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6829发布日期:2022-07-05 17:4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背光板。


背景技术:

2.背光板是用来确保液晶显示屏背后发出光亮的光源装置。因为液晶显示装置本身是透明的且不会发光,所以需要背光板来辅助。背光板的亮度、均匀度等一些指标对液晶显示屏的相关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3.并且,背光板的外形结构,对于液晶显示屏的模块组装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适配性的设计背光板的结构。因此,如何满足背光板本身性能的提前下,并适配液晶显示屏的其它模块进行组装,则是一个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或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板,旨在改善现有背光板均匀发光的性能相对较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板,包括:
6.板体,其一侧面设置有灯源,且所述板体的其它侧面设置有第一遮光条,所述灯源串联设置有至少一个电阻;
7.扩散层,其设置在所述板体的一板面上;及
8.反光层,其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另一板面上。
9.优选的,所述板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灯槽,所述灯源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灯槽。
10.优选的,所述灯源包括电路板和led灯,所述电阻串联设置在所述led灯与所述电路板的引脚之间。
11.优选的,所述led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led灯并联电连接设置。
12.优选的,所述扩散层朝向所述板体的层面上设置有第二遮光条,所述第二遮光条位于所述扩散层朝向所述灯源一侧上且沿着该侧边缘设置。
13.优选的,所述扩散层远离所述板体的层面上设置有粘贴条,所述粘贴条位于所述第二遮光条的正上方。
14.优选的,所述板体的一板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扩散层设置在所述限位槽的槽底。
15.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另一板面的边缘部位上设置有多个插接脚,所述电路板上的引脚与所述插接脚相互平行设置。
16.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另一板面上设置有波纹。
17.优选的,所述扩散层远离所述板体的层面上设置有保护膜,所述粘贴条位于所述保护膜与所述扩散层之间。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背光板的板体都是为透明的材质制成,例如亚克力板。在板体一侧放置灯源,并
且在板体的其余侧面上贴覆第一遮光条,以及在板体的一个板面上贴覆上反光层,使得光源只能由板体剩下的板面射出,而在该板面上设计扩散层,使得照射出的光源均匀且柔和,不会形成强光直射,保证光源的均匀发散的效果,保证背光板的实用性。
20.2、背光板提供的电源会形成波动,导致电能提供不够稳定,进而使得背光板的光源不稳定。为此,在背光的电路上串联一个电阻,通过该电阻进行分压,使得电压的波动值被电阻分压,以保证灯源的电压持续的保持稳定,进而保证背光板的进行均匀发光,提高背光板的性能。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板的剖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板的板体的正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板的板体的后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板的灯源的正视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板的灯源的后视图。
28.附图标记:
29.10、板体;101、灯源;102、第一遮光条;103、灯槽;
30.104、限位槽;105、插接脚;106、波纹;
31.1011、电路板;1012、led灯;1013、引脚;
32.20、扩散层;201、第二遮光条;202、粘贴条;
33.30、反光层;40、电阻;50、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实施例、
38.请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板,包括板体10、扩散层20和反光层30,板体10的一侧面设置有灯源101,板体10的其它侧面设置有第一遮光条102,灯源101串联设置有至少一个电阻40;扩散层20设置在板体10的一板面上,扩散层20可以为扩散膜,通过扩散膜对光源进行发散,使得光源透过扩散膜进行均匀发光;反光层30设置在板体10的另一板面上,反光层30可以为反光膜,通过反光膜进行反射光源,在具有反光膜的板体10板面上设计波纹106,通过波纹106使得光源可以充分折射,避免光源直射,使得照射出的光源分散均匀,提高使用性能。而反光膜和扩散膜可以通过双面胶或胶水进行粘贴连接,双面胶或胶水的透明性质,以及厚度较薄,并不会对灯源101的光源形成影响,或者是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9.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为了提供可以进行稳定发光的背光板,以提高背光板的性能。具体的,在现有的显示屏设备中电压的提供不稳定,例如3v~6v之间,且会形成波动,以灯源101为led灯1012,且led的额定电压为2.5v为例,因此,通过一个串联的电阻40进行分压,当发生波动时,过多的电压会被电阻40分压,以保证led灯1012的电压稳定,进而提高背光板的性能,提供稳定的光源。
