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6938发布日期:2021-02-03 19:3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现有直下式显示模组包括背板1’、边框2’、滤光条3’、钢化玻璃4’、液晶面板5’、背光模组6’、玻璃压块7’及中框8’。玻璃压块7’和滤光条3’均固定于边框2’内侧,且两者夹持固定钢化玻璃4’。中框8’的底端固定于背板1’前侧,中框8’背离背板1’的一侧安装液晶面板5’,中框8’靠近背板1’的一侧抵压背光模组6’的光学膜片组件61’,中框8’起到固定液晶面板5’及抵压光学膜片组件61’的作用。中框8’上设置有胶框和缓冲泡棉,以分别避免与液晶面板5’和背光模组6’进行刚性接触。
[0003]
在中框8’锁附于背板1’的过程中,螺丝易发生滑牙,一旦滑牙,极难取出,且取出过程易产生金属碎屑进入显示模组造成磨损,中框8’材质较软,锁附时需控制扭力,防止损坏中框8’,锁附效率低,且锁附后中框8’难免会发生局部变形,液晶面板5’随之变形而发生漏光。由于中框8’、胶框及玻璃压块7’的存在,整机厚度增加,装配工艺及成本高,并使得液晶面板5’与背光模组6’之间的距离较远,近距离视角下会看到较大的空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整体结构较少,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
[0005]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光学膜片组件、盖板和边框,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盖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背板上并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周向,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位于所述边框靠近所述盖板一侧的支撑部和抵压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盖板,所述抵压部抵压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支撑部作为盖板的支撑安装载体,抵压部作为光学膜片组件的限位结构,取消中框,整机部件减少,结构简单,无需预留锁附中框的螺丝,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取消中框后整机在宽度及高度方向的尺寸减小,正面显示面积占比提高。
[0007]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光学膜片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件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抵压部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定位部配合。实现抵压部和光学膜片组件之间的安装定位,简化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有效防止装配过程中抵压部划伤光学膜片组件。
[0008]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抵压部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组件一侧上的定位槽,或所述定位部为贯穿设置于所述抵压部上的定位通孔。定位件穿过光学膜片组件的一端贯穿缓冲件后伸入定位槽或定位通孔中,实现对抵压部的精确安装定位。
[0009]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抵压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之间设置有缓冲件。避免抵压部直接与光学膜片组件刚性接触而损坏光学膜片组件。
[0010]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盖板之间通过光学胶粘接。实现盖板的安装,避免组装显示装置过程中盖板错位或变形。
[0011]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边框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抵压部均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边框连接。实现支撑件与边框的连接。
[0012]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边框和所述背板之间,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与所述边框连接,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与所述边框连接。组装显示装置时,将盖板与支撑件的连接部贴合后,再将支撑件通过第二连接部与边框连接,之后将安装有背光模组的背板与第二连接部贴合后锁附于边框上。
[0013]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为挤出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加工制造容易,无需使用连接件,成型速度快。
[0014]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为矩形,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一侧面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有所述支撑件;或,
[0015]
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一侧面的四个侧边均设置有所述支撑件。保证对盖板稳定支撑,并对光学膜片组件有效抵压限位;使得盖板和光学膜片组件各自受力平衡,保证两者的平整度,提高显示效果。
[0016]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为条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一侧面的相应侧边延伸。保证支撑件分别与盖板和光学膜片组件的接触面积,实现有效支撑和抵压限位。
