(图9)的轴线转动。具体地,每个锁定杆23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当在解除位置时锁定杆23在第一方向上比当在锁定位置时更向抽屉框体21的外部突出。此外,抽屉2设有诸如扭力弹簧的弹性施力构件23b(图9),用于对每个锁定杆23向着锁定位置施力。螺旋弹簧或板簧也可以用作施力构件。

每个支撑面24被构成为接收安装在保持部210的显影盒1的重量。四个支撑面24位于第一侧框体211的内表面。其余的四个支撑面24位于第二侧框体212的内表面。在抽屉2中,对于每个保持部210设置有位于第一侧框体211的一个支撑面24和位于第二侧框体212的一个支撑面24。每个支撑面24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每个电连接部25被构成为与显影盒1的ic芯片组件60(稍后说明)的ic芯片61(图4,稍后说明)电连接。四个电连接部25位于显影盒1的第一侧框体211。在抽屉2中,每个保持部210设置有一个电连接部25。如图2中的放大图所示,电连接部25包括多个电端子251,每个电端子251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

3、显影盒

图3是显影盒1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显影盒1包括壳体10,显影辊30,齿轮部40,分离凸轮50,以及ic芯片组件60。

壳体10被构成为在其内部容纳显影剂。壳体10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第一外表面11位于壳体1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第二外表面12位于壳体1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壳体10包括容器部13和盖部14。容器部13具有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显影剂容纳在容器部13的内部。容器部13的内部被盖部14覆盖。壳体10具有位于壳体1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部的开口15。壳体10的内部能够通过开口15与壳体10的外部连通。

显影盒1还包括第一盖16和第二盖17。第一盖16通过例如螺钉固定在第一外表面11。第一外表面11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盖16覆盖。第二盖17通过例如螺钉固定在第二外表面12。第二外表面12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二盖17覆盖。第一盖16和第二盖17与壳体10结合构成壳体。

第一盖16具有在第二方向另一侧的外表面,作为第一压力接收面161。第二盖17具有在第二方向另一侧的外表面,作为第二压力接收面171。第一压力接收面161和第二压力接收面171被构成为根据抽屉2的移动分别与第一施压部116和第二施压部117抵接。第一压力接收面161在向着第一方向一侧的方向上位于壳体10的中央部的前方。第二压力接收面171在向着第一方向一侧的方向上位于壳体10的中央部的后方。

壳体10还包括两个第一凸台18和两个第二凸台19。两个第一凸台18是当显影盒1安装在抽屉2时能够与支撑面24接触的突起。两个第二凸台19是在将显影盒1安装到抽屉2的过程中能够与锁定杆23接触的突起。

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凸台18中的一个(以下简称为第一凸台181)位于第一外表面11,两个第一凸台18中的另一个(以下简称为第一凸台182)位于第二外表面12。此外,两个第二凸台19中的一个(以下简称为第二凸台191)位于第一外表面11,两个凸台19中的另一个(以下简称为第二凸台192)位于第二外表面12。

第一凸台181从第一外表面11或第一盖16向着第一方向一侧延伸。第一凸台182从第二外表面12或第二盖17向着第一方向另一侧延伸。第二凸台191从第一外表面11或第一盖16向着第一方向一侧延伸。第二凸台192从第二外表面12或第二盖17向着第一方向另一侧延伸。与第一凸台181、182距离显影辊30相比,第二凸台191、192距离显影辊30更远。

显影辊30位于壳体10的开口15。即,显影辊30位于壳体1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部。显影辊30能够与壳体10一起移动。此外,显影辊30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

显影辊30包括显影辊本体31和显影辊轴32。显影辊本体31是中空圆筒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显影辊本体31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显影辊轴32是在第一方向上贯穿显影辊本体31的实心圆柱状构件。显影辊轴32由金属或导电树脂制成。显影辊本体31具有通过开口15暴露在壳体10外部的外周面部。显影辊本体31的其余外周面部位于壳体10内部。显影辊本体31被固定在显影辊轴32,彼此不相对旋转。即,显影辊本体31能够与显影辊轴32一起旋转。

