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6023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总体涉及用于使保持透镜的可移动构件相对于固定构件移动的透镜驱动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1-85675号公报的图4与图5中所示,与枢轴115接合的枢轴引导槽124形成在移动框架119的一个端部(在X方向上的正侧端)中。枢轴115附接至固定构件102。当在横摆校正过程中平移移动框架119时,枢轴引导槽124相对于枢轴115滑动。而且,枢轴引导槽124允许移动框架119沿纵摆校正方向绕枢轴115枢转。
[0003]因此,保持在移动框架119中的校正透镜L7可沿纵摆校正方向以及横摆校正方向移动。
[0004]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0-26673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能够将透镜支撑成透镜可在不颤动的情况下移动的抗颤动致动器。此抗颤动致动器包括用于连接固定板12和移动框架14的支撑臂17以及夹在移动框架14和固定板12之间的钢珠18。支撑臂17的柔性部17a易于弹性变形。当水平驱动力作用在移动框架14上时,允许发生水平平移。当垂直驱动力作用在移动框架14上时,移动框架14绕柔性部17a及其周边枢转。

【发明内容】

[000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透镜驱动设备,该透镜驱动设备包括:固定构件,第一长槽形成在该固定构件中;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包括第二长槽,该第二长槽形成在与所述第一长槽的形成位置对应的位置,并且该可移动构件构造成在与由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的透镜的光轴垂直的平面中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移动;第一滚珠,该第一滚珠布置在形成在所述固定构件中的所述第一长槽与形成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中的所述第二长槽之间,并构造成沿所述第一长槽和所述第二长槽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引导所述可移动构件;多个第二滚珠,这些第二滚珠布置在与第一滚珠侧相对的那一侧,形成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中的所述透镜夹在这两侧之间,并且这些第二滚珠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滚珠一起支撑所述可移动构件的运动;第一致动器,该第一致动器包括布置在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中的一者中的线圈及布置在另一者中的磁体,并构造成产生用于使所述可移动构件沿所述第一长槽和所述第二长槽移动的驱动力;以及第二致动器,该第二致动器包括布置在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中的一者中的线圈及布置在另一者中的磁体,并构造成产生用于使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枢转的驱动力,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借助所述第二致动器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枢转所围绕的枢转中心是所述可移动构件借助所述第一致动器沿所述第一长槽和所述第二长槽移动时所述第一滚珠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捕获设备的立体外观图;
[0007]图2是图1中所示的图像捕获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0008]图3是图2中所示的透镜框架的分解立体图;
[0009]图4是从目标侧看图2中所示的透镜框架的前视图;
[0010]图5是沿线F5-F5切图4中所示的透镜框架的剖面图;
[0011]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抗颤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2]图7是从上方看图6中所示的抗颤动单元的平面图;
[0013]图8是沿线F8-F8切图7中所示的抗颤动单元的剖面图;
[0014]图9是沿线F9-F9切图7中所示的抗颤动单元的剖面图;
[0015]图10是沿线F10-F10切图7中所示的抗颤动单元的剖面图;
[0016]图11是从可移动构件侧看图6中所示的固定构件的平面图;
[0017]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0018]图13是从下方斜向看图6中所示的可移动构件的立体图;
[0019]图14是从上方看通过将图13中所示的可移动构件附接至图11中所示的固定构件获得的组件的平面图;
[0020]图15是用于解释图6中所示的三个滚珠的功能的剖面图;
[0021]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抗颤动单元的立体外观图;以及
[0022]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抗颤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4]在下面的解释中,将从紧凑型数码相机100(下文中将简称为相机100)至目标的方向称为前方,并且将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而且,在使用者持握相机100对准目标的状态(图1中所示的状态)下,将从相机100的透镜102至目标的平行于光轴O的方向称为Z方向,将垂直于Z方向的水平方向称为X方向,并且将垂直于Z方向与X方向的垂直方向称为Y方向。
[0025]穿过透镜102进入相机100的光的光轴O借助透镜框架10 (稍后要描述)的反射镜14(图5)以直角沿垂直方向(Y方向)向下弯曲。因此,可减小相机100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
[0026]如图1中所示,相机100包括扁平矩形箱式壳体101。透镜102附接至壳体101的前侧。而且,快门按钮104形成在壳体101的上端上。
[0027]如图2中所示,相机100包括位于壳体101的后侧上的后盖106。用于显示所捕获的图像的显示面板108形成在后盖106上。此外,用于容纳透镜框架10的透镜框架容纳部分105形成在壳体101内部。
[0028]图3是透镜框架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从前方看透镜框架10的前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F5-F5切透镜框架10的剖面图。
[0029]如图3中所示,透镜框架10包括后盖11,并且包括用于将抗颤动单元20 (透镜驱动设备)容纳在后盖11内侧的抗颤动单元容纳部分12。而且,如图5中所示,透镜框架10包括沿由反射镜14向下反射的光的光轴O (沿Y方向)的多个透镜13a、13b、13c、13d、13e、13f、13g及13h。沿光轴0定位在最下端的透镜13h是要在抗颤动单元20中移动的对象。
[0030]来自目标的穿过透镜102进入相机100的入射光借助反射镜14以直角向下弯曲,并且穿过多个透镜13a至13h由图像传感器15捕获。在此状态下,抗颤动单元20沿垂直于光轴O的平面移动透镜13h,从而校正相机100颤动时发生的图像模糊。在此实施方式的相机100中,因为光轴O沿Y方向弯曲,所以抗颤动单元20沿XZ平面移动透镜13h。
[0031]以下将参照图6至图15解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抗颤动单元20。
[0032]图6是抗颤动单元20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沿光轴O从上方看抗颤动单元20的平面图。图8是沿图7中的线F8-F8切抗颤动单元20的剖面图。图9是沿图7中的线F9-F9切抗颤动单元20的剖面图。图10是沿图7中的线F10-F10切抗颤动单元20的剖面图。图11是沿光轴O从上方看固定构件24的平面图。图12是固定构件24的立体图。图13是从下方斜向看可移动构件22的立体图。图14是从上方看通过将图13中所示的可移动构件22附接至图11中所示的固定构件24获得的组件30的平面图。图15是用于解释三个滚珠36、37及38的功能的剖面图,这些滚珠支撑可移动构件22,使得可移动构件22能相对于固定构件24移动。要注意的是,图7至图10中未示出抗颤动单元2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21 (下文中将简称作FPC 21)。
[0033]如图6中所示,抗颤动单元20包括:保持透镜13h的可移动构件22 ;固定构件24(第一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布置在可移动构件22下方并支撑可移动构件22,使得可移动构件22可沿XZ平面移动;布置在可移动构件22上方的线圈框架26 (第二固定构件)。SP,可移动构件22以非接触状态布置在固定构件24与线圈框架26之间的空间中。可移动构件22、固定构件24及线圈框架26布置成其纵向方向平行于X方向。
[0034]透镜13h保持在几近可移动构件22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央。线圈框架26保持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侧上相互间隔开从而将透镜13h夹在其间的两个线圈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