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6291发布日期:2022-03-30 12: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与所述外壳(10)卡接的底座(40)、设置于所述底座(40)内的载体(20)及设置于所述载体(20)四周的驱动组件(60);所述载体(20)包括中间设置有圆形容纳孔的载体底座(21)及设置于所述载体底座(21)每周面上的驱动嵌合槽(24),所述载体底座(21)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弹簧固定区(23),且载体底座(21)四个拐角处分别开设有弹簧出让槽(22);所述驱动组件(60)包括嵌合于所述底座(40)上的驱动线圈(61)、嵌合于所述驱动嵌合槽(24)内的驱动磁石(62)及设置于驱动线圈(61)中间的霍尔芯片(63)与电容(64);所述载体(20)外周的四个周面上均设置有驱动组件(6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0)上端面上固接有第一弹簧(30),载体(20)的下端面上固接有第二弹簧(70),所述第一弹簧(30)的外周与外壳(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0)的外周与底座(40)固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0)包括中间开设有圆形让位孔的底板(41)及所述底板(41)四周边沿沿竖直方向延伸有裙板(45),所述裙板(45)中间开设有驱动线圈嵌合槽(451),所述驱动线圈嵌合槽(451)内嵌合有驱动线圈(6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裙板(45)的外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嵌合槽(46),每个所述第一嵌合槽(46)内嵌合有fpc板(50),所述fpc板(50)与驱动线圈(61)相贴设置,且所述霍尔芯片(63)与电容(64)设置于fpc板(50)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裙板(45)之间设置有三角座(43),所述三角座(43)固定于底座(40)上,三角座(4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固定座(44),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座(44)固定于底座(40)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裙板(45)位于第一嵌合槽(46)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柱(47),且一相对的裙板(45)一边沿处开设有卡接位(48)。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pc板(50)一相对的两边沿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嵌合槽(51),所述第二嵌合槽(51)与限位柱(47)相匹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中间开设有多边形出让位的顶板(11)及沿所述顶板(11)边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挡板(12),所述外壳(10)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弹簧固定座(13)。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上固接有接地脚(14),所述接地脚(14) 穿过卡接位(48)与底座(40)间隔设置。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30)包括设置有四个固定区域的第一内圈杆(31)、固定于第一内圈杆(31)上的固定区域的第一固定板(3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2)一端固接的第一连接件(33)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3)固接的第一弹簧固定板(34)。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弹簧(70)包括设置有四个固定区域的第二内圈杆(71)、固定于第二内圈杆(71)上的固定区域的第二固定板(7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2)一端固接的第二连接件(73)与所述第二连接件(73)固接的第二弹簧固定板(74)。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固定于载体(20)上端面的弹簧固定区(23)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3)位于弹簧出让槽(22)的上方,所述第一弹簧固定板(34)从弹簧出让槽(22)伸出且固定于弹簧固定座(13)上。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72)固定于载体(20)下端面的弹簧固定区(23)上,所述第二弹簧固定板(74)固定于第二弹簧固定座(4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卡接的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载体及设置于所述载体四周的驱动组件;所述载体包括中间设置有圆形容纳孔的载体底座及设置于所述载体底座每周面上的驱动嵌合槽,所述载体底座上端面上设置有四个弹簧固定区,且载体底座四个拐角处分别开设有弹簧出让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嵌合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线圈、嵌合于所述驱动嵌合槽内的驱动磁石及设置于驱动线圈中间的霍尔芯片与电容。根据本实用新型,简化结构、组装工艺简单,而且通电电路不需要经过下弹簧,电路通路路径短,马达的整体功耗低,结构稳定性也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 龚高峰 王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汀县比路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8
技术公布日:2022/3/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