每个显影盒1还包括显影电极33。显影电极33位于壳体10的第一外表面11。显影辊轴3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由显影电极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显影辊轴32和显影电极33彼此电连接。图像形成设备100被构成为通过显影电极33向显影辊轴32供给偏压。

显影辊轴32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另一端部,显影辊齿轮(未示出)安装在该另一端部。显影辊齿轮是构成齿轮部40的多个齿轮中的一个。显影辊齿轮位于壳体10的第二外表面12。显影辊齿轮固定在显影辊轴32的另一端部,彼此之间不相对旋转。因此,显影辊齿轮的旋转使显影辊轴32旋转,从而使显影辊本体31与显影辊轴32一起旋转。

顺便提及,显影辊轴32可以不在第一方向上贯穿整个显影辊本体31。例如,显影辊轴32可以从显影辊本体3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各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显影盒1还包括供给辊(未示出)。供给辊位于壳体10的内部。供给辊具有与显影辊本体31的外周面接触的外周面。供给辊能够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当接收到从图像形成设备100到显影盒1的驱动力时,使显影辊30和供给辊旋转。因此,容纳在壳体10中的显影剂通过供给辊供给到显影辊30的外周面。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在显影辊30和供给辊之间摩擦带电。此外,对显影辊轴32施加显影偏压。因此,由于显影辊轴32与显影剂之间的静电力,显影剂被吸引到显影辊本体31的外周面。

显影盒1还包括层厚限制片(未示出)。层厚限制片被构成为将供给到显影辊本体31的外周面的显影剂层的厚度限制为均匀的厚度。之后,显影辊本体31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被供给到抽屉2的相应感光鼓22。这时,根据形成在感光鼓2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剂从显影辊本体31转印到感光鼓22。因此,静电潜像在感光鼓22的外周面上变为可视图像。

齿轮部40位于壳体10的第二外表面12。具体地,齿轮部40位于第二外表面12和第二盖17之间。齿轮部40包括连结部(未示出)和多个齿轮(未示出)。多个齿轮具有被第二盖17覆盖的部分。连结部通过第二盖17暴露在外。

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驱动轴。当安装有显影盒1的抽屉2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本体壳体110时,驱动轴插入连结部中。因此,驱动轴和连结部连结在一起,从而不相对于彼此旋转。驱动轴的旋转引起连结部的旋转,继而引起齿轮部40中的包括显影齿轮在内的多个齿轮的旋转。显影辊30和供给齿轮因此根据显影齿轮的旋转而旋转。

分离凸轮50是被构成为在显影盒1安装在抽屉2的安装状态下,使显影辊30在显影辊30与相应感光鼓22接触的接触位置与显影辊30从相应感光鼓22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如图3所示,分离凸轮50包括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和凸轮轴53。

盖部14的外表面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槽140。此外,壳体10形成有第一通孔141和第二通孔142。第一通孔141位于槽140的一端,第二通孔142位于槽140的另一端。

凸轮轴53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杆状构件,位于槽140中。凸轮轴53的一端部延伸穿过第一通孔141,该一端部向着第一方向一侧离开第一通孔141。凸轮轴53的另一端部延伸穿过第二通孔142,该另一端部向着第一方向另一侧离开第二通孔142。

第一凸轮51位于壳体10的第一外表面11。第一凸轮51固定在凸轮轴53的一端部。第一凸轮51具有第一倾斜面511。第一倾斜面51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具体地,第一倾斜面511随着在第一方向上向着另一侧前进而逐渐远离凸轮轴53。第一倾斜面511仅形成在第一凸轮51的外周面的特定角度范围内,该特定角度范围面朝第三方向。但是,第一倾斜面511也可以形成在第一凸轮51的整个外周面中。

第二凸轮52位于壳体10的第二外表面12。第二凸轮52固定在凸轮轴53的另一端部。第二凸轮52具有第二倾斜面521。第二倾斜面52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具体地,第二倾斜面521随着在第一方向上向着另一侧前进而逐渐远离凸轮轴53。第二倾斜面521仅形成在第二凸轮52的外周面的特定角度范围内,该特定角度范围面朝第三方向。但是,第二倾斜面521也可以形成在第二凸轮52的整个外周面中。