[0017]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件之间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连接于所述盖板上并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间隔设置。盖板作为显示面板的安装载体,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安装结构,整机部件减少,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
[0018]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通过光学胶粘接。实现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安装,连接牢固,无需使用连接件,且不会破坏显示面板和盖板的结构完整性。
[00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20]
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抵压部,支撑部作为盖板的支撑安装载体,抵压部作为光学膜片组件的限位结构,取消中框,整机部件减少,结构简单,无需预留锁附中框的螺丝,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取消中框后整机在宽度及高度方向的尺寸减小,正面显示面积占比提高。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显示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
[0025]
图1中:
[0026]1’-
背板;2
’-
边框;3
’-
滤光条;4
’-
钢化玻璃;5
’-
液晶面板;6
’-
背光模组;61
’-
光学膜片组件;7
’-
玻璃压块;8
’-
中框;
[0027]
图2中:
[0028]
1-背板;2-背光模组;3-盖板;4-边框;5-支撑件;6-显示面板;7-定位件;8-缓冲件;9-滤光条;
[0029]
21-光学膜片组件;22-反射板;
[0030]
51-支撑部;52-抵压部;53-第一连接部;54-第二连接部;
[0031]
521-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背板1、背光模组2、盖板3、边框4和支撑件5。背板1主要起支撑作用,背光模组2和边框4均设置于背板1上。背光模组2包括依次叠放于背板1上的反射板22、背光源(图未示)和光学膜片组件21。盖板3间隔设置于光学膜片组件21远离背板1的一侧。边框4连接于背板1的边缘并设置于盖板3的周向。支撑件5包括位于边框4内侧(即边框4靠近盖板3的一侧)的支撑部51和抵压部52。支撑部51支撑盖板3,从而实现盖板3的安装。抵压部52抵压光学膜片组件21远离背板1的一侧,光学膜片组件21被夹紧在抵压部52和背板1之间,实现对光学膜片组件21的限位。
[0036]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撑件5包括支撑部51和抵压部52,支撑部51作为盖板3的支撑安装载体,抵压部52作为光学膜片组件21的限位结构,取消中框,整机部件减少,结构简单,无需预留锁附中框的螺丝,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取消中框后整机在宽度及高度方向的尺寸减小,正面显示面积占比提高。
[0037]
示例性地,盖板3与支撑部51通过光学胶粘接,实现盖板3的安装,避免组装显示装置过程中盖板3错位或变形。边框4的内侧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滤光条9,滤光条9位于盖板3远离支撑部51的一侧。除起到滤光作用外,滤光条9还与第一支撑部51共同夹持盖板3的边缘,以对盖板3限位。盖板3可以为钢化玻璃。
[0038]
一实施例中,盖板3为矩形,盖板3靠近光学膜片组件21的一侧面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有支撑部51,保证对盖板3的有效支撑。具体到一实施例中,盖板3靠近光学膜片组件21的一侧面的四个侧边均设置支撑部51,使得盖板3整体受力平衡,提高盖板3的平整度。进一步地,支撑部51可为条状,支撑部51沿盖板3靠近光学膜片组件21的一侧面的相应侧边延伸,保证支撑部51与盖板3的接触面积,以对盖板3稳定支撑。或者,支撑部51也可为框状,对应盖板3靠近光学膜片组件21的一侧面的四个侧边设置。或者,支撑部51包括多个沿盖板3靠近光学膜片组件21的一侧面的相应侧边间隔设置的局部支撑结构。当然,盖板3也可为圆形或异形等,支撑部51可相应为圆环状、圆弧状或异形条等,保证对盖板3稳定支撑。
[0039]
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盖板3和光学膜片组件21之间的显示面板6。显示面板6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open cell)。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6与盖板3连接并与光学膜片组件21间隔设置。盖板3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中框作为显示面板6的安装载体,简化了显示面板6的安装结构,整机部件减少,装配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示例性地,显示面板6与盖板3之间通过光学胶粘接,以实现显示面板6与盖板3之间的安装,连接牢固,无需使用连接件,且不会破坏显示面板6和盖板3的结构完整性。
[0040]
优选地,抵压部52与光学膜片组件21之间设置有缓冲件8,避免抵压部52直接与光学膜片组件21刚性接触而损坏光学膜片组件21。通过抵压部52和缓冲件8共同对光学膜片组件21限位,避免光学膜片组件21变形并与显示面板6贴合磨损。缓冲件8均优选为泡棉,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结构强度,保证对光学膜片组件21的有效抵压。
[0041]
为方便组装,缓冲件8可通过光学胶粘接于抵压部52,防止组装过程中缓冲件8错位而变形或划伤光学膜片组件21。当然,也可将缓冲件8通过光学胶粘接于光学膜片组件21上。另外,还可在抵压部52靠近光学膜片组件21的一侧设置凹槽,缓冲件8靠近抵压部52的一端插设或卡设于凹槽中,从而对缓冲件8限位。
[0042]
抵压部52靠近光学膜片组件21的一侧面为抵压面,抵压面优选与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平行,保证缓冲件8受力均匀,避免缓冲件8发生不均匀变形,进而避免光学膜片组件21变形。
