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1542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变焦透镜系统、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可更换镜头式数码照相机系统(以下简称为"照相机系统"),具有能够以高灵敏 度拍摄高画质的图像,聚焦或拍摄后的图像处理高速,且能够根据想要拍摄的场景便捷地 对可更换镜头装置进行更换等优点,近年来迅速普及。而且,具有能够变倍地形成光学像的 变焦透镜系统的可更换镜头装置在可以自如地变化焦距这一点上是非常受欢迎的。
[0003] 专利文献1揭示了为正负正负正负六组结构的、通过第3透镜组进行聚焦的、内聚 焦型的变焦透镜系统。
[0004] 专利文献2揭示了为正负正负负正六组结构的、通过多个透镜组进行聚焦的、内 聚焦型的变焦透镜系统。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90186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478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且色像差被充分补偿、具有高的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系统。 又,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可更换镜头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本公开的变焦透镜系统,具有由至少一个透镜元件构成的透镜组,
[0013]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的特征在于,
[0014] 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0015] 最靠近物方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
[0016]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以及
[0017] 后续透镜组,
[0018]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具备孔径光阑,
[0019] 在摄像时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在从无 限远对焦状态朝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
[0020]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1)、(2)以及(3):
[0021] BF/fw< 0? 66…(1)
[0022] DA/LW> 0? 42... (2)
[0023] DAIK/Y < 2. 00…(3)
[0024]其中,
[0025]BF:从最靠近像方配置的透镜元件的像方侧面的顶点至像面的距离,
[0026] fw:广角端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0027] DA:整个系统的各透镜组在光轴上的厚度之和,
[0028] Lw:广角端时的透镜全长(广角端时的从最靠近物方配置的透镜元件的物方侧面 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0029] DAIK:广角端时的构成透镜系统的透镜元件间的空气间隔中的最大值,
[0030] Y:最大像高(Y = fTXtan(?T)),
[0031] fT:远摄端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0032] wT:远摄端时的最大视场角的半值(° )。
[0033] 本公开的可更换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0034] 变焦透镜系统;和
[0035] 镜头安装部,其能够与包含摄像元件的照相机主体连接,所述摄像元件接收所述 变焦透镜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像,并将所接收的光学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
[0036]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具有由至少一个透镜元件构成的透镜组,
[0037] 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0038] 最靠近物方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
[0039]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以及
[0040] 后续透镜组,
[0041]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具备孔径光阑,
[0042] 在摄像时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在从无 限远对焦状态朝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
[0043]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1)、(2)以及(3):
[0044] BF/fw< 0? 66…(1)
[0045] DA/LW> 0? 42... (2)
[0046] DAIK/Y < 2. 00…(3)
[0047]其中,
[0048] BF:从最靠近像方配置的透镜元件的像方侧面的顶点至像面的距离,
[0049] fw:广角端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0050]DA:整个系统的各透镜组在光轴上的厚度之和,
[0051] Lw:广角端时的透镜全长(广角端时的从最靠近物方配置的透镜元件的物方侧面 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0052]DAIK:广角端时的构成透镜系统的透镜元件间的空气间隔中的最大值,
[0053] Y:最大像高(Y = fTXtan(?T)),
[0054] fT:远摄端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0055] wT:远摄端时的最大视场角的半值(° )。
[0056] 本公开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0057] 包含变焦透镜系统的可更换镜头装置;和
[0058] 通过照相机安装部能装卸地与所述可更换镜头装置连接的、包含摄像元件的照相 机主体,所述摄像元件接收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像,并将所接收的光学像转换 为电图像信号。
[0059]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具有由至少一个透镜元件构成的透镜组,
[0060] 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
[0061] 最靠近物方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
[0062]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以及
[0063] 后续透镜组,
[0064]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具备孔径光阑,
[0065] 在摄像时从广角端向远摄端进行变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在从无 限远对焦状态朝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所述第1透镜组相对于像面是固定的,
[0066] 所述变焦透镜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1)、(2)以及(3):
[0067] BF/fw< 0? 66…(1)
[0068] DA/LW> 0? 42... (2)
[0069] DAIK/Y < 2. 00…(3)
[0070]其中,
[0071] BF:从最靠近像方配置的透镜元件的像方侧面的顶点至像面的距离,
[0072]fw:广角端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0073] DA:整个系统的各透镜组在光轴上的厚度之和,
