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92094发布日期:2022-03-09 12:4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影视剧、广告、视频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灯具进行打光,为了影视画面的效果,通常有柔光和硬光的需求,这就需要不同发光角度的灯具来实现,而一般的摄影灯具无法变换角度,需要多个灯具进行配合使用,将带来很多不便,并且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能够通过移动聚光组件和/或调光组件来改变灯具的发光角度,以实现灯具的发光角度可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其包括:
5.发光件;
6.聚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发光件的出光侧,所述聚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凸透镜;
7.调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发光件的出光侧,且至少部分所述调光组件位于所述聚光组件远离所述发光件的一侧;
8.其中,所述调光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发光件的出光侧和/或所述聚光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发光件的出光侧,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发光件指向所述调光组件的方向,以使所述灯具在第一发光角度至第二发光角度之间进行切换,且所述第一发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角度。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光组件包括菲涅尔透镜或反光杯。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光组件为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朝向所述聚光组件一侧的表面具有橘皮纹,其中,所述菲涅尔透镜的直径大于所述凸透镜的直径的两倍。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光组件为反光杯,所述聚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光杯内,且所述反光杯靠近所述聚光组件一侧的内表面具有鳞甲结构。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导光筒,所述导光筒设置于所述发光件与所述聚光组件之间,所述导光筒沿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多边形或圆形,所述导光筒的侧壁沿第一方向向外倾斜,以使得所述导光筒筒径沿第一方向增大。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菲涅尔透镜的焦距大于或等于80mm,且小于或等于300mm,所述导光筒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98%,所述凸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47,且小于或等于1.52。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且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两侧的两第二发光区,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内的至少一红色发光二极管、至少一绿色发光二极管与至少一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设置于每一所述第二发光区内的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与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发光区内,各颜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行列排布,在各所述第二发光区内,所述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暖白色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16.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以行列式阵列间隔设置,相邻两列的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对应的不同行中;
17.或在同一列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中,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同一行中,并与相邻列内的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对应的不同行中。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灯具具有所述第一发光角度时,所述调光组件远离所述聚光组件的一侧与所述聚光组件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灯具具有所述第二发光角度时,所述调光组件远离所述聚光组件的一侧与所述聚光组件之间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19.其中,所述调光组件远离所述聚光组件的一侧与所述聚光组件之间距离在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间进行切换,以使得所述灯具在所述第一发光角度至所述第二发光角度之间进行切换。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聚光组件包括月牙透镜与平凸透镜,所述月牙透镜设置于所述平凸透镜与所述发光件之间,其中,所述月牙透镜的凸面背向所述发光件设置,且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面背向所述发光件设置,所述月牙透镜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平凸透镜的直径。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移动的聚光组件和/或可移动的调光组件,通过移动聚光组件和/或调光组件来改变灯具的发光角度,以实现灯具的发光角度可变,以满足同一灯具对于不同发光角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筒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月牙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凸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请参照图1,该灯具包括发光件10、聚光组件20以及调光组件30。