[0043]
为方便背光模组2在背板1上的安装定位,背板1上还设置有定位件7,反射板22和光学膜片组件21上均设置有与定位件7相配合的定位孔,保证背光模组2在背板1上的安装精度。定位件7的一端固定于背板1上,另一端伸入定位孔中。定位件7优选为定位销,取材容易,安装方便。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件21为矩形,光学膜片组件21上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有定位孔,或者光学膜片组件21的每个侧边均设置有定位孔,保证光学膜片组件21
在背板1上的安装定位。
[0044]
进一步地,抵压部52上对应定位件7设置有定位部521,定位件7远离背板1的一端穿过定位孔并与定位部521配合,从而实现抵压部52和光学膜片组件21之间的安装定位,简化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有效防止装配过程中抵压部52划伤光学膜片组件21。可选地,定位部521为设置于抵压部52靠近光学膜片组件21一侧上的定位槽,或定位部521为贯穿设置于抵压部52上的定位通孔,定位件7穿过光学膜片组件21的一端贯穿缓冲件8后伸入定位槽或定位通孔中,实现对抵压部52的精确安装定位。
[0045]
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件21为矩形,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有抵压部52,保证对光学膜片组件21的有效抵压限位。具体到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四个侧边均设置有抵压部52,保证光学膜片组件21整体受力平衡,保证光学膜片组件21的平整度,提高显示效果。进一步地,抵压部52可为条状,抵压部52沿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相应侧边延伸,保证抵压部52与光学膜片组件21的接触面积,以对光学膜片组件21稳定抵压。或者,抵压部52为框状,抵压部52与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四个侧边对应设置,保证光学膜片组件21的受力均匀。或者,抵压部52包括多个沿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相应侧边间隔设置的局部支撑结构。当然,光学膜片组件21也可为圆形或异形等,抵压部52可相应为圆环状、圆弧状或异形条等,保证对光学膜片组件21有效限位。
[0046]
进一步地,该支撑件5还包括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第一连接部53设置于边框4靠近盖板3的一侧,支撑部51和抵压部52均凸设于第一连接部53远离边框4的一侧,第一连接部53作为支撑部51和抵压部52的设置载体。第二连接部54与第一连接部53和边框4连接,实现支撑件5与边框4的连接。
[0047]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54设置于边框4和背板1之间。第一连接部53由第二连接部54靠近盖板3的一端朝向背离背板1的方向延伸,抵压部52由第一连接部53的非端部朝向背离边框4的方向延伸,支撑部51由第一连接部53远离第二连接部54的一端朝向背离边框4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53与第二连接部54之间、第一连接部53与抵压部52之间、以及第一连接部53与支撑部51之间,可焊接或采用连接件连接,或者,整个支撑件5为挤出成型的一体式结构,结构强度高,加工制造容易,无需使用连接件,成型速度快。支撑件5的材质优选为钣金,易于挤出成型,且结构强度高。
[0048]
一实施例中,盖板3和光学膜片组件21为矩形,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有支撑件5,以对盖板3稳定支撑,并对光学膜片组件21有效抵压限位;或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的一侧面的四个侧边均设置支撑件5,使得盖板3和光学膜片组件21各自受力平衡,保证两者的平整度,提高显示效果。支撑件5可为条状,支撑件5沿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相应侧边延伸,保证支撑件5分别与盖板3和光学膜片组件21的接触面积,实现有效支撑和抵压限位。支撑件5也可为框状,并与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四个侧边对应设置。或者,支撑件5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光学膜片组件21靠近盖板3的一侧面的相应侧边的局部支撑结构。当然,盖板3和光学膜片组件21也可为圆形或异形等,支撑件5可相应为圆环状、圆弧状或异形条等,保证对盖板3稳定支撑,并对光学膜片组件21有效抵压。
[0049]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之间形成卡槽,支撑件5通过卡槽与边框
4卡接,方便支撑件5与边框4的安装定位,同时有效防止灰尘、水汽等杂质由边框4与第二连接部54之间的缝隙进入边框4内侧。具体地,第一连接部53与第二连接部54垂直设置,形成l形的直角卡槽。
[0050]
第二连接部54夹设于边框4和背板1之间,并与边框4连接。具体地,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部54并与边框4连接,实现支撑件5在边框4上的安装;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背板1和第二连接部54并与边框4连接,实现背板1在边框4上的安装。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优选为螺丝。
[0051]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组装顺序大致为:
[0052]
将显示面板6与盖板3通过光学胶粘接,再将盖板3与支撑件5的支撑部51通过光学胶粘接,再将支撑件5的第二连接部54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边框4连接,然后将背光模组2的各部件(反射板22、背光源和光学膜片组件21)依次叠放于背板1上,再将光学膜片组件21与支撑件5的抵压部52通过缓冲件8贴合,并使背板1与支撑件5的第二连接部54贴合并通过第二紧固件锁附于边框4上。
[0053]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