40.具体的,背光板的板体10都是为透明的材质制成,该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详细说明,以板体10材料可以为亚克力板为例。在板体10一侧放置灯源101,并且在板体10的其余侧面上贴覆第一遮光条102,以及在板体10的一个板面上贴覆上反光层30,使得光源只能由板体10剩下的板面射出,而在该板面上设计扩散层20,使得照射出的光源均匀且柔和,不会形成强光直射,保证光源的均匀发散的效果,保证背光板的实用性。而背光板上的电源线路上串联设置电阻40,形成分压的效果,进而提高灯源101发光的稳定性,提高背光板的性能,并提供稳定的光源。
4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条102为铝箔纸。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在背光板的边缘贴附,即可以形成有效的遮光,并对灯源101发出光进行反射,并且较薄的铝箔纸,不容易发生刮碰脱落,提高实用性。
4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板体1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灯槽103,灯源101可拆卸的设置在灯槽103。通过灯槽103的设计,可以形成直接卡放灯源101的效果,便于安装或拆卸,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用性。
43.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灯源101包括电路板1011和led灯1012,电阻40串联设置在led灯1012与电路板1011的引脚1013之间。通过电路板1011的设置,便于安装led灯1012,以及通过电路板1011与灯槽103进行拆、装提供便利,且可以在电路板1011上进行串联led灯1012进行使用,提高实用性。
4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led灯1012设置有多个,多个led灯1012并联电连接设置。可以根据背光板的尺寸需求,设置多个的led灯1012。而为了使得每个led灯1012的灯源101都稳定,将多个的led灯1012进行并联,再与电阻40进行串联,使得每个led灯1012的电压相同,保证每个led灯1012的光源稳定,提高背光板均匀发光的性能。
4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扩散层20朝向板体10的层面上设置有第二遮光条201,第二遮光条201可以为黑色的胶带,第二遮光条201位于扩散层20朝向灯源101一侧上且沿着该侧边缘设置。第二遮光条201是在靠近灯源101的位置处进行遮光,避免发生漏光的问题,提高背光板均匀发光的性能。
46.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扩散层20远离板体10的层面上设置有粘贴条202,粘贴条202位于第二遮光条201的正上方。粘贴条202可以为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可以为黑色,黑色的胶带可以保证在第二遮光条201位置上不具有漏光的可能。而双面胶带可以对显示屏进行粘附,使用上便利,具有实用性。
4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扩散层20远离板体10的层面上设置有保护膜50,粘贴条202位于保护膜50与扩散层20之间。保护膜50可以在背光板制作完成后,对扩散层20和粘贴条202进行防护,使得背光板可以进行输送、存放等等,当需要进行组装使用时,将保护膜50撕开即可以通过粘贴条202进行粘附,提高实用性。
4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板体10的一板面上设置有限位槽104,限位槽104的结构可以为沿着板体10边缘部位布置的多个凸起,扩散层20设置在限位槽104的槽底。限位槽104的设置便于后续的显示屏的放置,形成对显示屏的定位安装,以达到相互的适配的目的,因此限位槽104可以根据显示屏的尺寸大小进行设计,提高实用性。
49.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板体10的另一板面的边缘部位上设置有多个插接脚105,电路板1011上的引脚1013与插接脚105相互平行设置。通过插接脚105可以对背光板进行直接插接安装,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而插接脚105可以为倒钩的结构,通过插槽直接插合,达到快装的效果。而电路板1011的引脚1013与插接脚105相互平行设计,可以使得在安装好板体10时,实现电路板1011的电连接,达到安装背光板的同时连接电路的效果。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