[0074] Lw:广角端时的透镜全长(广角端时的从最靠近物方配置的透镜元件的物方侧面 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0075]DAIK:广角端时的构成透镜系统的透镜元件间的空气间隔中的最大值,
[0076] Y:最大像高(Y =fTXtan(?T)),
[0077]fT:远摄端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0078]wT:远摄端时的最大视场角的半值(° )。
[0079]发明的效果
[0080] 本发明的变焦透镜系统小型,且色像差被充分补偿,具有高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8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 (数值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 的透镜配置图。
[0082]图2是数值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0083]图3是在数值实施例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 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0084]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 (数值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 的透镜配置图。
[0085]图5是数值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0086]图6是在数值实施例2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 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0087]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 (数值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 的透镜配置图。
[0088]图8是数值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0089]图9是在数值实施例3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 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0090]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 (数值实施例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 态的透镜配置图。
[0091]图11是数值实施例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0092]图12是在数值实施例4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 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0093]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5 (数值实施例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 态的透镜配置图。
[0094]图14是数值实施例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0095]图15是在数值实施例5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 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0096]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6 (数值实施例6)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 态的透镜配置图。
[0097]图17是数值实施例6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的纵向像差图。
[0098]图18是在数值实施例6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远摄端的、没有进行像模糊补偿 的基本状态及像模糊补偿状态下的横向像差图。
[0099]图19是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可更换镜头式数码照相机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100]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会省略不必 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会省略已经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 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不必要的冗长,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0101] 另外,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内容,发明者们提供了附图以及 以下的说明,但没有意图通过它们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0102] (实施方式1~6)
[0103] 图1、4、7、10、13以及16是各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的透镜配置 图,都表示处于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变焦透镜系统。
[0104] 在各图中,(a)图表示广角端(最短焦距状态:焦距fw)的透镜结构,(b)图表示中 间位置(中间焦距状态:焦距^=,一 fT))的透镜结构,(c)图表示远摄端(最长焦距 状态:焦距fT)的透镜结构。在各图中,设置在(a)图与(b)图之间的直线或者曲线的箭头 表示从广角端经由中间位置至远摄端的各透镜组的运动。广角端与中间位置之间、中间位 置与远摄端之间仅单纯地由直线连接着,与实际的各透镜组的运动不同。
[0105] 进一步地,在各图中,被标注于透镜组的箭头表示从无限远对焦状态朝近物对焦 状态的聚焦。即,表示从无限远对焦状态向近物对焦状态进行聚焦时的移动方向。
[0106] 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 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以及后续透镜组GR,在摄像时从广角端向远 摄端进行变焦时,第1透镜组G1以及第2透镜组G2分别向沿着光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 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的间距发生变化。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通过将 这些各个透镜组设置为所希望的光焦度配置,能够保持高的光学性能,且能够实现透镜系 统整体的小型化。
[0107] 另外,在图1、4、7、10、13以及16中,被标注于特定面的星号*表示该面是非球面。 并且,在各图中,被标注于各透镜组的符号的记号(+)及记号(_)是对应于各透镜组的光焦 度的符号。并且,在各图中,位于最右侧的直线表示像面S的位置。
[0108](实施方式1)
[0109]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具有正光 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具 有负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G4、具有负光焦度的第5透镜组G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6透镜组 G6、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7透镜组G7。
[0110] 第1透镜组G1从物方到像方依次由凸面朝向物方的负弯月形状的第1透镜元件 L1、凸面朝向物方的正弯月形状的第2透镜元件L2、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