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和凸轮轴53能够与壳体10一起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移动。此外,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和凸轮轴53能够相对于壳体1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具体地,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和凸轮轴53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第四位置在从第一方向另一侧到一侧的方向上位于第三位置的前方。

此外,分离凸轮50还包括位于第二通孔142中的诸如螺旋弹簧的弹性施力构件(未示出)。弹性施力构件被构成为对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和凸轮轴53沿着从第四位置向着第三位置的方向施力。因此,在没有向着第一方向一侧的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施加到第二凸轮52的状态下,当显影盒1的壳体1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和凸轮轴53位于第三位置。

在壳体10相对于抽屉2的位置是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根据从图像形成设备100施加到第二凸轮52的向着第一方向一侧的驱动力,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和凸轮轴53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因此,第一凸轮51的第一倾斜面511和第二凸轮52的第二倾斜面521与抽屉框体21的一部分接触。

然后,根据第一倾斜面511和第二倾斜面521相对于抽屉框体21向着第一方向一侧的进一步移动,第一倾斜面511和第二倾斜面521相对于抽屉框体21向着第三方向一侧移动。其结果是,分离凸轮50、壳体10和显影辊30相对于感光鼓22向着第三方向一侧移动。因此,显影辊30相对于感光鼓22从接触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

ic芯片组件60位于壳体10的第一外表面11。具体地,ic芯片组件60位于壳体10的第一外表面11与第一盖16之间。ic芯片组件60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盖16覆盖。如图4所示,ic芯片组件60包括ic芯片61和用于保持ic芯片61的保持部62。

ic芯片61是能够从其读取数据并且能够向其写入数据的存储介质。ic芯片61具有电接触面611。电接触面611垂直于第三方向延伸。电接触面61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成。在ic芯片61中存储关于显影盒1的各种信息。例如,在ic芯片61中存储下述至少之一:显影盒1的制造序列号;表示显影盒1是正品的识别代码;与显影盒1匹配的型号;显影盒1的规格;显影剂的容量;显影辊30的使用寿命;打印张数;以及错误历史记录。

保持部62包括第一保持构件621和第二保持构件622。第一保持构件621具有第三外表面623,第三外表面623是保持部62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个端面。ic芯片61固定到第三外表面623。第二保持构件622具有第四外表面624,第四外表面624是保持部62在第三方向上的另一端面。

第一保持构件621能够在第三方向上相对于第二保持构件622移动。因此,第三外表面623能够在第三方向上相对于第四外表面624移动。此外,保持部62还包括位于第三外表面623和第四外表面624之间的弹性施力构件625。弹性施力构件625能够第三方向上伸缩。螺旋弹簧是弹性施力构件625的典型例子。

弹性施力构件625的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部连接到第一保持构件621,在第三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连接到第二保持构件622。弹性施力构件625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根据第三外表面623与第四外表面624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的距离变化而变化。

此外,第一保持构件621包括保持部突起626。保持部突起626从第一保持构件62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向着第一方向一侧突出。如图3所示,第一盖16形成有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开口160。开口160延伸贯穿第一盖16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保持部突起626延伸贯穿第一盖16的开口160。保持部62能够与壳体10和第一盖16一起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移动。

这里,开口160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内尺寸)大于保持部突起626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外尺寸)。此外,开口160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内尺寸)大于保持部突起626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外尺寸)。因此,保持部突起626能够在开口160内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移动。因此,保持部62能够相对于壳体10和第一盖16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移动。

顺便提及,可以仅将ic芯片61的电接触面611保持在保持部6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ic芯片61的电接触面611以外的部分保持在第一盖16的外表面或壳体10的外表面。

4、显影盒的安装操作

接下来,将说明将显影盒1安装到抽屉2的操作。

当将显影盒1安装到抽屉2的保持部210时,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此后,当向着第二方向一侧对壳体10施压时,显影盒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即,显影盒1的壳体10能够相对于抽屉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显影盒1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辊30与感光鼓22分离。当显影盒1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二位置时,显影辊30与感光鼓22接触。