36.具体地,聚光组件20与调光组件30皆设置于发光件10的出光侧,其中,聚光组件20包括至少一凸透镜,至少部分调光组件30位于聚光组件20远离发光件10的一侧。
37.进一步地,调光组件30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地设置于发光件10的出光侧和/或聚光组件20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地设置于发光件10的出光侧,且第一方向x为发光件10指向调光组件30的方向,以使灯具在第一发光角度至第二发光角度之间进行切换,且第一发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角度。
38.在实施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可移动的聚光组件20和/或可移动的调光组件30,通过移动聚光组件20和/或调光组件30来改变灯具的发光角度,以实现灯具的发光角度可变,以满足同一灯具对于不同发光角度的需求。
39.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灯具包括壳体(图中并未示出),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发光件10、导光筒40、聚光组件20以及调光组件30,且设定沿发光件10指向调光组件30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则发光件10、导光筒40、聚光组件20以及调光组件30的中心轴皆沿第一方向x共线设置。
40.其中,发光件10可为led灯件,具体可为点光源或贴片光源,且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件10包括但不限于单色光、双色光、彩光或其他混光,且发光件10的发光面直径可为20mm至75mm。
41.具体地,请参照图2以及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件1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1,且各发光单元11包括第一发光区101以及位于第一发光区101两侧的两第二发光区102,发光单元1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发光区101内的至少一红色发光二极管111、至少一绿色发光二极管112与至少一蓝色发光二极管113,以及设置于每一第二发光区102内的冷白色发光二极管114与暖白色发光二极管115。
42.进一步地,在第一发光区101内,各颜色发光二极管沿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呈行列排布,在各第二发光区102内,冷白色发光二极管114与暖白色发光二极管115沿第二方向y排列,且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垂直。
43.此外,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第一发光区101内(左侧第一发光区101),冷白色发光二极管114位于下方,而暖白色发光二极管115位于冷白色发光二极管114的上方;而在另一第一发光区101内(右侧第一发光区101),冷白色发光二极管114位于上方,而暖白色发光二极管115位于冷白色发光二极管114的下方,即使得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114呈中心对称
分布,而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115呈中心对称分布。
44.在第一发光区101内,包括位于第一行的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11以及位于第二行的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12与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113。需要说明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区101内的各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皆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45.进一步地,在各发光件10中,多个发光单元11以行列式阵列间隔设置,相邻两列的发光单元11中,红色发光二极管111设置在第一发光区101的对应的不同行中;
46.或在同一列对应的发光单元11中,蓝色发光二极管113和绿色发光二极管112设置在同一行中,并与相邻列内的蓝色发光二极管113和绿色发光二极管112设置在对应的不同行中。
47.例如,如图2所示,其中一、三、五列中,各发光单元11内的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11位于第一行,而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12和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113位于第二行,其中二、四列中,各发光单元11内的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112和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113位于第一行,两个红色发光二极管111位于第二行。而在同一列发光单元11中,各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排列相同。
48.导光筒40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发光件10的出光侧,可选的,导光筒40沿第一方向x上的截面形状包括多边形或圆形,其中,当导光筒40沿第一方向x上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时,多边形的边数大于或等于8,且内表面可设置为晒纹、磨砂或微鳞甲,如图4所示;当导光筒40沿第一方向x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其内表面可设置为鳞甲结构,如图5所示。
49.进一步地,导光筒40的侧壁沿第一方向x向外倾斜,以使得导光筒40筒径沿第一方向x增大,且导光筒40的侧壁的倾斜角度为3
°
至7
°
,导光筒40沿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为40mm至120mm,导光筒40的材料可为高镜面反射材料制成,例如镜面铝,银面等,其反射率可为90%至98%。
50.需要说明的是,导光筒40靠近发光件10的一端在发光件10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光件10,以有效收集发光件10发出的光线,压缩大角度方向的光线,提升光斑均匀度,并具有一定的混光效果。