图5是示出四个显影盒1、抽屉2和设置在本体壳体110中的施压部115的侧视图。图6是图5中的虚线包围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从第三方向一侧看图5所示的四个显影盒1、抽屉2和施压部115的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viii-viii剖并且从图7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看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的虚线包围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5至图9中示出将抽屉2插入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本体壳体110中的过程,其中,多个显影盒1安装在抽屉2。在图5、图6、图8和图9中,抽屉2的插入方向由箭头示出。关于四个显影盒1中的三个,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二位置,末端的显影盒1(图5中最左侧的显影盒1)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以下说明末端的显影盒1。

4-1、当位于第一位置时各构件的状态

参照图5至图9来说明当显影盒1的壳体10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盒1的各构件的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当壳体10相对于抽屉2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时,ic芯片组件60的保持部62与第一侧框体211的一部分接触。具体地,第一侧框体211具有第一引导面26和在第三方向上面对第一引导面26的第二引导面27。保持部62的第三外表面623与第一侧框体211的第一引导面26接触,保持部62的第四外表面624与第一侧框体211的第二引导面27接触。

其结果是,在壳体10的第一位置,保持部62的第三外表面623和第四外表面624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的距离小于保持部接触第一侧框体211之前的距离。

此外,在壳体10的第一位置,ic芯片61的电接触面611不与抽屉2的多个电端子251接触。即,电接触面611和多个电端子251彼此离开。

如图8和图9所示,当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盒1的两个第一凸台18位于抽屉2的两个支撑面24上。具体地,位于第一外表面11的第一凸台181与第一侧框体211的支撑面24接触,位于第二外表面12的第一凸台182与第二侧框体212的支撑面24接触。因此,显影盒1的重量由两个支撑面24支撑。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当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盒1的两个第二凸台19与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杆23接触。即,位于第一外表面11的第二凸台191与位于第一侧框体211的锁定杆23接触,位于第二外表面12的第二凸台192与位于第二侧框体212的锁定杆23接触。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当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时,分离凸轮50的第二凸轮52与抽屉2的第二侧框体212的一部分接触。此外,第一凸轮51与抽屉2的第一侧框体211的一部分接触。

通过这种方式,当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时,显影盒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与第一侧框体211通过三个构件接触,即第一凸台181、第二凸台191和第一凸轮51。此外,显影盒1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与第二侧框体212通过三个构件接触,即第一凸台182、第二凸台192和第二凸轮52。因此,壳体10相对于抽屉2的位置能够定位在第一位置。

4-2、施压部进行的施压操作

为了将安装有显影盒1的抽屉2安装到本体壳体110,抽屉2在第三方向上从本体壳体110的外部位置通过插入口112移动到本体壳体110的内部空间111。在该移动过程中,如图5至图9所示,当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时,设置在本体壳体110的施压部115接触显影盒1。

如图7所示,施压部115包括第一施压部116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施压部116间隔开的第二施压部117。如图7所示,为了在壳体10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抽屉2安装到本体壳体110,根据抽屉2的操作或移动,第一施压部116接触第一压力接收面161,第二施压部117接触第二压力接收面171。因此,壳体10被向着第二方向一侧施力。其结果是,壳体1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即,第一压力接收面161接收从第一施压部116施加的压力,第二压力接收面171接收从第二施压部117施加的压力。

通过这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盒1的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部分被施压。因此,能够在抑制显影盒1倾斜的同时使壳体10相对于抽屉2的位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这里,第一施压部116和第二施压部117可以不对第一盖16和第二盖17施压,而是对壳体10的面朝第二方向另一侧的外表面施压。此外,可以仅设置一个施压部115来代替两个施压部116、117。或者,可以设置不少于三个施压部。总之,在显影盒1中,压力接收面需要在第二方向上位于与显影辊30相反侧,并且压力接收面需要随着抽屉2的移动与施压部接触。

在将壳体10的位置从第一位置改变为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壳体10位于中间位置。在该过程中,锁定杆23被第二凸台19施压,使得锁定杆23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除位置。当壳体10位于中间位置时,锁定杆23位于解除位置。

根据壳体10从中间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进一步移动,第二凸台19向着第二方向一侧移动通过锁定杆23,从而锁定杆23从解除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

如上所述,当锁定杆23位于解除位置时,锁定杆23在第一方向上从抽屉框体21向外突出。具体地,位于第一侧框体211的锁定杆23向着第一方向一侧从第一侧框体211向外突出。此外,位于第二侧框体212的锁定杆23向着第一方向另一侧从第二侧框体212向外突出。

但是,如上所述,施压部115从插入口112的位于第三方向一侧的边缘突出到本体壳体110的外部(参照图1)。因此,施压部115能够对壳体10施加压力,使得第二凸台19能够在锁定杆23移动通过插入口112之前对锁定杆23施加压力。即,锁定杆23从锁定位置到解除位置然后再到锁定位置的转动能够在锁定杆23移动通过插入口112之前完成。因此,能够避免本体壳体110和位于解除位置的锁定杆23之间的机械干扰,锁定杆23能够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除位置,然后再次转动到锁定位置。

此外,当壳体10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锁定杆23向着第二方向一侧对第二凸台19施压。因此,壳体10关于第一凸台18的轴线转动。其结果是,ic芯片61的电接触面611接近抽屉2的电端子251。

4-3、当位于第二位置时各构件的状态

图10是示出四个显影盒1、抽屉2和设置在本体壳体110中的施压部115的另一侧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虚线包围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从第三方向一侧看图10所示的四个显影盒1、抽屉2和施压部115的图。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线xiii-xiii剖并且从图12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看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的虚线包围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保持部62的第三外表面623与第四外表面624之间的在第三方向上的距离短于在保持部62与第一侧框体211接触之前时的该距离,并且长于在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的该距离。

也就是说,当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保持部62的弹性施力构件625在第三方向上伸长。其结果是,ic芯片61的电接触面611与抽屉2的多个电端子251接触。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00,显影盒1的壳体10根据抽屉2的移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ic芯片61的电接触面611能够与抽屉2的多个电端子251接触。因此,能够实现即使在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抽屉2安装到本体壳体110的情况下,ic芯片61的电接触面611与抽屉2的多个电端子251之间的电接触。

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凸台18保持与抽屉2的支撑面24的接触。具体地,位于第一外表面11的第一凸台181保持与位于第一侧框体211的支撑面24的接触,位于第二外表面12的第一凸台182保持与位于第二侧框体212的支撑面24的接触。即,显影盒1的重量能够由支撑面24连续地支撑。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00,壳体10能够根据壳体10因抽屉2的移动而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而关于第一凸台18的轴线转动,同时显影盒1的重量由支撑面24支撑。因此,即使在壳体10相对于抽屉2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抽屉2安装到本体壳体110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壳体10关于第一凸台18的轴线的转动。

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壳体10位于第二位置时,两个第二凸台19位于锁定杆23的第二方向一侧。具体地,位于第一外表面11的第二凸台19位于第一侧框体211的锁定杆23的第二方向一侧,位于第二外表面12的第二凸台19位于第二侧框体212的锁定杆23的第二方向一侧。此时,每个锁定杆23位于锁定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00,壳体10根据抽屉2的移动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锁定杆23能够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除位置,然后再次转动到锁定位置。因此,当在壳体1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将抽屉2安装到本体壳体110时,能够通过锁定杆23的转动来锁定显影盒1。

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壳体10位于第二位置时,分离凸轮50的第二凸轮52与抽屉2的第二侧框体212分离。类似地,当壳体10位于第二位置时,分离凸轮50的第一凸轮51与抽屉2的第一侧框体211分离。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00,壳体10的由于抽屉2的移动而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能够允许第一凸轮51和第二凸轮52移动到不与抽屉框体21接触的非接触位置。因此,即使在壳体10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抽屉2安装到本体壳体110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凸轮51和第二凸轮52移动到不与抽屉框体21接触的预定位置。

虽然参照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