51.聚光组件20设置于发光件10的出光侧,且聚光组件20位于导光筒40远离发光件1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聚光组件20包括设置于导光筒40远离发光件10一侧的月牙透镜21(如图6所示)以及设置于月牙透镜21远离导光筒40一侧的平凸透镜22(如图7所示)。其中,月牙透镜21的凸面以及平凸透镜22的凸面皆背向发光件10设置,以对发光件10发出的光线起到聚光作用。当然,如果不考虑成本等,聚光组件20还可以是一块平凸或者准直透镜;或者为了更低成本的聚光,聚光组件20还可以采用两块平凸透镜,其中一块平凸透镜的厚度和直径大于另一块平凸透镜,在其他实施例中,聚光组件20还可以采用更多块数量的平凸或者月牙透镜的一种或者组合等,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52.在本实施例中,平凸透镜2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月牙透镜21的直径,且月牙透镜21在导光筒40上的正投影覆盖导光筒40靠近月牙透镜21的一端,以使得由导光筒40传播出的光线均能被月牙透镜21所聚拢。
53.可选的,月牙透镜21的直径可为40mm至120mm,平凸透镜22的直径可为60mm至180mm,且月牙透镜21与平凸透镜22的材料皆包括高硼硅玻璃材料,其折射率为可为1.47至
1.52。
54.本实施例中采用月牙透镜21与平凸透镜22的组合以对发光件10发出的光线进行聚拢,而传统的单层透镜聚光,由于透镜厚度较大,将会影响光线的传播,降低光线利用率,本实施例中通过层层收光,可以收集大角度光线,且月牙透镜21可以更好地包围光源,减少漏光,提升光线利用率。
55.调光组件30包括菲涅尔透镜31,且菲涅尔透镜31设置于平凸透镜22远离发光件10的一侧。且菲涅尔透镜31的直径可为100mm至450mm,其中,菲涅尔透镜的直径大于平凸透镜22的直径的两倍,以更有效地对通过平凸透镜22的全部光线进行光型调整。
56.进一步地,菲涅尔透镜31的焦距可为80mm至300mm,且菲涅尔透镜31的材料同样可以采用高硼硅玻璃材料,优选的,其折射率可为1.47。
57.可选的,菲涅尔透镜31靠近平凸透镜22一侧的表面具有橘皮纹,如图8所示。
58.在本实施例中,调光组件3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中和/或聚光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中,通过调整调光组件30与聚光组件20之间的距离,以改变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发光角度。
59.具体地,灯具还包括驱动组件(图中并未示出),且驱动组件包括机座、螺杆以及螺母,其中,螺杆设置于机座上,且机座可连接于壳体,而螺母固定于调光组件30或聚光组件20上,且螺杆与螺母相啮合,通过驱动螺杆旋转,进而螺杆将促使螺母进行直线运动,且将该直线运动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进行运动,进而螺母可以带动调光组件30或聚光组件20进行移动,以实现灯具的发光角度可变的效果。
60.其中,可通过人力来旋转螺杆,或通过电机来驱动螺杆旋转。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可行方式来驱动调光组件30和/或聚光组件20沿第一方向x进行移动,在此不作限定。
6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对应调光组件30设置一组驱动组件以驱动调光组件30沿第一方向x进行移动,并再对应聚光组件20设置一组驱动组件以驱动聚光组件20沿第一方向x进行移动,以实现灯具的发光角度可变的效果。
62.在本实施例中,当菲涅尔透镜31远离平凸透镜22的一侧与平凸透镜22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时,灯具具有第一发光角度;且当菲涅尔透镜31远离平凸透镜22的一侧与平凸透镜22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时,灯具具有第二发光角度,其中,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且第一发光角度小于第二发光角度。即灯具的发光角度随菲涅尔透镜31远离平凸透镜22的一侧与平凸透镜22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例如,当移动调光组件30与聚光组件20中的一者时,可通过沿第一方向x移动调光组件30或沿第一方向x的反向移动聚光组件20,以减小灯具的发光角度,或通过可通过沿第一方向x的反向移动调光组件30或沿第一方向x移动聚光组件20,以增大灯具的发光角度,以使得灯具的发光角度在第一发光角度与第二发光角度之间进行切换。
63.可选的,灯具的第一发光角度可为15
°
,且第二发光角度可为45
°

64.承上,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可移动的聚光组件20和/或可移动的调光组件30,通过移动聚光组件20和/或调光组件30来改变灯具的发光角度,以实现灯具的发光角度可变,以满足同一灯具对于不同发光角度的需求。
6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其与一个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调光组件30,在本实施例中,调光组件30可为反光杯32,且导光筒40远离发光件10的一侧连接
于反光杯32靠近发光件10的一侧,月牙透镜21与平凸透镜22设置于反光杯32内,以使得发光件(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被反光杯收集,以提高灯具的光线利用率。
66.进一步地,反光杯32的直径沿第一方向x增大,且反光杯32靠近月牙透镜21与平凸透镜22一侧的内表面具有鳞甲结构(如图10所示),以提高其反光效果。
67.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可通过调整反光杯32远离平凸透镜22的一侧与平凸透镜22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灯具的发光角度,具体地,当反光杯32远离平凸透镜22的一侧与平凸透镜22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灯具的发光角度变小,当反光杯32远离平凸透镜22的一侧与平凸透镜22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灯具的发光角度变大。且反光杯32与聚光组件20的移动方式皆可参照上一实施例中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6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可移动的聚光组件20和/或可移动的调光组件30,通过移动聚光组件20和/或调光组件30来改变灯具的发光角度,以实现灯具的发光角度可变,以满足同一灯具对于不同发光角度的需求,进而可以提高灯具的使用便捷性,并降低灯具的使用成本。
6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灯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